2023-2024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多年累计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出现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1-2题。
1.2023年4月上旬,我国由北至南,从西到东,多地遭到了来自蒙古国沙尘的侵袭。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2.该地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出现频率居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诗词、历史典故多与天气、气候相关,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下列有关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望梅止渴 B.赤壁之战 C.负荆请罪 D.程门立雪
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5-6题。
5.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最低温出现在赤道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最高温出现在北极
D.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6.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四地着装最合理的是( )
A.莫斯科 B.拉萨 C.曼谷 D.雅加达
2022年夏季,9亿中国人的生活被调成了火炉模式,南北火炉城市之间的“明争暗斗”冲上热搜。读部分城市近十年7月累计高温天数图。据此完成下面7-9题。
7.造就南方地区火炉城市众多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较低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8.近年来,南京、武汉高温天数逐年下降,一度让两座火炉荣誉不保,其原因是当地城市( )
A.增加城市绿化 B.引进劳务人口 C.普及空调安放 D.壮大城市规模
9.A城市位于南方地区,受地形影响,成为夏季著名的避暑胜地,其可能是( )
A.南宁 B.贵阳 C.桂林 D.长沙
读图,完成下面10-11题。
10.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1.在A地测得气温为20℃,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B.2℃ C.0℃ D.-2℃
下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2-13题。
12.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13.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24届冬季奥运会2022年2月4日至20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读第17-24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14-16题。
14.冬季奥运会举办地大部分( )
A.地形平坦 B.在高纬度 C.在中纬度 D.在南半球
15.图示下列大洲没有举办过冬奥会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16.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在北极点的(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读“某日城市天气状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城市 沈阳 北京 重庆 海口
天气状况
污染指数 73 96 125 25
(1)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上述图表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沈阳阴转小雨 B.北京雷阵雨
C.重庆雾 D.海口多云
(2)如当日沈阳为东南风4级,请你画出对应的风向标 。
(3)四地相比较,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是 ,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 (填“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4)近年来,防治雾霾,保护环境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话题,下列措施能够治理雾霾的是|( )(填字母)。
①发展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炭等化石燃烧②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③推广集体供暖④污水达标排放⑤丰富生活,室外炭火烧烤⑥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5)应对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现象,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18.某中学校园内在连续较长时间降水或遇暴雨天气后,部分区域路面常会出现积水,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地理小组以“我的校园·我的家”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实地调查
小组成员测量并绘制了校园平面图。某次较强降水后,同学们找到积水位置,并把积水明显的区域标记在图中相应位置。
(1)调查发现有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试简要分析原因。
任务二分析探究
同学们收集了所在城市的气候资料,如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3.0 5.6 11.2 22.0 34.1 52.2 109.3 99.4 62.0 28.1 12.9 2.9
(2)写出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并从降水角度简要说明原因。
任务三成果展示
(3)调查结论: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 有关。
(4)为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请你给学校有关部门提出一条改进方案。
19.随着《丁真的家乡》系列视频走红,来自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等藏族小伙丁真火遍全网,但是很多人都把丁真的家乡搞错了,话题“以为丁真在西藏”还登上了热搜。成都(海拔约500米)某中学的洋洋同学了解到丁真的家乡正好位于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沿线,他准备利用暑假沿川藏公路进行研学旅行,顺便了解“丁真的家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洋洋在出发前搜集资料发现,在青藏铁路之前,进藏主要靠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等公路运输。在这几条公路诞生之前,藏区的运输则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完成,比如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以及被誉为“高原之舟”的 。
(2)“以为丁真在西藏”等原因是丁真身着民族服饰——藏袍,大家印象中穿藏族就聚居在西藏。其实,我国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和甘肃省也有不少藏族同胞居住。藏袍宽大厚重,双袖可脱,能很好的适应这里年较差小、 的气候特点。《丁真的家乡》系列视频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独特的 (填字母)。
A.大漠孤烟 B.旖旎水乡
C.雪山圣湖 D.白山黑水
(3)考察中,工程师告诉洋洋,这条铁路施工难度很大,因为它跨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要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来到“ ”青藏高原。有人说:“这不是难于上青天,而是真正的要上天。”工程师还说建设难度最大的是图中甲地附近的康定—林芝段,洋洋通过研究知道其原因是这一段 (地形特点),跨越了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
(4)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藏语意为“太阳宝座”,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洋洋途经林芝时,量得当时气温为19℃,理论上此时成都的气温大约 ___。
(5)洋洋发现,这条线路最能体现我国的东西差异。比如,地势西高东低,人口东多西少,农业差异表现为 ,林芝到拉萨段是西藏人口最多的区域,因为这里是西藏 农业的主要分布区——雅鲁藏布江谷地。
(6)已经建成的青藏铁路穿过图中的自然保护区—— ,这两条铁路建设过程中都要把 放在首位。
答案
1.C 2.A 3.D 4.B 5.B 6.D
7.B 8.A 9.B 10.B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1)BC
(2)
(3) 海口 人类活动
(4)B
(5)绿色出行、随手关灯等
18.(1)与水泥路相比,种植植被的区域,雨水下渗快,不易积水;植被可以涵养水源(答对一点即可)
(2)7–8月;夏季;夏秋季节(任意一个均可)
原因:降水集中在7、8月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夏秋季降水量大(降水多)。(从降水时间、降水量答都可以,写出任意一点)
(3)降水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降水的强度(任答一点即可)
(4)增加绿化面积;铺设透水砖;增设下水井;在雨季到来之前,清理下水井等。(言之有理即可)
19.(1)牦牛
(2) 日温差大 C
(3) 世界屋脊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4)34.6℃
(5) 西牧东耕 河谷
(6) 三江源 保护生态环境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