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五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五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5 2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五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2分)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    。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有高原、   、山地、盆地、丘陵等。
2.(1分)像陶瓷、塑料、橡胶那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
3.(2分)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    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属于    光源。
4.(1分)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
5.(2分)利用    镜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    光组成的。
二、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6.(2分)在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7.(2分)下列物体中,(  )都是光源。
A.月亮、彩虹 B.点亮的灯泡、极光
C.镜子、太阳
8.(2分)早在我国唐朝就已经有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根据书中的记载(  )
A. B.
C.
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B.海底地形是“一马平川”的
C.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海洋面积较小
10.(2分)太阳对地球的传热方式主要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1.(2分)地震和火山是由(  )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地球内部运动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2.(2分)夏天,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用棉被盖住冰淇淋可以减缓融化。    
13.(2分)烤箱里的加热管向食物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    
14.(2分)只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发生热传递。    
15.(2分)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16.(2分)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是利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的。    
四、画图(共6分)
17.(6分)请先用箭头在图片中的烧杯上画出加热时,水在杯中的流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1)由如图实验分析得知,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    。
(2)根据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分析,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    ,能加快空气的流动。
A.下方
B.上方
C.上下都一样
五、探究(每空1分,共14分)
18.(6分)如图所示,用一块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点燃的蜡烛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蜡烛火焰的    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    ;它的原理是    。
19.(8分)为了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小兰做了下面的实验:她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
(1)如图所示,当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1到5温度逐渐降低
B.由1到5温度逐渐上升
C.1处温度最高,其它位置温度不变
(2)如图所示,如果将酒精灯放在中间位置,左右各两根火柴。
①四根火柴的掉落顺序:   和    先掉落,   和    后掉落。
②由此得出结论:热总是从    的一端逐步传递到   的一端。
六、附加题(10分)
20.(10分)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至少2条)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五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2分)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  海洋 。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有高原、 平原 、山地、盆地、丘陵等。
【答案】海洋;平原。
【解答】地球上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所占格子数的7格,所以海洋面积大。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类型、平原、山地。
故答案为:海洋;平原。
2.(1分)像陶瓷、塑料、橡胶那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不良导体 。
【答案】不良导体。
【解答】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而像塑料。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
故答案为:不良导体。
3.(2分)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  天然 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属于  人造 光源。
【答案】天然;人造。
【解答】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闪电,点燃的蜡烛。
故答案为:天然;人造。
4.(1分)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反射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反射。
5.(2分)利用  三棱 镜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  色 光组成的。
【答案】三棱;色。
【解答】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三棱;色。
二、选择(每题2分,共12分)
6.(2分)在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解答】根据对光的直线传播,在排队时,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故选:C。
7.(2分)下列物体中,(  )都是光源。
A.月亮、彩虹 B.点亮的灯泡、极光
C.镜子、太阳
【答案】B
【解答】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点亮的灯泡、极光都属于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光源、镜子自身不能发光,所以月亮。故C选项正确。。
故选:B。
8.(2分)早在我国唐朝就已经有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根据书中的记载(  )
A. B.
C.
【答案】C
【解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故选:C。
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B.海底地形是“一马平川”的
C.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海洋面积较小
【答案】A
【解答】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类型,世界的地形主要有高原、盆地、丘陵五种类型;海底地形不是“一马平川”的;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
故选:A。
10.(2分)太阳对地球的传热方式主要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C
【解答】太阳与地球距离遥远,中间存在真空环境,热传导,太阳对地球的传热方式只能是热辐射。
故选:C。
11.(2分)地震和火山是由(  )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地球内部运动
【答案】C
【解答】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故选:C。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2.(2分)夏天,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用棉被盖住冰淇淋可以减缓融化。  √ 
【答案】√
【解答】棉被里的棉絮疏松多孔,里面有许多不流动的空气,所以裹着棉被的冰淇淋温度上升比较慢。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3.(2分)烤箱里的加热管向食物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  × 
【答案】×
【解答】热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而不是热传导。
故答案为:×。
14.(2分)只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发生热传递。  × 
【答案】×
【解答】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对流和辐射都不用直接接触传递热量。
故答案为:×。
15.(2分)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2分)为了增强热传递,电饭锅全部是利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的。  × 
【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导热性的认识,我们使用的电饭锅既包括容易传热的材料,例如把手、塑料,方便使用。
故答案为:×。
四、画图(共6分)
17.(6分)请先用箭头在图片中的烧杯上画出加热时,水在杯中的流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1)由如图实验分析得知,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  对流 。
(2)根据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分析,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  A ,能加快空气的流动。
A.下方
B.上方
C.上下都一样
【答案】(1)对流;

(2)A。
【解答】(1)液体和气体是以热对流的方式进行热传递的,如图所示,红色箭头表示热水上升,形成对流,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2)根据上题热对流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特点,暖气片加热房间内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形成热对流。因此,能加快空气的流动。
故答案为:(1)对流;

(2)A。
五、探究(每空1分,共14分)
18.(6分)如图所示,用一块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点燃的蜡烛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蜡烛火焰的  倒 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  小孔成像 ;它的原理是  光沿直线传播 。
【答案】倒;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
【解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所示,屏幕上就会形成蜡烛火焰的倒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倒;小孔成像。
19.(8分)为了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小兰做了下面的实验:她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
(1)如图所示,当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由1到5温度逐渐降低
B.由1到5温度逐渐上升
C.1处温度最高,其它位置温度不变
(2)如图所示,如果将酒精灯放在中间位置,左右各两根火柴。
①四根火柴的掉落顺序: 2 和  3 先掉落, 1 和  5 后掉落。
②由此得出结论:热总是从  温度高 的一端逐步传递到 温度低 的一端。
【答案】(1)B;(2)①2;3;1;5;②温度高;温度低。
【解答】(1)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当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热量由1到5传递。
(2)如图所示,如果将酒精灯放在中间位置。
①四根火柴的掉落顺序:2和3先掉落,1和2后掉落。
②由此得出结论: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
故答案为:(1)B;(2)①2;3;4;5;温度低。
六、附加题(10分)
20.(10分)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至少2条)
【答案】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跑后躲”的原则,首先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室外空地上,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承重墙的角落里和坚固的家具下面。
【解答】地震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们应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措施,遵循“先跑后躲”的原则,跑到室外空地上、床下及承重墙的角落里和坚固的家具下面。
故答案为: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跑后躲”的原则,跑到室外空地上、床下及承重墙的角落里和坚固的家具下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