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颜色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小学美术人教新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也是本学期的初始课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通过认识三原色,体会色彩融合产生的丰富变化。运用滴、吹、流等方法,组合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再进一步通过对画面的想象添画,创作出充满童趣的作品。
本课从技法表现的角度,运用滴、吹、流等产生颜色变化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体会颜色之间的融合和流动之美,巧妙地运用颜色流动后产生的无意变化结合有意想象,创作出色彩和形态都变化丰富的创意绘画作品。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绘画阶段称为“图式期”。他们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作画,利用直觉进行创作。在构图方面,对于物体的大小、高矮和空间关系无特定意识。同时,经过一年级的美术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在色彩方面还没有系统、专业的学习,而且本课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因此这是一节体验色彩融合变化的初始课。他们还是以“玩色彩”为课堂活动核心,喜欢互动和游戏式学习。因此,本节课教师应该寓教于乐,努力营造、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表现的课堂氛围,多为学生创造自主活动的机会,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一步一步从感知—探究—发现—联想—创作等阶段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稀释的瓶装水粉颜料、素描纸、勾线笔、示范作品、彩色丝巾。
学生:稀释的瓶装水粉颜料、综合材料、素描纸、宣卡纸、吸管、勾线笔等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辨识颜色,了解红、黄、蓝其中的两种颜色相融合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过程与方法:学习滴、吹、流的方法让颜色相融,尝试画面表现,并通过想象添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颜色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色彩的有趣变化,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生在观察颜色互相融合的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学生能够了解让色彩相融的主要方法,运用滴、吹、流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大胆联想,根据色彩流动的效果进行创意添画。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视频导入(俄罗斯艺术家Ruslan Khasanov的微距颜料流动艺术作品)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就是这段美轮美奂的视频。请在看完视频之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后提出问题:颜色是在怎样动呢?是走动?是跳动?还是跑动?
出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通过学生对于视频中色彩的初步感知,师生一同引出本课课题《流动的颜色》。
(设计意图:以独特的视角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在开展课程之前给学生以新的启发,进行色彩流动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 感悟发现
1、说一说
出示不同的颜色,并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以此巩固学生对于色彩的基本识别。)
2、猜一猜
利用颜色朋友的小桥段引出“红、黄、 蓝”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还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想一想
如何让颜料朋友来到纸上,参与课堂活动呢?
4、试一试
学生上展示台进行实践操作,演示让颜料来到纸上的方法,并说明所用技法。
学生总结:滴撒颜料
教师板书:(滴)
快速实验操作:用面前的小瓶颜料和练习纸自己试一试如何让颜料朋友们来到纸上,并且让他们流动起来。(操作实践,探求真知)
学生上展示台进行实践操作,演示让颜料流动起来的方法,并说明所用技法。
学生归纳总结:倾斜纸面、直接吹
教师板书(滴-吹-流)
设疑引导 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在实验过程中颜色融合之后产生了什么变化呢?
师生共同总结色彩变化: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红+黄+蓝=黑。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将颜色朋友想要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情节引入。顺势开展颜色融合以及流动的小实验。在一个有情节的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出“滴-吹-流”的操作技法,并潜移默化的将颜色之间融合产生新颜色的原理输送给学生。)
三、回归教材 欣赏佳作
1、走近绘画大师
通过赏析教材中抽象油画作品《构成第10号》,来进一步了解美国抽象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以及他独特的绘画创作方式。
提问:波洛克大师在绘画创作中运用了哪些方式使颜色流动?
师生总结:泼洒、甩、滴流等方法。
2、认识小画家
介绍号称“小波洛克”的儿童小画家,澳大利亚女孩儿“艾莉塔.安德烈”。与学生一起共同欣赏其抽象创作,感受同龄人的创作思路,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提高创作热情,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设计意图:介绍绘画大师以及同龄小画家,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眼界,拓展学生们更宽的创作思路,了解更多艺术表现手段,为后面的课堂创作提供更多素材,真正让课堂以学生为主导。)
四、展开联想 教师示范
1、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教师出示自己的吹画小练习,引导学生们帮助老师一起展开大胆的想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这幅吹画小练习中,颜色流动展开的形状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当教师旋转纸的方向,大家又有没有新的联想呢?
引导学生通过对纸面吹色的反复观察,进行思考和联想,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给学生们充分发挥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2、示范添画
听取学生联想之后,教师提出自己对于这幅画面的个人联想,并进行添画示范。(教师将吹色形状联想成金鱼尾巴和水草,并添画出金鱼的头和身体,最后为作品命名,规范创作流程。)
3、添画小练笔
鼓励引导学生为刚才吹画实验的小练习进行添画,初步感受添画乐趣。并进行简评。
4、出示学生作品,引导联想
展示身边同学们的添画作品,并进行恰当引导。师生共同欣赏作品的同时,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课件出示作品)
五、自由创作
鼓励学生们大胆创作,发散思维,将孩子们带入“创意空间”。
课件出示创意小提示:
(1)、自由选择作画主题和方式。
(2)、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让颜色流动、融合,再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添画或综合材料创作。
(3)、内容要大胆创新,构图要饱满。
(4)、为自己的作品恰当命名,能讲述作品内容。
(设计意图:不局限学生们的创作范围,自由命题和综合材料创作更能体现二年级学生充满童趣的创想,实现很多绘画手法所不能企及的抽象效果。使孩子们能够更加大胆的进行不拘一格的艺术创作。)
作品展评
1、介绍自己的作品:我创作的画名字叫《 》,我的画面内容是( )。
2、同学、老师点评,提出建议并鼓励。
3、教师参与作品展示,拉近师生距离,创和谐课堂。
(设计意图:锻炼低年级学生运用完整语言去分析、讲述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心。师生间相互赏识,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学会客观评价作品,提升艺术素养。)
六、小结与拓展
其实流动的颜色无处不在,它装饰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瞧!建筑、家装、工业和产品设计、广告和服饰设计中处处少不了绚丽的颜色。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颜色,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善于探索、尝试,我们就是生活中的艺术大师!
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记录下来或拍成照片,开展色彩讨论课!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开阔视野。将本节课内容升华到应用高度,同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做生活的有心人,增加交流与分享的机会。)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课题运用手绘制作颜料滴流下来的效果,创设最直观的教学情境。“滴—吹—流”是本课教学技法的核心内容,写在显著位置,时刻提醒学生。展示教师作品,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