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6 16: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艰难的救国之路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
列强侵略的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1851
1864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861--1895)
1894
1895
边疆危机
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
狂潮
课程标准:
1、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理解性质与意义。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 1843年,洪秀全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得到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详读之后……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建“拜上帝教”(也称拜上帝会)。
①外部:列强入侵,民族矛盾激化
②根本:清政府腐朽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③直接:连年自然灾害
④个人: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过程:1851——1864
⑥1864年,天京沦陷——运动失败
④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②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对峙
《天朝田亩制度》
①1851年,金田起义——运动开始
③1853-56,北伐西征——鼎盛
⑤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主要领袖
天王 洪秀全
洪仁轩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过程:
3、纲领:
(1)前期:1853《天朝田亩制度》
①平均分配土地
②平均分配产品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局限性:落后、空想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过程:
3、纲领:
(2)后期:1859《资政新篇》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社会: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地位: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
时代发展潮流
*局限性:空想、未能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相同点
③未能实施
不同点 经济主张 平均主义,小农经济 承认贫富差距,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广泛 没有群众基础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政权——革命性
局限性:空想,均未能实施
平均主义,小农经济
承认贫富差距,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广泛
没有群众基础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过程:
3、纲领:
4、失败原因:
①根本(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马克思《中国纪事》
太平天国......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民权主义》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镇压太平军的三支力量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华尔 洋枪队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过程:
3、纲领:
4、失败原因: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②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
展产生重大影响
5、历史意义:
道光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③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惟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诫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而能战之。
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上曾相》
1、背景:
内忧外患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
2、目的:
①直接: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外来侵略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不过一二年,……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②根本:自强求富,维护清王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1861--1895)
3、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地方
中央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4、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堂:
④创办近代海军:
自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人出国留学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5、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侧重目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侧重方法)
儒家伦理道德
西方先进科技(器物)
6、结果: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7、评价:
——19世纪60--90年代
进步性:
局限性:
军事海防近代化
工业近代化
交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②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中,除官办形式外,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他们的资金成为“商股”。
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嫁接),未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1883-1885)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
法国占领越南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1884,法军进攻台湾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
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既定国策:日本“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③导火线:朝鲜发生农民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当晓喻琉球,责难朝鲜;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松阴1855年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过程:1894——1895
旅顺
丰岛
1894.7.25
1894.9.15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黄海海战
平壤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①丰岛海战(1894、8)
——战争爆发
②黄海海战(1894、9)
——邓世昌、林永升牺牲
——北洋舰队失去制海权
③威海卫战役(1895、2)
——北洋舰队覆灭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战败签约——1895《马关条约》
项目 内容 危害
1、割地
2、赔款
3、开埠
4、设厂
《马关条约》样本
中日签约场景
承认朝鲜独立,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赔偿二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列强侵略方式变化: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4、影响:
(1)进一步把中国推到了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3)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4)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刘永福的黑旗军)
在这次侵台战争中,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侵台日军近4.9万人,随军夫行2.6万多人,战死者4600余人,负伤者约2.7万人。侵台日军死伤的人数比甲午中日战争中死伤的人数多了近一倍。
——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三)瓜分中国狂潮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索取 “赎辽费” 3000万两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经济上:资本输出——具体措施:①争做中国的债主;
②抢夺铁路修筑权;③开采矿山;④建立工厂
熊—俄国
虎—英国
肠—德国
蛙—法国
太阳—日本
鹰—美国
(1)势力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的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2)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1850
1861
1870
1880
1890
1900
1851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5
甲午战争
1885
1883
中法战争
洋务运动
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列强侵略的加剧,已经让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满目疮痍。正在觉醒中的中国人该何去何从?
是不谙世事、继续做梦?
还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该变革了!
列强该清理了!
民族危机还在接踵而来!
同胞们,国亡了!起来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