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s) B.v(B)=0.3mol/(L·s)
C.v(C)=1.2mol/(L·min) D.v(D)=1mol/(L·s)
2.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D.温度升高会降低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3.在 CO(g)+H2O(g) CO2(g)+H2(g)反应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改变下列条件,不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压强 B.使用催化剂
C.降低温度 D.增大 H2O(g)的浓度
4.可逆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v(A)=0.45mol/(L min) B.v(B)=0.6mol/(L min)
C.v(C)=0.4mol·L-1·s-1 D.v(D)=0.1 mol·L-1·s-1
5.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是( )
①减少产物的物质的量 ②使用催化剂 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④升高温度 ⑤缩小容积 ⑥增大压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
6.对于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7.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Ⅱ时浓度不相等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9.铁片与盐酸反应制H2的速率较慢,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用铁粉代替铁片 B.增大盐酸的浓度
C.用相同浓度醋酸代替盐酸 D.适当升高溶液温度
10.下图是可逆反应X2(g)+3Y2(g) 2Z2(g)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刻,v正>0,v逆=0
B.t1~t2,X2的消耗速率小于X2的生成速率
C.t2~t3,反应不再发生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1.下列对有关事实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解释
① 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氯化钠固体,速率加快 增大了氯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较多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减慢 锌置换铜的反应干扰了锌置换氢的反应,致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变慢
③ 5%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分解速率迅速加快 降低了反应的焓变,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速率加快
④ 面粉生产车间容易发生爆炸 固体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加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120℃时,1molCO2和3molH2通入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CH3OH和水。测得CO2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3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1·min-1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到达平衡
D.10min后,反应体系达到平衡
13.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的反应,下列说法能表明反应达到衡的是( )
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气体的密度不变
C.
D.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14.吸热反应,若在恒容绝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情况下能判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混合气体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C.容器内各气体浓度相等时
D.断开键的同时断裂键
15.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地是 (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6.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二、综合题
17.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填字母)。
A.将铁片改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如图,B电极有气泡产生,则B为 (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
1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3C(g)+nD(g),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5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
计算: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 。
(3)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为 。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填编号)
①v(A)=5mol·L-1·min-1②v(B)=6mol·L-1·min-1
③v(C)=7.5mol·L-1·min-1④v(D)=8mol·L-1·min-1
19.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 2SO3(g)△H<0
(1)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mol/L,那么,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K(B)(填“>”、“<”或“=”).
(3)此反应在恒温密闭的装置中进行,能充分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填字母).
A.接触室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B.接触室中SO2、O2、SO3的浓度相同
C.接触室中S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接触室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图2表示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请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
20.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气体,请回答:
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 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②将锌粒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 。
(2)某温度时,在2L恒容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③5min后Z的生成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in后Z的生成速率。
④5min时X的转化率为 。
⑤5min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之比是 。
21.I.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 (g),测得CO和CH3OH(g)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以H2表示的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外界条件不变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温度减低 B.压强降低,
C.CO的浓度减小 D.CH3OH 的浓度增大
(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A.CO、H2和CH3OH三种物质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H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
(3)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平衡时与起始时容器内的压强比为 ;
(4)已知断开1mol CO(g)和2mol H2(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924kJ,则断开1mol CH3OH(g)中的化学键共需要吸收 kJ的能量。
(5)Ⅱ.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关于图I所示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是Zn-2e-=Zn2+
b.电子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
c.一段时间后,溶液酸性增强
d.溶液中的H+向Cu片移动
(6)图I所示原电池中,当Cu表面析出4.48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7)图Ⅱ所示装置为电化学气级传感器,通过电压表示数可测量环境中NH3的含量。电极b是 。(填“正”或“负”)极: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
统一以B的速率作为标准速率,单位为mol/(L s)
A、V(A)=0.5mol/(L s),所以V(B)=0.25mol/(L s)
B、V(B)=0.3mol/(L s)
C、V(C)=1.2mol/(L min)=0.02mol/(L s),所以V(B)=0.0067mol/(L s)
D、V(D)=1mol/(L s),所以V(B)=0.25mol/(L s)
因此速率最快的为B
故答案为:B
【分析】
比较反应速率,关键是确定统一的标准,比如统一以B的速率作为标准速率,单位为mol/(L s)
2.【答案】C
【解析】【解答】A、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生成物更稳定,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的ΔS>0,ΔH<0,根据ΔH-TΔS<0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3.【答案】C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因此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C符合题意;
D.增大H2O(g)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是对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考查,结合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如果都用物质B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mol/(L min)]1.35、0.6、36、9,所以反应速率最慢的是B。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但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5.【答案】D
【解析】【解答】①减少产物的物质的量,如为气体或溶液中的反应,产物的浓度减小,但是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正反应速率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②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若为固体,增加固体的量,浓度没有发生改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④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符合题意;
⑤缩小容积,则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⑥增大容器内的压强,若恒容充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注意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应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是解答易错点。
6.【答案】A
【解析】【解答】四个选项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必须转化为同种物质进行比较,都以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A: ;B: ;C: ;D: ,比较可知,A项反应速率最大,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往往不同,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转化为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平衡的特征可以知道,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应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矛盾,C符合题意;
D.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继续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所以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Ⅱ时浓度不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以知道,该反应从正反应一端开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为状态Ⅰ,然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改变条件的一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以此来解答。
8.【答案】B
【解析】【解答】A、Fe与98%的浓硫酸常温下发生钝化,加热时反应产生SO2,不会产生氢气,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2CO2+N2,由于有气体参加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B符合题意;
C、虽然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但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C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虽然NaCl溶液不参加反应,但稀释了盐酸,溶液中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钝化,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C、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NaCl溶液,对盐酸起到稀释作用,根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A.用铁粉代替铁片,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不选;
B.增大盐酸的浓度,氢离子浓度变大,反应速率加快,选项B不选;
C. 用相同浓度醋酸代替盐酸,由于醋酸为一元弱酸,氢离子浓度小于一元强酸盐酸,反应速率减慢,选项C选;
D.提高反应的温度,反应的速率加快,选项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低于同浓度的盐酸,故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0.【答案】D
【解析】【解答】A.t1时,v正>v逆>0,A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t1~t2时,反应物X2与Y2物质的量逐渐减少至t2时刻保持不变,X2的消耗速率大于X2的生成速率,B项不符合题意;
C.t2~t3达平衡状态,v正=v逆≠0,C项不符合题意;
D.t2~t3达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注意速率与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及纵横坐标的含义。
11.【答案】C
【解析】【解答】①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因此增加c(Cl-),对反应速率无影响,该事实错误;
②滴加CuSO4溶液后,Zn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Zn、Cu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该事实错误;
③加入MnO2,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该事实错误;
④面粉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因此易发生爆炸,该事实正确;
综上,有关事实或解释不正确的是①②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氯离子不参与反应,其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
②Zn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③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④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2.【答案】B
【解析】【解答】A.据题意得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则0~3min内,v(H2)=3v(CO2)=3×(1.00-0.50)mol·L-1/3min=0.5 mol·L-1·min-1,A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10min后CO2、CH3OH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即达化学平衡,故为可逆反应,应写成CO2+3H2 CH3OH+H2O,B项符合题意;
C.据pV=nRT,恒温恒容时,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容器内各气体的物质的量都不再变化,此时反应到达平衡,C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10min后CO2、CH3OH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即达化学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图示,结合计算CO2的平均反应速率,再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得 H2的平均反应速率 ;
B.图中10min后CO2、CH3OH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即达化学平衡,故为可逆反应;
C.据pV=nRT,恒温恒容时,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容器内各气体的物质的量都不再变化,此时反应到达平衡;
D.图中10min后CO2、CH3OH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即达化学平衡。
13.【答案】D
【解析】【解答】A.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未指明反应速率的正、逆,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反应混合物中只有I2是紫色气体,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I2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分析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因此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由公式可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摩尔质量不属于变量,因此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恒容绝热容器内,由于反应吸热,使得温度降低,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当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相等时,各气体的浓度不一定保持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断开2molH-S键则参与反应为1molH2S,断裂1molH-O键,则0.5molH2O参与反应,此时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公式分析反应过程中摩尔质量是否为变量,若为变量,则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绝热容器内,吸热反应使得容器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容器内各气体浓度相等,但不一定不变;
D、断开2molH-S键则参与反应为1molH2S,断裂1molH-O键,则0.5molH2O参与反应;
15.【答案】D
【解析】【解答】A.水为纯液体,改变用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氢气,故B不符合题意;
C.压强的改变只能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可以加快,而对液体或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将Al片改为Al粉,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钠与水反应剧烈,加水不能改变浓度;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铁发生钝化;
C、压强只对气体的反应速率有影响;
D、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
16.【答案】D
【解析】【解答】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都体现正反应的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所以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之比,故C不符合题意;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17.【答案】(1)放热
(2)A;C
(3)正;2H++2e-=H2↑
【解析】【解答】(1)由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A. 将铁片改为铁粉,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
将稀硫酸改为浓硫酸,浓硫酸和铁发生钝化现象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B不正确;C.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3)Cu、Fe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易失电子的金属Fe作负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另一种金属Cu作正极;Cu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由负极Fe流向正极Cu。
【分析】原电池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出,电子沿着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入助燃物的一极为正极,据此分析回答;
18.【答案】(1)2mol/L;3mol/L
(2)0.4mol·L-1·min-1
(3)1
(4)④
【解析】【解答】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则生成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D)= 0.2mol/(L·min)×5min=1mol/L。从而建立以下三段式:
(1)由上面分析可知,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mol/L=2mol/L,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2mol/L=3mol/L,故答案为:2mol/L;3mol/L;
(2)利用计算;
(3)利用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出 = ,n=1。答案为:1;
(4)为便于比较,将各物质表示的速率都转化为A物质表示的速率,则为:
①v(A)=5mol/(L·min);
②v(B)=6mol/(L·min),则v(A)= v(B)=3mol/(L·min);
③v(C)=7.5mol/(L·min),v(A)= v(C)=2.5mol/(L·min);
④v(D)=8mol/(L·min),v(A)= v(D)=8mol/(L·min);
以上速率中,8mol/(L·min)最大,故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④,答案为:④。
【分析】
(1)利用“三段式”分析计算;
(2)利用计算;
(3利用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4)统一单位,用速率除以相应的计量系数,数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9.【答案】(1)1mol L﹣1 min﹣1
(2)K= ;=
(3)A;D
(4)升温;减小SO3浓度;
【解析】【解答】解:(1)v(SO2)= =2 mol L﹣1 min﹣1;v(O2):v(SO2)=1:2,v(O2)= v(SO2)=1mol L﹣1 min﹣1,故答案为:1mol L﹣1 min﹣1;(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故可逆反应2NO(g)+2CO(g) N2(g)+2CO2(g) 的平衡常数K=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K(A)=K(B),故答案为:K= ;=;(3)A.气体的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平衡时接触室中SO2、O2的浓度一定不相同,开始物质的量为2:1,按2:1反应,平衡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浓度之比为2:1,故B错误;
C.平衡时接触室中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2:1:2,可能不是2:1:2,与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接触室中压强减小,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D; (4)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应为升高温度的结果,b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的原因,若增大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图象应为
,
故答案为:AD;升温; 减小SO3浓度;
.
【分析】(1)根据v= 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不变;(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分析;(4)根据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注意逆反应速率突然减小的特点.
20.【答案】(1)EF;该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2);;等于;60%;
【解析】【解答】(1)①由图象可知,反应速率越大,v-t图象的斜率越大,则EF段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EF;
②开始时反应物酸的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降低,但反应放热,温度逐渐升高,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2)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 ∶△n(Z)=0.6mol∶0.2mol∶0.4mol=3∶1∶2,5min后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故答案为:3X+Y 2Z;
②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v= = =0.05mol (L min)-1,故答案为:0.05mol (L min)-1;
③5min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5min后Z的生成速率等于10min后Z的生成速率,故答案为:相等;
④5min时,X转化的物质的量为1.0mol-0.4mol=0.6mol,转化率为 ×100%=60%,故答案:60%;
⑤根据图象可知,开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mol;平衡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8mol+0.5mol+0.4mol=1.7mol,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压强之比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反应速率越大,v-t图象的斜率越大,结合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图象数据和v= 分析解答。
21.【答案】(1)0.25mol/(L min);C
(2)C
(3)75%;1:2
(4)2052.8
(5)abd
(6)0.4
(7)正;2NH3-6e-+6OH-=N2+6H2O
【解析】【解答】(1) 3min开始达平衡状态,CO物质的量变化0.75mol,v(CO)=0.125mol L-1 min-1,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v(H2)=2v(CH3OH)=0.125mol/(L min)×2=0.25mol/(L min),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 可能是CO浓度减小造成的;
(2) A.CO、H2和CH3OH三种物质的浓度相等,不一定达平衡,A不符合题意;
B.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达平衡,C符合题意;
D.相同时间内消耗2molH2,同时生成1molCH3OH,都只表示正反应速率,不一定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3) 列三段式得平衡时H2的转化率1.5/2x100%= 75%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与起始时容器内的压强比(0.25+0.5+0.75):(1+2)=1:2;
(4)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H=-128.8kJ/mol,断开1mol CO(g)和2mol H2(g)中的化学键共需吸收的能量1924kJ,设断开1mol CH3OH(g)中的化学键共需要吸收xkJ的能量,△H=-128.8kJ/mol=1924kJ/mol-xkJ/mol,得:x=2052.8;
(5)a.负极反应是Zn-2e-=Zn2+,a符合题意;
b.电子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b符合题意;
c.一段时间后,H+在正极生成H2,溶液pH增大,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的H+向Cu片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符合题意;
(6) 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2H++2e-=H2↑,当Cu表面析出4.48L氢气(标准状况)时,物质的量是0.2mol,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
(7) NH3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是负极,电极反应 2NH3-6e-+6OH-=N2+6H2O ,电极b是正极;
【分析】(1)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反应速率的计算;
(2) A.CO、H2和CH3OH三种物质的浓度相等,不一定达平衡;
B.密度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平衡;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总物质的量不变化,反应达平衡;
D.只表示正反应速率,不一定达到平衡;
(3) 转化率的计算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4)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5)a.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b.电子由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
c.H+减小,pH增大;
d.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6)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的计算;
(7)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