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谚语(yàn) 附丽(fù) 铢两悉称(chèng)
B.譬如(pì) 寂寥(liáo) 摄影(shè) 惟妙惟肖(xiào)
C.蛾眉(é) 怆然(chuàng) 雕刻(diāo) 信手拈来(zhān)
D.塑像(sù) 惩罚(fá) 惨戚(qī) 栩栩如生(yǔ)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采 伦理 练达 全神贯注
B.聪颖 怡情 要诀 狂忘自大
C.死抠 逻缉 枝节 骄傲自负
D.善辩 文采 非议 开卷有益
3.(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4.(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韵。
B.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C.班会上,老师对溺水自救自护、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知识做了重点宣讲。
D.齐白石在“鸣蝉抱叶”画中题了两句诗:“鸣蝉抱叶落,及地有余声。”
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陶渊明”。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复句。
D.“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6.(10分)默写。
(1)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身不得,男儿列,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6)《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 ? 。”
7.(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在桑菲尔德庄园,她爱上了男主人,虽然地位悬殊,她却敢于追求爱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1)材料中的“她”是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她”的名字是: 。
(2)这部外国文学名著的作者是: 。
8.(9分)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谈读书》的作者 是 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 》《新工具论》等。
(2)议论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 、 、 。
(3)《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 ,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成就最高。
二、综合性学习(11分)
9.(4分)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学校围绕“墨”开展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同学们整理的相关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请欣赏下面关于泼墨的文字和书画家的四幅泼墨作品,结合任意两幅作品,写出两个成语。
A.
B.
(2)网络上有人出了一个带“墨”字的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其中一个上联对得很妙,由以下七个字组成:杨、临、丝、月、钓、池、柳。请你依据对联的要求,用这七个字组合成一句意境优美的上联。
上联:
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
10.(7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百年循迹——走进中国一大纪念馆”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你们班打算在纪念馆前集体朗诵一首诗歌,以下不合情境的是
①陈毅《梅岭三章》
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③余光中《乡愁》
④光未然《黄河颂》
(2)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
(3)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三、阅读理解(28分)
11.(8分)阅读课文《谈读书》选段,完成问题。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A】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B】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段中A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选段中B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话的论点。
(3)请为“读史使人明智”提供一个道理论据。
(4)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12.(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王晓河
①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以“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为追求,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迈向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寻求突破,在自立自强上夯基筑台。
③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创新之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气势壮才能本领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很重要。“搞科技,必须敢搞最尖端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流击水,遂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面对艰险挑战、繁重任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方能唤起磅礴之力,打开科技新局面。
⑤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没有坦途,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最终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⑥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一定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选文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说说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选文开篇引用齐白石创作山水画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揣摩选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句中连用两个加点词语“必须”,有什么好处?
13.(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散文之韵
①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就是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②相传欧阳公作《相州昼锦堂记》,已经把稿子交给来求的人拿走了,猛然想到开头两句“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应加上两个“而”字,立刻派人快马追赶。“仕宦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加上两个“而”字,再读一读,便会发现关系重大。它让文章气韵更 ,音调更 ,意思更 ,更多一次转折。
③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其实,耳朵固然要紧,但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在做同样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会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周身筋肉就会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吱咯吱咯,很是别扭。因此,我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紧事。
④古文好比京剧,白话文好比话剧。如果读古文要拉着嗓子,那么读白话文则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伸展。不拘形式,纯任自然,“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这是白话文声音节奏的特别优点。且看下面一段话的原文与修改:
(原文)天下有道,由于言行一致,德厚为先,自然潜移默化,遐迩复戴,社会风尚无不受其影响。否则,无非虚辞绞绕,好话说尽,坏事做尽,天下无道。
(改文)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
⑤你来念一念,修改之后多么顺口,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⑥有人爱在白话文中借用文言字词,这本无可厚非。但若在白话文中杂用文言特有的语句组织,则极不调和,使读者不知是哼好还是念好。比如,“然进一步言之,同类人亦不能欺哄,因同类人了解同类人尤其清楚”一段,如果写成纯粹的白话文,就应该是:“ ”这样改,说起来才顺口,才有自然的节奏。
(摘编自朱光潜的《散文声音的节奏》)
(1)古人学文,为什么“特别着重朗诵”?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第②段相应的横线上。
A.深邃
B.流畅
C.抑扬
(3)说说第④段中的“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4)请将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纯粹的白话文。
14.(4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处写实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50分)
15.(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逃之夭夭是春的魅力,橙黄橘绿是秋的魅力,清词丽句是诗歌的魅力,无私无畏是英雄的魅力,宽容善良是人格的魅力,责任担当是中国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追求梦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旅途中。
请以“ 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谚语(yàn) 附丽(fù) 铢两悉称(chèng)
B.譬如(pì) 寂寥(liáo) 摄影(shè) 惟妙惟肖(xiào)
C.蛾眉(é) 怆然(chuàng) 雕刻(diāo) 信手拈来(zhān)
D.塑像(sù) 惩罚(fá) 惨戚(qī) 栩栩如生(y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辨析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A.有误,“铢两悉称”的“称”应读“chèn”;
B.正确;
C.有误,“信手拈来”的“拈”应读“niān”;
D.有误,“栩栩如生”的“栩”应读“xǔ”。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采 伦理 练达 全神贯注
B.聪颖 怡情 要诀 狂忘自大
C.死抠 逻缉 枝节 骄傲自负
D.善辩 文采 非议 开卷有益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傅采”的“采”应为“彩”;
B.有误,“狂忘自大”的“忘”应为“妄”;
C.有误,“逻缉”的“缉”应为“辑”;
D.正确。
故选:D。
【点评】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
3.(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本文段是谈论读书方法的。④句承前文,由事物发展的渐进过程引出读书;然后③句用类比的手法进一步论述书要一点一点地读;接着①句引用名言加以论证;之后⑤句从反面补充论述;最后②句得出结论: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所以排序为:④③①⑤②。
故选:D。
【点评】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4.(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韵。
B.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C.班会上,老师对溺水自救自护、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知识做了重点宣讲。
D.齐白石在“鸣蝉抱叶”画中题了两句诗:“鸣蝉抱叶落,及地有余声。”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不说谎”的两层意思之间为并列关系,“想说的话”后面的句号应改为分号;
B.正确;
C.有误,省略号与“等”都表示省略,二者不可同时使用,可将省略号删去;
D.有误,“鸣蝉抱叶”是齐白石画作的名称,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故选:B。
【点评】平时学习要掌握各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并在写作中正确运用。
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陶渊明”。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复句。
D.“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句子成分、复句类型及标点符号等知识的掌握。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不求甚解这句话”。
故选:B。
【点评】句子如同一棵树,有主干,也有枝叶。句子的主干和是相对于各种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而言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是一个句子的主干,而定语、状语和补语则对主干起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所以一个句子,把定语、状语和补语逐层的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句子的主干。
6.(10分)默写。
(1)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 , 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6)《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浊酒一杯家万里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心却比 男儿烈
(4)斫去桂婆娑(注意“斫”的书写)
(5)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注意“麾”的书写)
(6)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注意“蓑”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在桑菲尔德庄园,她爱上了男主人,虽然地位悬殊,她却敢于追求爱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1)材料中的“她”是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她”的名字是: 简 爱 。
(2)这部外国文学名著的作者是: 夏洛蒂 勃朗特 。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简 爱》文学常识及情节内容的积累。《简 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是19世纪英国文学名著。作品讲述一位貌不惊人,矮小瘦弱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答案:
(1)简 爱
(2)夏洛蒂 勃朗特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8.(9分)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谈读书》的作者 弗朗西斯 培根 是 英 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 随笔 》《新工具论》等。
(2)议论文是以 议论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 论点 、 论据 、 论证 。
(3)《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 李可染 ,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山水画 成就最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1)弗朗西斯 培根 英 随笔
(2)议论 论点 论据 论证
(3)李可染 山水画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综合性学习(11分)
9.(4分)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学校围绕“墨”开展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同学们整理的相关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请欣赏下面关于泼墨的文字和书画家的四幅泼墨作品,结合任意两幅作品,写出两个成语。
A. 鹏程万里
B. 龙鸣狮吼
(2)网络上有人出了一个带“墨”字的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其中一个上联对得很妙,由以下七个字组成:杨、临、丝、月、钓、池、柳。请你依据对联的要求,用这七个字组合成一句意境优美的上联。
上联: 杨柳临池丝钓月
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
【分析】(1)本题考查图片观察、成语积累。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四幅图片中的形象分别为:龙、马、鹏、狮。解答时,写出两个含有这四个字的成语即可。如:龙马精神、龙腾虎跃。
(2)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下联“桃花碾墨字藏春”中“桃花碾墨”为主谓短语,可用“杨柳临池”与之相对;“字藏春”为“名词+动词+名词”的形式,可用“丝钓月”与之相对。故上联可为:杨柳临池丝钓月。
【解答】答案:
(1)示例:A.鹏程万里
B.龙鸣狮吼
(2)杨柳临池丝钓月
【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10.(7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百年循迹——走进中国一大纪念馆”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你们班打算在纪念馆前集体朗诵一首诗歌,以下不合情境的是 ③
①陈毅《梅岭三章》
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③余光中《乡愁》
④光未然《黄河颂》
(2)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 创辉煌未来
(3)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余光中《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表达了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语境不符。
故选:③。
(2)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忆,动词,可对“看”“走”“创”等;峥嵘岁月,名词结构,偏正短语,可对“今朝辉煌”“红色之路”“百年荣光”“初心之光”等等。如“看今朝辉煌”“走红色之路”“铸百年荣光”“寻初心之光”。
(3)本题考查学生提倡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倡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倡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一般倡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如积极参加学校围绕“学党史,见行动”举办的各项活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光辉业绩等。
【解答】答案:
( 1 ) ③
(2)示例:创辉煌未来
(3)示例:
倡议书
全校同学: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学党史,见行动”的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极参加学校围绕“学党史,见行动”举办的各项活动;
二、主动了解、学习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受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现在向团组织靠拢,长大后向党组织靠拢,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光辉业绩。
校团委
2022年6月15日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理解(28分)
11.(8分)阅读课文《谈读书》选段,完成问题。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A】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B】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段中A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选段中B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话的论点。
(3)请为“读史使人明智”提供一个道理论据。
(4)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分析】选文通过对比论证突出读书的正确目的,运用排比引出正确的读书方法,再运用比喻论证论述请人代读的弊端,举例论证读书的作用,类比论证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解答】(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可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写使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论点。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把“人之才智”和“人的身体”进行类比,论证人的才智的缺陷,可以通过读书来弥补。
(3)本题考查补充道理论据。可以写“读史使人明智”的诗句。如: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因为书上的内容,有的也许对,有的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如果不加分析,全盘接受,有时对读者有害无益。
答案:
(1)排比。这样写使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论点。
(2)类比论证。人的才智的缺陷,可以通过读书来弥补。
(3)示例: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因为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如果不加分析,全盘接受,有时对读者有害无益。
【点评】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2.(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王晓河
①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以“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为追求,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迈向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寻求突破,在自立自强上夯基筑台。
③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创新之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气势壮才能本领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很重要。“搞科技,必须敢搞最尖端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流击水,遂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面对艰险挑战、繁重任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方能唤起磅礴之力,打开科技新局面。
⑤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没有坦途,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最终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⑥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一定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选文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说说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选文开篇引用齐白石创作山水画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揣摩选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句中连用两个加点词语“必须”,有什么好处?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由齐白石创作山水画引出论点: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最后,引用名言,突出论点,得出结论。
【解答】(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本文标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只是文章的论题。围绕论题,通读全文可知,第①段尾句“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第①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引用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事例,第二句“隔行不隔理”作为过渡,第三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由此可见,列举事例是为了引出后面的中心论点,同时作为论据论证中心论点。且以齐白石的事例作为开头,也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⑤段画线句概述了邓稼先深入戈壁滩做核试验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该段的分论点“科技创新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赏析论证语言特点。“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有强调的语气。这里连用两个“必须”,突出了陈定昌院士科学研究创新的决心与坚定,语气强烈,论证鲜明,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答案:
(1)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2)以齐白石创作山水画的事例开篇,自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3)举例论证。列举“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例,论证了“科技创新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的重要性,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4)两个“必须”既表现了陈定昌院士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决心与气概,又增强了本文论证语言的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论点,所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13.(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散文之韵
①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就是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②相传欧阳公作《相州昼锦堂记》,已经把稿子交给来求的人拿走了,猛然想到开头两句“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应加上两个“而”字,立刻派人快马追赶。“仕宦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加上两个“而”字,再读一读,便会发现关系重大。它让文章气韵更 ,音调更 ,意思更 ,更多一次转折。
③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其实,耳朵固然要紧,但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在做同样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会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周身筋肉就会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吱咯吱咯,很是别扭。因此,我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紧事。
④古文好比京剧,白话文好比话剧。如果读古文要拉着嗓子,那么读白话文则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伸展。不拘形式,纯任自然,“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这是白话文声音节奏的特别优点。且看下面一段话的原文与修改:
(原文)天下有道,由于言行一致,德厚为先,自然潜移默化,遐迩复戴,社会风尚无不受其影响。否则,无非虚辞绞绕,好话说尽,坏事做尽,天下无道。
(改文)天下有道,行胜于言,德厚为先,自然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天下无道,言胜于行,虚辞绞绕,自然礼崩乐坏,江河日下。
⑤你来念一念,修改之后多么顺口,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⑥有人爱在白话文中借用文言字词,这本无可厚非。但若在白话文中杂用文言特有的语句组织,则极不调和,使读者不知是哼好还是念好。比如,“然进一步言之,同类人亦不能欺哄,因同类人了解同类人尤其清楚”一段,如果写成纯粹的白话文,就应该是:“ ”这样改,说起来才顺口,才有自然的节奏。
(摘编自朱光潜的《散文声音的节奏》)
(1)古人学文,为什么“特别着重朗诵”?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第②段相应的横线上。
A.深邃
B.流畅
C.抑扬
(3)说说第④段中的“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4)请将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纯粹的白话文。
【分析】文章告诉人们学文章要注重阅读,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列举欧阳修修改《画锦堂记》的事例,说明阅读在学文中的重要性。阅读中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古文与白话文的读法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二者不可随意混搭,要有各自的自然节奏,才能读出韵味。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个原因概括题。根据第①段“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就是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概括为:古人学文,“特别着重朗诵”是因为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2)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深邃:深远;深奥;深沉;流畅:指流利、通畅或者顺畅;抑扬:意思是指音量有节奏地或大或小;浮沉,进退等。语境第一空的使用对象是“气韵”,故应选用B项的“流畅”;第二空的使用对象是“音调”,故应选用C项的“抑扬”;第三空的使用对象是“意思”,故应选用A项的“深邃”。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第⑤段“你来念一念,修改之后多么顺口,一点不做作,一点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可知,第④自然段后的“改文”比“原文”好,表现在修改之后更加顺口,不做作,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4)本题考查改句子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把含有文言词语的句子改成纯粹的白话文,那就是把文言词语用白话文词语表达。把“言”改为“说”。“之”,助词,起到衬托音节的作用,不译。“亦”的意思是“也”,“因”的意思是“因为”,“尤其”可用白话文“更加”替换。这样,改后的白话文句子就是:然而进一步说,同类人也不能哄骗,因为同类人对同类人了解得更加清楚。
答案:
(1)因为要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2)B C A
(3)修改之后更加顺口,不做作不拖沓。用词平易,长短相间,起伏顿挫,有很好的声音节奏。
(4)示例:然而进一步说,同类人也不能哄骗,因为同类人对同类人了解得更加清楚。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4.(4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处写实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诗歌的写作手法。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完成即可。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有诗句的内容“可怜已成了白发人”可知“可怜白发生”是实写的句子。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梦境,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可怜白发生”一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可怜白发生
(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点评】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等几方面鉴赏。
四、写作(50分)
15.(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逃之夭夭是春的魅力,橙黄橘绿是秋的魅力,清词丽句是诗歌的魅力,无私无畏是英雄的魅力,宽容善良是人格的魅力,责任担当是中国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追求梦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旅途中。
请以“ 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以“_____的魅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补充题目为:春的魅力、四季的魅力、榜样的魅力、英雄的魅力、诗歌的魅力、人格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品味美好、感受崇高、追求梦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旅途中。比如“榜样的魅力”,中心词是“榜样”。“榜样”基本的意思为“样子,模样”“情形,状况”,深层次理解为“楷模”“典型”。写作时,我们应该把榜样理解为一种理想人格。如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就是要领会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学习之,使自己具有榜样的精神品质。写好这篇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选取合适的素材。我们可以从身边选材:父母可以是我们敬老的榜样、老师可以是我们言行一致的表率、同学可以是我们勤奋学习的榜样、小狗可以是我们知恩图报的榜样、仙人掌可以教会我们意志坚强……也可以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历史:在社会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最美乡村教师、全国道德模范等;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榜样人物,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勤奋刻苦的宋濂、坚强执着的贝多芬等。可以在作文中具体展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榜样作用,也可以选择几个人或几个事物的事例来写。2.采用创新的文体。这个题目,适合写成记叙类文章。如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邀请同龄人做客直播室,请大家畅谈对榜样的认识,说说自己心中的榜样;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给老师写信,和老师探讨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倾诉一下自己盲目追星的烦恼等。
【解答】
榜样的魅力
我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独自经营着一个肉铺。从我记事起,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干活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又听见母亲干活的声音,就起床想帮她。走到厨房,我看见母亲干这儿干那儿,动作有条不紊。她的额头已挂满汗水,脸上却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神情。我想,这种幸福感可能都来自我——她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儿。我在心里暗暗地说:“我会努力学习,绝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母亲用勤劳感染着我。每当我学习倦怠的时候,一想到母亲的辛勤劳作,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母亲就是我勤奋学习的榜样。
去年年底,爷爷去世了。奶奶十分悲伤,整天茶饭不思。母亲便主动把奶奶接到城里,每天变着花样给奶奶做好吃的,陪奶奶聊天,带奶奶出去遛弯儿,给奶奶买新衣服……在母亲的照顾下,奶奶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一有人来家做客,奶奶便握着客人的手,说:“都说婆媳最难相处,我的儿媳妇比女儿还亲呢!”
母亲说,人到老年都难免寂寞,不管是住楼房还是草房,只要有欢笑,一家人能在桌子旁边,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就是对老人最好的孝敬。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逐渐明白,孝敬不是金钱,不是锦衣玉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如果有爱,一声问候、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件小小的礼物、一段简短的谈话,都会给老人以巨大地慰藉。
母亲是平凡的,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可是她勤劳、孝顺、节俭、朴素……母亲用自己的行为感染我,教育我,鞭策我。我知道,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会走得很坚定,因为母亲就是前进路上最好的榜样。
【点评】本文有两大优点:一是选材真实。身边真实的人和事,是作文最好的选材来源。作者将母亲作为榜样,在小事中表现了母亲的两个优秀品质。二是表达多样。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叙述母亲早起干活、悉心照顾奶奶,简洁明了;描写母亲劳动时的情态,细腻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