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07: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学生会写“郑、拜、租、厨”等12个生字。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积累语文素材。
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查找相关资料,感受少年闰土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可以借助照片或事情仿写课文第一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查找相关资料,感受少年闰土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仿写第一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单元导入,明确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这个单元的课文都跟谁有关?没错,是鲁迅先生。我们可以发现前两篇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课文是其他人写鲁迅的作品。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鲁迅。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单元的单元要素是: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好,说到这儿,我相信大家心里也应该大致明白,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看看作者笔下的闰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生字词,读通顺课文,将有疑问的词圈出来。
初读反馈:
解决学生有疑问的词,如与祭祀有关的词语:祭祀、祭器、祖像、贡品。可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查“祭”的义项,理解祭祀就是指旧俗备贡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这是中华民族纪念先人的传统风俗)
梳理文章脉络
请同学们运用六年以来积累的语文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思考并总结:这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些什么内容?
总共划分为四部分:
①第一部分(1)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②第二部分(2-5)“我”与闰土初次相识的情景;
③第三部分(6-18)闰土给“我”讲的新鲜事儿;
④第四部分(19)“我”与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初识闰土,小组合作
学生自学2-5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介绍闰土。
各小组选择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闰土外貌的时候,没有描写他的五官,只描写了他的穿着打扮,这是为什么呢?
指导学生观察书上116页插图,你能分辨出哪个是“我”,哪个又是闰土?你从图中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结束,进行总结: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就让一个来自农村的健康可爱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研读第一段,回忆中的少年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并圈出句子中描写的景物。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
读一读这些词,你能想象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静谧辽阔)
将这些词放回句子中,再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幅充满色彩美的夏夜静谧的景象。
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里,正在发生一件什么事儿?(闰土看瓜刺猹)
借助插图,你认识了一个()的闰土,尝试背诵。
总结与延伸
第一自然段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停留在作者心中的少年闰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一些难忘的瞬间我们会用照片留作纪念,让那个难忘的瞬间永远定格,那请同学们选择一张照片,仿照第一自然段来写一写。
继续查找这篇课文的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说到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那谁来自告奋勇说一说?对了。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第二部分:我”与闰土初次相识的情景;
第三部分:闰土给“我”讲的新鲜事儿;
第四部分:“我”与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生气勃勃、朴实羞涩的闰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听听闰土所说的“新鲜事儿”,继续发现闰土在“我”心里是个怎样的少年。
学生默读第6-18自然段,运用小标题概括出“新鲜事”。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再识闰土,概括形象
学生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件“新鲜事”练习朗读。
交流展示,相机指导。
雪地捕鸟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②教师着重动词,引导学生练说雪地捕鸟的过程。
看瓜刺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②引导思考: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看瓜刺猹?(第1自然段、第10-16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可不可以合并在一起写,这样写不罗嗦、不重复吗?
③默读10-16自然段,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批注关键语句,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提示:中年级就已经学过批注方法,所以高年级做的批注要准确,并且从不同方面来理解。小组汇报要紧扣文本,并且要讲出依据。)
④小组汇报,相机指导与板书。将学生找出的句子再读再分析,提示: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⑤鲁迅先生的文风:去粉饰,少做作。
⑥这为什么会成为“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夏日的夜晚,在广阔的沙地里,手拿胡叉,与伶俐的猹斗智斗勇,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多么新鲜奇特的事。难怪多年后“我”回忆起闰土时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①引导思考:这两件“新鲜事”,作者只用了一两句话来描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②那么能不能直接把这两件事去掉不写?(去掉不能体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发出感叹,对比体会
阿!闰土的心里由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四角天空”。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阿”包含了“我”怎样复杂的情感?(对闰土的羡慕、对自己只能困在院子里的不满……)
过渡: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而当时的“我”呢?
出示课后题句子,说说体会。
讨论后小结:文中多次出现“不知道”,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并”“素”等词语在句子中起到强调的作用。
感受分别,总结延伸
过渡:闰土就要回家去了,“我”依依不舍——(指名读第19自然段)
提问:“我”和闰土分别时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友谊的?(哭)同样是哭,有什么不同吗?可不可以换过来?比较“大哭”和“躲到厨房哭”的不同,引导学生体会虽然两人在聊天玩耍中没有隔阂,但两人的身份是不同的。
指板书,小结:虽然他们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真挚的友情。他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闰土的勇敢机敏、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样一个富有生气的男孩长大以后会是怎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鲁迅先生写的《故乡》。
五、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要想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还有要反复诵读,同时加大原文的阅读量。这节课,学生分析的不少,读的也挺多,就是在拓展阅读上还没有做到“大量”。拓展阅读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重要的是因该给学生以阅读的引导和督导。这节课结束前,给学生部分原文,出示三十年后二人相见的场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为什么会有当时那样的场面出现,二人衣着、外貌的变化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真正理解鲁迅先生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刻思想。进而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予以一定的介绍、讲解,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拓展阅读,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引入课堂,走向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