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社会形态 时期 社会特征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知识概览
一、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
元谋人
北京人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 河 上游:红山文化
长 江 下游:良渚文化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渔猎采集
学会用火
原始农业(北粟南稻)
饲养家畜
修建村落
使用陶器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
想一想图片里的器物是什么,并比较两张图片的不同。
图中是远古人类使用的工具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
表面粗糙,凹凸不平,
是以打制方法制作而成
表面光滑,选材讲究,
是以磨制方法制作而成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一、基本历程
1.概况
沿河分布
满天星斗
(一)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前)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
群居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纲要上P3)
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选必二P3)
、使用“火”
(二)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4000年前后)
生产工具:打磨结合
生产方式:原始农业
生活方式:定居
(陶器、家畜)
姜寨、贾湖、陶寺
贾湖猪骨
河姆渡猪纹陶钵
仰韶、大汶口、河姆渡;龙山、红山、良渚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主要考古发现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5000年前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结合纲要上P3-4,完成表格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彩绘陶器、粟
养蚕缫丝、稻
黑陶(“蛋壳陶”)
玉器
祭坛和神庙
玉龙
饲养猪狗(选必二P3)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
仰韶文化的彩陶壶
2
良渚文化的玉器
龙山文化的黑陶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
2
半山遗址的粟
河姆渡遗址的稻
多源性、统一性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选必三》第一课P2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
距今约1万年前
距今约4000年前
晚期
中期
早期
旧石器时代
晚期
夏商周
新 石 器 时 代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从“母系”到“父系”
从石器技术来看,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从社会组织来看,分为原始人群、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氏族间联系紧密,形成部落(联盟)。
生产力十分低下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纲要上P4
彩绘蟠龙纹陶盘
陶寺古观象台
陶寺遗址平面图
龙山文化时代——“万邦时代”
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纲要上》P4
BC约207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一、基本历程
(一)夏朝 约BC2070~约BC1600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①继承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中央机构: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与职官基本具备。
③地方制度:直接统治——夏部族生活的地区(聚族而居)
间接统治——王朝的其他地区
1.政治
④法律与教化
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随意残害奴隶
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如夏朝《禹刑》,商朝《汤刑》
残酷的奴隶社会
禹刑,中国夏代刑法的总称,具体内容已散佚。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郑玄日:“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干”
——《周礼·秋官·司刑》注
“夏刑三千条”。
——《唐律疏议》引《尚书大传》曰
“刑名从商”
——荀子
(选一P44)
西周: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九刑》
2.经济
冶金:进入青铜时代(选三P2)
货币: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选一P86)
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
科技:天文《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纲上P5历史纵横)
3.文化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商朝:
夏历改为殷历,干支纪日法是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二)商朝 约BC1600~BC1046
1.政治
内 服
外 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①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地方制度:内外服制
◎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民族 设“宾”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导入)
对外
③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选一 P60、64)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注:课本笼统地表述为“先秦”)
利簋 拓片 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武王伐纣形势图
考古发掘
后世文献
相互印证
(三)西周 BC1046~BC771
“二重证据法”
BC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基本历程: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公元前770年
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周公塑像
原始民主传统 概况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影响 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选一 P3)
结合教材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天子”)
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
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较低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宗法制)
(分封制)
(选一 P3)
2.政治制度
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旧贵族
权利
义务
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
>
(1)分封制
对象:
权利与义务
独立性强!
世袭统治权(政、军、财)
意义:
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教材P2)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基础。
(2)宗法制
政权与族权的结合(纲上7)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②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
(纲上6)
(2021.1·浙江高考·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
分析中国早期国家(夏、商、西周时期)具有哪些特征?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器基本具备
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实行内外服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早期国家的特征
①建立了世袭王朝;
②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
③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
存在诸多不完善:
①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
部族组织残留严重;
②国家管理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③选官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固化等级结构。
2.经济
商周 生产工具 木、石、骨、蚌等材质,青铜农具极少
土地经营 井田制
土地制度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劳作方式 农夫集体耕作(选二 P4)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纲要 P7)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1)农业
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纲要上P7)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选必二P4)
(2)手工业
①劳作方式:手工业作坊(选二P23)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纲上P7)
②行业发展
殷墟妇好墓出土铜铲
(选二P19)
四羊方尊
(选三P2)
大盂鼎铭文
(选一P3)
西周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
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
(3)商业
市场
商人
货币
信贷契约
关税
铜贝
(自然——人工货币)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时期
“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范蠡
吕不韦
商周:国家设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
(纲上P7历史纵横)
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选二35)
商朝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选二35)
①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选二38)
②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选一86)
①《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选二38)
②商周时期出现商业契约(选二39)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关税,分为国内和国境关税(选一94)
商朝
城市初具规模,宫殿、宗庙位于城市中心。
殷墟
宫殿宗庙区
王陵区
(4)城市
(选二56)
①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建有相应规定
②三等城邑: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
周朝: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市场
宫城
太庙
社稷坛
(选二56)
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3.文化
特点 本土性 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
多样性 各民族共同创造,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包容性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凝聚性 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连续性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
(选三P2)
以农为本
①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③提倡爱国,家国情怀
④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⑥和而不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焦相应的名人主张
孔子:“仁”,“仁者爱人”,“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孟子:提出“仁政”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西周初年周公“敬天保民”
老子:“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儒家学说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
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周易》“天行健……厚德载物”
孟子:“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周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和为贵”“君主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选三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载体
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纲上5)
西周何尊青铜器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纲上6)
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纲上5)
甲骨文、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