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21: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张岱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写景语句,能理解文中的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3.能评价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晓常识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
知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识文本
1.结合朗诵音频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
崇祯(zhēn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名词作动词,下雪
全,都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裘皮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晚上八时左右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痕迹
小草,文中比喻像草一样微小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罢了
白气弥漫的样子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焉得,哪能;更,还
强,尽力,勉力,竭力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任务一: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阅读第一段第4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雪景的。
视角变换
总写
“上下一白”的全景
写长堤:“长堤一痕”
写湖心亭:“湖心亭一点”
写小舟:“余舟一芥”
写人:“舟中人两三粒”
3.作者写雪景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此处运用白描手法有何妙处。
运用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动与静,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提示
任务二: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1.找“痴行”。课文是如何表现张岱观雪不同于常人的?
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中,独自一人于“更定”时到西湖湖心亭看雪。
2.议“痴心”。你能从作者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吗?
示例:作者超凡脱俗,清高孤傲,痴迷山水。(或“行痴,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是一个高人雅士”)
3.作者为何要在开篇点明“崇祯”年号呢?又为何点出客是金陵人呢?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吗?
材料一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百的张岱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开篇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遁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
学习目标回顾: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写景语句,能理解文中的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3.能评价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从听觉的角度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威严,反衬出作者冒寒看雪的雅趣。
B.“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童子,其实也表达了作者相同的心声。
C.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的延伸,作者因此喜极而悲。
D.文中的“痴”似傻非傻,这里指作者凌晨欣赏西湖雪景的雅趣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C
2.内容理解填空。
(1)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言论,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