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20: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21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阅读课文,能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晓常识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教育家”。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行知书信》等。
知背景
出处
《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时间
本文写于1943年,是作者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主题演讲。
意图
当时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即是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懒惰( ) 烟囱( ) 塑像( )
画龙点jīng( ) 自bào自弃( )
走tóu无路( ) 山穷水jìn( )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duò
cōnɡ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夯基础
2.解释下列词语。
鲁钝:
豢养: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愚笨,不敏锐。
喂养。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点明实质。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识文本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2.文章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运用的事实论据分别是什么?请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证的?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单分析。
5.学习本文后,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读课文,思考: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我们要创造
批驳的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自己太无能不能创造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2.文章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运用的事实论据分别是什么?请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观点
事实论据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自己太无能
陷入绝境
八大山人在白纸上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画作;飞帝亚斯、米开朗基能用石头雕成不朽的雕像。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诞生于监牢;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肉包铺子中产生平老静。
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都是幼年成才。
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教义。
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哥伦布、莫扎尔特都是在绝境中成就伟业。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证的?
第一部分(第1段)提总论点
我们要创造。
第二部分(第2-4段)证分论点
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1段)先驳后立
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论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四部分(第12-16段)发出呼吁
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发出“创造宣言”。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单分析。
比喻论证:“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状元贴士
比喻论证
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这句话怎么理解?
5.学习本文后,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会创造,敢于创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创造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皆可创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入手,善于思考,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如提出一个比老师更好的解题思路,把教室环境设计得别具一格,画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图画等。
努力学习,积极创造。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创造也不能坐等,需要积极地思考和实践。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善于捕捉创造的机遇,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将来更大的创造打好底子。
学习目标回顾: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塑相 六贤祠 哑口无言 山穷水尽
B.金刚 无字碑 走头无路 众叛亲离
C.卦辞 茅草房 画龙点晴 陷入绝境
D.封锁 安魂曲 自暴自弃 接二连三
D
解析:
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先确立中心论点,再反驳错误观点。
B.本文在反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爱迪生的事例,反驳“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玄奘和哥伦布的事例。
C.本文在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米开朗基的事例。
D.作者反驳了五种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解析:A本文用了驳论文“先破后立”的写法,先通过事例论证批驳错误观点,再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正确观。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