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 气候类型及成因
典题导悟
[2023·北京卷,17(1)]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问题。
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6分)
主干精讲
1.气候类问题的分析流程
2.气候类型分布的判读技巧
世界理想气候类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或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确定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还是受季风影响);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
3.气候特征的描述技巧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从气温特征、降水特征、光照特征、气象灾害等方面入手。
(1)气温特征的描述
描述角度 常用语言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的月份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温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气温日较差大(小)
(2)降水特征的描述
描述角度 常用语言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3)光照特征的描述
主要从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等角度进行描述。
(4)气象灾害的描述
主要从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归纳。
(5)气候特征的综合性表达
①主要从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方面综合归纳。
②具体语言表述: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培优演练
[2023·烟台模拟]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其位置存在季节性移动。下图为世界某区域4月和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7月,甲河流域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2.下列对该区域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7月出现断流现象
B.甲河流域植被1~6月由绿变黄
C.乙河的含沙量7月比4月大
D.乙河河口地区植被季相变化大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哥斯达黎加地形以山地为主,有“火山之国”之称。下面为哥斯达黎加区域图和首都圣何塞气候图。
描述圣何塞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主题8
[典题导悟]
解析:由图中拿骚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知,拿骚全年高温,每年5~10月气温较高(最低气温25℃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11月至次年4月温度稍低(最低气温20℃左右,最高25℃),1月、2月为最冷月份。降水具有明显的干湿季,5至10月为湿季(月均降水量超过100mm),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
答案: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至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东北信风带与东南信风带分别位于其北侧和南侧。7月,赤道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位于其南侧的东南信风也随之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故选B。第2题,甲河上游7月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水量较大;结合赤道辐合带位置的变化可知,甲河流域1~6月由干季转入湿季,植被逐渐由黄变绿;乙河流域7月比4月受西南风影响范围更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因此含沙量更大;乙河河口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季相变化小。故选C。
答案:1.B 2.C
3.解析:首先确定圣何塞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10°附近的中美洲,以山地为主,距海较近,然后确定当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结合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
答案:特征: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以上),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约2000mm),降水季节变化大,5月~10月降水丰富(为湿季),11月~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原因:纬度低,海拔较高;5月~10月赤道低压带北移,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11月~次年4月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主题7 雾
典题导悟
[2023·浙江卷6月,24~25]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据此完成1~2题。
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③①D.③①②
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主干精讲
培优演练
[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雾容易形成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读吉林省地形图及吉林省各区域1961年~2000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平均雾日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湿度
C.风速D.坡向
2.该地区2~3月雾日少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B.植被覆盖率低
C.多大风天气D.排放的废热多
[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受来自长江口以东海域的暖湿气流影响,青岛近岸海域易形成平流海雾。研究发现,该平流海雾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显著,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该平流海雾发生时,控制长江口以东海域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该海雾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减弱风速B.降低温度
C.增加水汽D.增强对流
主题7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图可知,①测站能见度最先降低,随后是③测站,最后是②测站,故三个测站自西向东依次是①③②,B正确。故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锋面上方为暖气团,锋面下方为冷气团,锋面附近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所以气温变化近地面附近是先下降,至锋面附近时气温上升,后又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B、D错误;雾区接近地面,逆温位于锋面附近,而C逆温层海拔过高,不符合实际,C错误、A正确。故选A。
答案:1.B 2.A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东部、东南部靠近海洋,夏季风影响强,降水较多,水汽充足,空气湿度大,雾日数多且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导致月际变化大。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因而平均雾日峰值低。故影响图示区域平均雾日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湿度,B正确;光照对雾的形成影响较小,A错误;风速、坡向四个地区差异小,C、D错误。故选B。第2题,雾容易形成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条件下,2~3月雨季未到,吉林地区气温回升,大风天气多,不容易形成雾,C正确;2~3月还处于冬末春初,吉林气温虽然回升,但由于其纬度较高,受冷气团影响,气温回升的慢,A错误;植被覆盖率对雾的形成影响小,B错误;排放的废热对一个地区环境的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3~4.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受来自长江口以东海域的暖湿气流影响,青岛近岸海域易形成平流海雾,该平流海雾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显著,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可知,该平流海雾发生时,控制长江口以东海域的天气系统可能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反气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炎热干燥,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来自海洋上(太平洋),高压边缘有丰富的水汽,因此,对青岛近海岸海域海雾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水汽,故C正确;风力弱不利于空气流动,不利于形成平流雾,A错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热高压,不会导致该地温度降低,B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对流运动弱,且对流增强不利于平流雾的产生,D错误。故选C。
答案:3.D 4.C主题6 常见天气系统
典题导悟
[2023·山东卷,1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主干精讲
1.巧判等压线天气系统图
2.巧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系统 天气特征
冷锋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暖锋或准静止锋 连续性降水
高压 晴朗
高压脊 晴朗,外围多大风天气
锋面气旋 低压槽地区多降水
台风 强风、暴雨、风暴潮
(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由暖锋带来。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培优演练
[2023·湖南卷,14~16]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1~3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D.暖锋、气旋
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B.8日20:00
C.9日20:00D.10日20:00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锋前增温是指某地在冷空气到来之前,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气压升高压缩增温。2022年1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多地气温急剧下降,但是27日~29日广东顺德日最高气温却由27℃持续上升至31℃。下图示意29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时刻,顺德比郴州( )
①气温高②风力大
③气压高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5.冷空气来临之前,顺德持续升温是因为( )
①天气晴朗大气辐射增温 ②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③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 ④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主题6
[典题导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锋面为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读图1可知,B处锋面为南下焚风带来的干热气团与湖泊附近冷湿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是A处焚风南下形成,若锋面向南移动,则A处持续北风,但读图2可知,18时后A地风向转为南风,故可推知锋面向北移动。
答案: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第3题,读图可知,9日20:00该地气流以缓慢下沉运动为主,对应的近地面风速较弱,导致污染物易积聚在下层且不易扩散,大气污染最严重,C正确;7日20:00该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大气污染物易在气流上升过程中扩散、净化,A错误;8日20:00该地近地面对应的偏北风风速较强,易于大气污染扩散,B错误;10日20:00该地近地面对应的偏南风风速较强,易于大气污染扩散,D错误。故选C。
点睛: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答案:1.B 2.A 3.C
4~5.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郴州已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低,顺德气温高,①正确;郴州比顺德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郴州风力比顺德大,②错误;从等压线分布可知,郴州气压高,顺德气压低,③错误;顺德处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郴州处在冷锋后,阴雨天气,云量多,太阳辐射弱,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顺德持续升温与天气晴朗关系不大,①错误;读图可看出,顺德此时并不受副高控制,②错误;南下冷空气对暖气团造成挤压,暖气团热量集聚,会增温,③正确;从气压图可知,顺德吹偏南风,偏南风从较低纬度输送热量,可致增温,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4.C 5.D主题5 副高
典题导悟
[2023·浙江1月卷,27(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4分)
主干精讲
1.位置
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在副高区内,由于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气温偏高,天气炎热;在副高边缘则多降水天气。夏季,副高强度强、范围广,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对我国天气、旱涝和台风活动影响很大。
2.副高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1)正常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
4、5月 15°N~20°N 4月登陆华南,5月到南岭
6月中旬 20°N~25°N 江淮地区的梅雨(华南则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 25°N~30°N 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江淮梅雨结束,伏旱开始;华南台风明显活跃)
7月底至8月初 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 华北、东北
8月下旬 自北向南迅速撤退 华西秋雨;(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9月上旬 回撤到25°N附近
10月上旬 回撤到20°N以南
(2)异常年份
①副高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3.副高与台风的关系
(1)影响台风的形成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气系统,空间规模极大,台风尺度小,势力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是台风受副高的影响更大: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2)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
培优演练
[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范围西起四川、东至上海的长江流域一带。气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和强度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西侧多(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2.下列关于2022年夏季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和强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位置偏东,强度较强B.位置偏西,强度较弱
C.位置偏东,强度较弱D.位置偏西,强度较强
3.究其根源,2022年我国南方的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与之有关的是( )
A.拉尼娜现象、全球变暖
B.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
C.臭氧层破坏、拉尼娜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破坏
夏威夷高压的势力强弱冬夏季节差异显著,其势力强弱的变化会对我国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时,其高压脊会西进北移,而沃克环流是影响夏威夷高压脊西进北移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出现历史同期最低值,同时出现大范围连续性的强降水,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该时段我国强降雨的分布范围。据此完成4~6题。
4.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弱的季节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5.本轮南方强降水发生过程中,夏威夷高压脊线大致位于( )
A.①线附近B.②线附近
C.③线附近D.④线附近
6.由本轮暴雨发生的时空特点可知,该年( )
A.沃克环流较强,出现拉尼娜现象
B.沃克环流较强,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C.沃克环流较弱,出现拉尼娜现象
D.沃克环流较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主题5
[典题导悟]
解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与洋流等。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定区域,可以从夏季风降水和台风雨两个角度分析。夏季风降水角度,从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强度及夏季风强弱方面来回答;台风雨角度,从所占比例及变率方面来回答。
答案:副高控制、强度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台风雨占比高,年际变率大。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可知,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副高向西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高温范围西起四川、东至上海的长江流域一带,正常年份副高应在长江流域,因此位置偏西;高温天气强度大,说明副高强度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3题,拉尼娜现象会造成我国气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我国气温降低,B、D错误;臭氧层破坏不会造成气温上升,C错误;气候变暖会造成气温上升,极端高温天气增多,A正确。故选A。
答案:1.A 2.D 3.A
4~6.解析:第4题,夏威夷高压存在于太平洋洋面。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尤其以亚洲低压势力最强,切断副热带高压,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由于海洋增温较慢,高压势力较强。但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而海洋降温较慢,低压势力较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造成其势力强弱的主要原因,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只引起不同纬度的气温变化,但对于同一纬度的气温差异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B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影响气温和降水,而对气压的影响小,C错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对气压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第5题,夏威夷高压脊线的西进北移,是造成我国雨带推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强弱会导致雨季的长短,一般地: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0°N以南,雨带位于华南;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0~25°N,雨带位于江淮流域;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5~30°N,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夏威夷高压脊线越过30°N,华北雨季开始。由图可知,5月下旬到6月上旬华南地区出现强降雨,主要原因是此时的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0°N以南,即图中的①线附近,迫使来自西南印度洋和东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北上,北上的气流与南下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由于高压脊长时间在20°N以南徘徊,使华南地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气温较低,A正确,②③④位置过于偏北,B、C、D错误。故选A。第6题,由图可知,本次降水主要发生在太平洋的西岸,说明在太平洋西岸,海水异常增温,大气对流上升强烈,降水增多,而太平洋的东岸海水异常冷却,气温下沉,天气干燥,反映沃克环流较强,而且这种现象是拉尼娜现象,A正确,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所在的海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所致,与拉尼娜现象刚好相反,B、D错误。故选A。
答案:4.A 5.A 6.A主题4 大气环流
典题导悟
[2023·全国乙卷,37(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
主干精讲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气压带和风带及其位置偏移带来的影响
(1)对气候
(2)对水文:影响河流的汛期,如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易形成夏汛;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易形成冬汛。
(3)对生物:影响植物的枯荣,如东非高原草类湿季丰茂、干季枯黄;影响动物的迁徙。
(4)对海洋航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
3.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湖北卷,13~15]如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2022·高考福建卷]阅读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完成下列任务。
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4分)
主题4
[典题导悟]
解析:我们知道岛上的人为排放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而图中显示观测站处于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根据材料所给出的“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信息可知,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集中区和观测站分别受到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稳定的信风有利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水平方向上的输送与扩散,使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难以在岛上长时间停留而造成聚集;副热带高压大范围下沉气流则为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设定了上边界,使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难以向上扩散到2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从而不对观测造成明显干扰。
答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第2题,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辐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3题,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丁地海口纬度低,距离海洋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流下沉运动气压升高,上升运动气压降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答案:1.C 2.B 3.C
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答案: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主题3 气象中的“效应”
典题导悟
[2023·山东卷,17(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主干精讲
1.城市效应
(1)热岛效应: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城市地面硬化、绿地和水域减少,使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2)混浊岛效应: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比郊区多,造成城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于郊区,城区日照时数减少,能见度小于郊区。
(3)雨岛效应:受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的影响,城区降水多于郊区。
(4)干岛效应:城区地面硬化,蓄水能力下降。
(5)雾岛效应:城区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增加。
2.其他效应
(1)狭管效应:气流由开阔处流入峡谷时,风速增大;空气流出峡谷后,风速会减缓。
(2)岬角效应:因陆地向海中突出造成气流辐合,风力明显增强,波浪增强。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4)阳伞效应: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灰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
(5)施肥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使植物的生产效率提高。
(6)盆地效应:炎热的夏季,盆地或谷地内部,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的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加之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
(7)焚风效应:带有水汽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在背风坡下沉,由于海拔变低导致气温升高,空气变得干燥。
(8)屏障效应:高大的山系或面积较大的高原,往往对冷空气或暖空气移动起到阻碍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向的温度高低。
(9)高原效应:高原空气密度小、尘埃和水汽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10)大湖效应: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而得到水汽和热能,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11)冷岛效应: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很多,水分蒸发量少。绿洲昼夜均比附近的沙漠、戈壁气温低,相对于周围环境(戈壁或沙漠),绿洲是冷源和湿源。
培优演练
[2023·广东深圳中学模拟]“城市雨岛”是指城镇化过程中,因下垫面和大气状况的改变,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云南省楚雄市地处云贵高原,雨岛效应明显,城区及下风向的郊区降水显著增多,小雨、中雨时雨岛效应较显著,大雨、暴雨时较弱。下图示意楚雄市8个站点的海拔和年降水量(楚雄站位于城区,其他站点位于郊区)。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雨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区空气( )
①辐合上升运动较强 ②湿度较大 ③凝结核较多 ④温度较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受楚雄市雨岛效应影响显著的郊区站点是( )
A.紫溪山B.富民
C.吕合D.苍岭
3.与大雨、暴雨时相比较,小雨、中雨时楚雄市雨岛效应较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
A.背景环流弱B.背景环流强
C.降雨量较大D.降雨量较小
主题3
[典题导悟]
解析:第(1)题,读图1并结合所学焚风相关知识可以推知,若A处出现焚风,则风向应为北风。故结合图2中风向变化可得,A观测点出现焚风的时间为地方时8点前后。第(2)题,读图1可知,AB段地形为由狭长到开阔的河谷。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两方面。焚风风向受AB段南北向河谷的影响,进入河谷后转为偏北风;在通过AB段狭长河谷时,受狭管效应和下坡加速的影响,风速增大;在到达B附近开阔河谷时,空气辐散,风速减小。
答案:(1)7~8点之间。
(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在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城市里,由于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城区热空气上升,加上城区固体尘埃较多充当凝结核,从而形成降水(对流雨),这就是雨岛效应,①③正确。城区温度高,湿度相对低,②④错误。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周边郊区降水最多的是苍岭。云南省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苍岭位于楚雄的下风向,受雨岛效应影响最为显著,D正确。第3题,大雨、暴雨主要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大,西南季风强,中小雨主要与城市下垫面和大气状况有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小,因此,其雨岛效应更明显,A正确,B错误;降雨量大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C、D两项错误。
答案:1.C 2.D 3.A主题2 热力环流与风
典题导悟
[2023·浙江1月卷,24~25]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 )
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主干精讲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原理
(2)热力环流图示
(3)热力环流与降水
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风 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山谷风 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
湖陆风 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
2.风的类型
3.图解风力、风向的影响因素
4.风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约为( )
A.4:00前后B.10:00前后
C.17:00前后D.22:00前后
2.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西走向
3.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
[2023·山东德州市调研]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据此回答第4题。
4.N线部分林木为旗形树冠,推测其较为茂盛一侧的方向是( )
A.西北 B.东南C.东北 D.西南
[2023·云南昆明市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读下图,完成第5题。
5.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
主题2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符合“热泡2”,D正确。第2题,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则气温较低,就不易发生对流,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答案:1.D 2.A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0~9:00以前风向方位角100°多一点,盛行偏东风,此时为夜晚,应为山风,10点及以后当地风向方位角为250°左右,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D、C。故选B。第2题,题意表明,该气象站位于中段山谷,图示的山谷风为上下谷风,上下谷风与山谷的走向一致,根据前题分析可知,该气象站所在山坡夜晚吹的下谷风为偏东风,白天的上谷风为偏西风,因此山谷的走向大致东西走向,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3题,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受弱冷空气影响,10时左右出现降温、阴雨天气,B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D 3.C
4.解析:旗形树冠的形成主要受风向的影响,迎风面的枝条芽体受强风袭击而损坏或过度蒸发而死亡,因此迎风面不长枝条。山西省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因此西北迎风一侧树冠光秃,东南背风一侧树冠较为茂盛。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5.解析: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雨雪分界线以北为降雪,以南为降雨。看图中信息,甲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南,据图分析应降中雨;乙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北,据图分析应降中雪,①正确,②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向右偏转(该地为北半球),故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更大,风力更大,③正确,④错。故选A。
答案:A大单元二 地球上的大气
大概念认知体系
体系重构
问题导思
一、大气受热过程
1.写出字母表示的含义: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简述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在图中处标注气压高低,并在短线上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2.假设A地是北半球较大的湖泊,B地位于湖岸。不考虑背景风的前提下,判断A、B之间白天的风向。
三、天气系统
1.图甲中如A气团势力强,则为________天气系统,带来________________天气。
2.图乙如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M地的气流为________或________,中心O的垂直气流________,带来________天气。
四、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1.写出图甲中小写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在内画出风向。
2.常见的“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如图甲)多是侧视图,请尝试在图乙中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风带”投影图。
五、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与特点
1.写出图中A、B、C、D表示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并简述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2.分析说明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
六、气象灾害
1.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干旱灾害主要会造成哪些影响?
3.在台风剖面图中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大气受热过程
典题导悟
[2022·福建卷]冷杉为常绿针叶乔木,喜湿耐阴。某研究团队在中国某山地开展冷杉育苗试验,发现:冷杉林内育苗的成活率远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秆覆盖土壤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下图示意该地冷杉林冬季林内外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A.6时,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
B.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
C.16时,林外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
D.20时,林内外大气辐射差值最大
2.推测该地冬季林外育苗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日较差较大B.土壤湿度较小
C.空气湿度较小D.太阳辐射较强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东部B.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C.浙江省西部D.西藏自治区南部
主干精讲
1.图解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3.逆温现象
(1)逆温主要类型
类型 发生条件 出现地区
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迅速冷却而高处气温降低较慢 中高纬度,黎明前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 山麓、盆地晚上山顶冷空气下沉,谷地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或谷地
(2)逆温影响
不利影响 成雾 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有利影响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培优演练
[2023·湖北襄阳市五中模拟]埃尔埃希多地区(如图)年降水量约300mm,曾是西班牙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当地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逐渐成为“欧洲的蔬菜之都”。他们创新改良沙石土壤结构,使土壤呈现出下层黏土、中间层有机肥、表层沙土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并且夏季会给棚顶刷上白石灰。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普及温室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光照的利用率
B.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减轻病虫害的威胁
D.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2.与改良前的沙石地相比,改良后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的显著优点是( )
A.透水通气好B.储存热量多
C.土壤温差小D.保水保肥强
3.夏季,农民在温室棚顶刷上白石灰,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大棚内的水分散失
B.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保持棚内温度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D.增大温室的比热容,减慢增温的速度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伊犁河谷位置示意图。本区在海拔800m~1600m之间有一个逆温层,它是中纬度地区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地形产物。其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上升或保持稳定。这个逆温层在伊犁河谷南北两岸都有分布,东西长120km以上,南北宽20km以上。
结合材料,推测伊犁河谷逆温层影响最大的季节,并分析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大单元二 地球上的大气
大概念认知体系
问题导思
一、
1.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提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二、
1.提示:
2.提示:东南风。
三、
1.冷锋 阴天、刮风、降温、雨雪
2.① ② 上升 阴雨
四、
1.提示:a赤道低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西风带、e副极地低压带
2.提示:答案见上图
五、
1.提示: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D: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提示:由于山地的阻挡作用,西部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东部位于来自海洋山地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六、
1.提示: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地势较低、人类影响等。
2.提示:农作物减产、草场退化、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3.提示: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典题导悟]
1~3.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林外气温最低出现在8时,一般情况下,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应是8时之前约1小时,因此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约在7时,A错误;由于树林的遮挡作用,10时林内和林外太阳辐射差值较大,且图中信息不能反映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B错误;图中显示,16时林外气温最高,说明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C正确;20时,林内外气温相同,说明大气辐射差值最小,D错误。所以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冷杉喜湿耐阴,所以与气温日较差大关系小,故A选项错误;由于冷杉喜湿耐阴,而林外白天气温较高,造成土壤蒸发多,水分少,所以林外冬季成活率低,故B选项正确;冬季林外比林内空气湿度小,但冷杉主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与空气湿度小关系不大,故C选项错误;林外太阳辐射强,但是林外采用秸秆覆土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太阳辐射影响小,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B。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冬季林内外多年日平均气温在0℃左右,又据所学可知,我国秦岭—淮河线为1月0℃等温线,吉林东部山地、内蒙古北部山地纬度高、海拔高,冬季日均温应该远低于0℃,A、B错误;浙江西部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纬度较低,冬季多年日均温应该高于0℃,C错误;西藏南部纬度较低,山地海拔较高,冬季多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适合冷杉的生长,D正确。故选D。
答案:1.C 2.B 3.D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热量比较充足,但该地年降水量约300mm,说明气候相对干旱,因此普及温室大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第2题,该地改良后的新土壤结构下层为黏土,可以遏制水肥的下渗流失;中间层为有机肥,说明肥力强;表层为沙土可以透水透气,因此与改良前的沙石地相比,其显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下层黏土和中间层有机肥起到的强力保水保肥上。第3题,该地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少雨,太阳辐射强,因此在温室大棚棚顶刷上白石灰,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棚内的温度。
答案:1.B 2.D 3.C
4.答案:冬季。谷底面向西部大西洋开口,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天山山体高大,冬季高山冷空气下沉,集聚于谷底,谷底暖空气被抬升。(共117张PPT)
大单元二 地球上的大气
大概念认知体系
大单元主题突破
大概念认知体系
一、大气受热过程
1.写出字母表示的含义: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简述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提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在图中 处标注气压高低,并在短线上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2.假设A地是北半球较大的湖泊,B地位于湖岸。不考虑背景风的前提下,判断A、B之间白天的风向。
提示:东南风。
提示:
三、天气系统
1.图甲中如A气团势力强,则为________天气系统,带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天气。
2.图乙如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M地的气流为________或________,中心O的垂直气流________,带来________天气。
冷锋
阴天、刮风、
降温、雨雪
①
②
上升
阴雨
四、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2.常见的“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如图甲)多是侧视图,请尝试在图乙中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风带”投影图。
1.提示:a赤道低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西风带、e副极地低压带
1.写出图甲中小写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在 内画出风向。
1.写出图中A、B、C、D表示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并简述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提示: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D: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分析说明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
提示:由于山地的阻挡作用,西部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东部位于来自海洋山地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六、气象灾害
1.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干旱灾害主要会造成哪些影响?
提示: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地势较低、人类影响等。
提示:农作物减产、草场退化、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3.在台风剖面图中标出气流运动方向。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大气受热过程
典题导悟
[2022·福建卷]冷杉为常绿针叶乔木,喜湿耐阴。某研究团队在中国某山地开展冷杉育苗试验,发现:冷杉林内育苗的成活率远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秆覆盖土壤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下图示意该地冷杉林冬季林内外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A.6时,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
B.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
C.16时,林外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
D.20时,林内外大气辐射差值最大
答案: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林外气温最低出现在8时,一般情况下,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应是8时之前约1小时,因此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约在7时,A错误;由于树林的遮挡作用,10时林内和林外太阳辐射差值较大,且图中信息不能反映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B错误;图中显示,16时林外气温最高,说明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C正确;20时,林内外气温相同,说明大气辐射差值最小,D错误。所以选C。
2.推测该地冬季林外育苗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日较差较大 B.土壤湿度较小
C.空气湿度较小 D.太阳辐射较强
答案:B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冷杉喜湿耐阴,所以与气温日较差大关系小,故A选项错误;由于冷杉喜湿耐阴,而林外白天气温较高,造成土壤蒸发多,水分少,所以林外冬季成活率低,故B选项正确;冬季林外比林内空气湿度小,但冷杉主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与空气湿度小关系不大,故C选项错误;林外太阳辐射强,但是林外采用秸秆覆土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太阳辐射影响小,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B。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东部 B.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C.浙江省西部 D.西藏自治区南部
答案:D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冬季林内外多年日平均气温在0℃左右,又据所学可知,我国秦岭—淮河线为1月0℃等温线,吉林东部山地、内蒙古北部山地纬度高、海拔高,冬季日均温应该远低于0℃,A、B错误;浙江西部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纬度较低,冬季多年日均温应该高于0℃,C错误;西藏南部纬度较低,山地海拔较高,冬季多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适合冷杉的生长,D正确。故选D。
1.图解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3.逆温现象
(1)逆温主要类型
类型 发生条件 出现地区
辐射 逆温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迅速冷却而高处气温降低较慢 中高纬度,黎明前最强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附近
地形 逆温 山麓、盆地晚上山顶冷空气下沉,谷地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或谷地
(2)逆温影响
不利 影响 成雾 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 污染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有利 影响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培优演练
[2023·湖北襄阳市五中模拟]埃尔埃希多地区(如图)年降水量约300 mm,曾是西班牙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当地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逐渐成为“欧洲的蔬菜之都”。他们创新改良沙石土壤结构,使土壤呈现出下层黏土、中间层有机肥、表层沙土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并且夏季会给棚顶刷上白石灰。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普及温室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光照的利用率
B.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减轻病虫害的威胁
D.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答案:B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热量比较充足,但该地年降水量约300 mm,说明气候相对干旱,因此普及温室大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与改良前的沙石地相比,改良后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的显著优点是( )
A.透水通气好 B.储存热量多
C.土壤温差小 D.保水保肥强
答案:D
解析:第2题,该地改良后的新土壤结构下层为黏土,可以遏制水肥的下渗流失;中间层为有机肥,说明肥力强;表层为沙土可以透水透气,因此与改良前的沙石地相比,其显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下层黏土和中间层有机肥起到的强力保水保肥上。
3.夏季,农民在温室棚顶刷上白石灰,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大棚内的水分散失
B.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保持棚内温度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D.增大温室的比热容,减慢增温的速度
答案:C
解析:第3题,该地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少雨,太阳辐射强,因此在温室大棚棚顶刷上白石灰,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棚内的温度。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伊犁河谷位置示意图。本区在海拔800 m~1 600 m之间有一个逆温层,它是中纬度地区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地形产物。其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上升或保持稳定。这个逆温层在伊犁河谷南北两岸都有分布,东西长120 km以上,南北宽20 km以上。
答案:冬季。谷底面向西部大西洋开口,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天山山体高大,冬季高山冷空气下沉,集聚于谷底,谷底暖空气被抬升。
结合材料,推测伊犁河谷逆温层影响最大的季节,并分析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主题2 热力环流与风
典题导悟
[2023·浙江1月卷,24~25]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 )
答案: D
解析:第1题,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符合“热泡2”,D正确。
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第2题,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则气温较低,就不易发生对流,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主干精讲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原理
(2)热力环流图示
(3)热力环流与降水
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风 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山谷风 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
湖陆风 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
2.风的类型
3.图解风力、风向的影响因素 4.风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约为( )
A.4:00前后 B.10:00前后
C.17:00前后 D.22:00前后
答案: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0~9:00以前风向方位角100°多一点,盛行偏东风,此时为夜晚,应为山风,10点及以后当地风向方位角为250°左右,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D、C。故选B。
2.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
答案:D
解析:第2题,题意表明,该气象站位于中段山谷,图示的山谷风为上下谷风,上下谷风与山谷的走向一致,根据前题分析可知,该气象站所在山坡夜晚吹的下谷风为偏东风,白天的上谷风为偏西风,因此山谷的走向大致东西走向,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3.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
答案:C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受弱冷空气影响,10时左右出现降温、阴雨天气,B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德州市调研]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向西流的河流。据此回答第4题。
4.N线部分林木为旗形树冠,推测其较为茂盛一侧的方向是(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答案:B
解析:旗形树冠的形成主要受风向的影响,迎风面的枝条芽体受强风袭击而损坏或过度蒸发而死亡,因此迎风面不长枝条。山西省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因此西北迎风一侧树冠光秃,东南背风一侧树冠较为茂盛。故B正确,A、C、D错误。
[2023·云南昆明市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读下图,完成第5题。
5.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雨雪分界线以北为降雪,以南为降雨。看图中信息,甲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南,据图分析应降中雨;乙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北,据图分析应降中雪,①正确,②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向右偏转(该地为北半球),故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更大,风力更大,③正确,④错。故选A。
主题3 气象中的“效应”
典题导悟
[2023·山东卷,17(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
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答案:(1)7~8点之间。
解析:第(1)题,读图1并结合所学焚风相关知识可以推知,若A处出现焚风,则风向应为北风。故结合图2中风向变化可得,A观测点出现焚风的时间为地方时8点前后。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答案: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解析:第(2)题,读图1可知,AB段地形为由狭长到开阔的河谷。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两方面。焚风风向受AB段南北向河谷的影响,进入河谷后转为偏北风;在通过AB段狭长河谷时,受狭管效应和下坡加速的影响,风速增大;在到达B附近开阔河谷时,空气辐散,风速减小。
主干精讲
1.城市效应
(1)热岛效应: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城市地面硬化、绿地和水域减少,使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2)混浊岛效应: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比郊区多,造成城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于郊区,城区日照时数减少,能见度小于郊区。
(3)雨岛效应:受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的影响,城区降水多于郊区。
(4)干岛效应:城区地面硬化,蓄水能力下降。
(5)雾岛效应:城区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增加。
2.其他效应
(1)狭管效应:气流由开阔处流入峡谷时,风速增大;空气流出峡谷后,风速会减缓。
(2)岬角效应:因陆地向海中突出造成气流辐合,风力明显增强,波浪增强。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4)阳伞效应: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灰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
(5)施肥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使植物的生产效率提高。
(6)盆地效应:炎热的夏季,盆地或谷地内部,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的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加之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
(7)焚风效应:带有水汽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在背风坡下沉,由于海拔变低导致气温升高,空气变得干燥。
(8)屏障效应:高大的山系或面积较大的高原,往往对冷空气或暖空气移动起到阻碍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向的温度高低。
(9)高原效应:高原空气密度小、尘埃和水汽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10)大湖效应: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而得到水汽和热能,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11)冷岛效应: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很多,水分蒸发量少。绿洲昼夜均比附近的沙漠、戈壁气温低,相对于周围环境(戈壁或沙漠),绿洲是冷源和湿源。
培优演练
[2023·广东深圳中学模拟]“城市雨岛”是指城镇化过程中,因下垫面和大气状况的改变,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云南省楚雄市地处云贵高原,雨岛效应明显,城区及下风向的郊区降水显著增多,小雨、中雨时雨岛效应较显著,大雨、暴雨时较弱。下图示意楚雄市8个站点的海拔和年降水量(楚雄站位于城区,其他站点位于郊区)。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雨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区空气( )
①辐合上升运动较强 ②湿度较大 ③凝结核较多 ④温度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第1题,在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城市里,由于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城区热空气上升,加上城区固体尘埃较多充当凝结核,从而形成降水(对流雨),这就是雨岛效应,①③正确。城区温度高,湿度相对低,②④错误。故选C。
2.受楚雄市雨岛效应影响显著的郊区站点是( )
A.紫溪山 B.富民
C.吕合 D.苍岭
答案:D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周边郊区降水最多的是苍岭。云南省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苍岭位于楚雄的下风向,受雨岛效应影响最为显著,D正确。
3.与大雨、暴雨时相比较,小雨、中雨时楚雄市雨岛效应较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
A.背景环流弱 B.背景环流强
C.降雨量较大 D.降雨量较小
答案:A
解析:第3题,大雨、暴雨主要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大,西南季风强,中小雨主要与城市下垫面和大气状况有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小,因此,其雨岛效应更明显,A正确,B错误;降雨量大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C、D两项错误。
主题4 大气环流
典题导悟
[2023·全国乙卷,37(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 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
答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 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
解析:我们知道岛上的人为排放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而图中显示观测站处于3 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根据材料所给出的“该岛海拔2 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 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信息可知,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集中区和观测站分别受到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稳定的信风有利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水平方向上的输送与扩散,使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难以在岛上长时间停留而造成聚集;副热带高压大范围下沉气流则为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设定了上边界,使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难以向上扩散到2 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从而不对观测造成明显干扰。
主干精讲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气压带和风带及其位置偏移带来的影响
(1)对气候
(2)对水文:影响河流的汛期,如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易形成夏汛;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易形成冬汛。
(3)对生物:影响植物的枯荣,如东非高原草类湿季丰茂、干季枯黄;影响动物的迁徙。
(4)对海洋航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
3.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湖北卷,13~15]如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答案:C
解析:第1题,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
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第2题,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辐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第3题,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丁地海口纬度低,距离海洋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流下沉运动气压升高,上升运动气压降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4.[2022·高考福建卷]阅读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完成下列任务。
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4分)
答案: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主题5 副高
典题导悟
[2023·浙江1月卷,27(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4分)
答案:副高控制、强度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台风雨占比高,年际变率大。
解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与洋流等。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定区域,可以从夏季风降水和台风雨两个角度分析。夏季风降水角度,从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强度及夏季风强弱方面来回答;台风雨角度,从所占比例及变率方面来回答。
主干精讲
1.位置
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在副高区内,由于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气温偏高,天气炎热;在副高边缘则多降水天气。夏季,副高强度强、范围广,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对我国天气、旱涝和台风活动影响很大。
2.副高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1)正常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
4、5月 15°N~20°N 4月登陆华南,5月到南岭
6月中旬 20°N~25°N 江淮地区的梅雨(华南则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 25°N~30°N 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江淮梅雨结束,伏旱开始;华南台风明显活跃)
7月底至8月初 跨过30°N到达最 北位置并在此停留 华北、东北
8月下旬 自北向南迅速撤退 华西秋雨;(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9月上旬 回撤到25°N附近 10月上旬 回撤到20°N以南 (2)异常年份
①副高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3.副高与台风的关系
(1)影响台风的形成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气系统,空间规模极大,台风尺度小,势力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是台风受副高的影响更大: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2)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
培优演练
[2023·全国模拟预测]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范围西起四川、东至上海的长江流域一带。气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和强度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西侧多(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A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可知,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副高向西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下列关于2022年夏季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和强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位置偏东,强度较强 B.位置偏西,强度较弱
C.位置偏东,强度较弱 D.位置偏西,强度较强
答案:D
解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高温范围西起四川、东至上海的长江流域一带,正常年份副高应在长江流域,因此位置偏西;高温天气强度大,说明副高强度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究其根源,2022年我国南方的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与之有关的是( )
A.拉尼娜现象、全球变暖
B.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
C.臭氧层破坏、拉尼娜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破坏
答案:A
解析:第3题,拉尼娜现象会造成我国气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我国气温降低,B、D错误;臭氧层破坏不会造成气温上升,C错误;气候变暖会造成气温上升,极端高温天气增多,A正确。故选A。
夏威夷高压的势力强弱冬夏季节差异显著,其势力强弱的变化会对我国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时,其高压脊会西进北移,而沃克环流是影响夏威夷高压脊西进北移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出现历史同期最低值,同时出现大范围连续性的强降水,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该时段我国强降雨的分布范围。据此完成4~6题。
4.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弱的季节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答案:A
解析:第4题,夏威夷高压存在于太平洋洋面。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尤其以亚洲低压势力最强,切断副热带高压,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由于海洋增温较慢,高压势力较强。但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而海洋降温较慢,低压势力较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造成其势力强弱的主要原因,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只引起不同纬度的气温变化,但对于同一纬度的气温差异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B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影响气温和降水,而对气压的影响小,C错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对气压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5.本轮南方强降水发生过程中,夏威夷高压脊线大致位于( )
A.①线附近 B.②线附近
C.③线附近 D.④线附近
答案:A
解析:第5题,夏威夷高压脊线的西进北移,是造成我国雨带推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强弱会导致雨季的长短,一般地: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0°N以南,雨带位于华南;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0~25°N,雨带位于江淮流域;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5~30°N,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夏威夷高压脊线越过30°N,华北雨季开始。由图可知,5月下旬到6月上旬华南地区出现强降雨,主要原因是此时的夏威夷高压脊线位于20°N以南,即图中的①线附近,迫使来自西南印度洋和东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北上,北上的气流与南下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由于高压脊长时间在20°N以南徘徊,使华南地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气温较低,A正确,②③④位置过于偏北,B、C、D错误。故选A。
6.由本轮暴雨发生的时空特点可知,该年( )
A.沃克环流较强,出现拉尼娜现象
B.沃克环流较强,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C.沃克环流较弱,出现拉尼娜现象
D.沃克环流较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A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本次降水主要发生在太平洋的西岸,说明在太平洋西岸,海水异常增温,大气对流上升强烈,降水增多,而太平洋的东岸海水异常冷却,气温下沉,天气干燥,反映沃克环流较强,而且这种现象是拉尼娜现象,A正确,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所在的海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所致,与拉尼娜现象刚好相反,B、D错误。故选A。
主题6 常见天气系统
典题导悟
[2023·山东卷,1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答案: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锋面为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读图1可知,B处锋面为南下焚风带来的干热气团与湖泊附近冷湿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是A处焚风南下形成,若锋面向南移动,则A处持续北风,但读图2可知,18时后A地风向转为南风,故可推知锋面向北移动。
主干精讲
1.巧判等压线天气系统图
2.巧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系统 天气特征
冷锋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暖锋或准静止锋 连续性降水
高压 晴朗
高压脊 晴朗,外围多大风天气
锋面气旋 低压槽地区多降水
台风 强风、暴雨、风暴潮
(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由暖锋带来。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培优演练
[2023·湖南卷,14~16]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1~3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答案: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
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答案:A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
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答案: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9日20:00该地气流以缓慢下沉运动为主,对应的近地面风速较弱,导致污染物易积聚在下层且不易扩散,大气污染最严重,C正确;7日20:00该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大气污染物易在气流上升过程中扩散、净化,A错误;8日20:00该地近地面对应的偏北风风速较强,易于大气污染扩散,B错误;10日20:00该地近地面对应的偏南风风速较强,易于大气污染扩散,D错误。故选C。
点睛: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锋前增温是指某地在冷空气到来之前,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气压升高压缩增温。2022年1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多地气温急剧下降,但是27日~29日广东顺德日最高气温却由27℃持续上升至31℃。下图示意29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时刻,顺德比郴州( )
①气温高 ②风力大
③气压高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郴州已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低,顺德气温高,①正确;郴州比顺德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郴州风力比顺德大,②错误;从等压线分布可知,郴州气压高,顺德气压低,③错误;顺德处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郴州处在冷锋后,阴雨天气,云量多,太阳辐射弱,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冷空气来临之前,顺德持续升温是因为( )
①天气晴朗大气辐射增温 ②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③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 ④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第5题,顺德持续升温与天气晴朗关系不大,①错误;读图可看出,顺德此时并不受副高控制,②错误;南下冷空气对暖气团造成挤压,暖气团热量集聚,会增温,③正确;从气压图可知,顺德吹偏南风,偏南风从较低纬度输送热量,可致增温,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主题7 雾
典题导悟
[2023·浙江卷6月,24~25]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据此完成1~2题。
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第1题,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图可知,①测站能见度最先降低,随后是③测站,最后是②测站,故三个测站自西向东依次是①③②,B正确。故选B。
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答案: A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锋面上方为暖气团,锋面下方为冷气团,锋面附近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所以气温变化近地面附近是先下降,至锋面附近时气温上升,后又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B、D错误;雾区接近地面,逆温位于锋面附近,而C逆温层海拔过高,不符合实际,C错误、A正确。故选A。
主干精讲
培优演练
[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雾容易形成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读吉林省地形图及吉林省各区域1961年~2000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示区域平均雾日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湿度
C.风速 D.坡向
答案:B
解析:第1题,东部、东南部靠近海洋,夏季风影响强,降水较多,水汽充足,空气湿度大,雾日数多且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导致月际变化大。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因而平均雾日峰值低。故影响图示区域平均雾日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湿度,B正确;光照对雾的形成影响较小,A错误;风速、坡向四个地区差异小,C、D错误。故选B。
2.该地区2~3月雾日少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 B.植被覆盖率低
C.多大风天气 D.排放的废热多
答案:C
解析:第2题,雾容易形成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条件下,2~3月雨季未到,吉林地区气温回升,大风天气多,不容易形成雾,C正确;2~3月还处于冬末春初,吉林气温虽然回升,但由于其纬度较高,受冷气团影响,气温回升的慢,A错误;植被覆盖率对雾的形成影响小,B错误;排放的废热对一个地区环境的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受来自长江口以东海域的暖湿气流影响,青岛近岸海域易形成平流海雾。研究发现,该平流海雾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显著,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该平流海雾发生时,控制长江口以东海域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答案:D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受来自长江口以东海域的暖湿气流影响,青岛近岸海域易形成平流海雾,该平流海雾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显著,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可知,该平流海雾发生时,控制长江口以东海域的天气系统可能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反气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该海雾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减弱风速 B.降低温度
C.增加水汽 D.增强对流
答案:C
解析:第4题,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炎热干燥,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来自海洋上(太平洋),高压边缘有丰富的水汽,因此,对青岛近海岸海域海雾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水汽,故C正确;风力弱不利于空气流动,不利于形成平流雾,A错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热高压,不会导致该地温度降低,B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对流运动弱,且对流增强不利于平流雾的产生,D错误。故选C。
主题8 气候类型及成因
典题导悟
[2023·北京卷,17(1)]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问题。
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6分)
答案: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至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解析:由图中拿骚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知,拿骚全年高温,每年5~10月气温较高(最低气温25 ℃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 ℃);11月至次年4月温度稍低(最低气温20 ℃左右,最高25 ℃),1月、2月为最冷月份。降水具有明显的干湿季,5至10月为湿季(月均降水量超过100 mm),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
主干精讲
1.气候类问题的分析流程
2.气候类型分布的判读技巧
世界理想气候类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或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确定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还是受季风影响);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
3.气候特征的描述技巧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从气温特征、降水特征、光照特征、气象灾害等方面入手。
(1)气温特征的描述
描述角度 常用语言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的月份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温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气温日较差大(小)
(2)降水特征的描述
描述角度 常用语言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3)光照特征的描述
主要从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等角度进行描述。
(4)气象灾害的描述
主要从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归纳。
(5)气候特征的综合性表达
①主要从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方面综合归纳。
②具体语言表述: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培优演练
[2023·烟台模拟]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其位置存在季节性移动。下图为世界某区域4月和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7月,甲河流域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答案:B
解析:第1题,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东北信风带与东南信风带分别位于其北侧和南侧。7月,赤道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位于其南侧的东南信风也随之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故选B。
2.下列对该区域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7月出现断流现象
B.甲河流域植被1~6月由绿变黄
C.乙河的含沙量7月比4月大
D.乙河河口地区植被季相变化大
答案:C
解析:第2题,甲河上游7月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水量较大;结合赤道辐合带位置的变化可知,甲河流域1~6月由干季转入湿季,植被逐渐由黄变绿;乙河流域7月比4月受西南风影响范围更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因此含沙量更大;乙河河口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季相变化小。故选C。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哥斯达黎加地形以山地为主,有“火山之国”之称。下面为哥斯达黎加区域图和首都圣何塞气候图。
描述圣何塞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特征: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 ℃以上),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约2 000 mm),降水季节变化大,5月~10月降水丰富(为湿季),11月~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原因:纬度低,海拔较高;5月~10月赤道低压带北移,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11月~次年4月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解析:首先确定圣何塞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10°附近的中美洲,以山地为主,距海较近,然后确定当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结合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