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4课 乡 愁
余光中
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鉴赏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晓常识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知背景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识文本
1.结合朗诵音频,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
(2)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
(3)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
(4)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任务一: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1.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却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那么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邮票: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船票:
坟墓: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
海峡:
2.《乡愁》运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表达乡愁,这首诗的四个意象是按照什么关系排列的?
递进关系。前三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即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最后一节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感情愈来愈强烈。前三个意象不过是最后一个意象的铺垫。过去的乡愁是为了衬托现在的乡愁,在最后一节,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爱国之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以往乡愁诗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唱出了时代的共鸣。
任务二:鉴赏这首诗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1.《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从诗歌段和句等角度分析这一方面的特点。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
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提示
2. 《乡愁》这首诗音韵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歌这一方面的特点。
“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学习目标回顾:
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鉴赏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把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答案:A
解析:A项中“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说法错误。
2. 诗的最后一节对全诗有怎样的拓展作用?
如果去掉最后一诗节,只能算是一般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最后一诗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成又画龙点睛,乡愁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