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1~2]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D.增加雨水下渗
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D.华北平原
主干精讲
1.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的措施
3.绿色生产方式
方式 内容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
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
服务过程清洁化
流通领域节能减排
优化运输结构
培优演练
[2023·北京卷,19]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甲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乙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4分)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3)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4分)
主题8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田埂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且扩大种植面积不属于生态作用,A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广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确;田埂修建成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安全不属于生态作用,C错误;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C、D错误。故选A。
答案:1.B 2.A
[培优演练]
解析:第(1)问,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可从该区域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和多样性来回答。首先是丰富的自然环境: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以其广阔的栖息地范围而闻名,栖息地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多种自然环境给予了动植物生长空间;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第三纪火山的喷发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古老地层,喷发后留下的石灰岩又形成了岩溶地层,加上这里的湿润气候,所以森林里还产生了许多溶洞、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溶洞里繁衍着大量生物。其次是优越性: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靠近海边,所以来自大西洋南部海洋上的温暖湿润的信风可以吹进森林,保证全年空气相对湿度高,该区域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垂直方向上的水热变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第(2)问,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具体而言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森林正迅速被伐木、农业、采矿和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摧毁,由于传统农村社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经济生产高度依赖自给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养牛和捕鱼。这种生产方式最依赖自然环境,他们的生产生活对东南保护区的环境有很大危害。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市化造成的生物栖息地碎片化是重要威胁。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里还没有道路,后来建造了小路,但已不再适合今天的需求。以货运、建筑或道路拓宽为目的的发展建设,造成了碎片化加剧。第(3)问,雨林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次生灾害,而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农庄土壤的变化表现为: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分布于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近年来,亚马孙雨林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森林的保护成为国际的共识,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有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全球迫切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把“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答案:(1)栖息地范围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气候湿热;垂直落差大。
(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
(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
建立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主题7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年7月28日,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微调的方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里与东侧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我国西南最大的温带森林。下图为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区域温带森林广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地形坡向
2.五里坡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僻,生态环境好
B.植被茂盛,珍稀物种多
C.山清水秀,旅游业发达
D.山高谷深,垂直带谱多
主干精讲
1.生态退化的危害
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危害国家安全 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生态修复的方法
(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①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种植等高植物篱等。
②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
(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
(4)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3.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如下:
作用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培优演练
[2023·湖北卷,18(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3分)
主题7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山体垂直高度较大,海拔较高,地区气温低,所以地势因素是影响该区域温带森林广布的主要自然因素;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与海陆位置及地形坡向关系不大。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五里坡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东侧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我国西南最大的温带森林,植被茂盛,有很多珍稀动植物;位置偏僻和旅游业发达不是五里坡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山高谷深,垂直带谱多与此处不符。
答案:1.C 2.B
[培优演练]
解析:第(2)题,协调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工程克服了复杂的地质和水文障碍,技术难度大。结合上题可知,该工程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相似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等。
答案:(2)协调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3)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主题6 土地盐碱化
典题导悟
[2021·福建卷]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甲丙D.乙丙甲
2.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
A.甲处降水量最多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C.乙处蒸发量最多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主干精讲
1.形成过程: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进入到土壤后随着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 比较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
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接近于地表,促使积盐
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②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围垦养殖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
3.变化规律
(1)春、秋季有旱情,春、秋季积盐(盐分在地表积累)。
(2)夏季降水多,夏季淋盐(地表盐分随雨水下渗至地下深处)。
(3)冬季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4.危害
5.防治措施
(1)原则:控制水盐运动。
(2)措施
培优演练
[2023·广东省梅州市模拟]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土地资源无法可持续利用。黄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高、黄土呈碱性等特征,使得该地区土地容易发生盐碱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农业种植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农业种植区中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地区是( )
A.坡耕地B.坝地
C.黄土塬D.黄土梁
2.针对上述区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 )
A.加强沟道排水B.修建水平梯田
C.加强土地平整D.减少灌溉用水
[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太行山东麓有许多著名的古都,被誉为“古都长廊”(下图)。位于“古都长廊”的石家庄使用智能控制设施调控西红柿温室大棚内的湿度和温度。他们依靠大数据进行智慧作业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缓解了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据此完成3~4题。
3.太行山东麓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智慧农业对缓解土壤盐碱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增加了土壤肥力
B.增加了淋溶作用
C.减少了水分下渗
D.增加了水分蒸发
主题6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距湖越近的地区,地下水埋深越浅,距湖越远地下水埋深越深。根据地下水埋深图可推知,甲距离湖泊最远,乙距离湖泊最近,丙在甲、乙之间。湖泊的干涸过程是湖面逐渐降低,距离湖泊越远意味着形成盐壳的时间越早,所以形成盐壳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选B。第2题,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乙处还是湖泊,水面的蒸发量最大,选C。甲距离湖泊最远,地下水埋深最深,水位低,B错;甲、乙、丙三地空间相邻,降水量和地表温度的差异较小,A、D错。
答案:1.B 2.C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坡耕地坡度大,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不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A错误;坝地内由于积水导致地下水位高,又因蒸发旺盛,已发生土壤盐碱化,B正确;黄土塬和黄土梁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C、D错误。故选B。第2题,坝地加强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应对土壤盐碱化,A正确。修建水平梯田也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B错误;加强土地平整是应对水土流失的措施,C错误;减少灌溉用水可能无法保证农业生产,D错误。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学,很容易加重土壤盐碱化,A正确;夏季淋盐,降水多,土壤盐碱化减轻,影响小,B错误;秋季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土壤虽返盐,但作物已成熟,影响小,C错误;冬季农作物很少,且盐分较低也很稳定,影响小,D错误。故选A。第4题,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智慧农业精准灌溉减少了水分下渗,从而避免了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土壤中盐分渗出,C正确。故选C。
答案:3.A 4.C主题5 湿地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17~18]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
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
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主干精讲
1.湿地的含义
湿地景观图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主要组成:水域+陆域(江心岛)+植被+动物。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湿地的补给(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湿地的水分流失(蒸发、下渗、排水等)两个大方面分析,强调补给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图所示:
3.湿地的功能
4.湿地破坏
(1)湿地破坏的原因
自然原因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冰川退缩,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围海养殖、填海造陆;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开荒、各种建设占用、植被破坏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湿地问题的表现
5.湿地的保护措施
下表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培优演练
[2023·浙江1月卷,17~18]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2.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
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
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图示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4分)
主题5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错误;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放量降低,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D错误。故选C。第2题,湖滨植物具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A错误;外来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敌,可能造成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错误;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增加湿地面积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正确。故选D。
答案:1.C 2.D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翅碱蓬为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海岸附近盐度较高,难以生长植被而形成光滩。再结合图示信息,辽河口潮滩自海向陆大致依次分布着光滩、翅碱蓬与芦苇,故可推断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第2题,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会导致辽河入海淡水减少,海水倒灌现象加剧,河口处的盐度升高,不利于翅碱蓬的生长,A错误;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使涨、退潮现象消失,潮滩湿地水体盐度下降,不利于翅碱蓬的生长,B错误;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保持河海之间的平衡,有利于翅碱蓬的生长,减缓其退化,C正确;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D错误。
答案:1.D 2.C
3.解析:第(1)题,抓住“自然条件”这一关键词,能够围海造田,从海水浅,多港湾,泥沙多等自然条件和位于西风带,风力大,推动风车排水等方面展开说明。第(2)题,从保护环境,恢复原始生态入手。
答案:(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4 水土流失
典题导悟
[2020·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主干精讲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控制、固定水土流失状况,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培优演练
[2022·福建卷]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肥力B.减轻水土流失
C.增加农民收入D.降低种植成本
2.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沟道 D.洪积扇
[2023·湖南益阳市开学考试]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4.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黄土坡B.大台田
C.大鱼鳞坑D.隔坡梯田
主题4
[典题导悟]
1~3.解析:第1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其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A、B、D是淤地坝也具有的功能,排除,选C。第2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为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选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精耕细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②③正确,选C。
答案:1.C 2.B 3.C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可知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种植杨梅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A错误。种植杨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知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目的,C错误。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该地推广杨梅种植并不能降低种植成本,D错误。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大台田土层厚度较大,A错误;植被覆盖面积不如鱼鳞坑模式大,B错误;没有改变地形的垂直坡面,D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故选B。
答案:3.C 4.B主题3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
典题导悟
[2023·浙江1月卷,5~6]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属于图中“其他”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
C.休闲旅游D.净化空气
2.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
C.森林面积大D.纬度跨度大
主干精讲
1.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1)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
(2)特征: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
(3)主要问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巨大;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
(1)以位置推“病”因——区域环境决定区域生态问题
例如:
(2)找方法对症下药——根据成因提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例如:
(3)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①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②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淤地坝工程等。
③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地为梯田。
④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培优演练
[2023·北京丰台区期末]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2023·江苏省如皋市模拟]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郊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再在沟里挖坑栽树。全区现累计植树造林达7.5万亩,栽植树木857.2万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阿克苏地区曾经沙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B.全年降水少,大陆性显著
C.冰川融水减少,河流断流
D.地形起伏大,风力作用强
5.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黏度B.获得更多地下水
C.增加土层厚度D.降低土壤盐碱度
主题3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图中“其他”项目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共同组成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中的调节服务价值。读图并结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定义可判断出,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D正确。第2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纬度较低,气温高,微生物活动强,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肥力低,A错误;科研价值是文化服务的一部分,科研价值高是GEP高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不是原因,B错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植被以森林为主,热带雨林面积大,可产生较高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C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该公园纬度跨度的信息,且海南岛面积较小,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纬度跨度应较小,D错误。
答案:1.D 2.C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是草原景观向森林景观过渡,③错误;该过渡带大致与黑河—腾冲一线一致,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④正确。选D。第2题,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②③正确;该过渡带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的情况,①错误;物种多样性减少不明显,④错误。选B。第3题,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易导致植被破坏,A、B错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张,C错误;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答案:1.D 2.B 3.D
4~5.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郊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说明曾经的沙漠化问题是由于风沙大造成的,与冻土、河流断流无关。由图可知,阿克苏地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比较平缓。阿克苏地区大陆性显著,降水稀少,物理风化强,易导致地表多沙质物质;多大风,沙质物质流动易造成土地沙漠化,B正确。第5题,土壤黏度由其组成物质决定;植树水源主要来自引渠灌溉,不是地下水;开沟后再在沟里挖坑栽树,不是为了增加土层厚度;开沟灌水后,通过淋溶作用,可降低土壤盐碱度,故D正确。
答案:4.B 5.D主题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北京卷,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4分)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碳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2)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6分)
主干精讲
1.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治理
(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特点及危害
3.污染物跨境转移针对性措施
培优演练
[2023·辽宁丹东质检]近年来,全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河流出现了平时水环境质量较好,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的情况,生态环境部近期开展了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和治理。据此完成1~2题。
1.部分地区河流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其污染源主要是( )
①旱季藏污纳垢 ②城市生活排污 ③污水处理厂溢流 ④运输船舶 ⑤企业非法排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关于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的是( )
A.汛期禁止污水排放
B.全面关停相关污染企业
C.利用遥感技术对汛期污染强度进行监测和预警
D.制定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下表为东北亚部分地区酸雨污染源及受害区域统计,数据由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开展的酸雨调查分析得出,显示中、日、韩三国排放的污染物都不同程度地对邻国造成了影响。
(1) 酸雨如何影响日本和韩国的自然环境安全?(6分)
(2) 简述针对三国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该区域国家在国际合作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主题2
[典题导悟]
解析:第(1)问,南极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吹走,不利于污染物沉降至南极半岛地表。第(2)问,黑碳的来源可从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方面分析,直接来源主要是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前往南极半岛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也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间接来源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对积雪的影响:黑碳颜色较深,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答案:(1)南极半岛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2)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
影响:黑碳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一般来说,汛期水量大幅度增加,增加了水体的生态流量,可降低污染物浓度,但汛期出现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的情况,说明地表径流挟带了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汛期因雨量过大,超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时,雨污混合水就会以溢流的方式直接排放;部分企业趁雨季非法排污。城市生活排污和运输船舶产生的污染不会出现汛期和平时差异大的情况。故①③⑤正确。第2题,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最合理的是在汛期来临时,提前做好预案,制定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方案,D正确;禁止污水排放、全面关停相关污染企业,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实际生活、生产情况,A、B错误;利用遥感技术对汛期污染强度进行监测和预警,只提出了防患措施,没有治理措施,C错误。
答案:1.C 2.D
3.解析:第(1)问,结合酸雨对水、大气、土壤和生物及微生物环境的影响分析。第(2)问,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通过高层双边或多边协议、技术交流与协作、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进行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治理。
答案:(1)酸雨使河湖水酸化,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土壤、水体、森林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因生存环境恶化、食物减少而大量死亡。
(2)加强环境管理合作,定期召开高层环境会议,签署双边或多边环境协议;共享节能和污染治理技术,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大单元十二 环境与国家安全
大概念认知体系
体系重构
问题导思
一、碳达峰与碳中和
1.什么是碳达峰?
2.什么是碳中和?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与国家安全
1.说出污染物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及转移途径。
2.简述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说出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两种方式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描述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3.简述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简述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2.说出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的组成和保护要求。
3.简述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主要作用。
五、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说出我国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2.说明资源、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碳排放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海南卷,7~8]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
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主干精讲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培优演练
1.[2023·全国乙卷,37(1)(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2023·石家庄市调研]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
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3.下列对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合理举措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产业转型和升级 ③分散非首都职能 ④推广新能源汽车 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023·广东省梅州市一模]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系统(AMOC),是指赤道附近的暖海水向欧洲北部流动,在高纬度海域受到冷海水的影响导致密度增加,致使其下沉到深海并回流至大西洋低纬度海域。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显著影响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系统的势力。下图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系统的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全球变暖背景下,AMOC的势力将( )
A.变弱 B.变强C.不变 D.强弱交替
5.另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下AMOC势力的变化也会加速促进气候变暖,可能的理由是( )
A.低纬海域输送热量增多
B.高纬度海洋冰面减少
C.向深海输送的热量减少
D.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
大单元十二 环境与国家安全
大概念认知体系
问题导思
一、
1.提示: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我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使其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2.提示: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二、
1.提示:①污染物跨国传输:主要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途径。②废弃物跨国转移:主要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主要通过国际贸易。
2.提示:对输入国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3.提示:(1)方式:冲突与合作;(2)影响:减少冲突、加强合作有利于国家安全,反之不利于国家安全。
三、
1.提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接、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提示:(1)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提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林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四、
1.提示:(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2)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2.提示:①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②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③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3.提示: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等。
五、
1.提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提示: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该区域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没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B正确。欧洲西部为世界经济发达区域,大多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C错误;中亚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D错误。第2题,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人类碳排放总量,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变暖,进而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C正确。碳交易可促进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利于缓解全球变暖,A错误;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业从一地转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总量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会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但并不能控制碳排放,D错误。
答案:1.B 2.C
[培优演练]
1.解析:第(1)题,材料中“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表明,夏威夷岛上的人类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低;“以第三产业为主”提示该岛很少有工业及其产生的污染排放。与工业尤其是资源消耗型的重工业生产相比,第三产业相关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明显要低很多。基于以上内容可以得到第一点,即岛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低、总量少。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岛上的村镇,因此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也会以村镇为中心。结合图示可知,岛上所有村镇海拔都低于1200米、大部分位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海地区,据此可以得到第二点,即岛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呈散点状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沿海地区。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因此,不管是本岛信风控制区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还是大陆上人类或自然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都需要通过大气环流经过长距离输送才能到达岛上高海拔区的观测站。在此过程中空气成分有充足时间进行混合,使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材料中还给出了该站“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的信息,因此该站观测年代早、持续时间长,也是其被普遍认可能够较好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之一。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根据在回答前面问题时所得到的本题观测所需条件,结合区域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选址远离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集中排放的地方,大气环流利于大气成分充分混合,不受局地污染影响,如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地广人稀的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都是合理选址的区域。
答案:(1)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
(3)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持续时间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
(4)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
2~3.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越小,说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据图可知,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说法正确;北京的碳强度更小,能呈现更好的低碳模式,B说法正确;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C说法正确;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D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第3题,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促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2.D 3.B
4~5.解析:第4题,全球变暖,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表层海水向北传送减弱,导致深层环流减弱,AMOC的势力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当AMOC势力较强时,大量大气中的热量被环流带入了深海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气中热量;当AMOC减弱时,大气中的热量被环流带入深海的量减少,从而使得AMOC导致深层海水储热对全球变暖的抵消,C正确;低纬海域输送热量增多与AMOC变化无关,A错误;高纬度海洋冰面减少对AMOC势力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与AMOC无关,D错误。故选C。
答案:4.A 5.C(共118张PPT)
大单元十二 环境与国家安全
大概念认知体系
大单元主题突破
大概念认知体系
一、碳达峰与碳中和
1.什么是碳达峰?
2.什么是碳中和?
提示: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我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使其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提示: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与国家安全
1.说出污染物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及转移途径。
2.简述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说出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两种方式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提示:①污染物跨国传输:主要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途径。②废弃物跨国转移:主要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主要通过国际贸易。
提示:对输入国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提示:(1)方式:冲突与合作;(2)影响:减少冲突、加强合作有利于国家安全,反之不利于国家安全。
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描述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3.简述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提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接、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提示:(1)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提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林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四、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简述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2.说出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的组成和保护要求。
3.简述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主要作用。
提示:(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2)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提示:①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②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③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提示: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等。
五、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说出我国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2.说明资源、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提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提示: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碳排放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海南卷,7~8]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岛国,该区域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没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B正确。欧洲西部为世界经济发达区域,大多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C错误;中亚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平面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D错误。
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答案:C
解析: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人类碳排放总量,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变暖,进而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C正确。碳交易可促进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利于缓解全球变暖,A错误;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业从一地转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总量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会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但并不能控制碳排放,D错误。
主干精讲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培优演练
1.[2023·全国乙卷,37(1)(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 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
答案: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
解析:材料中“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表明,夏威夷岛上的人类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低;“以第三产业为主”提示该岛很少有工业及其产生的污染排放。与工业尤其是资源消耗型的重工业生产相比,第三产业相关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明显要低很多。基于以上内容可以得到第一点,即岛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低、总量少。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岛上的村镇,因此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也会以村镇为中心。结合图示可知,岛上所有村镇海拔都低于1 200米、大部分位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海地区,据此可以得到第二点,即岛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呈散点状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沿海地区。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持续时间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因此,不管是本岛信风控制区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还是大陆上人类或自然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都需要通过大气环流经过长距离输送才能到达岛上高海拔区的观测站。在此过程中空气成分有充足时间进行混合,使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材料中还给出了该站“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的信息,因此该站观测年代早、持续时间长,也是其被普遍认可能够较好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之一。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根据在回答前面问题时所得到的本题观测所需条件,结合区域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选址远离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集中排放的地方,大气环流利于大气成分充分混合,不受局地污染影响,如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地广人稀的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都是合理选址的区域。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2.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
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越小,说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据图可知,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说法正确;北京的碳强度更小,能呈现更好的低碳模式,B说法正确;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C说法正确;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D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3.下列对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合理举措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产业转型和升级 ③分散非首都职能 ④推广新能源汽车 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促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广东省梅州市一模]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系统(AMOC),是指赤道附近的暖海水向欧洲北部流动,在高纬度海域受到冷海水的影响导致密度增加,致使其下沉到深海并回流至大西洋低纬度海域。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显著影响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系统的势力。下图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系统的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全球变暖背景下,AMOC的势力将( )
A.变弱 B.变强 C.不变 D.强弱交替
答案:A
解析:全球变暖,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表层海水向北传送减弱,导致深层环流减弱,AMOC的势力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另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下AMOC势力的变化也会加速促进气候变暖,可能的理由是( )
A.低纬海域输送热量增多
B.高纬度海洋冰面减少
C.向深海输送的热量减少
D.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
答案:C
解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当AMOC势力较强时,大量大气中的热量被环流带入了深海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气中热量;当AMOC减弱时,大气中的热量被环流带入深海的量减少,从而使得AMOC导致深层海水储热对全球变暖的抵消,C正确;低纬海域输送热量增多与AMOC变化无关,A错误;高纬度海洋冰面减少对AMOC势力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与AMOC无关,D错误。故选C。
主题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北京卷,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4分)
答案:南极半岛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解析:南极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吹走,不利于污染物沉降至南极半岛地表。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碳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2)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6分)
答案: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
影响:黑碳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解析:黑碳的来源可从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方面分析,直接来源主要是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前往南极半岛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也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间接来源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对积雪的影响:黑碳颜色较深,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主干精讲
1.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治理
(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特点及危害
3.污染物跨境转移针对性措施
培优演练
[2023·辽宁丹东质检]近年来,全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河流出现了平时水环境质量较好,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的情况,生态环境部近期开展了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和治理。据此完成1~2题。
1.部分地区河流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其污染源主要是( )
①旱季藏污纳垢 ②城市生活排污 ③污水处理厂溢流 ④运输船舶 ⑤企业非法排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汛期水量大幅度增加,增加了水体的生态流量,可降低污染物浓度,但汛期出现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的情况,说明地表径流挟带了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汛期因雨量过大,超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时,雨污混合水就会以溢流的方式直接排放;部分企业趁雨季非法排污。城市生活排污和运输船舶产生的污染不会出现汛期和平时差异大的情况。故①③⑤正确。
2.下列关于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的是( )
A.汛期禁止污水排放
B.全面关停相关污染企业
C.利用遥感技术对汛期污染强度进行监测和预警
D.制定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答案:D
解析: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最合理的是在汛期来临时,提前做好预案,制定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方案,D正确;禁止污水排放、全面关停相关污染企业,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实际生活、生产情况,A、B错误;利用遥感技术对汛期污染强度进行监测和预警,只提出了防患措施,没有治理措施,C错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下表为东北亚部分地区酸雨污染源及受害区域统计,数据由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开展的酸雨调查分析得出,显示中、日、韩三国排放的污染物都不同程度地对邻国造成了影响。
(1) 酸雨如何影响日本和韩国的自然环境安全?(6分)
答案:酸雨使河湖水酸化,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土壤、水体、森林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因生存环境恶化、食物减少而大量死亡。
解析:结合酸雨对水、大气、土壤和生物及微生物环境的影响分析。
(2) 简述针对三国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该区域国家在国际合作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加强环境管理合作,定期召开高层环境会议,签署双边或多边环境协议;共享节能和污染治理技术,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解析: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通过高层双边或多边协议、技术交流与协作、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进行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治理。
主题3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
典题导悟
[2023·浙江1月卷,5~6]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 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属于图中“其他”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 B.科普教育
C.休闲旅游 D.净化空气
答案:D
解析:图中“其他”项目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共同组成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中的调节服务价值。读图并结合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定义可判断出,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D正确。
2.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价值高
C.森林面积大 D.纬度跨度大
答案:C
解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纬度较低,气温高,微生物活动强,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肥力低,A错误;科研价值是文化服务的一部分,科研价值高是GEP高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不是原因,B错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植被以森林为主,热带雨林面积大,可产生较高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C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该公园纬度跨度的信息,且海南岛面积较小,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纬度跨度应较小,D错误。
主干精讲
1.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1)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
(2)特征: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
(3)主要问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巨大;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湿地退化,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
(1)以位置推“病”因——区域环境决定区域生态问题
例如:
(2)找方法对症下药——根据成因提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例如:
(3)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①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②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淤地坝工程等。
③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地为梯田。
④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培优演练
[2023·北京丰台区期末]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 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区,②正确;内蒙古高原东部为草原带,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森林带,所以是草原景观向森林景观过渡,③错误;该过渡带大致与黑河—腾冲一线一致,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的过渡地带,④正确。选D。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物种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农牧交错带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②③正确;该过渡带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的情况,①错误;物种多样性减少不明显,④错误。选B。
3.在农牧交错带,宜( )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D
解析: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易导致植被破坏,A、B错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张,C错误;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2023·江苏省如皋市模拟]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郊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再在沟里挖坑栽树。全区现累计植树造林达7.5万亩,栽植树木857.2万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阿克苏地区曾经沙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B.全年降水少,大陆性显著
C.冰川融水减少,河流断流
D.地形起伏大,风力作用强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郊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说明曾经的沙漠化问题是由于风沙大造成的,与冻土、河流断流无关。由图可知,阿克苏地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比较平缓。阿克苏地区大陆性显著,降水稀少,物理风化强,易导致地表多沙质物质;多大风,沙质物质流动易造成土地沙漠化,B正确。
5.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黏度 B.获得更多地下水
C.增加土层厚度 D.降低土壤盐碱度
答案:D
解析:土壤黏度由其组成物质决定;植树水源主要来自引渠灌溉,不是地下水;开沟后再在沟里挖坑栽树,不是为了增加土层厚度;开沟灌水后,通过淋溶作用,可降低土壤盐碱度,故D正确。
主题4 水土流失
典题导悟
[2020·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C
解析: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其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A、B、D是淤地坝也具有的功能,排除,选C。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答案:B
解析: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为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选B。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精耕细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②③正确,选C。
主干精讲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控制、固定水土流失状况,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培优演练
[2022·福建卷]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减轻水土流失
C.增加农民收入 D.降低种植成本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可知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种植杨梅对增加土壤肥力影响不大,A错误。种植杨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知生态效益是主要目的,经济效益是次要目的,C错误。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该地推广杨梅种植并不能降低种植成本,D错误。故选B。
2.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沟道 D.洪积扇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故选A。
[2023·湖南益阳市开学考试]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是其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大台田土层厚度较大,A错误;植被覆盖面积不如鱼鳞坑模式大,B错误;没有改变地形的垂直坡面,D错误。
4.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黄土坡 B.大台田
C.大鱼鳞坑 D.隔坡梯田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大台田模式土层开挖面积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径流,利于水分下渗,故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故选B。
主题5 湿地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17~18]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
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
答案:C
解析: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错误;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放量降低,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D错误。故选C。
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答案:D
解析:湖滨植物具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A错误;外来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敌,可能造成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错误;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增加湿地面积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正确。故选D。
主干精讲
1.湿地的含义
湿地景观图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主要组成:水域+陆域(江心岛)+植被+动物。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湿地的补给(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湿地的水分流失(蒸发、下渗、排水等)两个大方面分析,强调补给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图所示:
3.湿地的功能
4.湿地破坏
(1)湿地破坏的原因
自然原因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冰川退缩,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围海养殖、填海造陆;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开荒、各种建设占用、植被破坏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湿地问题的表现
5.湿地的保护措施
下表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培优演练
[2023·浙江1月卷,17~18]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翅碱蓬为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海岸附近盐度较高,难以生长植被而形成光滩。再结合图示信息,辽河口潮滩自海向陆大致依次分布着光滩、翅碱蓬与芦苇,故可推断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
2.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
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
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答案:C
解析: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会导致辽河入海淡水减少,海水倒灌现象加剧,河口处的盐度升高,不利于翅碱蓬的生长,A错误;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使涨、退潮现象消失,潮滩湿地水体盐度下降,不利于翅碱蓬的生长,B错误;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保持河海之间的平衡,有利于翅碱蓬的生长,减缓其退化,C正确;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D错误。
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图示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答案: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解析:抓住“自然条件”这一关键词,能够围海造田,从海水浅,多港湾,泥沙多等自然条件和位于西风带,风力大,推动风车排水等方面展开说明。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4分)
答案: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从保护环境,恢复原始生态入手。
主题6 土地盐碱化
典题导悟
[2021·福建卷]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距湖越近的地区,地下水埋深越浅,距湖越远地下水埋深越深。根据地下水埋深图可推知,甲距离湖泊最远,乙距离湖泊最近,丙在甲、乙之间。湖泊的干涸过程是湖面逐渐降低,距离湖泊越远意味着形成盐壳的时间越早,所以形成盐壳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选B。
2.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
A.甲处降水量最多 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C.乙处蒸发量最多 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答案:C
解析: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乙处还是湖泊,水面的蒸发量最大,选C。甲距离湖泊最远,地下水埋深最深,水位低,B错;甲、乙、丙三地空间相邻,降水量和地表温度的差异较小,A、D错。
主干精讲
1.形成过程: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进入到土壤后随着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 比较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
地形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接近于地表,促使积盐
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②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围垦养殖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
3.变化规律
(1)春、秋季有旱情,春、秋季积盐(盐分在地表积累)。
(2)夏季降水多,夏季淋盐(地表盐分随雨水下渗至地下深处)。
(3)冬季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4.危害
5.防治措施
(1)原则:控制水盐运动。
(2)措施
培优演练
[2023·广东省梅州市模拟]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土地资源无法可持续利用。黄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高、黄土呈碱性等特征,使得该地区土地容易发生盐碱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农业种植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农业种植区中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地区是( )
A.坡耕地 B.坝地
C.黄土塬 D.黄土梁
答案:B
解析:坡耕地坡度大,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不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A错误;坝地内由于积水导致地下水位高,又因蒸发旺盛,已发生土壤盐碱化,B正确;黄土塬和黄土梁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C、D错误。故选B。
2.针对上述区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 )
A.加强沟道排水 B.修建水平梯田
C.加强土地平整 D.减少灌溉用水
答案:A
解析:坝地加强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应对土壤盐碱化,A正确。修建水平梯田也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B错误;加强土地平整是应对水土流失的措施,C错误;减少灌溉用水可能无法保证农业生产,D错误。故选A。
[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太行山东麓有许多著名的古都,被誉为“古都长廊”(下图)。位于“古都长廊”的石家庄使用智能控制设施调控西红柿温室大棚内的湿度和温度。他们依靠大数据进行智慧作业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缓解了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据此完成3~4题。
3.太行山东麓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解析: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学,很容易加重土壤盐碱化,A正确;夏季淋盐,降水多,土壤盐碱化减轻,影响小,B错误;秋季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土壤虽返盐,但作物已成熟,影响小,C错误;冬季农作物很少,且盐分较低也很稳定,影响小,D错误。故选A。
4.智慧农业对缓解土壤盐碱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增加了土壤肥力
B.增加了淋溶作用
C.减少了水分下渗
D.增加了水分蒸发
答案:C
解析: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智慧农业精准灌溉减少了水分下渗,从而避免了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土壤中盐分渗出,C正确。故选C。
主题7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年7月28日,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微调的方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里与东侧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我国西南最大的温带森林。下图为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区域温带森林广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地形坡向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山体垂直高度较大,海拔较高,地区气温低,所以地势因素是影响该区域温带森林广布的主要自然因素;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与海陆位置及地形坡向关系不大。
2.五里坡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僻,生态环境好
B.植被茂盛,珍稀物种多
C.山清水秀,旅游业发达
D.山高谷深,垂直带谱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里坡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东侧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我国西南最大的温带森林,植被茂盛,有很多珍稀动植物;位置偏僻和旅游业发达不是五里坡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山高谷深,垂直带谱多与此处不符。
主干精讲
1.生态退化的危害
导致自然环境服务 功能逐步下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危害国家安全 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生态修复的方法
(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①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种植等高植物篱等。
②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
(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
(4)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3.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如下:
作用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培优演练
[2023·湖北卷,18(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协调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解析:协调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3分)
答案: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工程克服了复杂的地质和水文障碍,技术难度大。结合上题可知,该工程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相似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等。
主题8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1~2]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田埂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且扩大种植面积不属于生态作用,A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广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确;田埂修建成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安全不属于生态作用,C错误;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
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C、D错误。故选A。
主干精讲
1.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的措施
3.绿色生产方式
方式 内容
绿色 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
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 工业 绿色开采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
服务过程清洁化
流通领域节能减排
优化运输结构
培优演练
[2023·北京卷,19]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甲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乙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答案:栖息地范围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气候湿热;垂直落差大。
解析: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可从该区域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和多样性来回答。首先是丰富的自然环境: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以其广阔的栖息地范围而闻名,栖息地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多种自然环境给予了动植物生长空间;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第三纪火山的喷发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古老地层,喷发后留下的石灰岩又形成了岩溶地层,加上这里的湿润气候,所以森林里还产生了许多溶洞、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溶洞里繁衍着大量生物。其次是优越性: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靠近海边,所以来自大西洋南部海洋上的温暖湿润的信风可以吹进森林,保证全年空气相对湿度高,该区域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垂直方向上的水热变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4分)
答案: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
解析: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具体而言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森林正迅速被伐木、农业、采矿和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摧毁,由于传统农村社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经济生产高度依赖自给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养牛和捕鱼。这种生产方式最依赖自然环境,他们的生产生活对东南保护区的环境有很大危害。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市化造成的生物栖息地碎片化是重要威胁。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里还没有道路,后来建造了小路,但已不再适合今天的需求。以货运、建筑或道路拓宽为目的的发展建设,造成了碎片化加剧。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 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3)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4分)
答案: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
建立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解析:雨林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次生灾害,而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农庄土壤的变化表现为: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分布于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近年来,亚马孙雨林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森林的保护成为国际的共识,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有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全球迫切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把“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