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17: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拾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选必中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 单篇精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主题——苦难与新生 课段安排 课段主题 课时安排 课时内容
第一课段 革命苦难环境 第一课时 群文阅读单元起始课
第二课段 革命黑夜长歌 第二课时 单篇精读《记念刘和珍君》
第三课时 单篇精读《为了忘却的记念》
第四课时 联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第三课段 革命黎明呼喊 第五课时 单篇精读《包身工》
第四课段 革命苦难涅槃 第六课时 单篇精读《荷花淀》
第七课时 联读《小二黑结婚》《党费》
第五课段 革命继承发扬 第八课时 群文阅读单元总结课
本文题目颇具深意,一篇记人写事的回忆性散文,“纪念”可以理解,“忘却”引人生疑。“为了忘却”,潜台词即“想要忘却但难以忘却”,写下这篇纪念文章是为了忘却。
鲁迅“难以忘却”的是什么?“想要忘却”的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进入文本,走近作者心底的答案。
疑题导入
一、记人——记青年作家
二、议事——议残暴政府
三、抒情——抒复杂情绪
学习目录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拾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一、记人——记青年作家
1、文章开头,作者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里的“几个青年的作家”是指在1931年2月7日遇害的五位“左联”青年作家。在这篇纪念文章中,鲁迅着以笔墨回忆的有三位。
在鲁迅眼中,这三位是怎样的青年?从他们身上可以折射出青年革命者怎样精神品格?分组活动,选取任一青年对象,圈画相关文本进行解读,完成青年形象卡的制作。
青年作家:柔石/白莽/冯铿
在鲁迅眼中,柔石/白莽/冯铿是一位___________的青年。
文本依据:______________文本解读:______________
一、记青年作家
文本细读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制图,校字之类。”
“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只要学起来!”
“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但我那里知道。”
柔石的“硬气”
解读:“硬气”可以理解为一种耿直刚毅,宁折不屈的硬骨头精神。“为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设立朝华社,坚定地想做好,不辞辛劳地奔走奋斗,没钱就借钱做印本,人手少就主动承担大部分的出版与杂务。朝华社倒闭,理想碰了钉子,就决心转变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无惧困难,一句“只要学起来”,并落实行动,尽显执着。即使身陷囹圄,也在学习德文,更加努力;即使自身艰险,也不透露鲁迅的消息,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表现出一个革命者难得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和坚毅的品质。
一、纪青年作家
文本细读
“不过朝华社不久就倒闭了……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
“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准备还借款。”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
“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不至于此罢?……”
“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柔石的“迂”
解读:“迂”本意含有不知变通的贬义。朝华社倒闭,柔石借款付账本,又拼命译书还借款;他和女性同乡走路都要保持三四尺,和鲁迅走路则是护着扶着;他始终相信人们是好的,即使碰了钉子也如此相信;专挑选损己利人的背起来……这些发生在柔石身上的事,看似是不知变通的憨笨,实则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随和单纯,淳朴正直,鲁迅这里是善意的、亲昵的批评,饱含的是对柔石率真善良的赞扬。
一、纪青年作家
文本细读
“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
白莽的“坦诚率真”
解读:讨厌国民党反动派,就把“国民诗人”译成了“民众诗人”;和鲁迅先生见面,感觉自己受到威压就写信说后悔和先生见面,表现了他的坦诚率真。
一、纪青年作家
文本细读
“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
白莽的“不怕牺牲”
解读:白色恐怖时期,领导革命随时都会失去生命,但却毫不畏惧,体现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出生入死的英勇气概。
一、纪青年作家
文本细读
“然而那本《彼得斐诗集》却在的,翻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只在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有钢笔写的四行译文道:‘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白莽的“追求自由与真理”
解读:白莽富有才华,偏爱彼得斐(匈牙利爱国诗人,多次参加领导革命起义,在战斗中牺牲)表明其鲜明的革命立场,具有追求真理和自由、敢于大胆反抗的品质。
一、纪青年作家
文本细读
“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
“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
“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
冯铿的“积极进取,精神坚强。”
解读: 鲁迅开始“疑心”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又“疑心”她太影响柔石,最后“疑心”是自己的迁怒,否定了之前的两个“疑心”。在作者自我批评与审判中,可以看出两位青年斩钉截铁,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她的体质是弱的”,这是作者说出来的话,而后在狱中面目浮肿证实了这点。“但她的革命精神是强的,”这是作者没有说出的话,她的革命经历也证实了这点。
一、纪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 形象概括
柔石 硬气

白莽 坦诚率真
不怕牺牲
追求自由与真理
冯铿 积极进取,革命精神坚强。
由三位青年作折射出青年革命者共有的精神品质:
为了国家与人民,
为了自由与真理,
英勇反抗、
不畏牺牲、
宁死不屈。
一、纪青年作家
品格小结
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本诗集,一件衣服,鲁迅像一位絮絮叨叨的老者,点滴不漏地记下了他和青年作家们的每一交往、每一印象,看似零零碎碎的小事,但却分明深刻地表现出烈士们革命精神和性格风貌。时隔两年,越说忘却,越是难以忘却,动辄引起的便是更多、更细、更深的记忆。
1936年3月11日写《白莽作〈孩儿塔〉序》时,鲁迅还能记忆犹新地谈起自己的印象:
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已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
一、纪青年作家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拾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二、议事——议残暴政府
二、议残暴政府
在鲁迅的眼中,这些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鲁迅对他们充满了欣赏、赞美,以及爱护之情。可是这样年轻、美好,如星辰般璀璨的生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陨落了。反动派的残酷罄竹难书,为了加强揭露与控诉的力量,鲁迅写法上插入了许多深刻的议论,尝试找一找,品一品,感受作者的刀笔手法。
文本细读
文本①: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品读示例:
在夜里或者凌晨,五位青年作家同时遇害,作者平静地阐述青年们被秘密杀害的事实,继而对当时报纸刊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评论:“不敢”者,是进步报刊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不愿”者是中立报刊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身;“不屑”者是反动报刊站在反动立场上,充满轻视情绪,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一提。“隐约其辞”是“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尽管当时的社会不允许这样做,但他们敢于透露出一些消息,大胆地采用巧妙的斗争策略,“隐约其辞”地把反动派秘密杀人的事捅了一个洞。平静的阐述加以犀利精简地议论,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二、议残暴政府
文本细读
文本②:
“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盘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二、议残暴政府




《说岳全传》之高僧“坐化”
秦桧假托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岳飞在回杭州的途中作了一个噩梦,他预感不祥,便到镇江金山寺的高僧道悦那里去释梦。道悦劝岳飞要么出家,要么逃走,否则必有大祸。岳飞没听,回到杭州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死后,秦桧并不罢休,追问看守岳飞的人,岳飞死前说了什么话,回答说,岳飞说悔不该没听道悦的话。于是秦检便派何立捉拿道悦。何立一到,道悦便留下一个“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去”的偈子而“坐化”了。
二、议残暴政府
文本细读
品读示例:
在柔石被捕,鲁迅因为印书合同受牵连,但他“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说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说官厅“不明不白”的地方就含蓄地点明了这层意思,下文说柔石的“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明白”二字也含意颇深,因为这是卑劣的诬陷,案情是无法讲明白,也是不准讲明白的。这几处的“明白”,都隐讳曲折地对反动当局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继而引入《说岳全传》的典故,也是饱含讥讽: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反动政府杀害柔石也是“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仍不罢休,还要去杀道悦,反动政府杀了柔石等人还不甘心,还要追捕鲁迅。如此类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狡猾凶残。最后鲁迅对这一典故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 “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因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暴行,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二、议残暴政府
文本细读
文本③: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品读示例:
“忽然”一词,写尽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进步青年的速度之快。遇难者人数明这是集体屠杀;不确切的死难日表明这是秘密屠戮;柔石中弹弹数表明这是虐杀。“原来如此!……”精简评论,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反动派竞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感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哀痛,而且还有对反动派的揭露,传达出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二、议残暴政府




林淡秋《忆柔石》
“审问开始了,一刹那工夫,真正刹那工夫呀,我简直还没听清楚什么,审问就结束了,判决是‘引渡’(引渡给中国当局,这是死刑的同义语)。十个紧握的拳头一齐举起,五张嘴巴高声嚷起来:‘我们不服判决!’‘我们没有罪!’‘我们抗议!’”
二、议残暴政府
文本细读
文本④: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品读示例: 这几位青年对鲁迅信任,敬爱,鲁迅对他们也是充满了欣赏和爱护之情,这是双向奔赴的忘年之交,所以对于他们的遇害,作者无比痛心,自我表白为“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但这些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对此作者发表观点为“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而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更为加重。文中两次(另见第五部分)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二、议残暴政府
文本细读
文本⑤: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品读示例: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白色恐怖和司马政权的高压统治如出一辙,政治上的黑暗残暴使得正直的人没有言论自由,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作者的处境与心情和向子期相似,主观上知道要写下去,现实是没有写处,只能寥寥隐晦。作者引入典故,议论中国当时的舆论高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反动派的暴行。
二、议残暴政府




向秀《思旧赋》
向秀,字子期,三国时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好友嵇康、吕安不满司马氏政权的黑暗统治而遭杀害。他很悲痛,写了一篇《思旧赋》来纪念他们。但由于当时司马氏政权的高压统治,向秀不能直书其事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所以文章写得简短而隐晦,全文只有156字。向子期在赋中只能用“践二子之遗迹”“悼嵇生之永辞”让读者知道是他的好友去世了就不得不戛然而止,对死因只字不能提,只能采用隐晦曲折的笔法来表达自己的悲哀激愤。
二、议残暴政府
小结
本文虽是一篇写人的纪念性文章,但作者的议论贯穿全文,与记叙、抒情浑然结合,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鞭辟入里,控诉他们的无耻入木三分。
二、议残暴政府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拾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三、抒情——抒复杂情感
三、抒复杂情感
1.时隔两年,作者的“积习抬头”,撰文纪念,一边是美好但被迫害的青年作家,一边是残暴但日益高压的国民党反动派,鲁迅的情感在哀悼、悲愤、憎恨和控诉之间交织。小组合作,找一找文中作者在纪念青年时用以抒情的载体,解读作者附着其上的复杂情感。
一本诗集——中国彼得斐
一位古人——当代方孝孺
一幅木刻——乱世母子情
一首小诗——深沉作者意
文本细读
一本诗集——中国彼得斐
文本链接:
“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惴惴。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
然而那本《彼得斐诗集》却在的,翻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只在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有钢笔写的四行译文道:“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三、抒复杂情感




彼得斐
匈牙利革命诗人和爱国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幼年失学,当过兵,做过流浪艺人。1846年起参加革命活动,并组织领导了作家团体“青年匈牙利”。1848年三月革命中,领导佩斯地区的工人和学生起义。1849年在抗击沙俄军队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作品有《勇敢的约翰》、《民族之歌》等。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一本诗集——中国彼得斐
情感解读:这本诗集是鲁迅与白莽友谊的纽带,他们同样热爱彼得斐的诗,他们在心灵上是相通的,这本诗集寄托了鲁迅对白莽的欣赏和喜爱;当这本诗集落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手里,作者直呼“冤枉”,讽刺当时反动统治对文化的扼杀,表达了对当局的厌恶和憎恨;诗集上的四句译诗,是白莽平时最爱吟诵的,鲁迅的引用是借赞美白莽追求真理和自由、大胆反抗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献身革命的崇敬。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一位古人——当代方孝孺
“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情感解读:作者回忆柔石伊始,就评价其“硬气”“颇有点迂”,说他像方孝孺,此处看似闲笔,实则饱含深情。朱棣起兵自立为王,命时为侍讲学士、文学博士的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宁死不从,被诛十族。这种“固执,不适应实际”的“迂”和“宁折不弯,舍生取义”的“硬气”,和柔石如出一辙。作者此番类比,写出了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将为后人所敬仰和赞颂;同时,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这是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揭露和控诉,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三、抒复杂情感




《明史·方孝孺传》(节选)
至是(成祖)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其门下士有以身殉者,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宁海人。”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一幅木刻——乱世母子情
“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Hthe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三、抒复杂情感




凯绥·珂勒惠支
( 1867-1945 ),德国版画家、雕塑家。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她的作品大多以工农的苦难生活和革命斗争为内容,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充满着悲愤的情绪和反抗精神。“左联”五烈士遇害时,她和世界进步文艺家联名提出抗议。希特勒登台后,禁止她的作品出版和展出。鲁迅是第一个把珂勒惠支的版画介绍到中国的人。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情感解读:
这幅木刻叫作《牺牲》,画了一位母亲悲哀地献出了自己怀抱中的孩子,这与柔石母子的遭遇极为相似。当《北斗》创刊时,鲁迅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却不能够,只好用这含蓄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感情,一方面表达对柔石母亲失去儿子的同情,对中国失去这样青年的痛惜,另一方面表达了对无言论自由社会的控诉与愤懑。
一幅木刻——乱世母子情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一首小诗——深沉作者意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歌译读:
我已经习惯在漫漫的长夜中度过春天的时光,当我带着妻儿在这里避难时,我的双鬓成霜。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哪能眼看着我的战友们一个个地惨遭敌人杀害 愤怒地在刺刀丛中寻觅诗句发泄怒火。但写下诗篇后,低头凝思,哪里有发表的地方?在那黑暗的长夜里,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黑色的衣裳。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情感解读:
全诗感情深挚沉痛,愤怒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对中国笼罩在反动统治黑暗中的深深忧虑;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无辜的罪行,表达对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同志的沉痛哀悼之情;抒发了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一首小诗——深沉作者意
三、抒复杂情感
2.写人,议事,抒情,全文都在写纪念,作者为什么说这些“记念”是“为了忘却”呢?他“想要忘却”的目的是什么?整合文中首尾部分相关于“纪念”与“忘却”的相关阐述,探讨作者关于“忘却”与“纪念”的百转回肠。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文首: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文尾: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三、抒复杂情感
文本细读
解读示例:
“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的往事历历在目,烈士的鲜血如在眼前,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作者的心,将作者埋得不能呼吸。所以作者说想要“忘却”,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让自己延口残喘。
由此可以理解,所谓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
而摆脱,搁置的目的是什么呢?
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所以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忘却”与“纪念”的摇摆,表现了鲁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三、抒复杂情感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
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拾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选必中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 单篇精读
忘却,是为搁置悲痛;
战斗,实为最好纪念。
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