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醛酮能力提升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醇在铜做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
B.丙酮与氢气反应
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
D.甲苯与氯气混合光照
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CO2+3H2O=2Al(OH)3↓+
B.向HN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2+3H2O=5+2Mn2++6OH
C.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Ba2++2OH ++H++=BaSO4↓+NH3·H2O+H2O
D.[Ag(NH3)2]OH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AgCl:[Ag(NH3)2]++OH +3H++Cl =AgCl↓+2+H2O
3.配制银氨溶液并进行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银镜反应可以检验醛基
B.滴加稀氨水后沉淀溶解,是因为形成了[Ag(NH3)2]+离子
C.实验后,可以用氨水洗掉试管上的银镜
D.将乙醛换成甲酸甲酯,同样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C.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并水浴加热:
D.将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水浴加热:
5.下列各大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氧化、加成、消去五种反应的是
A. B.
C. D.
6.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甘油、花生油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B.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C.聚氯乙烯塑料可用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
D.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淀粉水解生成了乙醇
7.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跟浓溴水反应而苯不能 B.丙酮的氢原子比乙烷的氢原子活泼
C.苯酚显弱酸性而乙醇不显弱酸性 D.甲醛和甲酸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8.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A. B.
C.CH3CH2CH2CHO D.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
A 将酸性KMnO4溶液滴入丙烯醛中,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证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B 在试管中加入2mL10%CuSO4溶液,再加入5滴5%NaOH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振荡后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后得到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C 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D 向某卤代烃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该卤代烃中含有溴元素
A.A B.B C.C D.D
10.下列各实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现象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和溶液的 测得溶液的小 水解程度大于
B 两支试管中均装有2mL酸性溶液,向第一支加入1mL草酸溶液和1mL水,第二支加入2mL草酸溶液 第一支试管褪色时间比第二支试管长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 取少量丙烯醛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溴水 溴水褪色 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D 某卤代烃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充分加热,冷却后,取混合液加足量硝酸酸化的溶液 未观察到淡黄色沉淀生成 该卤代烃中可能含有碳溴键
A.A B.B C.C D.D
11.下列试剂可鉴别己烯、甲苯、丙醛的是
A.银氨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C.银氨溶液和FeCl3溶液
D.银氨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12.下列关于常见的醛或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甲醛和乙醛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丙酮是结构最简单的酮,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加氢还原
C.丙酮难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D.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1g红磷(结构为)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1.5NA
B.3.2g CH4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目为0.4NA
C.16g CuO与足量CH3CH2OH充分反应生成Cu,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D.标准状况下,11.2LCl2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Cl-和ClO-的微粒数之和为NA
14.物质M是一种治疗心血管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B.Y易溶于水
C.X+Y→Z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D.M分子中杂化的碳原子有6个
15.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测熔融状态下的导电性来确定某固体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B.用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C.用新制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D.用蒸馏水鉴别丙酮、乙酸乙酯和溴乙烷
16.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以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丙烯醛(CH2=CHCHO)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 丙烯醛中含碳碳双键
B 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未出现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水解
C 液溴和苯在铁粉作用下剧烈放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 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D 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滴加碘水呈无色 淀粉完全水解
A.A B.B C.C D.D
17.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分子式为C3H8的有机物一定含有6NA个碳氢单键
B.17g 羟基(-OH)所含有的电子数是 10 NA 个
C.甲醛(HCHO)和乙酸的混合物3.0g,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D.44g乙醛与足量的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过程中转移NA 个电子
18.喹啉—4—甲醛()可用于合成抗肿瘤药物,下列关于喹啉—4—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互为同系物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C.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能发生加成反成和取代反应
1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2+CO2+H2O→2+Na2CO3
B.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HCHO+2[Ag(NH3)2]++2OH-HCOO-++2Ag↓+3NH3+H2O
C.乙醛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至沸腾:CH3CHO+2Cu(OH)2+OH-Cu2O↓+CH3COO-+3H2O
D.水杨酸( )溶于小苏打溶液中:+→+2CO2↑+2H2O
20.辅酶Q10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保护心脏,高血压等疾病,其有放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化合物
B.可发生加聚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
C.和H2完全加成后所得分子中有16个手性碳原子
D.分子中六元环上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21.工业制备茉莉醛( )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①庚醛易自身缩合生成与茉莉醛沸点接近的产物
②茉莉醛易被浓硫酸氧化
A.乙醇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反应物
B.干燥剂可选用无水
C.可将最后两步“蒸馏”和“柱色谱法分离”合并替换为“真空减压蒸馏”
D.可采用与浓硫酸共热的方法来除去产品中少量的庚醛自缩物
2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变化的是
A.铝粉和氧化铁组成的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2Al + Fe2O3Al2O3 + 2Fe
B.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实现燃煤脱硫: 2CaCO3 + 2SO2 + O22CaSO4 + 2CO2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3Mg(OH)2(s) + 2FeCl3(aq)=2Fe(OH)3(s) +3MgCl2(aq)
D.向甲醛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HCHO + 2[Ag(NH3)2]OHHCOONH4 + 2Ag↓+3NH3 +H2O
23.Calebin A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B.Y、Z分子中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C.X和Z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氯化铁溶液鉴别
D.Z分子中虚线框内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
24.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共热:CH3CH2CH2Br+KOHCH3CH2CH2OH+KBr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O2+H2O→2+CO
C.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Ag(NH3)+2OH-CH3COO-+NH+3NH3+2Ag↓+H2O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2+Br22+H2↑
25.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溶液中滴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
B.向含溶液中通入:
C.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溶液:
D.向新制的悬浊液中加入几滴丙醛溶液并加热:
二、填空题
26.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1)煤燃烧时产生的等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酸雨的pH 5.6(填“>”“<”或“=”)。
(2)处理污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向污水中通入臭氧可以除去其中含有的油类与氰化物,通入臭氧的方法属于 (填字母代号)。
A.沉淀法 B.中和法 C.氧化法
(3)装修材料挥发出的居室污染物常见的有 (写醛的名称)和苯等。
(4)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能节约自然资源,又能防止环境污染,西安市已经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将下列垃圾类型A.有害垃圾 B.可燃垃圾 C.可回收垃圾 D.其他垃圾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对应的分类标志下面。
① ② ③ ④
27.现有下列6种物质:
① ② ③④ ⑤ ⑥
(1)属于烃的是 (填序号)
(2)用于制造炸药TNT的是 (填序号)
(3)具有两性的是 (填序号)。
(4)有机物①的沸点比② (填“高”或“低”)
(5)有机物④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
(6)有机物④形成的高聚物结构简式为
(7)检验有机物⑥中官能团的试剂是
28.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系统命名为 ;
(2)2,3-二甲基-2-丁醇的结构简式 ;
(3)2,4-二甲基-1-戊烯的键线式 ;
(4)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下图:
①该迷迭香酸的分子式为 ;
②该迷迭香酸分子内含有 种官能团。
(5)乙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乙醇在铜做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A项错误;
B.丙酮与氢气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了醇,B项错误;
C.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C项错误;
D.甲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甲基,甲基上的H可以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2.D
【详解】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CO2+2H2O=Al(OH)3↓+,A错误;
B.亚硝酸是弱电解质,向HN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HNO2+2+H+=5+2Mn2++3H2O,B错误;
C.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铵根离子不反应:Ba2++2OH +2H++=BaSO4↓+2H2O,C错误;
D.[Ag(NH3)2]OH与足量盐酸反应,不仅发生Ag+与Cl 、OH 与H+的反应,也会发生[Ag(NH3)2]+与H+的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Ag(NH3)2]++OH +3H++Cl =AgCl↓+2+H2O,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 CHO,故可以使用银镜反应检验,故A正确;
B.滴加稀氨水后沉淀溶解,阴离子与氨气发生配位,生成是[Ag(NH3)2]+离子,故B正确;
C.实验后,由于银单质附着在试管壁形成银镜,使用硝酸洗掉,故C错误;
D.甲酸甲酯也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4.C
【详解】.酸性大小顺序为H2CO3>苯酚>HCO,故产物应为苯酚和HCO,正确方程式为:O-+CO2+H2O→,A选项错误;
B.少量氨水与Cu2+反应生成Cu(OH)2沉淀,正确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B选项错误;
C.银镜反应利用银氨溶液的氧化性将醛基氧化为羧基,C选项正确;
D.苯的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产物中应当还有H2O,正确方程式为:+H2O,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5.A
【详解】A.含可发生酯化反应;与羟基相连的C上有H原子、可发生氧化反应、羟基的邻C上有H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含可发生加成、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该结构中只含羟基,只能发生氧化、消去反应,故B错误;
C.该物质结构中含碳碳双键和醛基,只能发生加成、还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该结构中羟基的邻碳上无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汽油为烃,不能发生水解,甘油为丙三醇,不能发生水解,花生油为油脂,能发生水解,故A错误;
B.福尔马林溶液为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故B正确;
C.聚氯乙烯不能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因为聚氯乙烯在高温下能产生有毒的氯原子,我们常用聚四氟乙烯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故C错误;
D.淀粉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高粱酿酒原理是高粱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答案为B。
7.D
【详解】A.酚羟基使得苯环上氢原子被活化,能和浓溴水反应,而苯不能,能说明上述观点,A不符合题意;
B.丙酮中羰基氧的电负性较大,使得丙酮中的氢原子更容易被反应,比乙烷的氢原子活泼,能说明上述观点,B不符合题意;
C.苯酚中由于苯环的影响,使得羟基氢容易被电离出来,故苯酚显弱酸性而乙醇不显弱酸性,能说明上述观点,C不符合题意;
D.甲醛和甲酸都含有醛基,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说明上述观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有机物含—OH,可发生酯化反应,且与—OH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含—CHO,可发生还原、加成反应,A正确;
B.有机物含—OH,可发生酯化反应,且与—OH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该有机物不能发生还原反应、加成反应,B错误;
C.有机物含—CHO,可发生还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消去反应,C错误;
D.有机物含—OH,可发生酯化反应,与—OH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未连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含—CHO、酮羰基,可发生还原、加成应,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碳碳双键、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制备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NaOH溶液应过量,题中所给数值,NaOH量不足,故B错误;
C.利用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采用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方法得到苯甲酸,如果得到苯甲酸产品不纯,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法继续提纯,故C正确;
D.加入硝酸银溶液前,需要加入硝酸酸化,题中所给步骤没有中和NaOH,故D错误;
答案为C。
10.D
【详解】A.NaClO表现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将有色物质漂白,因此用pH试纸无法读出NaClO溶液的pH值,应选用pH计,故A错误;
B.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根据题中所给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过量,溶液不褪色,不能说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
C.检验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先将醛基氧化,因为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要求NaOH过量,溴水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滴加溴水前,需要先将溶液加酸酸化,最后滴加溴水,如果溴水褪色,则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根据题中所给操作,没有加酸酸化,故C错误;
D.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要求卤素原子所连碳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如卤代烃为CH3Br,进行题中所给实验,不能观察到淡黄色沉淀生成,但该卤代烃中含有碳溴键,故D正确;
答案为D。
11.D
【详解】A.题述三种物质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
B.三种物质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只有己烯可以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无法鉴别甲苯和丙醛,B错误;
C.银氨溶液可鉴别出丙醛,FeCl2溶液不能区分己烯和甲苯,C错误;
D.银氨溶液可鉴别出丙醛,Br2的CCl4溶液可以与己烯反应,不与甲苯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D
【详解】A.常温下甲醛为气体,不是液体,A错误;
B.含的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丙酮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误;
C.丙酮能与水互溶,是常用的有机溶剂,C错误;
D.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由红磷结构可知,在红磷分子中,每个磷原子所连接的共价键平均为1.5个,31g红磷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1mol红磷中所含共价键为1.5mol,所含共价键数目为1.5NA,故A不符合题意;
B.CH4+2O2CO2+2H2O,1molCH4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3.2gCH4的物质的量为=0.2mol,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为0.4mol,所消耗的氧分子数目为0.4NA,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H3CH2OHCH3CHO+Cu+H2O,氧化铜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为1mol铜时转移2mol电子,16gCuO的物质的量为=0.2mol,完全被还原为Cu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故C不符合题意;
D.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含氯微粒有Cl-、ClO-、HClO,所有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Cl-和ClO-的微粒数之和小于NA,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4.B
【详解】A.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苯环上所有原子共平面,丙酮中3个碳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X相当于苯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被丙酮基、CH3O-取代,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A错误;
B.Y中含有亲水基氨基、羟基且Y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所以Y易溶于水,B正确;
C.根据M的结构简式、Z的分子式知,X中羰基和Y中氨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Z为 ,该反应为加成反应,C错误;
D.M分子中连接双键及苯环上的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所以M中采用sp2杂化的碳原子有7个,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
【详解】A.固态的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它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故B正确;
C.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乙醇不反应,乙醛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现象不同,所以可以鉴别,故C正确;
D.丙酮能溶于水,不分层,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油状液体在上层,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油状液体在下层,可用蒸馏水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16.D
【详解】A.丙烯醛分子中的醛基能与溴水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则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丙烯醛中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会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则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未加入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不可能生成淡黄色的溴化银沉淀,所以未出现黄色沉淀不能说明溴乙烷未水解,故B错误;
C.溴受热易挥发,挥发出的溴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溴化银沉淀,则液溴和苯在铁粉作用下剧烈放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溴化氢,所以不能说明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故C错误;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滴加碘水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淀粉,所以能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故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分子式为C3H8的有机物为丙烷,其结构式为 ,一个丙烷分子含有8个碳氢键,则1mol丙烷含有8NA个碳氢单键,故A错误;
B.一个-OH含有9个电子,17g 羟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9 NA,故B错误;
C.甲醛(HCHO)和乙酸的最简式均为CH2O,3.0g混合物中C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故C正确;
D.乙醛与足量的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mol乙醛完全反应生成1mol乙酸,转移了2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故D错误;
答案选C。
18.B
【详解】A.与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喹啉—4—甲醛分子的苯环上有4类氢原子,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喹啉—4—甲醛分子中的苯环与右边的环形成共轭大π键,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喹啉—4—甲醛分子中的苯环、碳碳双键、碳氮双键和醛基能发生加成反应,环上的氢原子能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发生取代反应被取代,故D正确;
故选B。
19.C
【详解】A.因为苯酚的酸性大于的酸性,所以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最终只能生成NaHCO3,A不正确;
B.因为甲醛可以看成含有2个醛基,所以1molHCHO能与4mol银氨离子反应,则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HCHO+4[Ag(NH3)2]++4OH-+2+4Ag↓+6NH3+2H2O,B不正确;
C.乙醛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至沸腾,生成的醋酸将与NaOH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则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Cu(OH)2+OH-Cu2O↓+CH3COO-+3H2O,C正确;
D.水杨酸( )溶于小苏打溶液中,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OH不与NaHCO3发生反应:+→+CO2↑+H2O,D不正确;
故选C。
20.D
【详解】A.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不含有苯环结构,不属于芳香化合物,A不合题意;
B.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和酮羰基故可加氢发生还原反应,但不含酯基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不合题意;
C.已知同时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和H2完全加成后所得分子中六元环上的6个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支链上10个重复单元中有9个碳原子(即当前与甲基相连的碳原子,但最后一个加氢后因连有2个甲基不是手性碳原子),故一共有15个手性碳原子,C不合题意;
D.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六元环上含有碳碳双键平面结构和酮羰基平面结构,故六元环上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B
【分析】苯甲醛和庚醛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中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茉莉醛,乙醇做溶剂不参与反应,经过冷却、萃取分液,用固体干燥剂干燥,可以选用无水硫酸钠做干燥剂,最后蒸馏、柱色谱法分离得到产品。
【详解】A.据题意和分析,苯甲醛与庚醛反应生成水和茉莉醛,乙醇不参与反应,乙醇的主要作用是助溶剂,故A错误;
B.干燥剂的作用是吸收有机相中的残留水分,无水Na2SO4吸收水形成结晶水合物,通过过滤方法分离,故B正确;
C.据已知信息,庚醛易自身缩合生成与茉莉醛沸点接近的产物,直接蒸馏难以将二者分离,不可将最后两步“蒸馏”和“柱色谱法分离”替换为“真空减压蒸馏”,故C错误;
D.据已知信息,茉莉醛易被浓硫酸氧化,不可采用与浓硫酸共热的方法来除去产品中少量的庚醛自缩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22.D
【详解】A.铝粉和氧化铁组成的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反应方程式为2Al + Fe2O3Al2O3 + 2Fe,故A正确;
B.向煤中加入石灰石,碳酸钙、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aCO3 + 2SO2 + O22CaSO4 + 2CO2,故B正确;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3Mg(OH)2(s) + 2FeCl3(aq)=2Fe(OH)3(s) +3MgCl2(aq),故C正确;
D.向甲醛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生成碳酸铵、氨气、银、水,反应方程式为HCHO +4[Ag(NH3)2]OH(NH4)2CO3+ 4Ag↓+6NH3 +2H2O,故D错误;
选D。
23.D
【详解】A.X分子中有醚键、醛基2种含氧官能团,故A错误;
B.Y分子中只有碳氧双键上的碳原子是sp2杂化,Z分子苯环、碳氧双键上的碳原子是sp2杂化,其余碳原子都是sp3杂化,故B错误;
C.X含有醛基、Z不含醛基,X和Z可以用银氨溶液鉴别,X和Z都不含酚羟基,不能用氯化铁溶液鉴别,故C错误;
D.Z分子中虚线框内,有苯环和羰基决定的2个平面,单键可以旋转,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故D正确;
选D。
24.C
【详解】A.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Br+KOHCH3CH=CH2↑+KBr,故A错误;
B.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HCO,离子方程式为: +CO2+H2O→+HCO,故B错误;
C.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CH3COO-+NH+3NH3+2Ag↓+H2O,故C正确;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制溴苯:+Br2+HBr,故D错误;
故选:C。
25.C
【详解】A.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所含OH-只能与H+反应,OH- + H+ = H2O,A错误;
B.Fe2+和I-的还原性相比I-更强,I-有0.08mol,Cl原子有0.06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0.03molCl2只能与I-反应,B错误;
C.过量的溶液使得产物以形式出现,C正确;
D.方程式配平错误,H2O的系数不对,应为3,D错误;
故选C。
26. C
甲醛 C A D B
【详解】(1)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煤燃烧时产生的等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酸雨的pH 5.6。
(2)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水中的油类和氰化物,故选C。
(3)装修材料中常含有甲醛和苯等有毒物质,挥发出来引起居室污染,故答案为甲醛。
(4) ①为可回收垃圾标志,故填“C”;
②为有害垃圾标志,故填“A”;
③为其他垃圾标志,故填“D”;
④为可燃垃圾,故填“B”。
27.(1)④
(2)③
(3)⑤
(4)低
(5)2-丁烯
(6)
(7)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详解】(1)烃指含有C、H元素,属于烃的是④。
(2)TNT的主要成分是三硝基甲苯,用于制造炸药TNT的是③。
(3)含有-COOH则具有酸性,含有-NH2则具有碱性,具有两性的是⑤。
(4)①分子间氢键数目比②少,有机物①的沸点比②低。
(5)根据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有机物④的名称是2-丁烯。
(6)有机物④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形成的高聚物结构简式为。
(7)有机物⑥含有醛基,检验其官能团的试剂是银氨溶液或者新制氢氧化铜,用银氨溶液则出现银镜反应,用新制氢氧化铜则生成砖红色沉淀。
28.(1)3,3,5,5-四甲基庚烷
(2)
(3)
(4) C18H16O8 3
(5)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详解】(1)该物质分子中最长碳链上含有7个C原子,从左下端为起点,给主链上的C原子编号,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3,3,5,5-四甲基庚烷;
(2)根据醇的系统命名方法可知2,3-二甲基-2-丁醇的结构简式为: ;
(3)根据烯烃的系统命名方法可知2,4-二甲基-1-戊烯的结构简式为:,用顶点或拐点表示C原子,碳碳单键或双键用短线表示就得到物质的键线式表示, 2,4-二甲基-1-戊烯的键线式表示为: ;
(4)①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结构简式为C18H16O8;
②根据迷迭香分子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分子内含有酚羟基、羧基、酯基和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
(5)乙醛分子结构简式是CH3CHO,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的醛基-CHO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被银氨溶液氧化而发生银镜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