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16: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风筝的人(节选)
【美】卡勒德·胡赛尼
上学那些年,我们每日有固定的程式。每当我从床上爬起来,拖拖沓沓走向卫生间,哈桑早已洗漱完毕,做完早晨的祈祷,帮我弄好早餐:加了三块方糖的热红茶,一片涂着我最爱吃的樱桃酱的馕饼,所有这些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我边吃边抱怨功课,哈桑收拾我的床铺,擦亮我的鞋子,熨好我那天要穿的衣服,替我放好课本和铅笔。我听见他在门廊边熨衣服边唱歌,用他那带鼻音的嗓子唱着古老的哈扎拉歌曲。然后,爸爸和我出发,哈桑留在家里,做些杂务:用手将脏衣服洗干净,然后在院子里晾干;拖地板;去市场买刚出炉的馕饼;为晚餐准备腌肉;浇灌草坪。
放学后,我跟哈桑碰头,抓起书本,一溜小跑,爬上北边的那座碗状山丘。哈桑和我爬上石榴树的枝桠,摘下一些血红色的果实。吃过石榴,用杂草把手擦干净之后,我会念书给哈桑听。尽管目不识丁,但哈桑对那些谜一样的文字十分入迷,那个他无法接触的世界深深吸引了他。我给他念诗歌和故事,有时也念谜语——不过后来我不念了,因为我发现他解谜语的本领远比我高强。所以我念些不那么有挑战性的东西,比如装腔作势的纳斯鲁丁毛拉和他那头驴子出洋相的故事。我们在树下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直到太阳在西边黯淡下去,哈桑还会说,日光还足够亮堂,我们可以多念一个故事、多读一章。
给哈桑念故事的时候,碰到某个他无法理解的字眼,我就十分高兴,我会取笑他,嘲弄他的无知。有一次,我给他念纳斯鲁丁毛拉的故事,他让我停下来。“那个词是什么意思?”
“哪个?”
“昧。”
“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我一脸坏笑地说着。
“不知道,阿来尔少爷。”
“可是这个词很常见啊。”
“不过我还是不懂。”就算他听到我话中带刺,他也是不露声色地微笑着。
“这么说吧,在我们学校,人人都认识这个词。”我说,“让我看看,‘昧’,它的意思是聪明、机灵。我可以用它来给你造句。‘在读书识字方面,哈桑够昧。’”
“啊哈。”他点头说。
后来我总是对此心怀愧疚。所以我试着弥补,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他。我会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就足够了。
1973年7月某天,我开了哈桑另外一个玩笑。我念书给他听,接着突然不管那个写好的故事。我假装念着书,像平常那样翻着书,可是我说的跟书本毫无关系,而是抛开那个故事,自己杜撰一个。当然,哈桑对此一无所知。对他而言,书页上的文字无非是一些线条,神秘而不知所云。文字是扇秘密的门,钥匙在我手里。完了之后,我嘴里咯咯笑着,问他是否喜欢这个故事,哈桑拍手叫好。
“你在干吗呢?”我说。
“你很久没念过这么精彩的故事了。”他说,仍拍着双手。
我哈哈大笑,给了他一个拥抱,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干吗这样啊?”他红着脸,痴痴地说。
我友善地推了他一把,微笑着说:“你是王子,哈桑。你是王子,我爱你。”
当天夜里,我写了自己第一篇短篇小说,花了我半个小时。那是个悲伤的小故事,讲的是有个男人发现了一个魔法杯,得知如果他对着杯子哭泣,掉进杯里的眼泪会变成珍珠。可尽管一贫如洗,他却是个快乐的家伙,罕得流泪。于是他想方设法,让自己悲伤,以便那些眼泪会变成他的财富。珍珠越积越多,他越来越贪婪。小说的结尾是,那男人坐在一座珠宝山上,手里提着刀,怀中抱着他深爱着的妻子死于非命的尸体,无助地将眼泪滴进魔法杯。
我把哈桑摇醒,问他是否愿意听个故事。
他揉揉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现在吗?几点了?”
“别问几点了。这个故事很特别,我自己写的。”我不想吵醒其他人,低声说。哈桑脸上神色一振。
“那我一定要听听。”他拉开盖在身上的毛毯。
我在客厅里的大理石壁炉前面念给他听。这次可没有开玩笑,不是照本宣科了,这次是我写的故事!就很多方面而言,哈桑堪称完美的听众。他全然沉浸在故事中,脸上的神情随着故事的情节变化。我念完最后一句话,他鼓起掌来,不过没发出声音。
“我的天啦!阿米尔少爷,太棒了!”哈桑笑逐颜开。
“你喜欢它吗?”我说。
“阿拉保佑,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哈桑说,“全世界的人都读你的故事。”
“你太夸张了,哈桑。”我说,不过很高兴他这么认为。
“我没有。你会很伟大、很出名。”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接着他停了一下,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他想了想,清清喉咙,“可是,你能允许我问个关于这故事的问题吗?”他羞涩地说。
“当然可以。”
“那好……”他欲言又止。
“告诉我,哈桑。”我说。我脸带微笑,虽然刹那间我这个作家心中惴惴,不知道是否想听下去。
“那好吧,”他说,“如果让我来问,那男人干吗杀了自己的老婆呢?实际上,为什么他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我目瞪口呆。这个特别的问题,虽说它显然太蠢了,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无言地动动嘴唇。就在同一个夜晚,我学到了写作的目标之一:讽刺;我还学到了写作的陷阱之一:情节破绽。芸芸众生中,惟独哈桑教给我。这个目不识丁、不会写字的哈桑。有个冰冷而阴暗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他懂得什么,这个哈扎拉文盲?他一辈子只配在厨房里打杂。他胆敢批评我?
“很好……”我开口说,却无法说完那句话。
(节选自小说《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当哈桑主动问我“昧”字的意思时,“我”先是嘲笑他的无知,并无视他的微笑,还继续故意曲解字意来嘲弄他。
B. “我”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哈桑,聂赫留朵夫在监狱中给玛丝洛娃十卢布,二人的主动赠予行为都缘于愧疚。
C. 小说中“1973年7月某天”“当天夜里”等精确的时间交代,说明这些往事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挥之不去。
D. 哈桑对“我”所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的情节设置提出了质疑与建议,让“我”认识到自己对他的认知存在偏差。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展开叙述,由“我”来讲述童年往事,真实可信,契合自传性小说的特点。
B. 小说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描写及内心独白刻画了“我”的形象,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C. 小说交代哈桑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对谜一样的文字着迷,为下文哈桑指出我小说创作的漏洞埋下伏笔。
D. 小说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如哈桑真诚待“我”,“我”则取笑捉弄他,在比较对照中凸显二人形象。
3. 小说开篇对“我”与哈桑每日固定生活程式的描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4. 小说主要写了石榴树下、七月的某一天及当天夜里这三个“我”为哈桑读书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丧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选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本二: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安危出A其喜怒B祸患伏C于帷闼D则向之E所谓F可恃者G乃所以为H患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B.用事,指封建统治者当权执政或官员担当职责,与其意义相近的有“视事”“致仕”“当国”。
C.忍,意为“毒辣、狠心”,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义相同。
D.恃,意为“依赖、依靠”,与成语“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义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擅长写史论,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给国家带来危害立论,逐层剖析宦者祸国的行径,夹叙夹议,分析详尽。
B.欧阳修认为宦者之祸更甚,是因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
C.有时国君发觉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铲除祸患,却或因操之过急而被宦官挟持成为人质,或使奸雄们借机生事。
D.唐昭宗亲近宦者,远离贤士,当他开始悔悟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宦官已经形成自己的势力,难以根除。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4=8分)
(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2)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9.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和《五代史宦者传论》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就会有“身死国灭”的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明君治国的做法。(3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逻辑(本小题共7题,21分)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假装 虞常果引张胜 引:引导
B. 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致、招引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探究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劾:弹劾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其所以失之者
C.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欲因此时降武
D. 大破楚师于丹、淅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2. 下列加点字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明道德之广崇 ②身客死于秦 ③杖汉节牧羊 ④单于壮其节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函梁君臣之首⑧羝乳乃得归
A.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B.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 ①/②⑤/③⑦⑧/④/⑥
13. 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外欺于张仪 ②举贤以自佐 ③为降虏于蛮夷 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⑥何以汝为见 ⑦见犯乃死,重负国 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⑨此不知人之祸也
A. ①⑥⑦/②/③⑤⑧/④⑨
B. ①⑤⑦/②⑥/③⑧/④⑨
C. 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
D. ①③⑤⑥/②/④⑨/⑦⑧
14.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史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牢,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时,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羊、猪各一头叫“少 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C. “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
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
16.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组织机构或个人通过网络途径向外发布自己的观点与新闻的传播方式。下列不属于自媒体的一项是( )
A.学校公众号 B.个人微博 C.某明星博客 D.地方广播电台
(三)古代诗歌鉴赏(本小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7.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 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 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4分,每格1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 , ”两句,指出屈原志向高洁,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
(2)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事近意远”的两句是:“ , 。”
(4))贾谊认为,起初,秦国以很小的地盘而“ ”,最后却因为一个人发动叛乱而导致彻底灭亡,根本原因就是“ ”。
(5)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以及不为金钱所驱使的豪迈之情。
(6)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从无穷的江水间探索出绵延久长的人类与明月共存的哲理的两句是“ , ”。
(7)《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I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历史的画卷,往往   ;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我们可以从《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中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史论,均意在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时的社会政治服务,其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品读这些历史著作,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把握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借鉴和学习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斑驳陆离 目不暇接  训诫   分辩
B.异彩纷呈 纷至沓来 劝诫 分辨
C.斑驳陆离 纷至沓来 训诫 分辨
D.异彩纷呈 目不暇接 劝诫 分辩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把握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B.把握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借鉴和学习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C.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借鉴和学习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D.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采用整齐的句式与对称的结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4分)
五、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苏武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后又被流放到北海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匈奴与汉朝和好后方获释归汉。
材料二:
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被加拿大扣押了3年左右的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孟晚舟女士发布题为《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的长文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她今天的自由。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