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07: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设计
任务情境
昭天舒日,磅礴东方。73年前,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华大地迎来新生。过去的73年,是极不平凡的73年;逝去的73载,是意义重大的73载。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彰显青年学子的爱国热忱,校团委将组织“重温建国大业,感受峥嵘岁月”演讲比赛活动。
请同学们借助本课的学习,回望祖国成立前的足迹,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赛,抒发对党、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梳理讲话的思路, 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诵读文中感彩强烈的语句,体会课文通俗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创作背景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日渐沦落,几近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二、教学任务设计
任务一:初识文体
1.开幕词是领导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
2.通常由首部、正文及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
结束语则需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宣布、介绍
主体——背景、议题、意义、要求
结尾——希望和祝贺
任务二:理清结构
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每一段的中心观点句及有明显结构标志的时间词语。概括每个段落内容。
第 1 自然段:宣布会议开幕。
第 2、3 自然段:指出本次会议的性质。
第 4 自然段:说明了本次会议名称的由来。
第 5 自然段: 再次重申了本次会议的性质。
第 6 自然段: 明确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 7 自然段:指出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结束,需要提高警惕。
第 8—11 自然段:指明国家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 12 自然段:表明了国内外反动派必败, 中国将越来越强大的决心和信心。
第 13—16 自然段: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
任务三:分析本文的语言和情感。
本文虽然是一篇开幕词,但是很多句子感情充沛。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并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1.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愤怒,惋惜)
2.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骄傲,自豪)
3.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清醒,警惕)
任务四:研读课文
1.如何理解“站起来了”的丰富内涵?
2.阅读文章,看看哪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并尝试对其进行解读和归纳。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站起来代表独立。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站起来代表平等。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站起来代表强大。
█“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站起来代表获得尊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代表人民的意志,站起来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任务五:由文入词,拓展品情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三、延伸课堂,布置作业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总会托起时代的弄潮儿;天地的造化钟灵毓秀,总是青睐坚定的奋斗者。73年前,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华大地迎来新生。如今,中华儿女正在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对此,你有怎样感想?请你写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