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5 22: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校园运动会是许多同学喜爱的一项集体活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体内的血红蛋白、尿素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B.运动员们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参与
C.运动时大量产热、出汗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D.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恒定不变中
2.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若干天后,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3.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人体发热。如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B.体温升高到38.5℃之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手脚冰凉的现象导致散热减少
D.TRH和TSH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
4.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一类有机物,在低浓度时就具有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高浓度下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
B.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代谢和生理活动
C.激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D.激素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5.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1) NPA(μmol·L-1)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6.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激素,科研人员在其基础上人工合成了具有相似生理作用的化学物质GR24.为了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用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图1的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GR24增强了NAA对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
B.实验中NAA应加在图1的琼脂块A中
C.GR24的作用可能是促进主茎的NAA向侧枝运输
D.可利用放射性标记GR24研究其对NAA运输的影响
7.在拟南芥生长过程中,硫酸盐缺乏会诱导S蛋白表达,并定位到细胞膜上,S蛋白与生长素转运蛋白P相互作用,降低P蛋白含量,减少生长素向根尖的转运,进而促进根的伸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蛋白参与了根系对缺硫的适应性反应
B.S蛋白可能通过降解P蛋白促进生长素的运输
C.S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定位与其发挥功能无关
D.根尖细胞伸长生长依赖于高浓度的生长素
8.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是在黑暗下进行的
B.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C.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9.神舟十四在轨期间,水稻种子经历了120天的太空培育生长,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下列关于空间站中水稻生长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在太空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用脱落酸溶液处理水稻种子能够维持其休眠,抑制萌发
C.用高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水稻苗可以提高产量
D.水稻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完全由植物激素控制
10.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绿豆芽,用不同浓度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清水处理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B.10-6/mLNAA处理组胚轴依然生长
C.10-10g/mLNAA抑制了不定根生根数量
D.由实验结果可知NAA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60分)
11.(21分)植物在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虫侵害时,会表达一种防御蛋白——蛋白P。为研究一种新的植物激素茉莉酸对蛋白P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用番茄植株进行实验。
(1)茉莉酸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传递___________,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科研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将番茄叶片C1和J1置于封口的玻璃瓶中,其内分别放置含清水或含茉莉酸(具有挥发性)的海绵,叶片M紧贴在玻璃瓶的封口外。4小时后,测定各叶片中蛋白P的mRNA量,结果如下表。
叶片 C1 C2 M J1 J2
蛋白P的mRNA量 6±4 7±3 7±3 223±7 172±4
①本实验中,C1叶片的结果排除了___________(写出两点)的影响。
②本实验中,M叶片的结果说明,J2叶片蛋白P的mRNA量变化不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有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个清晰的、解释J2叶片数据的科学假设:__________。
(4)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叶片机械损伤可以诱导蛋白P的表达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科研人员推测,叶片受到机械损伤后内源茉莉酸增加,诱导ABA合成增加,ABA进而促进蛋白P的表达。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在上述已知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下列实验中的__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以完善证据链。
a.给叶片单独施加ABA,检测蛋白P含量
b.给叶片同时施加ABA和茉莉酸,检测蛋白P含量
c.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
d.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ABA含量
12.(21分)唐氏综合征(DS)患者常表现出认知障碍、嗅觉缺陷、生育能力低下等症状,这与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缺乏症的症状非常相似。科研人员对DS与GnRH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DS患者生育能力低下,可能是由于下丘脑GnRH神经元分泌的GnRH缺乏,导致垂体分泌_________不足,使________发育不良所致。
(2)为探究DS与GnRH的关系,研究者创建了TD小鼠模型来模拟人类的DS病程。
①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野生型和TD小鼠进行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检测,结果如图1、图2所示。TD小鼠可作为人类DS的动物模型,依据是________。
②利用___________观察TD小鼠下丘脑,发现TD小鼠GnRH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据此推测DS与GnRH的分泌不足有关。
③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包括_________。
A.向成年TD小鼠注射适量GnRH,气味辨别能力和迷宫实验得分提高
B.向成年TD小鼠注射适量GnRH,GnRH神经元数量增加
C.将新生野生型小鼠GnRH神经元移植到成年TD小鼠相关脑区,气味辨别能力和迷宫实验得分提高
D.在C处理的同时,注射特异性抑制GnRH释放的肉毒神经毒素,气味辨别能力和迷宫实验得分无明显变化
(3)研究发现TD小鼠和DS患者GnRH神经元中miR-200(一种微小RNA)显著减少。研究者提出假设:过表达miR-200基因可以改善DS患者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请从①~⑤中选择小鼠和处理,以验证上述假设。写出相应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成年野生型小鼠②成年TD小鼠③不做处理④将腺病毒载体导入GnRH神经元⑤将含有miR-20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导入GnRH神经元
组别 小鼠类型和处理 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加号越多表示能力越强)
1 ②③ +
2
3
4
13.(18分)水稻籽粒灌浆是否充实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基因在水稻叶片、茎和颖果中都有表达,其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运输脱落酸(ABA)。D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体籽粒灌浆缺陷,导致种子饱满程度降低,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图1为水稻植株的器官示意图,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授粉5天后不同器官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图2科研人员推测,颖果中的ABA主要是由叶片合成后通过D蛋白转运来的,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 H标记的ABA验证了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
(3)水稻灌浆结实的最高温度为3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下突变体灌浆缺陷较野生型的差距更为显著。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将24℃生长的野生型水稻转入35℃培养2小时,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下颖果中D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3。据图可知,____________。
(4)ABA可以激活颖果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综合上述信息,解释高温下野生型水稻确保正常灌浆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5BCDAC 5-10DABBC
二、非选题
11.(21分)
(1)信息(3分)
(2)①玻璃瓶封口、海绵以及叶片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4分)
②茉莉酸直接扩散到玻璃瓶外(2分)
③茉莉酸可促进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3分);茉莉酸通过J1叶片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2分)
(3)J1叶片中转录的蛋白P的mRNA运输至J2叶片(或茉莉酸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引起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或J1叶片通过其他信号分子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4分)(4)a、c、d(3分)
12.(21分)
(1)促性腺激素(3分) 性腺(3分)
(2)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D小鼠对气味2的嗅闻时间短,迷宫实验得分低(4分)
②显微镜(2分)
③ACD(3分)
(3)(6分)
组别 小鼠类型和处理 气味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加号越多表示能力越强)
1 ②③ +
2 ②④ +
3 ②⑤ ++(或++)
4 ①③ +++
13.(18分)
(1)叶片中ABA的含量野生型低于突变体,颖果中ABA的含量野生型高于突变体(4分)
(2)将等量3H标记的ABA涂抹在野生型、D基因突变体的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水稻颖果中的放射性强度(5分,等量1分,3H标记的ABA1分,对照组实验组1分,叶片1分,检测因变量为颖果放射性强度1分)
(3)温度升高促进D基因转录(3分)
(4)高温下D基因转录量增加(1分),蛋白D合成增多,(1分)促进ABA从叶片转运到颖果(1分)。颖果中ABA含量增加,激活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1分),促进种子合成淀粉(1分),从而确保水稻籽粒正常灌浆(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