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
【答案】
1. A 2. D 3. C 4.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东风”“派单”“宝矿”“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词语或诗句,有助于内容生动形象展现出来。②列举部分事例来通俗化解释短视频传播的问题。 5. 【参考答案】①要挖掘出端午节民俗文化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注重“以古观今”,构建端午节诗意的共情空间。②抓住“读秒时代”的特点,让大众能从端午视频中获得文化体验。③注重“以文化人”,用优秀的端午民俗感化教育今人。
6. B 7. C
8. 【参考答案】①过去,守山父子上山打猎野生动物并将猎物送到刘二的饭店,但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日益增长,守山认识到自己和刘二对大山有所亏欠。②大山的丰富资源不仅丰富了守山一家的物质生活,也让刘二的饭店越来越红火,守山认为是大山给他们一家和刘二带来了美好生活,他们又一次亏欠了大山的养育之恩。③山民都是从大山中取得给养,大山养育了山民,这份深重情意无法偿还得清,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9. 【参考答案】①有生态保护意识:父亲去世后,猎枪被收缴,守山当上了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②“一根筋”、坚持原则,但也有思维灵活的一面:在友情与原则面前,守山站在原则一边,刘二找他弄野兔,他拒绝了,经过一番思索后守山想到了野蜂蜜菜肴。③做事留有余地、懂得感恩:守山取蜂蜜只取二分之一,他认为自己和刘二都是欠大山的。
10. 【参考答案】ACE 11. D 12. C 13. 【参考答案】(1)忠诚、宽恕固然不能包括全部道,然而它距离道的本源不远了。
(2)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
14. 【参考答案】要善于自我反省;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C 16. 【参考答案】①首联诗人从“面”上总写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及表达深切的同情;②中间两联分别选取村居、郊野的“点”来补充、深化首联的题旨;③尾联既是对中间两“点”的总括,又是对总体画面的延伸拓展,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罪魁的谴责之情。
17. 【参考答案】(1)《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3)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示例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8. 【参考答案】①适逢梅子成熟
②转眼下起雨来
③“梅雨”也有可爱之处 19. B 20. 【参考答案】①前三个分句只用量词,说明这样的古镇、园子、巷子,在江南很普遍;
②后面四个数量词连用,让伞、桥、路、书等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具有画面感,并且语气舒缓,跟江南温婉的意境吻合;
③量词和数量词的灵活使用,使语言表达灵动,富有变化。
21. 【参考答案】①水泄不通②座无虚席③长盛不衰
22. 【参考答案】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宽敞明亮的场馆、功能齐全的设施、专业公正的裁判、活力四射的啦啦队。 23. 【参考答案】当地基层干部表示,像“村BA”这样的体育文化不但能让村民们提高身体素质和改变精神面貌,而且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4. 【参考例文】
勇于自找苦吃,青年成就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勇于自找苦吃,青年成就未来”。
习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士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在多多实践,多多磨炼中增长才干,砥砺青春的力量。
“自找苦吃”是成长路上的“磨刀石”,是砥砺梦想的“练兵场”。
越是美好的理想,越需要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拿出“事不避难”的劲头。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邓稼先不惧吃苦,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投身大漠孤烟,为了国防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茫茫戈壁之上与核共舞,实现了中国核武器零的突破。焦裕禄面对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身患重病伫立风雨中查风口、探流沙,永不停歇,留下了“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和“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铿锵誓言;王继才夫妇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 20 亩的小岛上,30 多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他们都把苦难当作磨炼意志、涵养情怀的重要积累,有功不自傲,受挫而不短志,在“自找苦吃”的主动作为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自找苦吃”需要涵养“迎苦而上”的积极心态,锤炼攻坚克难的真本领。
“自找苦吃”是积极主动,自我锻炼的姿态;是提升自我,增长才干的渴望。毛泽东在刻苦求学时,始终秉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坚持“自找苦吃”,通过身体适应能力的不断强化磨炼自我意志,赤背顶骄阳的“日浴”、穿薄衫于受尽大风吹的“冷风浴”、光着上身欢欣接纳的“雨淋浴都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自找苦吃”的生动写照。在“自找苦吃”的磨砺下,青年毛泽东练就了强健的体魄,铸就了迎苦而上的斗志,坚定了乐观豪迈的自信。吃苦不是目的,在吃苦后,对苦难进行思考,从中汲取生命的养分,才是苦难的意义。时代青年要在勇于吃苦、善于吃苦中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将逆境中的淬炼看作宝贵的人生历练,把苦难当作磨炼意志、涵养情怀的重要积累,真正做到在“自找苦吃”的主动作为中不断成长、完善自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我们都不怕苦、乐吃苦、能吃苦,在“吃苦”中积蓄奋进的力量,孕育成功的硕果。长春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
有人说,短视频催生了一个“读秒时代”,越来越少用户有耐心等待视频播放结束,90%的用户停留在一个短视频上的时间约为6秒。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逐渐转变为更具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也正凭借着传播技术打造出雅俗共赏的体验空间,不断吸引用户注意力,在多感官的交互中丰富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往,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往往事先设定一个明确的受众圈子,按照他们的认知和趣味来“派单”。这样的分众传播难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得以传承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关键在于持续收获新的认同群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7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面对如此丰富的受众“宝矿”,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正从“分众”走向“大众”,频频与年轻群体实现“双向奔赴”。
短视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主体,呈现出大众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创作者围绕这一特点,打造出具有文化记忆的作品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耳熟能详的故事融入大众化的体验之中,确保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编码与用户对其的转码相一致,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引起用户的共鸣。
在时间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把过去与现在相连,将过往的经验与记忆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当下不断触动用户的情绪,引起用户的回忆,并引导用户重新关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如过年系列短视频《挂灯笼、贴对联、备好年货过大年啦》,展现的是炸蛋酥花生、缝制新衣、制作糖葫芦和糖画等过年细节,这些是每个人的儿时经历,视频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并引起了众多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
在社会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叙事与当下传播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具有共同情感经验的意义空间,并通过角色、情节等来影响用户的情绪,拉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共情效果。某视频账号通过国风变装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其视频内容以“遇到困难—放弃—解决困难—实现变装”的线条来呈现。在《好彩无借力,何以落九天》一集中,主人公因不想当“没人看的里子”而放弃敲鼓,后又为传承舞狮文化而回归敲鼓,最终实现舞狮变装。也正是因为主人公坚持做热爱的事情,使用户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将“我”投射到短视频的内容之中,从而产生了共情,实现了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
(摘编自刘文辉《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何以“破圈”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可短视频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且都提到要以短视频构建共情空间。
B. 材料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所以这类文化类短视频经常曲高和寡,难以产生共鸣。
C. 材料一认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立足当下,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出发,注重“以古观今”。
D. 材料二认为,很多用户在一个短视频上的停留时间很短,这说明很多用户其实难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强调体验感,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这也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发展。
B. 文化传播不应该提前预设某些明确的受众群体,而应该注重广泛性,扩大传播影响力。
C. 传统文化视频的创作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大众的体验中,体现大众性的特点。
D. 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追求“破圈”传播,以实现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从注重“以古观今”和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及凝聚性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从历史和现实对接的角度论证文化记忆怎样产生情感共鸣的问题。
C. 材料二第二、四两段列举详细数字,准确概括了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现状。
D. 材料二最后两段列举了部分事例,具体分析了一些短视频“破圈”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材料二充分体现了议论类文章的通俗形象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如果班级将要制作一个有关端午民俗的短视频,我们在制作视频时除了形式方面的因素,还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 山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上,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多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能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起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也被收缴,父亲这才罢手。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刚才忘记交代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抱拳,一脸讨好的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只要不是让我给你生孩子,尽管放话。”守山拍着胸脯说。
玩笑少开,说正经的,盖房子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终未说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
“谁不知道你们猎人的能耐?没有猎枪,照样能逮猎物。你老爹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往下说。
“你见天看云,就能呼风唤雨哩?”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坑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看到刘二扬长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个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那天儿子上学走,守山出山送儿子,老爹一个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计的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钢针,老爹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的,不用还。也有人说,刘二心里有愧才这样做的,他要是不经营“野味饭店”,守山的老爹也不会死。儿子结婚的时候,刘二随了两万的礼——当时,乡亲随的大都是一百,还有五十的……刘二的作为,让村里人都跷大拇指。守山想报答,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守山思去想来,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取下蜂箱,拿出一格格的蜂巢,放在简易的铁桶里,把蜜“摇”出来后,然后再把蜂巢放回蜂箱,挂回原处。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作料,是不是同样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蒸蛋、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
口碑胜似一切。刘二的生意渐次红火起来,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哇,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的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远去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欠大山!”
后来,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节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猎枪被收缴、野味饭店改名等相关信息中,可看出有关部门、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B. “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达出守山当时不愿猎野兔但又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
C. 文章第十二段运用插叙,写刘二对守山一家的帮助,既塑造了刘二重感情的人物形象,又交代了守山想报恩的原因。
D. “坑人的事咱不干”在文中反复出现,第一处体现了刘二想要获得野兔的执着,第二处则体现了守山要给蜜蜂留过冬口粮的坚定。
7.关于文中刘二酒店名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山与刘二在刘二开“时尚酒店”之前就认识了,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送到了刘二的野味饭店。
B. 刘二开“时尚酒店”时,一直照顾刘二生意的马总想吃野味,刘二便找守山想办法,结果碰壁了。
C. 刘二想到了一个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结果生意渐次红火起来,饭馆取名“蜂蜜美食”。
D. “蜂蜜美食”更名为“留余餐馆”是刘二思想转变的见证,这与守山拒绝刘二取野蜜蜂过冬的野蜂蜜有关。
8.文章最后,守山为何说“不是欠我,是欠大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守山的“守山”过程体现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贯道,子思恐人难晓,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虽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为道。故曰违道不远。”游定夫云:“道一而已,岂参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 虽然欲求入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违道不远也 。”杨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侯师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违道。若圣人,则不待施诸已而不愿,然后勿施诸人也。”诸公之说大抵不同。予窃以为道不可名言,既丽于忠恕之名,则为有迹。故曰违道。然非忠恕二字亦无可以明道者。故曰不远。非谓其未足以尽道也。违者违去之谓,非违畔之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苏子由解云:“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说与此略同。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二·忠恕违道》)
材料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节选自《论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然 A欲求入B道者C莫近D于此E此F所以G违道H不远也。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庸》恐人不喻(明白) 天下归仁焉(恢复)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小子何莫学夫诗(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B. 非违畔之谓(同“叛”,背叛) 就有道而正焉(正直)文胜质则野(华美,文采) 致知在格物(获得)
C.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扬) 复众人之所过(补救)则于道有间矣(差别)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
D. 子张书诸绅(衣带) 自见者不明(显露) 企者不立(踮起脚) 人之有是四端也(萌芽,发端)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者们怀疑曾子与《中庸》关于“忠恕”与“道”之间关系的说法有所不同。
B. 游定夫认为理的本源不能用比较确定,但从学道理角度看,忠恕最接近“道”。
C. 老子认为最好的东西像水一样,能使万物得利而不争功,这就是自然之理。
D. 孔子认为只要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
( 2)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4.苏子由认为“道无所不在”,材料二内容中哪些优秀品质体现了这种“道”?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申州①作
(唐)方干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井邑②初安堵③,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
【注】①申州: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春秋时为申国,唐初设申州。②井邑:乡里和城镇。③安堵:安定,安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采用赋的手法逐层展开画面,但诗人的愤懑之情却熔铸于字里行间,讽旨明确而又含蓄深沉。
B. 首联用数字的对比来生动展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揭示了战乱的残酷和祸国殃民的本质。
C. 颈联撷取“凉风、古木、野火、残营”等萧索的意象,直接地再现了“万人曾死战”的战乱遗迹。
D. 尾联借人烟由稠密变“寥落”的衬托之笔,从空间角度极写遭受战乱劫难的面积之广和创伤之重。
16.诗歌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战乱劫后图,在场景展开上有“点面结合、相映成趣”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
(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较硬,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 ① ,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 ② ,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 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霉”,令人心生抵触。但是, ③ ,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霉”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
B. 我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合作”的问题。
C.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岂不冤枉!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盘乡的一项篮球赛事火了。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攻防有板有眼场外热情高涨,球迷围得 ① 。这场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篮球赛,经由短视频火爆全网,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
体育比赛“破圈”并不罕见,但是像“村BA”这种“草根”赛事赢得广泛关注的却并不多。提到篮球赛, 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宽敞明亮的场馆、设施功能齐全、裁判专业公正以及活力四射的啦啦队。 但是“村BA”的走红,证明篮球也可以“接地气”。赛场没有棚顶,观众敲打矿泉水瓶、铝盆、大镲应援,连奖品都是黄牛、山羊、土猪。每到比赛开打,球场内人山人海、 ② ,球场外的山坡上、屋顶上,只要能站住脚的地方都是观众。事实上,篮球在这里拥有着悠久深厚的运动基础。《贵州省志·体育志》记载,早在1906年,位于现今黔西南州的独山县某小学内就“建有篮球场、开展篮球活动”,此后历经各个时期始终 ③ ;20世纪70年代,活跃于黔东南州的“苗寨女篮”名震省内外。
当地基层干部表示,像“村BA”这样的体育文化不但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让村民们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结构整齐的整句。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请以“自找苦吃”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题目自拟,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顺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