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5 21: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课
枫树上的喜鹊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我所执教的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课标低段识字目标和本册阅读目标中都提到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一年级时,学生进行过相关语文要素的训练: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生活经验"去猜字、认字。因此,我制定了本课识字教学的目标: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重点了解“山冈”“渡口”“遮蔽’词语的意思。借助插图了解“山冈”的意思。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了解“渡”的意思,借助插图理解“渡口”的意思,通过组词积累词语,学会运用。猜一猜“遮蔽”的意思,并发现字义相似的特点,积累词语,激发学习期待。
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针对阅读提出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年级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带着问题边读边画, 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再说一说。因此,本课阅读能力训练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默读课文,画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来促进阅读理解。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8彩色的梦》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9枫树上的喜鹊》引导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的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10沙滩上的童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语根据故事的开头编写故事。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栏目要求学生仿照提供的句式,借助泡泡中的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会.....一会.....一会......”说句子。写话栏目引导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照时间顺序写话。
本课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是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具体体现。二年级以来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已经出现了两次,学生在学习中已经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朗读中“读句子想象画面”。本课是第一次提出了“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对学生提出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能力要求。“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强调词语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强调学生从“想”到“感受”再到“说”“写”的过程。基于这一点,我遵循学生发展、层层深入,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继续运用以前学习的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根据图片、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最后能写下来。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贯彻这一训练重点,并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体会美妙的语言,感悟美好的情感。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到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学生抓住“很大很高”“遮蔽”等重点词语,展开想象,感受到枫树枝繁叶茂,挡住了强烈的阳光,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再通过朗读把想象的画面呈现出来,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在教学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本领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拓展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学习什么本领,并用上“一会儿”来说一说,训练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深入体会喜鹊阿姨对喜鹊弟弟的喜欢和疼爱。启发学生能结合对鸟儿生活习性的了解想象到:捕食、筑巢、飞翔、梳理羽毛,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想象到:学跳舞、学说话。在教学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看日出的对话时,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红红的太阳升上来了,它给云彩染上了漂亮的红色,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飘浮的云彩,他们在说什么,喜鹊阿姨还会指着什么和喜鹊弟弟说话呢。引导学生结合着课文中的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根据课后练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教师创设情境:中午,我正要乘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你们猜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这正是在落实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下课前我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情境续编故事,给学生创设更加丰富而又个性化的想象空间。 
对学生阅读想象能力的训练成为了贯穿课堂始终的一条主线且在设计上各有侧重: 第一处重在学习阅读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第二处重在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语言。第三处是学习利用课文插图进行想象拓展。第四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表达的训练,读写结合,迁移运用。通过这样层层推进,逐步引导,营造氛围,让学生一直处于文本如童话般的情境中,置学生于“语用”状态中,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迁移运用,进行语言的再创造,能帮助学生由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让同学们想象的火花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借助插图了解“山冈”的意思。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了解“渡口”的意思,组词运用; 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猜一猜“遮蔽”的意思,并发现字义相似的特点,积累词语,激发学习期待。
2.默读课文,画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继续运用以前学习的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根据图片、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运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4.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我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身材尾巴长,身穿黑白小西装。谁家有了大喜事,它就飞来报吉祥。(板书:喜鹊)
喜鹊又叫吉祥鸟。瞧,它穿着黑白相间的礼服,长长的尾巴上点缀着蓝绿色的羽毛,多么惹人喜爱呀!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喜鹊。
2.(板书:枫树上的)加上这几个字,你知道了什么?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就是讲了我和枫树还有喜鹊的故事。
【设计意图:谜语激趣,感知喜鹊形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读好长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屏幕上是本课需要认读的词语,变红的是生字,请你借助拼音先把生字拼读正确,再读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拐杖,准确认读生字。】
3. 教师示范,学生自由练读。
4.提醒:懂得,是轻声词。学生练习朗读。
山冈,“冈”读一声。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试着猜一猜,什么是山冈?“山冈”是指低矮平缓的山。
5.出示“渡”,指读。借助偏旁表意的特点,理解“渡”的意思:从水的这一岸到那一岸就叫渡。
渡口指的是哪里呢?学生上台边指边说。借图片理解:渡口就是水边停船准备过河的地方。组词巩固意思。
6. 出示“遮蔽”,指读。“遮”我们之前学过了,它是挡住的意思。借助偏旁表意的特点理解,“蔽”是草木遮挡的意思。学生自主发现“遮”和“蔽”的意思相近。举例前几课学过的词语:碧绿、寻找、温暖,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期待。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自主发现,理解词语意思。】
7.巩固认读词语:下面就让我们坐上渡船,读一读船上的词语,一起渡过小河吧。
8.练读长句子——“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预设:当孩子没有读好“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时,引导孩子根据“我怎么去,到哪里,干什么”这三层意思进行停顿。【设计意图:单纯的教师范读只能让学生读会这一句话,只有知其所以然,明白究竟为什么这样停顿,孩子才能逐渐习得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适当停顿。
10.学生自主练读。
(三)边读边想象,感悟“我喜欢”
1.小时候我常常来到村子的渡口旁,站在枫树下,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喜欢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想一想我喜欢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含有“我喜欢”的句子: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2)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3)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4)我真是喜欢极了。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在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帮助理解课文的阅读能力。】
2.读第一处句子,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板书:枫树)
我为什么喜欢这棵枫树,它是什么样子呢?一边听老师读一想象这棵枫树的样子。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想象。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一棵什么样的枫树呢? 指名读。多么高大茂盛的枫树啊,密密层层的叶子好像一把绿色太阳伞,遮蔽了整个渡口,为村民送去清凉。让我们想象着它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表达出我们对它的喜欢吧。
我们通过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到“我”对枫树的喜欢。
【设计意图:巩固习得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感受作者对枫树的喜爱之情。】
3.我喜欢枫树,我还喜欢什么呢?请大家读读剩下的三处句子又给我们讲了我喜欢什么? (板书:喜鹊)
4.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2-4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我对喜鹊的喜欢?
(1)我真是喜欢极了。学生感情朗读。
(2)喜鹊阿姨,喜鹊弟弟。多么亲切的称呼啊! 在我的心里喜鹊早已不是普普通通的鸟,而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感情朗读。
(3)师生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情境对话,启发想象
1.我喜欢枫树,更喜欢喜鹊。所以,我一有空就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抬头看望我的喜鹊弟弟。我看到了这样一番情景。
指名读。
你知道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吗?
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学习什么本领啊,谁能想象着也来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评价:可以结合鸟儿生活习性展开想象,也可以仿照课文写法,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训练口头语言表达,为写做铺垫。】
看,用上“一会儿”就让我们感受到喜鹊阿姨是多么疼爱她的宝宝们呀!
2.听,喜鹊正在教喜鹊弟弟学习拼音字母呢!
发现相同:都是用“鹊”字在交流,不同:标点符号不同。
练读对话。
3.这天早上,我看到太阳从渡口对岸的山冈后面升上来了,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
练读对话,读好喜鹊说话的节奏和感叹、疑问的语气,体会欢喜自豪的情感。
4.看,红红的太阳升上来了,它给云朵染上了漂亮的红色,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飘浮的云朵,问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你们猜,喜鹊阿姨在问什么?喜鹊弟弟又会怎么回答呢?展开想象,把他们说话的意思说给同位听听。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评价:想象的时候要关注到喜鹊说话的节奏和长短变化,仿照课文句式来表达。
5.让我们来看看这渡口边美丽的风景吧,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喜鹊阿姨还会指着什么和她的宝宝对话呢?(连绵起伏的山岗、清清的湖水、即将远行的渡船、水中的倒影……)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进行想象拓展,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训练语言表达。】
(五)想象仿写,训练表达
1. 中午,我正要乘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你们猜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47页,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特定的语境下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把想象到的写下来,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2. 评价展示。教师侧重于指导:结合语境进行合理想象。
3. 一个鹊字引发了同学们这么多丰富的想象,我感受到你们对喜鹊真是喜欢极了。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我喜欢这把绿色的太阳伞,我更喜欢喜鹊阿姨和她的孩子们。傍晚,夕阳渐渐隐去,喜鹊一家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喜鹊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设计意图:拓展想象空间,体验想象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