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之《马诗》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古诗三首之《马诗》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20: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古诗三首之
《马诗》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程导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1.会写“络”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3.能借助古诗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借助事物所表达的远大志向。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情境诵读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诵读正音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夯实基础
知人论世
郑燮 (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
于谦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家。于谦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等。
1.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2.借助注释,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大意。
3.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探究过程
问题探究
结合注释与诗歌画面,理解诗意。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读着诗句,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动笔圈一圈吧!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①[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什么时候。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注释
结合画面,再看看注释,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大意吗?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问题探究
成果展示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字词梳理。
奔跑。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什么时候。
沙子因月光照耀而如白雪。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清爽的秋天。
问题探究
成果展示
诗意梳理。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了解诗歌背景。
2.结合诗人经历,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探究过程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联系诗人经历与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借马所表现的远大志向。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创作背景简介。
请你把不会写的生字再多写几遍哦!
看到这则材料,再去读一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
诗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诗人,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说说你的发现和收获。
视觉、触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手法
比喻手法
边塞战场带给人的寂寥冷峻之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同学们对后两句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象征着马儿受到主人的重视和重用。
骏马矫健的风姿。
英勇杀敌的样子。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资料补充。
李贺是宗室王孙,但其家族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仕途失意。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李贺忧郁病笃,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李贺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结合前面的材料,你们又体会到了什么?
想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什么时候。
情境背诵
借助情景图,反复朗读,结合体会,尝试背诵。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边是“纟”,右边“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课堂小结
马诗
借事物表达人生志向。

人生志向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背诵《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