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矛盾心理。
【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他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木结下了情缘。于是,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山谷遗风也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传承流芳,绵延不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山谷,去领略那非凡的山谷遗风。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县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
2. 诗论:以杜甫为宗。
提倡“无一字无来处”
创作方法上 ,提出“夺胎换骨”法。
3.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二)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方回《瀛奎律髓》)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
“自成一家”——无斧凿痕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此时作者已经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上已有三个年头。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
(四)解题
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诗人登上快阁,以抒情感。
三、整体感知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一)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1)鉴赏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认真从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以“痴儿”自许。
(2)鉴赏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落叶。千山:众山。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3)鉴赏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朱弦已为佳人绝:《吕氏春秋》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聊因美酒横: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
(4)鉴赏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弄:演奏。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二)鉴赏探究
1.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运用了什么典故?
①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
②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表现诗人了却官事,登上快阁,尽览美景的愉悦心情。
2.“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
①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②诗人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
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
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①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
②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5.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②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③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美景,表现了诗人了却官事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无比愉悦心情。
6.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7.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①弃官归隐。
②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
③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诗人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就寄托于“归船”、“白鸥”。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9.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
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四、诗文小结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公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
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尾句写出诗人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的想法。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鷹评语)。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这首诗还是诗人“以故为新”的生新创造的代表作,它无论是在“语必生造”方面,还是“意必新奇”方面,都重在“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即努力直面前代丰富的诗歌艺术成就,或援用习见之语,另生新意,或撷取前人创造的意象翻出新意。
五、内容拓展
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但黄庭坚不一样。通过知人论世可知,他一生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
他渴望归隐山间,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才是黄庭坚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六、艺术特色
1.气象空阔,精致新奇。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
2.曲折尽情,顿挫抑扬
纵观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转忧(“朱弦”句),继而又转喜(“青眼”句),喜而复忧(“万里”两句)。
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纵笔,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由于它用的是顿挫、跌宕的手法,因此,也愈见出感情的深沉。
3.诗中多处用典
“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落木”、“鸥盟”等已化用无痕,如从己出。
4.善炼字面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倚晚晴”的“倚”,写其逍遥自得的神情,“美酒横”的“横”写出诗人坚持自我及兀然傲世的姿态。“已为”、“聊因”、“吾与”等词组的使用,使诗歌显出情致的跌宕变化。
七、理解性默写:
1.黄庭坚《登快阁》诗巧用典故,其中“朱弦已为佳人绝”化用了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青眼聊因美酒横”化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两句,表现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
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描绘自己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的两句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4.《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
五、课后作业:
结合注释及翻译,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