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吗 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 哪种月季漂亮 D. 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太平洋 B. 撒哈拉沙漠
C. 卧龙自然保护区 D. 地球大气层的上层
4.绣球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5.“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水分 C. 声音 D. 温度
6.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的长饰羽,显得极为漂亮。这种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A. 打扮自己,愉悦心情 B. 生长的需要
C. 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 D. 繁殖的需要
7.“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流水潺潺 B. 春雨绵绵 C. 阳光灿烂 D. 绿草如茵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 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 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9.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① 25 ②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
A. 阴暗、干燥土壤 B. 阴暗、湿润土壤
C. 明亮、干燥土壤 D. 明亮、湿润土壤
10.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
A. 花开花谢 B. 叶落归根 C. 秋去冬来 D. 大雁南飞
11.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活需要营养
12.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得出结论
13.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 阴暗低温与阴暗高温 B. 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 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D. 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14.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5.下表是探究光照对豌豆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玻璃瓶底部放入等量的纸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玻璃瓶(组别) 甲 乙
种子数量 40粒 a
场所 b 阳光下
温度 c 25℃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d
A. a是40粒 B. b是黑暗处 C. c是25℃ D. d是干燥
16.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植物志》的记录,我国约有30000多种维管植物。该数据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模拟法
17.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 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 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花最漂亮 D. 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
18.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模拟法
1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它们的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
B. 丙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C. 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 若丁被大量捕杀,短期内甲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农田生态系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小明在周围环境所调查到的生物,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
第一种分类方法,按 可分为 、 和 。
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
22.通过下图回答有关生命现象的问题: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图中的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2)上图___________(填序号)说明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获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上图C表明生物体在生活过程中,能把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4)上图A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能把特征___________给后代。
(5)当遇到敌害时迅速逃避,这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
23.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长、繁殖和遗传和变异等。下图中分别体现了哪种生命特征:
(1)A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2)B人体排汗,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3)C蘑菇由小长大,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4)D鲸鱼喷出水柱,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 5)E蚂蚁搬运食物,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24.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和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草的数量会减少,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_____ 。
(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_流动的,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
(4)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和___________关系。
(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你会采取什么具体做法? 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解答】
A.“山水林田湖草”中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故A正确;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故B正确;
C.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组成,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C错误;
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圈,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月季的漂亮与否,是人的主观感觉,“哪种月季漂亮”不属于科学问题。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解答】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所以地球大气层的上层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改变土壤酸碱度是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5.【答案】B
【解析】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农谚“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主要意思是惊蛰时节雷鸣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6.【答案】D
【解析】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雄性极乐鸟漂亮的长饰羽,有利于它求偶,这是繁殖的需要。
7.【答案】D
【解析】流水潺潺、春雨绵绵、阳光灿烂不具有生命现象;绿草如茵属于生命现象。
8.【答案】B
【解析】分解者能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因此丙是分解者。乙可以被甲吃,为甲提供食物,乙是生产者;甲以乙为食,甲是消费者。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小强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土壤干湿度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明亮、湿润土壤。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能遗传和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A、花开花谢属于植物的繁殖现象,因此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叶落归根”---植物通过落叶可以排出一部分废物,也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B错误;
C、秋去冬来是季节的变换,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C正确;
D、大雁南飞是一种迁徙行为,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分析】
该题考查生物的特征主要,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解答】
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是花卉对光的刺激的反应,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环节,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解答】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小林同学观察到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设置的原则。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土壤干湿度,其它条件都相同。
【解答】
A.阴暗低温与阴暗高温,唯一变量是温度,A错误;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唯一变量是光照,B错误;
C.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唯一变量是水分,C正确;
D.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不是描述了生命现象,而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了生命现象。
故选:B。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原理及应遵循的原则。
【解答】
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其余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探究光照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其变量只能是光照。因此, a是40粒, b是黑暗处,c是25℃,d是潮湿。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我国约有30000多种维管植物。该数据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调查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来确定。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17.【答案】C
【解析】“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都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花最漂亮”是个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 也就不属于科学问题。
18.【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题关键是理解观察法的过程和要求。
【解答】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本能及习性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的富集现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的富集现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的特点。
【解答】
A.食物链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数量最多,所以丙的数量最多,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故A错误;
B.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此食物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中,丁的营养级最高,因而积累有害物质最多,故 B错误;
C.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该食物链中丙是生产者,数量最多,丁的数量最少,营养级最高,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故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若丁被大量捕杀,乙的数量增加,这样甲的数量减少,引起丙的数量短时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解答】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故选C。
21.【答案】生物的形态结构 植物:月季、衣藻、银杏、仙人球 动物:鱼、狗、鸟 其他生物:蘑菇 月季、银杏、仙人球、狗、鸟、蘑菇 衣藻、鱼
【解析】略
22.【答案】(1)细胞
(2)B;物质;能量
(3)废物
(4)遗传
(5)反应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生物中,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图中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得营养,从而获得生物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上图B是动物正在捕食,说明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获得物质和能量。
(3)生物能够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上图C中的落叶现象,表明生物体在生活过程中,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上图A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能把特征遗传给后代。
(5)生物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称为应激性。当遇到敌害时迅速逃避,这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了一定的反应。
故答案为:(1)细胞
(2)B;物质;能量
(3)废物
(4)遗传
(5)反应
23.【答案】(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生物能生长
(4)生物能进行呼吸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特征的内涵。
【解答】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A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B人体排汗,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C蘑菇由小长大,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生长。 。
(4)D鲸鱼喷出水柱,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进行呼吸。 。
(5)E蚂蚁搬运食物,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4.【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
(2)5;草→鼠→蛇→ 鹰
(3)食物链和食物网;太阳能
(4)蛇;竞争
(5)不浪费纸张、绿色出行、节约水电、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 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
【解答】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我们应该做到不浪费纸张、绿色出行、节约水电、植树造林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土壤中吗 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 哪种月季漂亮 D. 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太平洋 B. 撒哈拉沙漠
C. 卧龙自然保护区 D. 地球大气层的上层
4.绣球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5.“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水分 C. 声音 D. 温度
6.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的长饰羽,显得极为漂亮。这种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
A. 打扮自己,愉悦心情 B. 生长的需要
C. 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 D. 繁殖的需要
7.“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流水潺潺 B. 春雨绵绵 C. 阳光灿烂 D. 绿草如茵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 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 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9.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① 25 ②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
A. 阴暗、干燥土壤 B. 阴暗、湿润土壤
C. 明亮、干燥土壤 D. 明亮、湿润土壤
10.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
A. 花开花谢 B. 叶落归根 C. 秋去冬来 D. 大雁南飞
11.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活需要营养
12.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得出结论
13.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 阴暗低温与阴暗高温 B. 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 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D. 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14.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5.下表是探究光照对豌豆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玻璃瓶底部放入等量的纸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玻璃瓶(组别) 甲 乙
种子数量 40粒 a
场所 b 阳光下
温度 c 25℃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d
A. a是40粒 B. b是黑暗处 C. c是25℃ D. d是干燥
16.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植物志》的记录,我国约有30000多种维管植物。该数据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模拟法
17.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 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 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花最漂亮 D. 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
18.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模拟法
1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它们的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
B. 丙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C. 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 若丁被大量捕杀,短期内甲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农田生态系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小明在周围环境所调查到的生物,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
第一种分类方法,按 可分为 、 和 。
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
22.通过下图回答有关生命现象的问题: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图中的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2)上图___________(填序号)说明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获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上图C表明生物体在生活过程中,能把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4)上图A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能把特征___________给后代。
(5)当遇到敌害时迅速逃避,这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
23.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长、繁殖和遗传和变异等。下图中分别体现了哪种生命特征:
(1)A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2)B人体排汗,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3)C蘑菇由小长大,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4)D鲸鱼喷出水柱,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 5)E蚂蚁搬运食物,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 。
24.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和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草的数量会减少,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_____ 。
(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_流动的,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
(4)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和___________关系。
(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践行这一理念,你会采取什么具体做法? 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