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21:32: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总结本文论点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分析设问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晓常识
罗迦·费·因格,生于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他之前写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知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译,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改动。有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探求( ) 驾驭( ) 压榨( ) 汲取( ) 罗迦(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行之有效( ) 轻而易举( )
锲而不舍( ) 不言而喻( )

zhà

jiā


qiè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tàn
xiào

夯基础
2.解释下列词语。
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识文本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怎样开头的?这种开头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又是怎样论证出来的呢?
4.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5.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6.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1.本文是怎样开头的?这种开头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A.唯一的没有角的图形。 B.唯一的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C.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D.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论点)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这篇课文却提出相反观点,要求我们:
好处:本文开头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使文章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
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又是怎样论证出来的呢
(1)有渊博的知识。
(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1)有渊博的知识。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会一事无成。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举例论证
B.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A.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请补充一些例子来证明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3)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A.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B.爱迪生用多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C.居里夫人从几十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4.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会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5.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6.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②第4段段尾到第5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③第9段到第10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得出如下结论……”
议论文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
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论证思路时我们已充分体会到。
学习目标回顾: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总结本文论点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分析设问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解析: 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1.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环境的优良树种。
B.他就像一个有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到深夜。
C.去学校读书,不仅要学习文化,而且要学习做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D.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道数学难题。
A
2.将下面的句子连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解析:本段论述的是“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作者是按照“有知识—运用知识”的思路来论述的。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