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1.能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社会背景,通过分析人物言行,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能分析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晓常识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苏州,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生平事迹不详。代表作长篇小说《水浒传》,作品体现了其鲜明的“反贪官不反皇帝”立场。
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全书结构严谨,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者以流利纯熟的白话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各种场景,极其生动。特别是人物间的对话,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水浒传》
晓常识
文体知识——白话小说
晓常识
白话小说是相对于“文言小说”而言,自唐宋以来用通俗语言(白话)写成的小说的统称,它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其特点有:
(1)主要阅读对象是普通大众;
(2)语言通俗易懂;
(3)内容大多反映市井小人物的荣枯沉浮和悲欢离合,表现出与传统士大夫诗文迥然不同的世俗精神风貌。
《水浒传》堪称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知背景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杨志受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留守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汴梁(今河南开封),为梁的岳丈、当朝太师蔡京祝寿,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就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阮氏三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金银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课文所选部分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的。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趱行( ) 虞候( ) 朴刀( )
恁地( ) 怨怅( ) 兀的( )
逞辩( ) 聒噪( ) 啰唣( )
剜口割舌( ) 面面厮觑( )
zǎn
yú
pō
nèn
chànɡ
wù
chěnɡ
ɡuō
zào
wān
qù
三 ruǎn( ) chěnɡ 辩( ) nuò nuò连声( )
bìn 边( ) wān( )口割舌 面面厮 qù( )
阮
鬓
喏喏
剜
逞
觑
2.解释下列词语。
聒噪:
晓事:
搬口:
忍气吞声:
喃喃呐呐:
絮絮聒聒:
热不可当:
死心塌地:
明白事理。
搬弄是非。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得无法抵挡。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
夯基础
任务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情节
小贴士
概括故事情节可采取拟小标题的形式,本文可以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给相应情节拟小标题。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杨志慎押生辰纲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百胜卖酒诱官军
吴用巧下蒙汗药
官军上当饮药酒
英雄智取生辰纲
第一部分( )
1—7
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 )
8—14
杨志误失生辰纲
1.结合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并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桌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交织点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
作用:①揭示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
②塑造人物性格
③表现主题
小贴士
明线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同样贯穿全文,但隐藏在主线之中,是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3.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1)智用天时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杨志等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实情况。
(2)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发现并利用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杨志常用藤条鞭打军汉,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矛盾致使杨志一行人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前面所有“智”的实现最终靠的就是在酒里巧妙下药。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一行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3)智用人和
(4)智用计谋
任务二: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人物言行,赏析人物形象
1.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描写晁盖、吴用等八位英雄的句子,试着概括他们的群体形象。
足智多谋
随机应变
团结战斗
2.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路上一直小心谨慎,却还是中计丢了生辰纲。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又有哪些。
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智藏行踪
智变时辰
智察枣客
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丢失生辰纲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民脂的不义之财。
②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生辰纲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
③根据晁盖、吴用智取的经过,可以看出他们准备很充分,团队协作好。
①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
②不做沟通,听取意见;
③不讲策略,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都管和虞候;
④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用来衬托吴用等人过人的智慧;揭示主题。
一方面因为他“押送”的是不义之财,怎能不失呢?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导致八位英雄夺取不义之财,成了理所当然。另一方面杨志如此忠于职守,全力效命官府,居然也被逼上梁山,意义非同一般。一开始他和老督管等人的矛盾其实就表明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3.杨志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小贴士
尝试从社会环境和人物矛盾冲突中体会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拓展延伸:
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传》是这方面的代表。《水浒传》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
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期间的白话,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一样,但意思却不同,试着分析下列词语,比较它们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原文
词语
古义
今义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
取
赶
动词,拿,拿走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尴尬
麻烦
难堪
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不直得
动不动
做某事没有意义
任务三: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分析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
理会
懂得,知道
理睬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吃
被
吃东西
都叹气吹嘘
吹嘘
急促喘气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
原文
词语
古义
今义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作黄泥岗
强人
强盗
能独当一面,坚韧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计较
计策
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学习目标回顾:
1.能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社会背景,通过分析人物言行,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分析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D
【解析】“补叙”是布局谋篇上的需要;是为了结构的严谨而把一些影响情节的细节放在篇末交代,这样,既可以使结构紧凑,又可以使内容完整、深刻。
2.杨志性格的哪一侧面衬托了吴用等人“智取”的高明,是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从文中能找出杨志性格蛮横、刚愎自用的一面,这也是他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