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之《竹石》《石灰吟》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古诗三首之《竹石》《石灰吟》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20: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古诗三首之
《竹石》
《石灰吟》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会写“锤、凿、焚”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竹石》,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了解诗中事物的特点。
4.联系诗人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人生志向。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听写上节课学写的1个生字。

情境诵读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诵读正音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情境诵读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诵读正音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xiè
jìng
夯实基础
知人论世
郑燮 (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
于谦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家。于谦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等。
课程导入
读读诗题,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石灰的赞美。
长在石缝中的竹子。
1.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大意。
2.抓住关键词明确石灰特点,并结合作者生平体会其情怀。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探究过程
问题探究
结合注释知大意,了解石灰特点,体会作者情怀。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注释
问题探究
成果展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平常。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默读《石灰吟》,想想诗人所吟诵的石灰有什么特点?诗中用哪些词语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从容不迫
不怕困难
顽强不屈
英勇无畏
无私奉献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你们知道诗人几岁写的这首诗吗?
这么年轻的他,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诗呢?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虽然他当时只有十二岁,但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据说是十二岁。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两袖清风的故事》
于谦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但他衣食住行仍很俭朴。明宣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他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再读《石灰吟》,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石灰
不畏艰难
坚贞不屈
1.小组合作,朗读古诗,结合注释,说说古诗的大意。
2.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与收获。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探究过程
问题探究
利用已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竹石》,明特点,系生平,悟情怀。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成果展示
利用语文书上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来说说古诗的大意吧。
你。
任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体会竹石的特点。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屈不挠
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诗人借竹石抒发了什么样的志向?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为官时的故事,他在
荒年开仓救灾,后又把饥民的
借条用一把火烧掉,因而被罢
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
过贫寒的一生。我感觉到他非
常清廉耿直,就像这竹子一样,
刚正不阿。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诗人借竹石抒发了什么样的志向?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坚韧顽强。
诗人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四个横画为中间最长,两边最短,且注意四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里面有两横不能少。

最后一笔变捺为点。
课堂小结
托物言志
石灰吟
竹石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读一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它与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主题不同,这首诗诗人借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来表达自己坚强高洁的高尚情操。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竹石》,默写《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