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13: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zhé)守 林壑(hè) 浩浩汤(tāng)汤 岸芷汀(tīng)兰
B.骚(sāo)人 绮(yǐ)户 淫雨霏(fēi)霏 山肴野蔌(sù)
C.宫阙(què) 拏(ná)舟 觥(gōng)筹交错 树林阴翳(yì)
D.金樽(zūn) 辄(zhé)醉 伛偻(lòu)提携 铺毡(zhān)对坐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至于负者歌于途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多歧路,今安在?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判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情,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7.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D.《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刘禹锡,他们都是唐朝诗人。
二、默写
8.默写。
(1)班主任李老师在班会上说:尝酸甜苦辣,品荣辱兴衰,经生死离别,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师希望每一程都站着一个积极乐观的你……从政遇挫,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但他仍然高呼“①   ,②   ”【《行路难》(其一)】,表达自己积极用世的心态;经历了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刘禹锡仍以“③   ,④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来对新人辈出表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苏轼辗转各地为官,与兄弟分别之后七年未聚,他把酒问天问月问人生,以一答“⑤   ,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展现其对人事的洞达,同时为后文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做铺垫。
(2)“动静结合”是一种在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意境和形象和谐统一的手法。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⑦   ,⑧   ”描写了月夜洞庭湖有风和无风时不同的情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⑨   ,⑩   ”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三、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
(2)诗中“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象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3)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
(4)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谈谈懒惰
塞缪尔 约翰逊
①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
②我虽不打算对骄傲在道德上所造成的极度危害进行贬斥,但我要告诉大家,懒惰所造成的危害却是我要大声贬斥的,因为懒惰会结出恶果。
③有些人公开承认懒惰有其可取之处,他们自诩为懒人,正如剧中人巴西里斯“自诩为骄傲者”一样,他们自夸什么事都不做,而且还庆幸自己无事可做;他们每天要睡到不能再睡的时候,而起来的目的也仅在于做那种能使自己再睡的运动而已;他们用双层窗幔来延长黑暗的笼罩,永远也不愿看见太阳,而只“告诉太阳他们如何憎恨阳光”;他们的全部劳力无非是换一下如何方便于懒惰的程度与方式;他们的白昼之不同于黑夜,只是白昼坐马车或椅子而夜里睡床而已。
④这班人真乃懒惰的公开支持者,懒惰也为他们编织好了窑粟花环。而且,懒惰还把湮没无闻之水倾入他们的杯中。于是,他们处于平静而愚钝的状态,忘怀一切,也被人遗忘。他们早已不复存在于人世,活着的人对于他们的死亡只能说,他们只是停止了呼吸罢了。
⑤但是懒惰在许多人的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而不为人所怀疑;因为,懒惰的恶果只限于懒惰者本身,它容易逗人喜爱,而又不伤及旁人;因此,它就不会像危及财产安全的诈骗行为那样,普遍受到监视;也不会像骄傲那样,必然要在别人的劣势之下,去寻觅自己的满足。懒惰具有一种无声而和平的品质,它既不凭恃夸耀招来妒忌,也不致怀有敌意而引起憎恨;因此,谁都不会忙于去谴责它或者过问其就里。
⑥正如骄傲有时藏匿在谦卑后面一样,懒惰往往为混乱和匆忙所掩盖。凡是玩忽职守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自然会竭力使头脑忘却自己的荒唐,而辛辛苦苦去做那些并非自己应做的事情。
⑦有些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先拟措施,预订计划,收集材料,为主要工作做准备。这班人的确都是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一个老是寻找工具的工人,肯定是一无所成的。有一位大师曾经告诉我,那种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选自《品味人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简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很难”一词的表达效果?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被“偷走”的鲜花
佚名
①我开了家鲜花店,父亲在闲暇之余会过来帮忙。我的左邻是一家老饭馆,我的右邻是一家新开的面店。我的店和我的左邻右舍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由于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加上又没有特别醒目的标识,我的鲜花店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我将一些鲜花从店里搬出来,在门前摆了个造型。这样,A门口倒也打扮得花团锦簇,远远望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②一天,我打开门时,却发现自己门前摆着的鲜花造型不见了,仔细一看,鲜花被排成了一列,摆在了我和右邻的两道店门之间,而且,一排鲜花紧紧靠向右邻的店门。我气不打一处来,本来生意不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便要出去与他们理论。父亲却拦住了我说:“且慢!我自有妙法。”
③我看到我父亲走进了左邻的店里。出来后父亲便一言不发地将店里的另一些花也往外搬,把它们排在左邻的门口。摆放整齐后,左邻门前的花与靠近右邻的花形成了一种对称美,大气简洁。
④尽管我一百个不愿意,但父亲却说自有道理,我问他时,他只说让我等等,便不再多说。
⑤第二天早上,B两边的鲜花同时争奇斗艳,明丽动人。到店里吃饭吃面的顾客纷纷在花旁驻足。走进店里,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其间。饭后,与老板唠上两句,知道这动人的鲜花来自隔壁的花店,便时有顾客用餐之后到我店里光顾。我的生意慢慢开始转好,左邻右舍的生意也是兴隆起来,左邻饭店老板与父亲握手,说感谢我们;右邻面店老板也来和父亲握手,一脸羞愧,说我们大度智慧。父亲高兴地对他们说:“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允许我将鲜花摆到你们的门口,是你们替我做了广告。”
⑥我在心里久久地回味着父亲的这一“妙法”。
⑦晚上,父亲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去一家修理厂当修理工,那天接了一个活,修理一辆自行车,需要换掉后胎,几个徒弟争先恐后地忙完了,便坐在一旁打扑克,他不爱玩,看着自行车锈迹斑斑的,便自作主张地拿了机油给自行车的传动部位加油,完了,又将外圈给打磨了一下。同事们觉得他多管闲事,人家又没让你修别的部位,出力不讨好。可是,几天后,车主却将这个年轻人挖到他的公司上班,并且有着不菲的待遇。
⑧父亲讲完故事,我恍然大悟,想到毛姆的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种花老人桑迪 巴雷特正准备回答儿子“如何做人”的提问时,却发现儿子脚下踩翻了一盆玫瑰,老人说:你踩伤了玫瑰,玫瑰却给你的脚底留下了清香!儿子似有所悟地脸红了。老人挥了挥手说:去吧,为他人开一朵花!
⑨现在,我想,我已真正懂得了父亲所讲的做人妙法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中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花店生意惨淡 ①    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入口 ②    父亲给“我”讲修理工的故事 ③   
(2)为满足文章结构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文章常会运用反复的手法,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文中画线句子两次描写了鲜花,请比较分析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②文章为什么两次引用故事?请加以分析。
(3)请分析文章以“被‘偷走’的鲜花”为标题的作用。
(4)文章篇末说,“我已真正懂得了父亲所讲的做人妙法了”,作者真正懂得的“做人妙法”到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写出你的理解。
六、写作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受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zhé)守 林壑(hè) 浩浩汤(tāng)汤 岸芷汀(tīng)兰
B.骚(sāo)人 绮(yǐ)户 淫雨霏(fēi)霏 山肴野蔌(sù)
C.宫阙(què) 拏(ná)舟 觥(gōng)筹交错 树林阴翳(yì)
D.金樽(zūn) 辄(zhé)醉 伛偻(lòu)提携 铺毡(zhān)对坐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浩浩汤汤”的“汤”应读作“shāng”;
B.有误,“绮户”的“绮”应读作“qǐ”;
C.正确;
D.有误,“伛偻提携”的“偻”应读作“lǚ”。
故选:C。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至于负者歌于途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A.不同,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B.相同,因为。
C.不同,他的/难道。
D.不同,在/向。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恰当;
B.使用不当,“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褒贬不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多歧路,今安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种类,然后结合句意进行辨析。文言句式有以下几种: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解答】A.是判断句;
BCD.均是倒装句。
故选:A。
【点评】倒装句以及被动句内容较多且更难理解,注意多加练习积累。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判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情,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分析】本道题考查语句排序。排序题解题方法:可不逐一分析排序,关键的找到“龙头”(排序的第一项)或“凤尾”(排序的最后项)。解题步骤,首先确定第一项或最后一项。利用排除法进行排除。然后在余下的选项中进行比较筛选以确定答案。
【解答】本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通读语段结合选项可知,开头句有②和⑤两个备选项,②句总体介绍说话的两种方式,应该放在句首。⑤是阐述不应该一味追求说话方式,语意转折不能放在句首,应该是放最后一句。排除AC..剩下BD两个选项前三句都是②③⑦,直接比较后面的排序即可。D选项把⑤列在第四句,否定过分追求说话方式,显然非常突兀,可以排除。另外,“⑥④①”这样的排序也可以排除。综合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
故选:B。
【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这句话中“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一句是一个设问句,后面几句是回答,所以后面应用问号;中间两句是他们俩的表现,应用分号。最后一句表达一种感叹之情,应用叹号和双引号。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7.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D.《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刘禹锡,他们都是唐朝诗人。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默写
8.默写。
(1)班主任李老师在班会上说:尝酸甜苦辣,品荣辱兴衰,经生死离别,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师希望每一程都站着一个积极乐观的你……从政遇挫,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但他仍然高呼“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表达自己积极用世的心态;经历了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刘禹锡仍以“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来对新人辈出表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苏轼辗转各地为官,与兄弟分别之后七年未聚,他把酒问天问月问人生,以一答“⑤ 人有悲欢离合 ,⑥ 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展现其对人事的洞达,同时为后文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做铺垫。
(2)“动静结合”是一种在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意境和形象和谐统一的手法。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⑦ 浮光跃金 ,⑧ 静影沉璧 ”描写了月夜洞庭湖有风和无风时不同的情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⑨ 树林阴翳 ,⑩ 鸣声上下 ”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人有悲欢离合
⑥月有阴晴圆缺(注意“缺”的书写)
(2)⑦浮光跃金
⑧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⑨树林阴翳(注意“翳”的书写)
⑩鸣声上下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
(2)诗中“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概写谪守巴楚、渡尽劫难的经历。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把握。“长精神”的意思是振奋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虽然遭遇了许多的挫折,但是诗人最终决定要振奋精神,要重新投入生活,由此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答案:
(1)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
(2)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参考译文】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四、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象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3)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
(4)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
【分析】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写在白练似的溪水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正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雄壮快捷。
傍晚,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着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景:阳光。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语:是,这;忧,担忧。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②重点词语:猛风,狂风。震撼,震动摇撼。句意: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着城郭。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中可知,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中可知,天光、沙鸥、锦鳞、草木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中可知,“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没有达到“不以物喜”的境界:结合乙文内容,从“亦甚雄快”“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由此可见袁中道登岳阳楼时,随着景物的不同,亦或“雄快”,亦或“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没能达到“不以物喜”的境界。据此回答。
答案:
(1)D
(2)①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②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池内外。
(3)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可看出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可看出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悦之情。
(4)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谈谈懒惰
塞缪尔 约翰逊
①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
②我虽不打算对骄傲在道德上所造成的极度危害进行贬斥,但我要告诉大家,懒惰所造成的危害却是我要大声贬斥的,因为懒惰会结出恶果。
③有些人公开承认懒惰有其可取之处,他们自诩为懒人,正如剧中人巴西里斯“自诩为骄傲者”一样,他们自夸什么事都不做,而且还庆幸自己无事可做;他们每天要睡到不能再睡的时候,而起来的目的也仅在于做那种能使自己再睡的运动而已;他们用双层窗幔来延长黑暗的笼罩,永远也不愿看见太阳,而只“告诉太阳他们如何憎恨阳光”;他们的全部劳力无非是换一下如何方便于懒惰的程度与方式;他们的白昼之不同于黑夜,只是白昼坐马车或椅子而夜里睡床而已。
④这班人真乃懒惰的公开支持者,懒惰也为他们编织好了窑粟花环。而且,懒惰还把湮没无闻之水倾入他们的杯中。于是,他们处于平静而愚钝的状态,忘怀一切,也被人遗忘。他们早已不复存在于人世,活着的人对于他们的死亡只能说,他们只是停止了呼吸罢了。
⑤但是懒惰在许多人的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而不为人所怀疑;因为,懒惰的恶果只限于懒惰者本身,它容易逗人喜爱,而又不伤及旁人;因此,它就不会像危及财产安全的诈骗行为那样,普遍受到监视;也不会像骄傲那样,必然要在别人的劣势之下,去寻觅自己的满足。懒惰具有一种无声而和平的品质,它既不凭恃夸耀招来妒忌,也不致怀有敌意而引起憎恨;因此,谁都不会忙于去谴责它或者过问其就里。
⑥正如骄傲有时藏匿在谦卑后面一样,懒惰往往为混乱和匆忙所掩盖。凡是玩忽职守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自然会竭力使头脑忘却自己的荒唐,而辛辛苦苦去做那些并非自己应做的事情。
⑦有些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先拟措施,预订计划,收集材料,为主要工作做准备。这班人的确都是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一个老是寻找工具的工人,肯定是一无所成的。有一位大师曾经告诉我,那种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选自《品味人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简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很难”一词的表达效果?
【分析】文章第①段由骄傲引出懒惰;第②段提出观点:懒惰会结出恶果。接着列举了“懒惰者”的种种荒唐表现,最后指出懒惰产生的危害和恶果。
【解答】(1)本题考查论点。论点是表达观点的陈述句,一般不用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在题目、开头、结尾等处寻找原句或结合重点句子概括。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的论题是“懒惰”,第一段由骄傲引出懒惰;第二段提出观点:懒惰会结出恶果。接着列举了“懒惰者”的种种荒唐表现,最后指出懒惰产生的危害和恶果。因此可以判断,本文全文在围绕“懒惰会结出恶果”在论述,论点即是:懒惰会结出恶果。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对考查文段仔细阅读,划分层次,简单概括层意,然后用“作者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文字表达模式将层意整合。读文可知,本文首段从“骄傲”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说起,第二段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懒惰会结出恶果;第三段和第四段列举了“懒惰者”的种种荒唐表现:“每天要睡到不能再睡的时候”“永远也不愿看见太阳”“处于平静而愚钝的状态”“只是停止了呼吸罢了”;第五段到第七段指出了懒惰产生的危害和恶果,它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却不为人怀疑,谁也不会去谴责它或者过问其就里;它让人“辛辛苦苦去做那些并非自己应做的事情”,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一无所成”。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细读画线句可知,这句话把懒惰的危害比喻成戴在懒惰者头上的“罂粟花环”,这是比喻论证。“罂粟”就是鸦片,它的花长得美艳无比,却蕴含着巨大的毒性,可以让人麻木以至死亡。联系语境可知,这处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懒惰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遭遇毁灭。
(4)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有一位大师曾经告诉我,那种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是很难出人头地的”一句中的“很难”从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答案:
(1)懒惰会结出恶果(懒惰于公会造成玩忽职守;于私会导致自己一事无成)。
(2)先从“骄傲”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引出懒惰;随后列举“懒惰者”的种种荒唐表现;最后指出懒惰产生的危害和恶果。
(3)比喻论证。将懒惰的危害比喻为戴在懒惰者头上的“罂粟花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懒惰具有罂粟一样让人身心麻木直至毁灭的可怕的危害性。
(4)“很难”一词准确地强调了那种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能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很小。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被“偷走”的鲜花
佚名
①我开了家鲜花店,父亲在闲暇之余会过来帮忙。我的左邻是一家老饭馆,我的右邻是一家新开的面店。我的店和我的左邻右舍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由于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加上又没有特别醒目的标识,我的鲜花店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我将一些鲜花从店里搬出来,在门前摆了个造型。这样,A门口倒也打扮得花团锦簇,远远望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②一天,我打开门时,却发现自己门前摆着的鲜花造型不见了,仔细一看,鲜花被排成了一列,摆在了我和右邻的两道店门之间,而且,一排鲜花紧紧靠向右邻的店门。我气不打一处来,本来生意不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便要出去与他们理论。父亲却拦住了我说:“且慢!我自有妙法。”
③我看到我父亲走进了左邻的店里。出来后父亲便一言不发地将店里的另一些花也往外搬,把它们排在左邻的门口。摆放整齐后,左邻门前的花与靠近右邻的花形成了一种对称美,大气简洁。
④尽管我一百个不愿意,但父亲却说自有道理,我问他时,他只说让我等等,便不再多说。
⑤第二天早上,B两边的鲜花同时争奇斗艳,明丽动人。到店里吃饭吃面的顾客纷纷在花旁驻足。走进店里,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其间。饭后,与老板唠上两句,知道这动人的鲜花来自隔壁的花店,便时有顾客用餐之后到我店里光顾。我的生意慢慢开始转好,左邻右舍的生意也是兴隆起来,左邻饭店老板与父亲握手,说感谢我们;右邻面店老板也来和父亲握手,一脸羞愧,说我们大度智慧。父亲高兴地对他们说:“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允许我将鲜花摆到你们的门口,是你们替我做了广告。”
⑥我在心里久久地回味着父亲的这一“妙法”。
⑦晚上,父亲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去一家修理厂当修理工,那天接了一个活,修理一辆自行车,需要换掉后胎,几个徒弟争先恐后地忙完了,便坐在一旁打扑克,他不爱玩,看着自行车锈迹斑斑的,便自作主张地拿了机油给自行车的传动部位加油,完了,又将外圈给打磨了一下。同事们觉得他多管闲事,人家又没让你修别的部位,出力不讨好。可是,几天后,车主却将这个年轻人挖到他的公司上班,并且有着不菲的待遇。
⑧父亲讲完故事,我恍然大悟,想到毛姆的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种花老人桑迪 巴雷特正准备回答儿子“如何做人”的提问时,却发现儿子脚下踩翻了一盆玫瑰,老人说:你踩伤了玫瑰,玫瑰却给你的脚底留下了清香!儿子似有所悟地脸红了。老人挥了挥手说:去吧,为他人开一朵花!
⑨现在,我想,我已真正懂得了父亲所讲的做人妙法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中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花店生意惨淡 ① 鲜花被搬走;②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  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入口 ② “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  父亲给“我”讲修理工的故事 ③ “我”明白了“做人妙法”。 
(2)为满足文章结构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文章常会运用反复的手法,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文中画线句子两次描写了鲜花,请比较分析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②文章为什么两次引用故事?请加以分析。
(3)请分析文章以“被‘偷走’的鲜花”为标题的作用。
(4)文章篇末说,“我已真正懂得了父亲所讲的做人妙法了”,作者真正懂得的“做人妙法”到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本文记叙了花店生意惨淡,鲜花被搬走,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入口;“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父亲给“我”讲修理工的故事;“我”明白了“做人妙法”。文章告诉我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有所回报。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情节可知“花店生意惨淡”应在文章第①段,“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应在文章第③④段,第一个方框里填写的情节应根据第②段的内容概括,结合上下文,本段交代“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的原因,即“鲜花被搬走”,“父亲给我讲修理工的故事”应在文章第⑦段,第二个方框里填写的情节应根据第⑤⑥段的内容概括,结合上下文,这两段会交代“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的结果,即“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第三个方框里填写的情节应根据第⑧⑨段的内容概括,主要写我的感悟,即“我明白了做人妙法”。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
①第一次写搬出鲜花,是因为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才把“门口倒也打扮得花团锦簇”,为下文花盆被搬走,父亲出妙招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次写鲜花“争奇斗艳,明丽动人”,招徕顾客的驻足欣赏,让“我的生意慢慢开始转好,左邻右舍的的生意也是兴隆起来”。AB两句运用反复强调花的重要性,为花店和左邻右舍带来收益,继而引出文章主旨。
②文章写父亲讲的修理工额外修理其他部件最后被挖到其他公司的故事,“我”想到毛姆小说中踩花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体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为自己带来好处这一主题,深化文章的主旨;引用两次故事使文章主旨更突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耐人寻味。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被“偷走”的鲜花》围绕着“鲜花”展开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文题揭示了文章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鲜花被“偷走”,一语双关,既指“我”为招揽顾客摆在门口的花被左邻面店移到面店门口,又含蓄揭示文章的中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有所回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紧扣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出体会感悟,做到自圆其说,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做人妙法是做人最好的方法,应像文中父亲、像文中的修理工一样,胸怀广阔,和善宽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快乐了别人,幸福了自己,等你需要帮助时,别人才会伸出双手帮助你解决困难。
答案:
(1)①鲜花被搬走;②“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③“我”明白了“做人妙法”。
(2)①A句写出了“我”因为生意惨淡所以搬出花盆,强调花能够让招徕生意,引出下文花盆被搬走父亲出妙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句内容上写出了花使得其他店家生意很好。AB两句通过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花的重要意义,为店铺带来收益,继而引出文章主旨。
②写出修理工额外修理其他部件最后被挖到其他公司以及踩花的故事,体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为自己迎来顺利,深化文章的主旨,引用两次故事使文章主旨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富有启发性。
(3)内容方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出了“我”为招揽顾客摆在门口的花被左邻面店移到面店门口;揭示文章的中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有所回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4)示例:做人妙法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有所回报。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热心帮助班里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讲解习题,等我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体育运动时,他们都愿意和我组搭档帮助我练习。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六、写作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艾青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受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艾青的箴言: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这两句话不难理解,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就如哲学中所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我们现在的通讯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这些变化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心观察发现身边的变化,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材,写出那些变化给你带来的感受和体验,如六十多岁的外婆,学会了视频聊天、玩抖音;在全国绝大多处地方,吃早餐不必带现钱了,只需扫码就可支付等。写作时要注意内容充实,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写出那些“变化”的美好以及自己因变化带来的感悟和体验,主题明确,语句通顺,不要跑题。
【解答】
那些灿烂的变化
晚上,我正在家上网,突然停电了,点了蜡烛,微弱的灯光下我仍然感到害怕。看我的样子,妈妈抱着我对我说:“宝贝,不用怕,这样的亮光可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不禁想让爸爸妈妈说说他们小时候的生活。
小时候,爸爸妈妈家里没有电灯,就只好点煤油灯。“煤油灯是什么呀?比电灯更亮吗?”我问道。听我这么一问,爸爸好妈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说:“傻孩子,煤油灯怎么能和电灯比呢,它只有一点微弱的光,它的光和蜡烛的光差不多,只能照亮灯周围几米远地方。”爸爸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说:“我就是小时候,在煤油灯下看书,看得眼睛近视了。”“啊!我还以为爸爸的眼睛近视是看电视看得呢。”“我们小时候哪里有电视看呀,只要听说哪个村子有电影看,就是走上一二个小时也要去看的。后来家里通了电,装上了电灯,再后来家里买了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电视节目只有一、二个,电视台晚上播放几个小时,不像现在电视有上百个台,电视节目全天播放。”
我边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的事,顺手拿起一块零食吃。爸爸看了看我,继续说道:“我们上学是在改革开放不久,家里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零食可不敢想。那像你现在有这个零食,那个零食,弄得你饭都不好好吃。小时候手里有块你现在不吃的糖饼,心里就乐开了花。”爸爸的一番话 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爷行奶奶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好奇心驱使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听完了他们的话,放下电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爷爷奶奶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主食就是糠饼,而且经常吃不饱,鱼和肉只能在过年时吃一点,更谈不上吃什么零食了。晚上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灯光只能照亮巴掌大的地方,而且为省油,天一黑就睡觉。
听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生活的经历,我觉得我的生活变化实在太大了,现在的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点评】这篇叙事作文情感真挚,作者描述“我们家的生活变化”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