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0:53:03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蝙蝠(biān) 即使(jì) 系上(jì)
B.荧光(yín) 屏幕(píng) 铃铛(dāng)
C.障碍(zhàng) 揭开(jiē) 蒙上(méng)
D.塞住(sāi) 似的(sì) 漆黑(qī)
2.(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蚊子 苍蝇 既使 科学 B.横坚 绳子 系上 证明
C.研究 架驶 雷达 灵巧 D.绳子 苍蝇 模仿 显示
3.(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训练(含答案))辨字组词。
蚊    竖    蝇    驶   
纹    坚    绳    使   
4.(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看拼音写词语+字词拼音+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写近义词。
模仿-    研究-    启示-    灵巧-   
揭开-    障碍-    显示-    配合-   
5.(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看拼音写词语+字词拼音+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入反义词。
清楚-    灵巧-    敏锐-    横七竖八-   
虚弱-   
6.(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看拼音写词语+字词拼音+按课文内容填空)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7.(2020四上·竞赛)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蝙蝠 扁豆 B.立即 既然
C.系铃铛 联系 D.荧屏 晶莹
二、课文理解
8.(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训练(含答案))课文内容梳理。
为了揭开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第一次,他们把蝙蝠的   蒙上,结果   ;第二次,他们把蝙蝠的   塞上;第三次他们把蝙蝠的   封上,结果   。通过三次不同的实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   。
9.(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
(2)科学家通过   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配合起来探路的。
(3)雷达的天线就像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   (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   。
(4)《蝙蝠和雷达》通过讲述人类   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   的问题,启发我们要   。
10.(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下列有误的是(  )。
A.蝙蝠----雷达
B.海豚----潜水艇
C.鸟儿----飞机
D.猫----电子鼻(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
11.(2020四上·竞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接收装置就像蝙蝠的   。
三、语言表达
12.(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好。(缩句)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一百多年前。(修改病句)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5)人们从 鱼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使潜水艇能在水里自由沉浮。
仿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使   。
(6)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7)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蝙蝠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8)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①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②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13.(2020四上·竞赛)小练笔。(选做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比如潜水艇和鱼,直升机和蜻蜓。请你选一种发明,查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再写一写。
四、阅读理解
14.(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课文片段
《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一)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jì xì)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
(mēng méng)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 sè)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sì shì)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在加点字的选择正确读音。
(2)“横七竖八”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这是个   句,说明蝙蝠   。
我能仿写一句:   。
(4)根据课内片段填表。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脸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蒙上眼睛    
第二次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15.(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二)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的看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重复——   
阻碍——    打开——   
(2)文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3)从“反复”“终于”等词语让我们体会到   。
(4)读选文,写出下面几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雷达的天线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是蝙蝠的   。
(5)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
(6)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
(7)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   发明了   。
②人们根据   发明了   。
16.(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训练(含答案))类文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山谷,终年积雪,唯一引人好奇的就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对此研究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结果。
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这时,天空下起了密集的大雪,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因此,东坡的雪松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当雪松上的雪积压到了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条就会慢慢弯曲下去,上面的雪也就马上掉了;然后雪松又挺直,雪又往上积……如此周而复始,雪松始终完好的立在那里。西坡的雪也压在了各种树上,虽然没有东坡的雪大,但时间一长,也就有了厚厚的一层,那些树却没有弯曲枝条的本领,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只有一些大树挺了过来。
妻子明白了,她指着东坡的雪松对丈夫说:“那些树都没有雪中的弯曲本领,它们怎能在雪如此大的东坡生存呢?”丈夫点点头,说:“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
于是一个多年未解的山谷之谜便被这对夫妇在无意中解开了。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雪松有   的本领,而其他树却没有,于是一些小树便因   而   了。
②雪中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   。
(2)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是(  )
A.受地势的影响 B.受风向的影响 C.受气压的影响
(3)“山谷之谜”指的是(  )
A.东坡的雪总比西北的雪更大、更密。
B.山谷的东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西坡却只有雪松。
C.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4)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对夫妇专门为解开山谷之谜而来到这个山谷。
②丈夫首先发现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
③山谷之谜的谜底是雪松具有弯曲枝条的本领,所以能在雪大的东坡生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即使(jì 改 jí)
B:荧光(yín 改yíng )
C:正确
D:似的(sì 改 shì)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既——即 B:坚——竖 C:架——驾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蚊香;竖起;苍蝇;驾驶;皱纹;坚强;绳子;使命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蚊香、竖起、苍蝇、驾驶、皱纹、坚强、绳子、使命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效仿;钻硏;启发;灵活;掀开;阻碍;显现;协助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模仿:按照现成的样子做。根据其意思,模仿的近义词可以是“模拟、效仿、借鉴、仿照、仿效、效法”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研究:钻研;探索。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灵巧: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揭开:使暴露出来。障碍:阻挡,使不能顺利通过。显示:明显地表示。配合: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
故答案为:效仿、钻硏、启发、灵活、掀开、阻碍、显现、协助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答案】模糊;笨拙;迟钝;整整齐齐;强壮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清楚:清晰;明白;有条理。根据其意思,清楚的反义词可以是“模糊 朦胧 迷蒙”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灵巧: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敏锐:知觉精细而灵敏。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虚弱:身体衰弱,元气亏损。
故答案为:模糊、笨拙、迟钝、整整齐齐、强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6.【答案】(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还……”;(2)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3)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4)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1)不仅、还(2)即使、也(3)不是、而是(4)因为、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蝙蝠(fú) 扁豆(biǎn)
B:立即(jí) 既然(jì)
C:系铃铛(jì) 联系(xì)
D:荧屏(yíng) 晶莹(yíng)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8.【答案】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耳朵;嘴;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眼睛 2、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3、耳朵 4、嘴 5、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6、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答案】(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三;眼睛;嘴和耳朵
(3)蝙蝠的嘴巴;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超声波);蝙蝠的耳朵。
(4)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雷达;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索。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2)三、眼睛、嘴和耳朵(3)蝙蝠的嘴巴、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超声波)、蝙蝠的耳朵。(4)1、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 2、雷达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 4、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索。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0.【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A、B、C正确。D错误,猫----微光夜视仪,它是根据猫眼在夜晚看东西的特点造出来的。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答案】嘴;超声波;耳朵;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嘴;超声波;耳朵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嘴;超声波;耳朵;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嘴
2、超声波 3、耳朵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2.【答案】(1)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2)即使;也。即使是在下雪的早晨,他也坚持跑步。
(3)把“一百多年前”跟“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调换位置。
(4)奥运健儿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来是来自于平日的刻苦训练。
(5)蝙蝠;雷达;飞机能够在黑夜里安全飞行
(6)风就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忽左忽右,刮得小树东摇西晃。
(7)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8)第②句写得好,因为“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衔接;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3)把“一百多年前”跟“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调换位置。 (4)例句是现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回答,是设问句。(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6)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7)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还……”;(8)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1)科学家揭开了秘密。(2)1、即使 2、也。即使是在下雪的早晨,他也坚持跑步。(3)语序颠倒,把“一百多年前”跟“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调换位置。 (4)奥运健儿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来是来自于平日的刻苦训练。 (5)1、蝙蝠 2、雷达 3、飞机能够在黑夜里安全飞行(6)风就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忽左忽右,刮得小树东摇西晃。 (7)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8)第②句写得好,因为“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4)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6)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7)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13.【答案】今天咱们说说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潜水艇是科学家受到鱼的启发而发明的。鱼可以通过鳔控制身体在水中沉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潜水艇下水后,艇舱保持密闭状态,但是它里面有个“大柜子”,“大柜子”可以注水、排水,从而控制潜水艇下潜或上浮。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依据要求选一种发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然后再写一写。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今天咱们说说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潜水艇是科学家受到鱼的启发而发明的。鱼可以通过鳔控制身体在水中沉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潜水艇下水后,艇舱保持密闭状态,但是它里面有个“大柜子”,“大柜子”可以注水、排水,从而控制潜水艇下潜或上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jì;méng;sāi;shì
(2)形容纵横杂乱;杂乱无章
(3)比喻;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春天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4)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脸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塞上耳朵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封住嘴巴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给出的音节判断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3)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是比喻,说明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jì;méng;sāi;shì (2)1、形容纵横杂乱 2、杂乱无章(3)1、比喻 2、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春天是个漂亮的小姑娘(4)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5.【答案】(1)模仿;反复;障碍;揭开
(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4)嘴;超声波;耳朵
(5)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6)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7)蜻蜓;直升飞机;响尾蛇;响尾蛇导弹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仿照:模仿参照。阻碍:起阻碍作用的事物。(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7)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模仿、反复、障碍、揭开(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3)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4)嘴、超声波、耳朵(5)、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6)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7)蜻蜓、直升飞机、响尾蛇、响尾蛇导弹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7)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6.【答案】(1)弯曲枝条;承受不住雪压;纷纷折断;退让和弯曲
(2)B
(3)C
(4)错误;错误;正确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第二行),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第二行),再按要求找到答案。(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②错误;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③正确
故答案为:(1)弯曲枝条、承受不住雪压、纷纷折断、退让和弯曲(2)B(3)C(4)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蝙蝠(biān) 即使(jì) 系上(jì)
B.荧光(yín) 屏幕(píng) 铃铛(dāng)
C.障碍(zhàng) 揭开(jiē) 蒙上(méng)
D.塞住(sāi) 似的(sì) 漆黑(qī)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即使(jì 改 jí)
B:荧光(yín 改yíng )
C:正确
D:似的(sì 改 shì)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蚊子 苍蝇 既使 科学 B.横坚 绳子 系上 证明
C.研究 架驶 雷达 灵巧 D.绳子 苍蝇 模仿 显示
【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既——即 B:坚——竖 C:架——驾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训练(含答案))辨字组词。
蚊    竖    蝇    驶   
纹    坚    绳    使   
【答案】蚊香;竖起;苍蝇;驾驶;皱纹;坚强;绳子;使命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蚊香、竖起、苍蝇、驾驶、皱纹、坚强、绳子、使命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看拼音写词语+字词拼音+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写近义词。
模仿-    研究-    启示-    灵巧-   
揭开-    障碍-    显示-    配合-   
【答案】效仿;钻硏;启发;灵活;掀开;阻碍;显现;协助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模仿:按照现成的样子做。根据其意思,模仿的近义词可以是“模拟、效仿、借鉴、仿照、仿效、效法”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研究:钻研;探索。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灵巧: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揭开:使暴露出来。障碍:阻挡,使不能顺利通过。显示:明显地表示。配合: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
故答案为:效仿、钻硏、启发、灵活、掀开、阻碍、显现、协助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看拼音写词语+字词拼音+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入反义词。
清楚-    灵巧-    敏锐-    横七竖八-   
虚弱-   
【答案】模糊;笨拙;迟钝;整整齐齐;强壮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清楚:清晰;明白;有条理。根据其意思,清楚的反义词可以是“模糊 朦胧 迷蒙”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灵巧: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敏锐:知觉精细而灵敏。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虚弱:身体衰弱,元气亏损。
故答案为:模糊、笨拙、迟钝、整整齐齐、强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6.(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看拼音写词语+字词拼音+按课文内容填空)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答案】(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还……”;(2)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3)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4)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1)不仅、还(2)即使、也(3)不是、而是(4)因为、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2020四上·竞赛)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蝙蝠 扁豆 B.立即 既然
C.系铃铛 联系 D.荧屏 晶莹
【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蝙蝠(fú) 扁豆(biǎn)
B:立即(jí) 既然(jì)
C:系铃铛(jì) 联系(xì)
D:荧屏(yíng) 晶莹(yíng)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二、课文理解
8.(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训练(含答案))课文内容梳理。
为了揭开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第一次,他们把蝙蝠的   蒙上,结果   ;第二次,他们把蝙蝠的   塞上;第三次他们把蝙蝠的   封上,结果   。通过三次不同的实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耳朵;嘴;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眼睛 2、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3、耳朵 4、嘴 5、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6、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
(2)科学家通过   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配合起来探路的。
(3)雷达的天线就像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   (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   。
(4)《蝙蝠和雷达》通过讲述人类   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   的问题,启发我们要   。
【答案】(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三;眼睛;嘴和耳朵
(3)蝙蝠的嘴巴;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超声波);蝙蝠的耳朵。
(4)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雷达;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索。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2)三、眼睛、嘴和耳朵(3)蝙蝠的嘴巴、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超声波)、蝙蝠的耳朵。(4)1、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 2、雷达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 4、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索。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0.(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下列有误的是(  )。
A.蝙蝠----雷达
B.海豚----潜水艇
C.鸟儿----飞机
D.猫----电子鼻(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A、B、C正确。D错误,猫----微光夜视仪,它是根据猫眼在夜晚看东西的特点造出来的。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2020四上·竞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接收装置就像蝙蝠的   。
【答案】嘴;超声波;耳朵;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嘴;超声波;耳朵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嘴;超声波;耳朵;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嘴
2、超声波 3、耳朵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三、语言表达
12.(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好。(缩句)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一百多年前。(修改病句)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5)人们从 鱼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使潜水艇能在水里自由沉浮。
仿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使   。
(6)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7)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蝙蝠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8)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①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②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答案】(1)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2)即使;也。即使是在下雪的早晨,他也坚持跑步。
(3)把“一百多年前”跟“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调换位置。
(4)奥运健儿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来是来自于平日的刻苦训练。
(5)蝙蝠;雷达;飞机能够在黑夜里安全飞行
(6)风就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忽左忽右,刮得小树东摇西晃。
(7)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8)第②句写得好,因为“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衔接;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3)把“一百多年前”跟“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调换位置。 (4)例句是现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回答,是设问句。(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6)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7)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还……”;(8)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1)科学家揭开了秘密。(2)1、即使 2、也。即使是在下雪的早晨,他也坚持跑步。(3)语序颠倒,把“一百多年前”跟“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调换位置。 (4)奥运健儿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来是来自于平日的刻苦训练。 (5)1、蝙蝠 2、雷达 3、飞机能够在黑夜里安全飞行(6)风就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忽左忽右,刮得小树东摇西晃。 (7)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8)第②句写得好,因为“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4)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6)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7)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13.(2020四上·竞赛)小练笔。(选做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比如潜水艇和鱼,直升机和蜻蜓。请你选一种发明,查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再写一写。
【答案】今天咱们说说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潜水艇是科学家受到鱼的启发而发明的。鱼可以通过鳔控制身体在水中沉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潜水艇下水后,艇舱保持密闭状态,但是它里面有个“大柜子”,“大柜子”可以注水、排水,从而控制潜水艇下潜或上浮。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依据要求选一种发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然后再写一写。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今天咱们说说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潜水艇是科学家受到鱼的启发而发明的。鱼可以通过鳔控制身体在水中沉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潜水艇下水后,艇舱保持密闭状态,但是它里面有个“大柜子”,“大柜子”可以注水、排水,从而控制潜水艇下潜或上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理解
14.(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课文片段
《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一)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jì xì)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
(mēng méng)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āi sè)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sì shì)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在加点字的选择正确读音。
(2)“横七竖八”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这是个   句,说明蝙蝠   。
我能仿写一句:   。
(4)根据课内片段填表。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脸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蒙上眼睛    
第二次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答案】(1)jì;méng;sāi;shì
(2)形容纵横杂乱;杂乱无章
(3)比喻;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春天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4)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脸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塞上耳朵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封住嘴巴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给出的音节判断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3)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是比喻,说明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jì;méng;sāi;shì (2)1、形容纵横杂乱 2、杂乱无章(3)1、比喻 2、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春天是个漂亮的小姑娘(4)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15.(部编版四语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标准化试题课课练名师原创连载)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二)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的看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重复——   
阻碍——    打开——   
(2)文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3)从“反复”“终于”等词语让我们体会到   。
(4)读选文,写出下面几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雷达的天线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是蝙蝠的   。
(5)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
(6)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
(7)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   发明了   。
②人们根据   发明了   。
【答案】(1)模仿;反复;障碍;揭开
(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4)嘴;超声波;耳朵
(5)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6)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7)蜻蜓;直升飞机;响尾蛇;响尾蛇导弹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仿照:模仿参照。阻碍:起阻碍作用的事物。(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7)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模仿、反复、障碍、揭开(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3)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4)嘴、超声波、耳朵(5)、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6)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7)蜻蜓、直升飞机、响尾蛇、响尾蛇导弹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7)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6.(四上(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训练(含答案))类文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山谷,终年积雪,唯一引人好奇的就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对此研究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结果。
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这时,天空下起了密集的大雪,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因此,东坡的雪松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当雪松上的雪积压到了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条就会慢慢弯曲下去,上面的雪也就马上掉了;然后雪松又挺直,雪又往上积……如此周而复始,雪松始终完好的立在那里。西坡的雪也压在了各种树上,虽然没有东坡的雪大,但时间一长,也就有了厚厚的一层,那些树却没有弯曲枝条的本领,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只有一些大树挺了过来。
妻子明白了,她指着东坡的雪松对丈夫说:“那些树都没有雪中的弯曲本领,它们怎能在雪如此大的东坡生存呢?”丈夫点点头,说:“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
于是一个多年未解的山谷之谜便被这对夫妇在无意中解开了。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雪松有   的本领,而其他树却没有,于是一些小树便因   而   了。
②雪中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   。
(2)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是(  )
A.受地势的影响 B.受风向的影响 C.受气压的影响
(3)“山谷之谜”指的是(  )
A.东坡的雪总比西北的雪更大、更密。
B.山谷的东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西坡却只有雪松。
C.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4)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对夫妇专门为解开山谷之谜而来到这个山谷。
②丈夫首先发现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
③山谷之谜的谜底是雪松具有弯曲枝条的本领,所以能在雪大的东坡生存。
【答案】(1)弯曲枝条;承受不住雪压;纷纷折断;退让和弯曲
(2)B
(3)C
(4)错误;错误;正确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第二行),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第二行),再按要求找到答案。(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②错误;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③正确
故答案为:(1)弯曲枝条、承受不住雪压、纷纷折断、退让和弯曲(2)B(3)C(4)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