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烟墩镇中心初级中学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
4P+5O2 === 2P2O5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点燃
新课知识
一、 燃烧的条件
实验 7-1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 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新课知识
一、 燃烧的条件
讨论
3. 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新课知识
一、 燃烧的条件
讨论
4. 综合上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火三角
新课知识
一、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O2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
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能升降着火点。
新课知识
一、 燃烧的条件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
隔绝氧气(或空气)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设置隔离带,截断可燃物的来源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分析我们知道,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归纳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小结
油锅着火了,快盖上锅盖
液化气罐着火了,快盖上湿棉被
灭火
燃气灶着火了,快关上燃气阀门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绝。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分析以下的灭火原理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1.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
灭火的原理
现象 分析
Ⅰ
Ⅱ
Ⅲ
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氧气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蜡烛与空气接触,所以持续燃烧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氧气而停止燃烧
蜡烛逐渐熄灭
蜡烛持续燃烧,
没有明显变化
产生大量气泡,
蜡烛迅速熄灭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
灭火的原理
2.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Ⅲ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图7-9显示了这种灭火器的原理。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
灭火的原理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
灭火的原理
工作原理:当把吸滤瓶底部朝上倒转过来后,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与小试管中的浓盐酸混合,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滤瓶中气压突然增大,使吸滤瓶中的液体随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滤瓶的侧管处喷射出来。
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达到灭火目的。
2.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Ⅲ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图7-9显示了这种灭火器的原理。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
灭火的原理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2)请你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
(可以用实验室的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
观看视频自制灭火器
①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和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没有液体残留!
② CO2灭火器:
③水基型灭火器:
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固体,如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火灾。
灭火器的种类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
灭火的原理
新课知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鞭炮
鞭炮:鞭炮中的火药装在一个纸筒中,纸筒的两端都用泥封了口,当点燃鞭炮时,火药在密闭的空间中发生急速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对纸筒产生强大的压力,胀破纸筒而发生爆炸。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资料卡片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实验7-2
如图7-11,Ⅰ所示,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7-11,Ⅱ所示)。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 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实验7-2
“砰”的一声巨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现象:
分析:
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此时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入空气时使塑料瓶中的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时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
可燃性气体、粉尘等都是极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上述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
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答:与氧气的浓度、接触面积有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新课知识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堂小结
1.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 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