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5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5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7 10:2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为主
敌后战场为辅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1937.7)
(1938.10)
(1944.1)
(1945.9.2)
七七事变
日本签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战场 依靠政府和军队片面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战场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
会战 时间 著名战役 意义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淞沪会战
1937.9-11
1938.1-5
武汉会战
1938.6-10
1941.12-1942.1
1937.8-11
1、淞沪会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防御阶段要图
时间
地点
战况
结果
意义
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上海
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最后,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11.12 上海失守
平型关大捷
时间
战况
结果
意义
2、太原会战
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11月初)
1937年9月
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
取得平型关大捷。
上图为平型关战斗结束后的第115师一部
忻口战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国共两党相互配合,团结合作
1937.11.8 太原失守
3、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时间
地点
战况
结果
意义
1938年1月—5月
徐州
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5月初,徐州失守
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1938.5.16 徐州失守
4、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要图
时间
地点
战况
结果
意义
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撤出武汉,武汉失守。
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
武汉
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10.27 武汉失守
5、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
时间
经过
意义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会战 时间 著名战役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
淞沪会战
1937.8-11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徐州会战
1937.9-11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
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太原会战
1938.1-5
台儿庄大捷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6-10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1941.12- 1942.1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
战略防御阶段
相持
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国立长沙
临时大学
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国立昆明
师范学院
云南师
范大学
合并
1937年9月10日
1938年4月2日
迁址更名
解散
1946年7月31日
1984年更名
◎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简图
◎西南联大校徽
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的作用
(1)工业:
①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带来先进设备、管理、熟练工人、资本)
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前线的军需和后方的民用(提供物质基础)
③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复兴,鼓舞了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2)高校:
①促进了大后方教育的发展,为抗战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
②储备了大批人才,为战后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 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传》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坚持四年以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经济破产的, 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力量和国际环境更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 我们已经抗战两年, 我们差不多已走了整个抗战和取得胜利道路的一半。”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
王明
汪精卫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①背景: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防御阶段战败原因:
①中国实力远远落后于日本
②国民政府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仅仅动员知识青年,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抗战爆发后,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国民党内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中国共产党内,“亡国论”是没有的,但有少部分干部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的200万正规军上,急于打大仗,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①背景: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②内容:总结了抗战以来的战争形势,科学分析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
战赢得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为全民族抗战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①概况: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①概况: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②作战方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地道战情境图
◎地雷战情境图
◎麻雀战:游击队依靠群众,三五成群对敌人突然袭击
③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一半以上的在华日军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1、毛泽东《论持久战》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3、彭德怀: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华北 相持阶段)
①背景: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根据地
“囚笼政策”指的是用交通线、碉堡和封锁沟(墙),从敌占区向抗日根据地构成一个个网格状的“囚笼”,以束缚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并逐个摧毁。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1、毛泽东《论持久战》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3、彭德怀: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华北 相持阶段)
①背景: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根据地
②目的:破袭交通线
③战果:打破“囚笼”政策,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百团大战形势图
使一切悲观、失望、动摇、妥协心理的谬误,都被充分暴露出来,从此抗战必胜,更加不容有丝毫的怀疑。
——《国民公论》四卷三期社论
参战部队最终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4、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①政治上:
A、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1皖南事变后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39年1月21—30日在重庆举行,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会议据此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并决定设立“防共委员会”,通过了《防止异党活动办法》。这次会议标志着国民党政策重点由抗日转向反共。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
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亲笔题词。
皖南事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4、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①政治上:
A、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1皖南事变后
B、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普遍、自由、直接、平等
材料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则。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在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推行,使统一战线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证,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百姓参加投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4、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①政治上:
A、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1皖南事变后
B、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②经济上: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开展大生产运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
1941年3月12日,为克服解放区面临的日军“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响应中共中央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度过屯垦南泥湾的第一个劳动日。
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全旅指战员立志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牛羊满川、麦浪起伏的陕北江南。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共)
4、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①政治上:
A、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1皖南事变后
B、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②经济上: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开展大生产运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③军事上:
A、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B、在沦陷区,领导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养
战”部署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
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积极训练、宣传抗战的台湾少年团
各阶层、各民族、海外华侨等的支援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回民支队
海外侨胞主要抗日救亡力量
钱穆作《国史大纲》
在民族危亡时期,
唤醒国魂、御敌救国
一名父亲赠予参战儿子的“死字旗”
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面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统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代表阶级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路线 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
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三、东方主战场
思考点: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 罗斯福《炉边谈话》
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持续作战时间
中国4.5亿
中国战区
600余万平方千米
中国抗击日军240万人
1941年秋,日、德、意三国法西斯军队共1110万人
战区总面积2200
万平方千米
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参战总人口约20亿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
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①确保滇缅物资交通线
②解救缅甸被围英军
戴安澜
远征军入缅作战
③东瓜保卫战打出国威,
在盟军中赢得声誉
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 年,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同古会战中,远征军以牺牲 8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 4000多人,俘敌 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在东瓜保卫战中,他指挥的远征军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在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5月 18日,戴安澜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时负重伤,26日在缅北茅邦村壮烈殉国。10月 16日,戴安澜被追赠为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材料三:中国全面抗日的 8 年中,中国军队进行大小战役达 20 万次之多,歼灭日军 150 余万,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总数 195 万人的 80%。
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 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苏联)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英美)的步伐,使世界法西斯势力的战略配合的企图不断落空。
——选自唐培吉《论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意义》
中国抗战歼灭日军最多。
阻止日本“北进”,迟滞了日本“南进”,有力支援了美苏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英)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罗斯福(美)
斯大林(苏)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
“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 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
三、东方主战场
1、成为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①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远超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总和
② 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④中国抗日战场与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
三、东方主战场
1、成为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①1941年,苏德战争(6月)与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 《联合国家宣言》(1942.1.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开罗宣言》(1943.11):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
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2、世界形势: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年 延安)
3、意义: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中共七大会场
1、目的:A、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B、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C、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内容:
①政治路线: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
报告,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建
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组织路线: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
员会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年 延安)
(二)日本投降
苏联对日宣战,次日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民一道,消灭日本关东军
8月8日
举行投降签字仪式
9月2日
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8月6日和9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15日
台湾光复
10月25日
1945
1945
1945
1945
1945
◎台湾光复仪式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现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年 延安)
(二)日本投降
——1945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9、2签投降书
10、25台湾光复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年 延安)
(二)日本投降
(三)抗战胜利
三、百年终雪耻——抗战的复兴性
工业总产值 生铁产量 钢产量 石油 军费 年产飞机 年产坦克
中国 13.6亿美元 95.5吨 55.6吨 0.02亿美元 4.09亿美元 0架 0辆
日本 60亿美元 239.7吨 635吨 39.3亿美元 9.2亿美元 600架 200辆
《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
(——据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和 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1945抗战胜利后,中国流行一个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几位中国古代名人。
——屈原、苏武、共工、蒋干、华佗、毛遂等
你认同哪种说法,或者还有其它答案?
屈原 —— 指
日本屈服服于美
国投下的两颗原 子弹。
苏武——苏联
红军出兵东北,
一举击溃日本
关东军。
蒋干——蒋
介石政府
正面战场组织
抗战的结果。
毛遂——毛泽
东领导的抗日
武装坚持敌后
抗战的结果。
共工——共
产党、国民党、
国际反法西斯
力量等共同努
力的结果。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抗战胜利
笔记
1、抗战胜利原因:
A、主观原因(内因):
(1)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原因)
(2)国共合作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客观原因(外因):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
(5)海外华侨的援助
(6)日本:不正义的法西斯战争;日本自身困境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抗战胜利
1、抗战胜利原因:
2、抗战胜利意义:
1842年《南京条约》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
同是侵略,不同结局
②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罗斯福《炉边谈话》
东方主战场,巨大牺牲和贡献,重归大国地位
2、抗战胜利意义: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一篇全新的民间传说和民族神话,在延安窑洞里、山沟里诞生了,一种新思想、一种新人物,正在地球上最古老最恒久的文明中心开拓着新天地。
——续西行漫记 美国女记者海伦
抗日根据地构成了新中国政权的雏形,奠定了未来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成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摇篮。 ——荣维木《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
成熟的指导思想
成熟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121万党员、132万军队、19块根据地、1亿人口、100万平方千米土地
中共七大会场
空前的团结
领导新中国和民族复兴的
能力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抗战胜利
2、抗战胜利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
利(近代首胜)
②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
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大国重立)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
重生的新征程(民族复兴)
1937年《大公报》的一篇社评:“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致妻子:
我们的平儿半岁了,快会说话了,你们首先不要教他学叫爸爸妈妈,一定首先要教他学会讲“抗日”二个字,切记,切记。
——何信,空军中队长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李向阳 国军空军中队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
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赵登禹
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
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蔡炳炎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胡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张自忠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
日本侵略史实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1933年,东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8月,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
1935年,华北事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准备抗战
1937年8月下旬,洛川会议
《国共合作宣言》,改编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全面抗战开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