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7.1《海底两万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7.1《海底两万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1 13: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科学和幻想之旅 读书方法建议: 1、通过查询或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对作品深刻寓意的领悟,也能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2、阅读原著,或观看原著改编的电影或动画片,或阅读连环画,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3、与同学交流探讨,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情节和作品的独特艺术手法,并谈谈作品所寄托的思想。
4、就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并积累一些佳词妙句。
5、 模拟作品风格和方法进行创作,叙写人物生活,表现人物性格。儒勒-凡尔纳(1828——1905)一、说说
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简介 ???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 1856年凡尔纳乘火车来到北部城市亚眠,遇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漂亮寡妇,一见终情并求婚,继而结婚。接着凡尔纳搬家过去,从此开始认真创作。其时29岁。   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社无人理睬,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赏识此书的编辑叫赫茨尔,从此凡尔纳遇到了知音,与之结下终身友谊。
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炮打响,引起轰动,使他成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二、说说《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后有《神秘岛》。作者想像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人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种年龄的读者。而且,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都以科学为依据;他所预见到的很多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
三、走进《海底两万里》 1、内容简介 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2、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 美妙壮观,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如尼摩船长): 品质高尚,献身科学,英勇顽强, 不畏艰险 默读第236-237 页,画出相关语句
说说凡尔纳小说 拥有广大读者的原因
凡尔纳小说 拥有广大读者的原因
一、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二、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结果。
三、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科学和幻想之旅

《海底两万里》:四、进入【精彩片段】科学和幻想 默读第230-234页,思考:
你觉得哪些地方吸引你?为什么?据你的了解,文中包含了哪些科学知识?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请具
体说说)科学和幻想 行文中巧妙地穿插了阿基米德定律、光在水中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学知识,以及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藻海带等植物的生物学知识。
这个片段集中体现了凡尔纳小说的神奇性和科学性。
探究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人们往往会被作者巨大的想像力吸引。关于想像力的神奇魅力与想像力的作用,你有什么看法? 走进<<海底两万里>>,
体味“科学和幻想之旅” 。心动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