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内容:摩擦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摩擦力的探究,掌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了解增大有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怎样增大与减小摩擦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摩擦力演示器,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假如你所在的地面像玻璃一样,非常光滑,你能在上面跑吗?
2、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滑动,说出自己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我向前滑动);你只把手话桌子上不动,感觉一下还有没有那种阻碍的力。(没有,没有运动)。
我们就把你们刚才做实验时感觉的那种阻力叫做摩擦力,(板书: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1)提问:刚才大家在做实验时,在哪种情况下才产生阻碍手运动的力呢?(手在滑动时);
(2)当你的手没有运动时,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没有);
(3)现在大家再来做一做:你的手放在桌面上,没有运动,但你用力在向前滑动,但不要让手运动,有什么感觉?还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有);
(4)你们在做实验时,你感觉产生阻碍手运动的力在哪个地方产生的(手与桌子的接触面上);
学生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正在运动或将要运动的物体。
总结什么叫做摩擦力:摩擦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将要滑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我们就把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又叫摩擦力。(板书)
2、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路上倒上了机油,我们在上面往往站不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易摔倒,但如果路上没有机油的话,我们却不容易摔倒,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有哪些因素,你猜猜看。
演示:安装调试好摩擦力演示器,开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源,让皮带匀速转动,让学生触摸长方体木块的两个面,说出两个面的不同(一个面光滑,一个面粗糙),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把木块光滑的那一面放在演示器皮带上,这时,接触面比较光滑,在弹簧测力计上会有一个数据,说明:这个数据就是当前木块所爱到的摩擦力,记下这时数据;把木块换一个面,让接触面变粗糙,按上面的方法做实验,记下接触面粗糙时弹簧测力计的数据;把表面光滑的那一面与皮带接触,再在上面放一个圆柱体,这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数据,用同样的方法做两次以上的实验;
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
实验次数 接触面 是否放圆柱体 摩擦力(N)
1 光滑面—皮带 否
2 光滑面—皮带 否
3 粗糙面—皮带 否
4 粗糙面—皮带 否
5 光滑面—皮带 是
6 光滑面—皮带 是
分析表格数据,学生比较实验1、2、3、4总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讲解:在木块上放一个圆柱体时,它的重力增大, 木块对皮带的压力增大。
比较1、2、5、6实验数据总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小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板书)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提问:(1)你去扭门把手开门,门容易打开吗?如果不容易,你会采取什么办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2)你观察过皮带传送吗?你知道连接的皮带的松紧程度怎样,假如你把皮带放松,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一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二是增大压力。
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
提问:有一只箱子放在地上,你要把它推走,你用什么方法最省力?一台机器的转动部分不灵活,你用什么方法能让他转起来不省力?
学生讨论回答后总结减小摩擦的方法:一是变滑动为滚动;二是在接触面加润滑油,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
讨论:一辆自行车哪些部位要增大摩擦力,哪些部位要减小摩擦力,自己度着找一下,他们分别用的什么办法。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实例
板书设计:略五、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1.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雪,赵宏博比赛录象。
2.上海磁悬浮列车图片
3.《身边的科学》中“气垫船”一部分
学生实验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播放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申雪、赵宏博的比赛录象片段。从录象引入本课题。 学生认真欣赏,兴趣极高。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世界双人滑管家比赛结束停止用力后,将慢慢停下来,为什么?
进行新课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利用桌面上的木块,让学生在桌面上推动木块运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讨论: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猜想让学生踊跃猜想3.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4.进行实验让学生从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5.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6.评估与交流实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1.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成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有摩擦好不好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师生总结2.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增大摩擦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3.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减小摩擦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拓展1.投影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图片。2.播放“气垫船”VCD片。 推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猜想,讨论得出滑动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根据问题积极猜想:与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的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有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有的同学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交流如何减小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辩论。列举事例来找出减小摩擦的方法。找出磁悬浮列车速度大的因素 学生亲自动手推动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猜想。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上,并肯定、表扬学生的勇气。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注重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评估,养成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好习惯。让学生找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列举事例时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实例。可提供磁悬浮列车的一些资料。开拓知识面。
测评与小结测试反馈。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测评、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教材P121-122。 写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板书设计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增大压力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增大有益摩擦 4、减小有害摩擦 使接触面粗糙 使接触面彼此地分开
教学反思
对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教案设计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型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另个,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音像资料,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