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3.《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3.《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2-15 19: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化平凡为神奇》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相结合学习领域的课程,它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经过发挥创意,从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手工制品,来美化生活环境。在教学中采用“收集准备──认识了解──启发创意──探究方法──动手创意——评价总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视觉上和触觉上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手工制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课程学习中,尝试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如剪、折、黏贴等。这节课教学难点是根据废旧物品的材料特点进行联想制作,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本课教学重心放在对废旧物品创意上。首先让学生欣赏大量废旧物制成的手工作品,引导学生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面认识了解这些废旧材料、感受艺术魅力;其次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表述能力,教师出示示范作品、同龄小朋友作品,师生在交流中如何对废旧材料进行创意运用总结设计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与认识手工制品,初步掌握一些创意的手工制作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意意识。
教学难点 难点:如何根据废旧物品的材料特点进行联想制作。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废旧物品制成的手工制品等。生:各种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洁净废旧物品,如旧纸板箱、易拉罐、塑料瓶、桶盖等。装饰用的彩色橡皮纸、皱纹纸、蜡光纸、彩笔、双面胶、胶水、小剪刀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导阶段 1、检查学生收集废旧物品收集情况。师: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在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收集废弃物,大家都收集了吗?你收集了哪些废旧物品?快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师:你可别小看这些小东西,它们只要经过加工、修饰以后就会变得非常神奇,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废旧物品经过巧妙的构思“化平凡为神奇”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课件出示,进行板书书写)。【设计意图】:通过对废旧物品的寻找、收集让学生了解废弃物的来源,并通过互相观看,了解可收集的废弃物还有很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纸板箱、易拉罐、塑料瓶、桶盖等)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 《化平凡为神奇》在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一下,学生收集的废旧物品会更丰富。
(二)、讲授新课 1、分类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同材质废旧材料做成的手工制品。师:(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2)你能不能看出这件作品是用什么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纸艺篇:泡塑篇: 布艺篇: 金属篇: 综合篇: 教师手工制品: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根据废旧物品的不同的材质,根据生活中事物的的外形特征,运用无限创意制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来“化平凡为神奇”美化我们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2、欣赏图片,引导学生从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启发联想。 (1)圆的联想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上面能找到圆?(2)方形的联想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上面带有长方形、正方形。(3)欣赏创意作品,师生进行分析。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根据生活中事物的外形特征,再通过废旧物品的外形形状,巧妙创意的结合在一起,来使废旧物品“化平凡为神奇”呢?【设计意图】: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创作做铺垫。3、教师出示范作,师生探讨研究设计方法。(1)、教师出示六件废弃物制作的手工制品分给六个小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去触摸老师的创意作品。(2)小组研究它们表现的形象和所用材料,然后各个小组轮流汇报研究结果。 1.仔细观察它表现的是什么形象? 2. 用了哪些废旧材料?3.用什么方法制作的?4.在生活中有什么用?......欣赏作品:《花与花瓶》──家里用完的酒瓶,用旧报纸揉搓成绳状一圈圈的缠绕在瓶体上进行复古的装饰,用彩色垃圾袋、彩色包装纸、彩色编织袋做成花朵,再把花用细铁丝拧成一束,最后在花朵上用珠子进行装饰. 《七彩笔筒》──金色的圆柱形的零食盒,用七彩卡纸包装,珍珠做成小花在笔筒上装饰。 《牛奶瓶做的娃娃》──用QQ星牛奶瓶去掉壶嘴做身体,壶嘴下面球状突起做头部,在上面用彩色卡纸剪成眼睛、嘴巴贴上去,拆掉的编织袋细条做头发.彩色卡纸做衣服。 《绿色小乌龟》──装鸡蛋的纸板做乌龟盖和头部,一次性纸质餐盘做肚子,绿色卡纸做脚。《装饰画》──在白色的圆形桶盖上画出一个跳舞的女孩简笔画形象,彩色卡纸做裙子。《收纳盒》──洗衣液瓶减去一半,用火在边缘烤一下使边缘圆滑,用南瓜子做装饰。【设计意图】:以老师手工制品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所用材料与制作方法,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充分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以小组观察汇报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制作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表达与审美能力。(3)师生探讨总结设计方法,并进行板书。①、独特的创意②、精心的制作功能的改变材料的综合(粘贴 、拼接 、组合等)③装饰(色彩)【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怎样设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对教师展示的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制成的工艺品,进行观察,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回答:望远镜 、 婴儿的脸、 闹钟、 红绿灯、 笔筒……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回答:电视机、 汽车、 门窗、 衣柜 、汽车 、房子 ……学生分小组对老师下发的创意作品,进行摸一摸,看一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与同学分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发表所感,总结设计方法。 出示些生活中事物与废旧物品制成的手工制品作进行比较,了解形状与如何创作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作品还可以更精致些,给学生展开创作做好引导和铺垫。
(三)、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可以几个人分组自由组合或独立完成,运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废旧物品和美术用品巧妙的结合制作一件手工制品,比一比看哪组或谁制作的最有创意。师:在创意前我们再欣赏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翻开教材25页进行观看学习。师:通过前面的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快来动手做一做吧!你打算用什么废弃物?做什么东西?用什么方法?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在制作前,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设计意图】: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大胆去探究实践、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 学生了解布置的任务,并欣赏教材中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根据老师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联想,用课前准备的废旧物品和美术工具巧妙的结合,进行创作。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教师:对于特好的创意,教师进行重点表扬。只要能做出来产品并且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都给与鼓励和肯定。【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评,引导学生大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介绍,以多样的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鉴于我们班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想象力不够丰富,动手能力不强,又缺乏自信的整体情况,只要学生能做出来并有自己的想法我都给及鼓励和肯定,创意比较好的重点表扬。 学生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运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制品,说一说自己独特的创意想法,用了哪些废弃物?做的什么物品?用的什么方法?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同学之间进行探讨评价。
(五)、课后小结并进行知识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原来生活中有很多的废弃物都能被重新利用,只要经过用心的加工与美化都能变废为宝。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细心的学生,用我们的智慧“化平凡为神奇”,创作出更多立体造型的手工制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设计意图】:总结点题,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个细心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化平凡为神奇”,与课导入环节首尾呼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学生倾听,并进行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还是很满意的。在检查学生收集的废旧物品时我发现他们收集的材料很少而且单调,但最后动手做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动手了,并且最后有几个学生拿出来的作品还着实让我惊喜了一下。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你可别小看你们手中的小东西,它们只要经过加工、修饰以后就会变得很神奇。”接下来欣赏创意作品,激励学生“表现好的学生,老师有神秘礼物送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的欣赏我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设计材料,总结设计方法。接下来让学生做一个联想小游戏,最大限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创作做铺垫。有学生由圆形联想到望远镜,到最后展示作品的时候用两个啤酒罐做了一个望远镜,有学生由方形联想到窗户、门,后来用旧纸盒做了一间小房子并且还做了室内家居用品......在此基础上再来总结设计方法让学生更便于理解。然后送每个小组一份包装起来的老师的创意作品礼物,引导学生动手去感受所用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设计方法。之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大胆去探究实践、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再展示学生设计作品 、 评 价。鉴于我们班学生缺乏自信的情况,在展示作业时只要学生能做出一个完整的作品来我都给与肯定,特别好的创意重点表扬。最后总结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个细心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化平凡为神奇。我认为我这节课亮点是:设计了一个圆和方形的联想小游戏,它最大限度的发散了学生思维,并且在手工制作中得到了体现。例如有学生由圆形联想到望远镜,最后展示作品的时候用两个啤酒罐做了一个望远镜,有学生由方形联想到窗户、门后来用旧纸盒做了一间小房子,并且还做了室内家居用品.........其次是自己设计的六件创意作品平均非给六个小组让他们实实在在的去感受废弃物再利用设计作品并自主总结设计规律。不足之处:本课的重心,我放在了大量的手工制品欣赏上,40分钟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创意制作时间就少了,由于少部分学生由于追求作品完美没有完成,在欣赏评述阶段不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想这节课应分为两课时安排教学任务,一节引导欣赏讨论,一节充分给学生进行创作,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会更有创意且更具有欣赏性来美化环境。
课堂部分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