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好像都摆脱不开qī cǎn的命运,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大量文人被虐杀,还有一部分文人在反抗无果后选择了自杀,比如睥睨天下的屈原。
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逸,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远离,比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有人选择了抗争,比如狂放不羁、性直刚毅的嵇康……他们摒弃了雕liáng画dòng,选择了竹庐草屋;他们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茶。不管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致君尧舜”的大志,但是现实让他们 (指没有办法)。他们是孤独的,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睥睨
怯懦
(2)根据拼音写词语
qī cǎn
雕liáng
画dòng
(3)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4)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2.(2分)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比喻)
B.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设问)
C.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排比)
D.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拟人、呼告、反复)
3.(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有历史剧《女神》《屈原》《棠棣之花》等。
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C.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D.剧本往往由许多不同的段落组成。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4.(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此,要得国风清,尚需家风正。
②家风与物质无关,家庭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讲家风。
③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④家风与精神有关,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离不开家风。
⑤家风亦关乎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相连相通。
A.③④⑤②①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①⑤③
5.(2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学生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6.(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虚构作品。
B.吴承恩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儒勒 凡尔纳参考当时的“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航行记录,虚构了它在大海中航行时遭遇的种种惊险的故事。
C.《简 爱》中的简 爱和《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她们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7.(8分)默写。
水以载情,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水以寄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 ”描摹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愿望;柳宗元《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冷寂的环境引发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而山水一相逢,更是衍生出无尽的温情与气魄。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抒发了诗人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更是道尽了好友之间隔着万水千山也真挚不变的情谊。
8.(5分)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文学体裁包括 、 、 、 四种。
(2)《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 ,中国剧作家。
二、综合性学习(6分)
9.(6分)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为此,学校准备举行主题为“防沉迷于短视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国家网信办要求短视频平台研发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下面两幅图画的就是这种。请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这种模式的功能。(每幅图的介绍不超过20字)
(2)小丽是一名九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都很为她着急。作为同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于短视频。
三、阅读理解(34分)
10.(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描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文王。④曝:晒。⑤拊:同“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同“擒”,捉住。⑧熟:周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2)下列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私下)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C.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雨:下雨)
D.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恐:担心)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说苏代向赵惠文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①“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牛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象征。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画家李可染也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③牛是 、 的象征。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喻,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④牛是勤奋耕耘、吃苦耐劳的象征。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五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勤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来的。
⑤“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牛气冲天”。
(摘编自《人民日报》陈凌2021年2月11日第4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两个合适的四字词语。
(2)梳理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 ;接着, ;最后,强调成绩的取得,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勤奋耕耘、吃苦耐劳。
(3)下面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补充在第②自然段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时,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不动声响,无声无闻,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4)“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请你写出这首诗的前一句。
12.(9分)阅读大型历史剧《白玉琵琶》中的一个片段,完成问题。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斗鸡赢了唐玄宗,向玄宗索要镇国之宝乌孙白玉琵琶作赌彩,大殿之上一片哗然。昏庸的玄宗在杨贵妃的怂恿下竟然应允,引起众官不服,谏议大夫上官继诚冒死进谏……
上官:(跪步上前)陛下,这万万使不得!
陈玄礼:(跪下)陛下!
王维等人跟在陈玄礼身后跪下。
杨贵妃:(猛怒)岂有此理!陛下身为人主,总管万事,难道连一只小小的琵琶也做不了主!
唐玄宗:上官大夫,寡人主意已定,你就不要率众进谏了。再有劝者,撵出宫门!
众人纷纷起身。上官大夫依旧跪地不起。
唐玄宗:(不耐烦)上官老儿,你还要说什么?
上官:陛下!大殿斗鸡已经不妥,现将朝廷国宝作为赌斗的礼彩,更为天地所不容……
唐玄宗:放肆!
上官:不要说朝中文武、天下百姓,恐怕连太宗先皇帝,在九泉之下的英灵也难以瞑目啊!
杨国忠:(站起)上官继诚,身为大夫,竟敢在贵妃生日喜庆之时,出言不逊,侮慢圣上,该当何罪!
杨贵妃:(浑身颤抖)陛下,……要替我做主啊!
上官:臣有罪,臣身为谏议,规劝圣上,不能尽职,这正是老朽罪之所在!
唐玄宗:(拍案而起)放肆,你竟敢教训起寡人!
杨贵妃:哼!我看是活得不耐烦了吧……
唐玄宗:推出宫门,斩首示众!
上官:(哭泣)臣死不足惜,只是对不起祖宗神明、万民百姓……
两名武士押下上官继诚,以陈玄礼为首,众官员纷纷跪下。唐玄宗掷碎玉杯。
唐玄宗:谁敢为上官求情,玉杯就是他的下场!
(1)戏剧语言应精练准确,好的台词要有丰富的表现力。以上片段中唐玄宗对上官大夫的前后称呼变化就明显地反映出他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
(2)上官继诚即将被推出斩首时,哭泣着说:“臣死不足惜,只是对不起祖宗神明、万民百姓……”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3)上官继诚为什么要苦苦劝谏唐玄宗不要将白玉琵琶送给安禄山?这场戏剧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戏剧选段,分析唐玄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四、写作(50分)
13.(50分)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汇入团队中,就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渺小的,但在关键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巨大的。力量不只是力气,更是智慧与信仰。有了精神的小屋,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请以“一个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好像都摆脱不开qī cǎn的命运,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大量文人被虐杀,还有一部分文人在反抗无果后选择了自杀,比如睥睨天下的屈原。
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逸,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远离,比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有人选择了抗争,比如狂放不羁、性直刚毅的嵇康……他们摒弃了雕liáng画dòng,选择了竹庐草屋;他们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茶。不管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致君尧舜”的大志,但是现实让他们 (指没有办法)。他们是孤独的,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睥睨 pì nì
怯懦 qiè nuò
(2)根据拼音写词语
qī cǎn 凄惨
雕liáng 梁
画dòng 栋
(3)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4)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排比 、 引用 。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睥睨”应读作“pì nì”;“怯懦”应读作“qiè nuò”。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qī cǎn”应写作“凄惨”;“雕liáng”的“liáng”应写作“梁”;“画dòng”的“dòng”应写作“栋”。
(3)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意思是“指没有办法”词语是“无可奈何”。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有人选择了隐逸……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远离……的李白”“有人选择了抗争……的嵇康”结构相同,语意相关,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采菊东篱下”“天子呼来不上船”使用的是引用的修辞手法。
【解答】答案:
(1)pì nì qiè nuò
(2)凄惨 梁 栋
(3)无可奈何
(4)排比 引用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分)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比喻)
B.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设问)
C.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排比)
D.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拟人、呼告、反复)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用修辞的特点,根据句子内容来分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难道……吗”可以看出这个句子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判断。
3.(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有历史剧《女神》《屈原》《棠棣之花》等。
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C.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D.剧本往往由许多不同的段落组成。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局几个部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女神》是诗集,不是历史剧。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此,要得国风清,尚需家风正。
②家风与物质无关,家庭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讲家风。
③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④家风与精神有关,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离不开家风。
⑤家风亦关乎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相连相通。
A.③④⑤②①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①⑤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③是领起句,②先从反面说明,④再从正面说明,⑤说明家风的重要意义,①进行小结,即:③②④⑤①。
故选:B。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5.(2分)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学生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分析】此题考查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解答】A.表达不得体,“愚兄”是对自己的谦称,用来称呼别人不得体;
B.表达得体;
C.表达不得体,“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别人保存。用来说自己保存不得体;
D.表达不得体,“拙作”是谦辞,对自己作品的谦虚说法,不能用来说别人的作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清题目要求,明确说话人的身份,才能对语言是否得体作出准确判断。
6.(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虚构作品。
B.吴承恩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儒勒 凡尔纳参考当时的“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航行记录,虚构了它在大海中航行时遭遇的种种惊险的故事。
C.《简 爱》中的简 爱和《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她们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
【解答】A.有误,《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
B.有误,《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是作者想象的潜水艇;
C.有误,“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的表述说的是简 爱,不包括《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
D.正确。
故选:D。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8分)默写。
水以载情,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水以寄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描摹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愿望;柳宗元《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冷寂的环境引发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而山水一相逢,更是衍生出无尽的温情与气魄。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抒发了诗人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更是道尽了好友之间隔着万水千山也真挚不变的情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
白露未晞(注意“晞”的书写)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悄怆幽邃(注意“邃”的书写)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5分)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文学体裁包括 诗歌 、 散文 、 小说 、 戏剧 四种。
(2)《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 何冀平 ,中国剧作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体常识、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1)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
(2)何冀平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综合性学习(6分)
9.(6分)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为此,学校准备举行主题为“防沉迷于短视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国家网信办要求短视频平台研发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下面两幅图画的就是这种。请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这种模式的功能。(每幅图的介绍不超过20字)
(2)小丽是一名九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都很为她着急。作为同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于短视频。
【分析】(1)本题考查对图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图一可以结合观看短视频的时间来理解,图二可以结合短视频的内容来理解。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我们可以结合长时间观看短视频的害处来劝说,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图一:限制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图二:规范短视频的内容,让孩子爱上绿色视频。
(2)【示例】小丽同学,你好!看短视频既耽误学习,又影响视力;并且有些短视频的内容是不适合我们看的,所以建议你尽量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好吗?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理解(34分)
10.(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描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文王。④曝:晒。⑤拊:同“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同“擒”,捉住。⑧熟:周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2)下列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臣之妻私臣(私:私下)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C.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雨:下雨)
D.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恐:担心)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说苏代向赵惠文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分析】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这件事。
A.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B.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C.之,结构助词,的。
D.之,代词,指这件事。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有误,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据此断句为:今/齐地/方千里。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方,恰好;其,它的。句意为:(看见)一只河蚌正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本题考查写法分析。
根据乙文“今者臣来,过易水……故愿王之熟计之也”可知,苏代用寓言故事进行劝谏(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答案:
(1)D
(2)A
(3)A
(4)(看见)一只河蚌正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谏言的说服力,而且别出心裁,让赵惠文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①“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牛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象征。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画家李可染也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③牛是 、 的象征。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喻,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④牛是勤奋耕耘、吃苦耐劳的象征。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五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勤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来的。
⑤“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牛气冲天”。
(摘编自《人民日报》陈凌2021年2月11日第4版,有删改)
(1)阅读全文,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两个合适的四字词语。
(2)梳理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 “牛是勤奋耕耘、吃苦耐劳的象征”这一分论点 ;接着, 引用古语、列举齐白石勤奋耕耘、终有所成的例子展开论述 ;最后,强调成绩的取得,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勤奋耕耘、吃苦耐劳。
(3)下面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补充在第②自然段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时,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不动声响,无声无闻,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4)“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请你写出这首诗的前一句。
【分析】本文是议论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作为论点的由来,从第①段和最后一段看,牛有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种,分别代表或象征一种精神品质,第②段论述孺子牛象征的品质,第③段论述了拓荒牛的象征意义,第④段论述老黄牛象征的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提炼。从第①段和最后一段看,牛有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种,分别代表或象征一种精神品质,第②④段分别论述孺子牛和老黄牛象征的品质,第③段应论述拓荒牛的象征意义。从①段的总括句“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和第③段的分析“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可知,处于段首论点位置的词语应是“创新”“拼搏”之意,需用两个四字词语来表述。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本段第一句提出“牛是勤奋耕耘、吃苦耐劳的象征”的分论点;第二句用古语“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进行道路论证;第三四句概述齐白石的故事,第五六句对事例进行议论小结;最后一句,得出“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来的”的结论。本题只需填出一二两个论证步骤即可。
(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用。第二段的分论点是“牛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象征”,而材料所述闻一多先生是如何钻探古代典籍的,表现的是闻一多先生勤奋治学、刻苦钻研的品质,并没有表现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品质,因而不能证明本段论点。故不合适。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前一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答案:
(1)示例:开拓创新、勇于拼搏(体现开拓创新、拼搏之类的词,意思相近都可)
(2)“牛是勤奋耕耘、吃苦耐劳的象征”这一分论点 引用古语、列举齐白石勤奋耕耘、终有所成的例子展开论述
(3)不能。因为材料表现的是闻一多先生勤奋治学、刻苦钻研的品质,第②自然段的分论点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品质。材料与观点不符。
(4)横眉冷对千夫指
【点评】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12.(9分)阅读大型历史剧《白玉琵琶》中的一个片段,完成问题。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斗鸡赢了唐玄宗,向玄宗索要镇国之宝乌孙白玉琵琶作赌彩,大殿之上一片哗然。昏庸的玄宗在杨贵妃的怂恿下竟然应允,引起众官不服,谏议大夫上官继诚冒死进谏……
上官:(跪步上前)陛下,这万万使不得!
陈玄礼:(跪下)陛下!
王维等人跟在陈玄礼身后跪下。
杨贵妃:(猛怒)岂有此理!陛下身为人主,总管万事,难道连一只小小的琵琶也做不了主!
唐玄宗:上官大夫,寡人主意已定,你就不要率众进谏了。再有劝者,撵出宫门!
众人纷纷起身。上官大夫依旧跪地不起。
唐玄宗:(不耐烦)上官老儿,你还要说什么?
上官:陛下!大殿斗鸡已经不妥,现将朝廷国宝作为赌斗的礼彩,更为天地所不容……
唐玄宗:放肆!
上官:不要说朝中文武、天下百姓,恐怕连太宗先皇帝,在九泉之下的英灵也难以瞑目啊!
杨国忠:(站起)上官继诚,身为大夫,竟敢在贵妃生日喜庆之时,出言不逊,侮慢圣上,该当何罪!
杨贵妃:(浑身颤抖)陛下,……要替我做主啊!
上官:臣有罪,臣身为谏议,规劝圣上,不能尽职,这正是老朽罪之所在!
唐玄宗:(拍案而起)放肆,你竟敢教训起寡人!
杨贵妃:哼!我看是活得不耐烦了吧……
唐玄宗:推出宫门,斩首示众!
上官:(哭泣)臣死不足惜,只是对不起祖宗神明、万民百姓……
两名武士押下上官继诚,以陈玄礼为首,众官员纷纷跪下。唐玄宗掷碎玉杯。
唐玄宗:谁敢为上官求情,玉杯就是他的下场!
(1)戏剧语言应精练准确,好的台词要有丰富的表现力。以上片段中唐玄宗对上官大夫的前后称呼变化就明显地反映出他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
(2)上官继诚即将被推出斩首时,哭泣着说:“臣死不足惜,只是对不起祖宗神明、万民百姓……”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3)上官继诚为什么要苦苦劝谏唐玄宗不要将白玉琵琶送给安禄山?这场戏剧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戏剧选段,分析唐玄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谏议大夫上官继诚冒死上谏,不要镇国之宝乌孙白玉琵琶作赌彩。唐玄宗一意孤行,甚至将忠臣斩首,发泄怒气,体现了上官继诚正义忠贞和唐玄宗的昏庸和刚愎自用。
【解答】(1)本题考查感情。由“上官大夫,寡人主意已定,你就不要率众进谏了。再有劝者,撵出宫门”“(不耐烦)上官老儿,你还要说什么”可知,唐玄宗开始时称呼上官继诚为“上官大夫”,礼敬有加;后来轻浮地称呼他为“上官老儿”,表现出唐玄宗已恼羞成怒。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臣死不足惜,只是对不起祖宗神明、万民百姓”可知,他悲痛、愧疚的心情。“大殿斗鸡已经不妥,现将朝廷国宝作为赌斗的礼彩,更为天地所不容”“不要说朝中文武、天下百姓,恐怕连太宗先皇帝,在九泉之下的英灵也难以瞑目啊”“谁敢为上官求情,玉杯就是他的下场”可知,上官大夫的直言劝谏不仅没有被君王采纳,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且没有改变君王糊涂荒唐的做法,他感到无颜面对祖宗神明、天下百姓,因而万分痛心。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将朝廷国宝作为赌斗的礼彩”可知,琵琶虽小,可它是镇国之宝,以琵琶作为赌斗的彩礼,表现的是统治者的荒唐、昏庸,所以上官继诚苦苦劝谏。冲突的实质是朝廷正义忠贞之臣和腐朽昏庸的统治者之间的斗争。
(4)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两名武士押下上官继诚,以陈玄礼为首,众官员纷纷跪下。唐玄宗掷碎玉杯”“唐玄宗:谁敢为上官求情,玉杯就是他的下场”可知,唐玄宗特点:昏庸腐化,刚愎自用。面对忠臣的劝谏,唐玄宗一意孤行,甚至将忠臣斩首,发泄怒气,体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昏庸和刚愎自用。
答案:
(1)唐玄宗开始时称呼上官继诚为“上官大夫”,礼敬有加;后来轻浮地称呼他为“上官老儿”,表现出唐玄宗已恼羞成怒。
(2)表现了他悲痛、愧疚的心情。上官大夫的直言劝谏不仅没有被君王采纳,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且没有改变君王糊涂荒唐的做法,他感到无颜面对祖宗神明、天下百姓,因而万分痛心。
(3)琵琶虽小,可它是镇国之宝,以琵琶作为赌斗的彩礼,表现的是统治者的荒唐、昏庸,所以上官继诚苦苦劝谏。冲突的实质是朝廷正义忠贞之臣和腐朽昏庸的统治者之间的斗争。
(4)特点:昏庸腐化,刚愎自用。面对忠臣的劝谏,唐玄宗一意孤行,甚至将忠臣斩首,发泄怒气,体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昏庸和刚愎自用。
【点评】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四、写作(50分)
13.(50分)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汇入团队中,就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渺小的,但在关键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巨大的。力量不只是力气,更是智慧与信仰。有了精神的小屋,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请以“一个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简单易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自身,观察生活,并表现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人生感悟的能力。本题可以有两种立意,一、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所以我们要寻求与他人合作,合作才能共赢。二、一个人的力量很强大,因为我们有智慧,有信仰,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一切。这个题目比较适合议论说理。
【写作思路】拟写一篇议论文。首段以人的平凡与渺小引出中心论点: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个人的力量仍然可以在身边创造另一番精彩。然后主体部分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入阐述。可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证明。文末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努力发挥个人的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的号召。
【解答】例文:
一个人的力量
站在生命的渡口,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渺小的。一场地震,一阵海啸,一阵龙卷风,都可能在一瞬间消毁我们美丽的生命,那一刻,我们的死就如同踩死蚂蚁那么容易。人是如此脆弱渺小卑微,那么一个人要力挽狂澜、改变世界,看起来就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不切实际,似乎成了空想。但一个人的力量并非无存在的价值,于万物,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个人的力量仍然可以在身边创造另一番精彩。
阿里木,路过一个艰苦闭塞的山村,当他看到一些孩子因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他内心顿生悲悯,他想要资助他们,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于是,形单影只,靠自己单薄的力量,他在山村里卖起了一串只有一块钱的羊肉串,他让自己生活在狭窄晦暗的屋子里,省吃俭用,一点一点地攒钱。于是一百块、几百块再到几千块,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积蓄献出,先后资助了当时几百个学生。在经济实力面前,阿里木的力量是十分薄弱的,但他坚信只要尽力,凭自己的力量也能帮助身边的人,改变身边的人的命运。正如那位捡起海星的男孩:“我的努力不是改变了这颗海星的命运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没有个人力量的汇聚,哪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如果忽视个人的力量又何以成就众人“力挽狂澜”的力量。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在强大无情的灾难面前,日本军民万众一心,企业家献出自己的资金优势,普通平民维持秩序,志愿者的队伍是庞大的。于深重的灾难,个人确实不能改变什么,但力量的积聚,让他们在可怕的灾难面前不再那么惧怕,坚定了他们战胜灾难的决心。
不要忽视个人的力量,个人力量同样可以是强大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改变身边的人的命运,因为个人力量的积累,便是奇迹的产生。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从论证思路上来看,作者论证思路明晰,先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例,摆明道理进行具体有力的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从论证语言上来看,作者的语言严谨周密,有着极强的逻辑和思辨性,但同时严谨里又有生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