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认识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的现象,并能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了解分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准备
准备氨气扩散实验的仪器
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仪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汽车是随处可见的,那么大家对汽车了解吗?对于现在汽车工业的流水线来说,生产一辆汽车并不难吧?在2016年,有三位科学家一起合成了一辆汽车,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你们知道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吗?我们来看一下,这辆汽车只有分子大小,这是分子汽车的轮子,这是连接轮子和发动机的轴承。这辆分子汽车的合成不仅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也 教师活动 学生思考,猜想…… 学生活动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确立正确的学习到导向。 教学意图
使全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分子、原子层面上。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畅游微观世界,探究分子、原子。 【板书】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图片展示】苯分子图像,以及由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图像汉字“中国”。 【图片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氢分子、铁原子、铜原子、金刚石的图片,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板书】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边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边看边思考,感知物质的微观构成。 从实物图像中感知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从实物图像中感知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视频展示】神十太空授课视频,清晰地看到一滴水,观察到一滴水的体积小。 【阅读资料1】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图像展示】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阅读资料2】一个水分子质量大约只有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g。 【板书】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视频展示】品红溶液在热水中的扩散。 【图片展示】湿衣服在阴凉处和在阳光下哪种情况下干得更快。 【验证实验1】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小知识】介绍浓氨水和酚酞的性质 1.浓氨水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 2.酚酞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不具有挥发性,遇碱溶液变红。浓氨水显碱性,故酚酞溶液遇浓氨水会由无色变成红色。 边看视频,边看资料,仔细思考,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到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猜想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猜想2: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运用多媒体和具体的数字,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视频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组实验】“纸花变红” 【思考问题】纸花为什么会变红? 【同屏实验】讲解纸花变红原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纸花上,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纸花也变成了红色。 【板书】②分运动子在不断地运动 【验证实验2】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放入分子运动实验演示器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图片展示】苯分子的图像 【验证实验3】分子间存在间隔 【板书】③分子间存在间隔 分组实验,归纳、交流实验现象。 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观察图片,很直观的可以看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采用逐步引导、抽丝剥茧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的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从图片直观感知分子间有间隔。 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思考问题】为什么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所占体积不同呢? 【结论】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所占体积不同是由于分子间隔大小不同。 【思考问题】为什么物质会有热胀冷缩现象呢?分子的体积和大小改变吗? 【结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收缩的缘故。 分子的大小,体积均不变。 【播放微课】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板书】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迁移运用1】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图片展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图像 【迁移运用2】从分子的角度看,你能说出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动画展示】水的蒸发过程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理解性质。 观察分析,理解图像含义。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水在蒸发过程中由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利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观看图像,直观感知纯净物、混合物的微观解释。 当学生形成了分子微粒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动画展示】水的分解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否变化来认识,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下一节课得出分子、原子的定义。
三、归纳小结,巩固提升 【归纳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迁移运用】 1. 下图所示的事实不能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是( ) A.炒菜时闻到香味 B.压缩空气 C.酚酞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 D.湿衣服晾干 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3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4.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 ) A.球内气体中微粒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增大 C.球内气体中微粒质量增大 D.球内气体中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 5.水结成冰是( )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习题。 从释疑解惑中加深对概念的严密性,深刻性的理解。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释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