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第三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壹
建立:秦的统一
1
2
3
5
4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秦朝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探究题:其中统一的必然性是什么?可能性又是什么?
必
然
性
可
能
性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中体现的大秦是如何通关的?
大秦通关开始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大秦通关秘籍一
统一全国
手段?
远交近攻
大秦通关秘籍二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滇黔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北派蒙恬抗击匈奴,修筑长城
04
05
06
03
02
01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修驰道、直道
颁布法律,秦法细腻严苛、重罪轻罚
编辑户籍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整顿社会风俗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秦汉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一套官僚机构,负责管理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监察各方面的工作。……它对全国的农业生产、工商业活动都要干预、督导;它负责全国道路交通的维持与修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根据这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秦朝统一的意义。
贰
巩固:秦的统治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资治通鉴》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 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
帝
制
度
中
央
官
制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治
粟
內
史
宗
正
太
仆
少
府
奉
常
三公
九卿
三
公
九
卿
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內史
太仆
少府
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全国最高军政长官,处理军务
虚设
宗庙礼仪教化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宫廷警卫
宫门警卫
司法、刑狱
少数民族
皇室宗族事务
租税、 财政
宫廷车马
三公九卿
各司其职
互相牵制
保证皇权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兴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弟子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中王绾和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用了哪种?
郡县制 分封制
划分标准
与中央关系
影响
性质
以地域为划分基础
以血缘为划分基础
郡县直属中央管辖,官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实力。
容易出现诸侯割据,地方分离独立。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体现了一个什么观点?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崩溃:秦的速亡
叁
秦朝的暴政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每年被迫服役者不下200万。
·北伐匈奴,征调30万男丁,
·修筑长城,征用40万民夫,
·戍守边境,率30万民众常驻河南地,
·秦始皇陵,动用徭役、刑徒70多万人,修筑30多年,
·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动用100多万劳力,
·秦直道,动用数10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
死刑
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车裂:五马分尸
连坐
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束颈的铁钳
生埋: 又称活埋或坑杀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
族诛
秦始皇:
1.赋役沉重:大兴土木、仙访药、兴师动众、征发繁重
2.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秦二世:
严刑峻法,加重负担
秦的速亡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遇雨受阻。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攻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严刑峻法;
赋役繁重;
残暴统治。
秦朝速亡原因探究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