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6 21: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
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曲折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0年)
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
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 从部落到国家
三 商和西周
社会形态 时期 社会特征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知识概览
一、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时间轴整理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元谋人
北京人
旧 石 器 时 代
距今170万年
打制石器
北京人复原像
元谋人门齿化石
生产生活方式
分布特点
渔猎 采集 群居 用火
分布广泛
距今70-20万年
主要生产活动:渔猎、采集
生活特征:过着群居生活
已经会使用火
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北京人采集的朴树籽
肿骨大角鹿头骨
1.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1万年前-距今约7000年前):
中华文明的奠基
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以中原为核心
多元一体
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时间 文化遗存 分布地带 主要特点
距今7000-5000年 (新石器时代中期)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1)典型器物是彩陶
(2)主要种植粟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1)种植水稻
(2)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碳化稻米
河姆渡遗址牙雕蚕纹盅
2.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P3 南稻北粟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1)黄河流域: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
①中游:
②下游:
(2)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新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P3 南稻北粟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
2
半山遗址的粟
河姆渡遗址的稻
3.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P4 中华文明的起源
(1)文化遗址:
(2)民居形式:选必2第10课
位置 典型文化
北方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陶”)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①类型:巢居和穴居
②分布: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逐渐形成地上建筑
新石器时代
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时间 文化遗存 分布地带 主要特点
距今50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代表器物为黑陶
红山文化 辽河流域 (1)出土了很多精美玉器
(2)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流域
黑陶高柄杯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女神头像
红山玉龙
良渚玉琮
良渚瑶山祭坛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主要考古发现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5000年前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结合纲要上P3-4,完成表格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彩绘陶器、粟
养蚕缫丝、稻
黑陶(“蛋壳陶”)
玉器
祭坛和神庙
玉龙
饲养猪狗(选必二P3)
2
墓葬等级体现出了私有制、社会阶级的出现
良渚文化坟墓群
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
财产私有
剥削他人
出现奴隶
阶级产生
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母系氏族
1.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2.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3.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
1. 男性开始占主导地位;
2.婚姻关系相对稳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3.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贫富分化
阶级矛盾
政府
军队
监狱
公共权力
渔猎采集
(采集者)
农业
革命
农耕畜牧
(生产者)
流浪 定居
早期城市
私有制
阶 级
国家
统治者
被统治者
剩余产品
部落战争
征服者
被征服者
公共权力
彩绘蟠龙纹陶盘
陶寺古观象台
陶寺遗址平面图
龙山文化时代——“万邦时代”
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纲要上》P4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
五帝:
伏羲、女娲、神农
黄帝、炎帝、尧、舜、禹
夏朝的建立



禅让:选择贤能之人成为部落首领
夏朝——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建立者:禹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王位传承:其子启继承王位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一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刘向《战国策》
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的影响,但最终还是过渡为世袭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
夏朝——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对夏部族生活的地方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尚书·周书》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国语·周语上》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图
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学思之窗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说法目前还不能确定孰是孰非,这反映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世袭制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根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说明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战国策》以及《史记》中关于启和益、有扈氏的冲突也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说明这一转变并非理想化的风平浪静。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都城:多次迁徙,后定于殷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三、商和西周
占卜卜辞
政治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对地方进行间接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统治神权色彩浓厚
外服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内服
缶其啬(供给粮食)我旅。缶不其啬我旅。一月。
——《甲骨文合集》1027
三、商和西周
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外服地区既臣服又独立
商王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征战频繁,国力消耗
王畿
方国、部族
三、商和西周
西周的建立
建立者:周武王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战争:牧野之战
利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武王征伐商国,甲子日早上,岁祭,占卜,能克,传闻各部军队,早上占有了朝歌……
三、商和西周
2
西周(BC1046——BC771)
1、分封制
卿大夫



诸侯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荀子》

三、商和西周
天下共主
疆域扩大
分封制
2
西周(BC1046——BC771)
1、分封制
(1)目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2)主体:同姓亲族
(3)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作用:扩大统治、使周王天共主
(5)弊端:容易造成地方割据
2
2、宗法制
(2)作用: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巩固统治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BC1046——BC771)

宗法制
族权
政权
家国一体

分封制
2
(3)宗法制的影响
西周(BC1046——BC771)
封建政治: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原则、“家国同治”
社会习俗:祠堂、家谱、认祖归宗、祭祀扫墓等
思想观念:“忠”“孝”;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2
3、礼乐制度
作用:规范等级秩序巩固统治
西周(BC1046——BC771)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2014全国卷Ⅱ
文化认同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色,为政暴虐。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
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
共和行政
周厉王出逃,在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
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
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即称为“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趁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
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2
西周(BC1046——BC771)
与商朝相比,周人的政治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不像商王那样迷信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而是以务实的态度与“德”的概念结合起来,认为自己的先王承受天命是因为有德,以后如果失德也就会失去天命。想要维系天命就必须做到“明德”,具体包括敬天、孝祖、保民等内容。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民本思想的产生
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2
(1)农业: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青铜时代的经济生活
集体耕作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甲骨文中的“田”
二、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2
(2)手工业:青铜铸造业发达
青铜时代的经济生活
最重青铜器:司母戊鼎
(3)商业:商业发展
文化
经济
政治
木石生产
青铜鼎盛
土地国有
血缘政治
神权色彩
象形文字
礼乐文化
尚未集权
祖先崇拜
家国同构
敬天保民
集体劳作
早期国家的特点
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1万年
约7000-5000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 晚期 木、石、骨、蚌为主
青铜农具极少
元谋人 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夏 世袭制 商 内外服制 西周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约前1600年
约前1046年
约前771年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早期国家
无中心的多元 (满天星斗) 有中心的多元
(月明星稀)
本课小结
何以中国
“中”的初成
“国”的创建
1.地理:逐渐向中原核心发展
2.统治:内外服制到封邦建国
国家产生条件
1.阶级产生
2.公共权力建立
早期国家特点
1.王权与神权结合
2.家国同构
3.尚未集权
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一般历史阶段特征:
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
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
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
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
1. 经济:
(1)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2)新石器晚期原始农业产生:
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②地域差别:南稻北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③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养业为辅。
(3)手工业: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4)商业:原始商业、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
(5)新石器晚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
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
2. 政治:
(1)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3)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反映“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3. 文化:
(1)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
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