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八上科学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五)
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总计40分)
1. 甲、乙两图为小明从车内后视镜先后观察到的情景,a、b、c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汽车。下面对图中的汽车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所乘车的速度小于汽车b的速度 B.以b车为参照物,a车是向后运动的
C.图甲到图乙的过程,ac两车相对静止 D.小明所乘车的速度小于汽车a的速度
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粒子是 ( )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3. 木雕是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雕刻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如图所示,这是一名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雕刻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木头的质量 B.木头的体积 C.木头的密度 D.木头的质量和密度
4. 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5. 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下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B.啄木鸟的喙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C.骆驼的脚掌很宽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胀破肚皮死掉,主要原因是岸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6. (2021秋·嵩县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碳是第二周期元素 B.铝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一定为13
C.硅和碳原子序数相差8 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
7. 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
8. 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③ D. ②或④
9.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10.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平放,乙图木块竖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表面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丙<F乙 B.F甲>F丙>F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11.如图所示,重为G1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重为G2的液体。若用F1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表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则F1和F2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 F1=G1+G2,F2=G2 B. F1 > G1+G2,F2 > G2
C. F1 G2
12.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输导组织 B.机械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
13.一个质量为1kg的圆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瓶壁厚度忽略不计),内装高度为h1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再将玻璃瓶分别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种未知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测得h1=20cm,h2=2.5cm,h3=7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B.玻璃瓶底的面积为400cm2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0.9×103kg/m3
D.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0N
14.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受的是静摩擦力
15.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所示。则关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一定小于F乙
C. F甲可能小于F乙 D.F甲可能等于F乙
16.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质量越小 B.液体的质量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
C.量杯质量为40g D.被测液体密度为1.0×103kg/m3
17.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作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18.如图,小试管的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直径,现在大试管内装满水,然后套入小试管(无水),然后将装置倒立,这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试管被流水带出大试管 B.小试管在大试管内上升
C.小试管内会有部分水进入 D.小试管内也会充满水
19.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 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
20.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2分)
21.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图中曲线乙表示 的消化,从图中可看出,消化的主要部位在 。
22.你知道“绿道”吗?这是一种修建在绿化率高、环境优美的地点的非机动车道。闲暇时刻,市民在“绿道”上或骑自行车,或步行,一定会精神爽朗,一扫在封闭室内那种“睡不醒”的感觉!
(1)据测定,“绿道”与其它区域相比,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低。这与植物的______作用有关
(2)从科学角度来说,人在“绿道”,感觉精神爽朗,不会“睡不醒”是因为植物能吸收______,放出______;
23.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 ,A对桌面的压强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面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① ② .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三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________;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 ________。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 ________发生了变化。
26.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成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可能是 。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24分)
27.小乐在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完成了如下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一个机翼模型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秤,并用电风扇对着机翼模型吹风。实验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发现 ;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实验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A、B、C为三节直径不同的管子,三节管连接在一起,分别插入气体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强的装置)的探头,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
(1)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节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A管内气体流速比C管内气体流速 (选填“大”或“小”)。
(2)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线①反映的是 (选填“A”、“B”或“C”)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由此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 _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
28.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烧杯B的作用是 。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29.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 A、B、C 三个品种各 6 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 5 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 6 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_______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8分,总计24分)
30.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由 种元素组成。
(2)皂甙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1.如图,质量为8kg,边长为10cm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
(1)物体的速度。
(2)物体的重量。
(3)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32.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_(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s-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
2024八上科学期末冲刺之期末模拟(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答案】故选:B。
【解析】【解答】解:A、甲、乙两图中的b车大小相同,说明b车与小明所坐的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小明所乘车的速度等于汽车b的速度,故A错误;
B、甲、乙两图中的b车大小相同,乙图中的a车小于甲图中的a车,说明a车相对于b车的位置向后发生了变化,所以以b车为参照物,a车是向后运动的,故B正确;
C、图甲到图乙的过程,ac两车的大小变化不同,说明ac两车相对于小明所乘车之间的位置变化不同,所以图甲到图乙的过程,ac两车不是相对静止,故C错误;
D、乙图中的a车小于甲图中的a车,说明小明所乘车与a车之间的位置变大,所以小明所乘车的速度大于汽车a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2. 【答案】A
【解析】解析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所以选A
3. 【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知,一名工艺师正在一个质地均匀的木头上进行雕刻过程中,木头的质量和体积会变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m甲=m乙,
因为乙管是倾斜的,由此可知: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V甲<V乙,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可知:ρ甲>ρ乙。
因为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以,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
故选:B。
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排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可以紧紧地压在天花板上而不会掉下来,故A正确;
B、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有利于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故B正确;
C、骆驼的趾特别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故C错误;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是因为海鱼生活在深海中,体内有一个压强与体外的海水压强相抗衡,若捞出来,岸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体内的压强就会把海鱼撑死,故D正确。
故选:C。
6. 【答案】D
【解析】解:A、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2,是第二周期元素,该选项正确;
B、铝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一定为13,该选项正确;
C、硅和碳原子序数相差:14-6=8,该选项正确;
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不是同一族,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
7. 【答案】B
【解析】B 解析:
A 植物的吸水和失水由细胞液浓度和周围溶液浓度决定,所以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所以A错误。
B 培养液需要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所以成分应该与土壤溶液的成分相似,所以B正确
C 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根毛区,所以C错误
D 植物生长所需量比较多且容易缺乏的是NPK,所以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N、P、K。
8. 【答案】【答案】B
【解析】【答案】B
【解析】 由图知杯内水面右高左低,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水相对杯子向右运动了,这可能是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水由于惯性留在右侧,造成右高左低,也可能是由于列车向右运动刹车,杯子随车停下,而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造成右高左低,所以B正确.2·1·c·n·j·y
9. 【答案】D
【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b表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表示散失水分。
【解答】解:A、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
B、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导管进行的,B正确。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C正确。
D、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蒸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故选:C。
【解析】【解答】解:
(1)甲乙两图中,虽然木块的放置方式不同,但它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相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这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甲=F乙=f;
(2)丙图中,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后,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变大,即f′>f;
木块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丙=f′;
由此可知F甲=F乙<F丙。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难度 中等 考点 固体压力和液体压力的计算
答案 D
解析
解:设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为h,容器的底面积为S;那么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pgh ;
F由p=F/s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2=pS=pghS > pgV液=G2,即F2> G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液体和容器的总重,即: F1=G1+G2;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13.【答案】B
【解析】解:A、图乙和丙中,玻璃瓶都处于漂浮状态,则F浮水=F浮液=G瓶总,故A错误;
B、图乙中玻璃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其总重力,G杯=m杯g=1kg×10N/kg=10N,
F浮水=G杯+G水,ρ水gS(h1+h2)=G杯+ρ水gSh1,ρ水gSh2=G杯,
玻璃瓶底面积S===0.04m2=400cm2,故B正确;
C、设玻璃瓶的底面积为S,玻璃瓶在水中和在液体中受的浮力相等,F浮水=F浮液,ρ水gV排=ρ液gV排′,
ρ水g(V水+Sh2)=ρ液g(V水+Sh3),
因为水的体积V水=Sh1,图中h1=20cm=0.2m,h2=2.5cm=0.025m,h3=7cm=0.07m,
解得:ρ液≈0.83×103kg/m3;故C错误;
D、玻璃瓶中水的体积V水=Sh1=0.04m2×0.2m=0.008m3,
根据G=mg和ρ=可得:G水=ρ水V水g=1.0×103kg/m3×0.008m3×10N/kg=80N,
则F浮水=G杯+G水=10N+80N=90N,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正确;
B、木块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变,故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故C错误;
D、因为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这时的摩擦属于动摩擦,不是静摩擦。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难度 中等 考点 柱体压强 压力的计算
答案 A
解析
解: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pgh。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设高度为h ;则:F甲=p甲ghS甲=p甲ghh甲2,F乙=p乙ghS乙=p甲ghh乙2;而因为P甲=P乙,即p甲gh甲=p乙gh乙,而h甲>h乙,所以F甲 >F乙。所以选A
16.【答案】D
【解析】解:AB、同种液体的密度相同,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或者说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质量越大,液体的密度与液体的质量无关,故AB错误;
CD.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联立①②可得:ρ=1g/cm3=1.0×103kg/m3,m杯=20g,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由题意可知,甲叶片没处理,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最多,重量最轻;乙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丙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因此乙叶片蒸发出去的水分比丙的多,乙比丙轻一些;丁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蒸发出去,丁最重.可见A符合题意。
18.【答案】B
【解析】【解答】解: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D
解析:
A ab为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所以A 正确
B cd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所以B正确
C 通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C正确
D 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所以浓度最高的为组织细胞内。
20.【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各个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所以从A点开始计时,则可以计算出关闭的时间范围,关卡1、2、3、4的关闭时间为5-7s, 12-14s, 19-21s, 26-28s,如果闯关者在这个时间范围经过关卡将会被卡住无法通过。通过关卡1的时间为4.5s, 通过关卡2的时间为8.5s,不在关闭的时间范围所以可以通过,而通过关卡3的时间为12.5s在12-14s之间,所以不能通过。
二、填空题
21.【答案】故答案为:蛋白质;小肠。
【解析】【分析】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乙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断甲是淀粉,乙代表蛋白质,丙代表脂肪。所以曲线乙代表蛋白质。
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蛋白质;小肠。
【点评】正确理解曲线图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1)蒸腾作用;(2)二氧化碳;氧气;
【解析】(1)蒸腾作用;(2)二氧化碳;氧气;
23.【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解答】解:根据物体对水平面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重力不变,故压力不变;
在物体移动的过程中因接触面积变大,则由p=可知,A对桌面的压强将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24.【答案】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分析】①根据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进行解答;
②根据分子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
25.【答案】没有 没有 物理 水分子的间隔
【解析】没有 没有 物理 水分子的间隔
26.【答案】(1)动脉 (2)ACD
【解析】(1)动脉 (2)ACD
解析:(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是氧气,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因此甲细胞的名称是红细胞。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故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成动脉血。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可能是水、无机盐、葡萄糖。
故答案为:(1)动脉 ( 2)ACD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实验1】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实验2】(1)大;(2)A;增大
【解析】【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2)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横截面积越大的位置,流速越小,横截面积越小的位置,流速越大。
【解答】解:(1)实验1中,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则上表面的气体压强小于下表面的气体压强,机翼模型将受到向上的气压差,所以,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
(2)实验2中,由于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横截面积越大的位置,流速越小,横截面积越小的位置,流速越大,所以,A管内气体流速比C管内气体流速大;
由于三节管中,A管流速最大,气体压强最小,故图线①反映的是A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说明气体压强变小,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增大;
故答案为:【实验1】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实验2】(1)大;(2)A;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要了解流速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28.【答案】(1)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不断运动;对比
(3)ba
(4)更环保,节约药品。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来分析;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来分析;
(3)根据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析;
(4)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故填: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B液体变红,是因为A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C的作用是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不断运动;对比;
(3)图2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分子运动到b点时向上运动,因此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故填:ba。
(4)与图2实验相比,改进后图3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节约药品。
故填:更环保,节约药品。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9.【答案】(1)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光照强度
(3)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解析】(1)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光照强度
(3)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四、计算题
30.【答案】(1)三;(2)9:14:1;(2)414。
【解析】(1)三;(2)9:14:1;(2)414。
31.【答案】(1)0.5m/s;(2)80N;(3)20N;(4)8000Pa。
【解析】【解答】解:(1)t=20s,s=10m,物体运动的速度v===0.5m/s;
(2)物体的质量m=8kg,g=10N/kg,物体受到的重力G=mg=8kg×10N/kg=80N;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20N;
(4)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G=80N,受力面积S=10cm×10cm=100cm2=0.01m2,
对地面的压强p===8000Pa。
答:(1)物体的速度是0.5m/s;
(2)物体的重量是80N;
(3)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20N;
(4)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8000Pa。
32.【答案】
【解析】难度 较难 考点 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 平衡法
【答案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子非鱼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