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12-15 17: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
1. 教学目标
1.1 地位、作用
《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本教材内容 ,这一教材在小学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初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
*
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
1. 教学目标
1.2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鸿尾中学初二年(2)(4)男生,共五十人。我校为国家级篮球传统校,学校的篮球氛围浓厚。学生来自乡下各个小学,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善于学习。
*
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
2.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运球--准确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
确性快速能力。
2.2教学难点:
运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法:观察法、尝试法、展示法、合作法、竞赛法等
教法:情景教学法、示范启发法、练习法、模仿创新法、游戏竞赛法等
*
教学手段: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
层层剖析等
*
4.教学过程
(一)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
(二)
*
3、熟悉球性 教师先进行几个简单的示范,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创新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 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
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
做充分的准备
*
(三)基本部分
1、运球
*
2、不做要求的任意运球
3、抢运球:
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对抗练习。
*
4、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
*
5、三人传、接球 要求:传、接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皆可练习。
*
目的是把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从一球到三球,随着难度的提高,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
6、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
*
通过这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
(四)
1、配乐放松身心——沙滩漫步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建构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模仿创新——自我展示——概念教学——拓展应用”的活动过程,体验参与篮球技能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体验“快乐体育”,发展“篮球”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
5.教学设计的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