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对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阅读学习,探讨“如何阅读一篇现代散文”的问题,交流展示可行的阅读方法、可视的阅读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结构,进而感受山村风物之美
教学难点
1.体悟情怀,理解作者在创作中流露的生命思考。
2.鉴赏语言,咀嚼散文语言之味。
【课前预习】
1.了解现代散文文体知识,把握文体特点。
2.阅读全文,结合“学习提示”,用词语表式概括文章内容。
3.阅读相关资料
汪政《还山水本来的面目——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熊杰《穿梭时空的自然审美:<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馈赠》
蒋波《时空经纬之下的温情——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文史叁人行《诗与哲:生命的静默与流动——再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西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滋养——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如何阅读一篇现代散文?
——以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例
探讨结论:
1.读懂原文——体味表达 体认情思 分享经验
学习支架:你的阅读素养、学习提示、作者的创作理念、时代背景等
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作者个性化的情思,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王荣生主编《散文教学教什么》
2.读出自己——你的阅读发现/你的阅读创作/你的“身临其境”
(介入文本情境、做展板、写脚本、读书会等等)
学习支架:文本细读、调动阅读积累、展开联想等
3.读出争鸣——在不同评论中坚定你的立场
学习支架:文学评论性文章
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学习探讨:
1.读懂原文——体味表达 体认情思 分享经验
学习支架:阅读学习提示、作者介绍、著作与翻译作品
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
创作的时代背景
《谁被鲁迅盛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山水>后记》
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内容梳理:
脉络结构(词语表式)
第1部分(1—3):人类以外的自然——石路的残迹——消逝了的山村
第2部分(4—10):泉水——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嚎声——麂子的嘶声
第3部分(11):生命 风物 滋养 关联
读懂原文——
沉着深婉、朴素隽永的诗性表达
“还山水以本来面目”的个性化情思
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的人生经验
2.读出自己——你的阅读发现/你的阅读创作/你的“身临其境”
学习支架:文本细读、调动阅读积累、展开联想等
学生阅读成果展示
3.读出争鸣——在不同评论中坚定你的立场
学习支架:文学评论性文章
汪政《还山水本来的面目——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熊杰《穿梭时空的自然审美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馈赠》
蒋波《时空经纬之下的温情——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文史叁人行《诗与哲:生命的静默与流动——再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西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滋养——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在不同评论中坚定你的立场
合作探究: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冯至于1942年在昆明近郊森林里一所茅屋里创作的。有人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只是表达了“还山水本来的面目”的自然观,并没有关注当时的社会现实。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相关评论:
正因为存在着大变动的时代背景,对“不变”和“永恒本质”的寻求一开始便呈现出强大的张力。也可以说,这不单是一种寻求,而是战乱所带来的一种反向的渴望。
(贺桂梅《冯至—个体生存与社会承担》)
在战争的大洪流中,个体与群体,自我与时代,生活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这是战争使诗人体悟到日常生活的一切,其实都和我的生命发生深切的关联。
(汪云霞《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
战争将作家放逐到远离战争的昆明乡间,使他们有机会在与大自然和自然化的人生“单独默会”中体验与思索人生、自然、宇宙,以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自然和人性的永恒、庄严与和谐,……他们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生命的深处,摆脱对经验世界的描摹,达到对生命的升华、超越和抽象。
(钱理群《漫游与对话——四十年代小说研读》)
答案示例:
不同意。理由有二:
(1)作者并没有完全超越现实。文章写到了“浩劫”,而1942年也有一场关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浩劫”,1942年日军轰炸云南保山,死伤无数;文章末尾“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的时刻”含蓄地点明了时代特点。
(2)文章借助还山水本来面目的自然描写表达的自然美好、生命美好、人类声息相通等人生感悟,以及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显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对阻止人类的杀戮、默享宁静和谐的生活,是一种呼唤和感召,表达出战乱所带来的一种反向的渴望。
三、反思评价
如何阅读一篇现代散文?
1.读懂原文——体味表达 体认情思 分享经验
2.读出自己——你的阅读发现/你的阅读创作/你的“身临其境”
3.读出争鸣——在不同评论中坚定你的立场
请你再补充一条!
【课后作业】
在下面两道题中选择一道完成。
本文的言语表达八十多年来感染了众多读者,请同学们课后自主学习单元研习任务三“语言的锤炼”,结合课文,从推敲词语、选用句式、巧用修辞、语言情趣理趣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语言鉴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