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课程标准
重点
日本侵华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贰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的开始
壹
叁
日本的侵华暴行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侵华原因:
①历史:日本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东方会议
材料一 1927年6月13日,田中急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和驻上海、天津、沈阳等地总领事回国,研究解决“急务”,即后来被人称之为“东方会议”。
会上详细讨论中国时局,内阁再次做出出兵济南干涉北伐的决定,公然将中国领土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会议的另一产物就是田中密奏日本天皇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就是著名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包括21项内容,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战略。
◎日本东方会议会场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近代以来的“日本梦”
大陆政策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侵华原因:
①历史:日本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东方会议
②直接: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
③根本: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一秘密文件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侵华原因:
①历史:日本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东方会议
②直接: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
③根本: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④客观: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为求苟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侵华原因:
①历史:日本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东方会议
②直接: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
③根本: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④客观: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
⑤有利时机: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材料四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不抵抗政策”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侵华原因:
2、侵华过程:
①1931、9、18,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沈阳,侵占东北)
——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②1932、1、28,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上海)
③1932、3, 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吉林长春)
④1933,进犯长城沿线
⑤1935,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1.9.18
(局部)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2.3
建立伪满洲国
1935
华北事变
1933
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2.1.28一二八事变
上海
日军侵华过程
1932. 3 吉林长春
伪满洲国
(1)九一八事变(1931.9.18)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制造柳条湖事件
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占领沈阳城
东北三省沦陷
坂垣征四郎号称“陆军之花”,1929任关东军高级参谋,长期从事侵华活动。
1948年被判决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2)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进攻上海中国守军。
1932年1月28日深夜,蔡廷锴、蒋光鼐率19路军奋勇抵抗,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1932.5.5日,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3)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4)1933年沿长城向东北进犯
叫他们(日军)知道我中华民族,还有坚决不(怕)死的勇敢队伍。
——赵登禹将军战前动员(1933年3月12日)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结果: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
实质: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日本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图
(5)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侵华原因:
2、侵华过程:
①1931、9、18,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沈阳,侵占东北)
——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②1932、1、28,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上海)
③1932、3, 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吉林长春)
④1933,进犯长城沿线
⑤1935,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背景:
①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二)中国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②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③幻想国联调停,失败——国联:国际共管中国东北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1932.10.2)
“攘外必先安内,一统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一统而能取胜于外者”。
——蒋介石
“中国一切不如人”,以“我军现有装备与日本较,等于弓箭与机枪”。“我们中国没有现代作战的条件。不够和现代化国家的军队作战,如果不估时而动,贸然作战,那只有败亡而已”。 ——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一、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7)
1、背景:
(二)中国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史实:
思考2:国难日亟,国内各方作何反应?
东北军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同日军作战
抗日民族救亡运动兴起
东北反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
共产党
赵一曼
杨靖宇
九 · 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涌现出了浴血奋战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民族英雄。在非常困难的环境里,独立奋战14年,历尽艰辛,战斗数万次,牵制与消灭大量日本军,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其他抗日战场的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思考2:国难日亟,国内各方作何反应?
东北军民
爱国学生
一二·九
运动
抗日民族救亡运动兴起
东北反日游击队
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
共产党
赵一曼
杨靖宇
九 · 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亲爱的全国同胞:
……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5 日军侵鲁,已提出国际联盟。此时我国应上下一致,严守纪律,
……以待国际之公理与国内之团结,须为有计划之举动。……此时须忍耐坚定,静镇谨守之……
——蒋介石(1931年9月)
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九·一
八事变
华北
事变
一·二八事变
进犯
长城
国民党爱国官兵顽强抵抗(安德馨、宋哲元、冯玉祥等)即“长城抗战”
1936.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领导东北抗日浴血奋战
消极抗日
全力以赴
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蔡廷锴,蒋光鼐)
思考2:国难日亟,国内各方作何反应?
材料6 1935年,《八一宣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策略开始了一个新的转变,不再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当作反革命内部的不同派别来看待,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纠正了九一八事变以来长期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1936年间,中共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宣告结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抗日战争新论》
一·二八事变中备战的中国军队
蒋光鼐
蔡廷锴
上海驻军第十九路军的抵抗(1932)
长城抗战(1933)
抗战军队: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
《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
《淞沪停战协定》
《塘沽停战协定》
一、局部抗战
1、背景:
①东北军民:
(二)中国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1936、杨靖宇)
②爱国学生:
2、史实:
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
③国民党爱国将领:
A、一二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B、日军进犯长城,遭顽强抵抗(长城抗战)
C、华北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
安事变”
西安事变
张学良与杨虎城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事件:张学良和杨虎城
——逼蒋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
思考:面对西安事变,当时西方列强、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的反应?
日本
苏联
英美
挑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希望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
担心国民党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排挤其在华势力,主张和平解决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
宋美龄 (亲英美派)
何应钦(亲日派)
主张和平解决
主张军事解决
思考:为什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努力
③苏英美等大国谋求和平解决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虽然有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
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影响:
①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②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局部抗战
1、背景:
①东北军民:
(二)中国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
②爱国学生:
2、史实:
一二 九运动
③国民党爱国将领:
④中国共产党:
A、领导东北抗日联军
B、1935,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C、1935,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
二、全面抗战
1、开始标志:
1937.7,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7.7 卢沟桥事变
二十九路军战士守卫卢沟桥
二、全面抗战
1、开始标志:
1937.7,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8.1
1935.12.9
1935.12.17
①《八一宣言》
②一二·九运动
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③瓦窑堡会议
1936.12.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④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一、提前召集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上下一致遵守之政治纲领,俾全国各阶层力量,能迅速集中,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
二、实现最低限度之民主政治,以增强人民对政府之信赖,并使人民得以自由发挥其抗战能力。
七、对广大战区中之劳苦人民,自由职业者,失业公务人员等须有妥善之救济方法。
八、除汉奸外,宜从速开释全国政治犯,并取消以前有碍民众运动之各项特殊条例。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1937年7月10日)P13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7.8
1937.7.10
⑥中间政派
A.鲜明的爱国和反帝反封建的立场
B.求同存异、团结抗战的民族凝聚力
⑤通电全国
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7.15
1937.7.17
1937.8.22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37.9.23
国民党在庐山召开谈话会,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⑦合作宣言
⑨洛川会议
⑧庐山谈话
⑩实现合作
二、全面抗战
1、开始标志:
1937.7,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形成过程:
①方针提出: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
A、总共发表抗日通电(7、8)
B、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7、17)
C、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月下旬)
D、中共改编军队:八路军、新四军(8月)
④正式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并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二、全面抗战
1、开始标志:
1937.7,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形成背景: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及国共双方的相互调整和妥协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同点 时间
形式
目标
相同点
1924——1927
1937——1945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三、侵华日军的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12、13)
活埋中国人
尸横遍野
杀人竞赛
尸横遍野
“南京所有的池塘里都堆满了死尸。……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竹林里面、马路旁边,遍地死尸。” ——郭歧:《陷都血泪录》,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第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
“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2014年2月,中国把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三、侵华日军的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12、13)
2、殖民统治:
(1)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汪伪政权)
(2)经济上:“以战养战”
①对占领区:A、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B、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
C、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A、实行“三光”政策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疯狂“扫荡”
“三光”政策
何为“治安强化运动”?
三、侵华日军的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12、13)
2、殖民统治:
3、重庆大轰炸(1938-1943)
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重庆共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
三、侵华日军的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12、13)
2、殖民统治:
3、重庆大轰炸(1938-1943)
4、实施细菌战——731部队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活体解剖
细菌战鼓催者石井四郎
细菌武器
石井四郎在诺门罕战场指挥细菌作战
冻伤实验
齐齐哈尔芥子气中毒后的李贵珍
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日军实施细菌攻击作战,造成290多个市县旗鼠疫、霍乱、伤寒等疫病爆发,致使中国237万余人患病,其中死亡约65万人。
——《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中共党史出版社
三、侵华日军的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12、13)
2、殖民统治:
3、重庆大轰炸(1938-1943)
4、实施细菌战——731部队
5、推行“慰安妇”制度
慰安妇制度
“妇女遭受的苦难最为深重。妇女不论老幼,都逃脱不了被强暴的命运。我们从下关派出运煤车,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中抓回许多妇女。然后我们将每个妇女分配给15-20名日本士兵,任由他们奸淫凌辱。”
——日本驻南京第114师团的一名士兵田所耕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