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张PPT)
常见的地貌类型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
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的高低起伏的形态。
(又称:地形)
新疆 魔鬼城
桂林山水
甘肃敦煌
月牙泉
珠穆朗玛峰
长江
虎跳峡
辽东半岛
海蚀拱
01 喀斯特地貌
02 河流地貌
03 风沙地貌
04 海岸地貌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PART 1
Karst Landforms
喀斯特地貌
阅读教材66页,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喀斯特地貌的定义是什么?从定义中找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条件、形成机制和形成的空间。
2、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方?
1.概念:
喀斯特地貌:概念/物质条件/形成机制/空间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部分是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流水溶蚀)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流水沉积),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等);
②岩石的透水性强(岩石裂隙越大,透水性越强)
③水体的CO2含量多(越多,水体的溶蚀能力越强)
④水体流动性强(降水越多/坡度越大,水体流动性越强)。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分布
广西、贵州、云南、重庆等西南地区。
原因呢?
①岩石:以碳酸盐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具有可溶性。
②降水: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水体的溶蚀能力强;
④地形:山区广布,地势起伏大,流水的流动性更强。
③气温: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高,加快溶蚀;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地表喀斯特 地下喀斯特
侵蚀作用 溶沟(石芽石林)、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 溶洞、天坑、蓝洞、地缝等
沉积作用 钙化池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峰林峰丛
残丘
溶沟
坝子
孤峰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笋
地下河
石钟乳
石柱
溶洞
天坑
淀积作用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
3、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进行溶蚀,在岩石表面形成溶沟
溶沟
地表-侵蚀
①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
石芽
石芽、石林: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为石芽。形态丰富多样,伴生溶沟,高度较低。多个石芽组成石林。
石芽、石林
石林
洼地
长条形、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进行溶蚀,在岩石表面形成溶沟
随着溶蚀作用发展,溶沟逐步加深加宽,
形成洼地
溶沟
地表-侵蚀
洼地-农耕区
图4.3 云南罗平的峰丛、峰林、孤峰景观
②洼地:由溶沟进一步发展而来。有的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洼地
洼地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
长条形、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
可达数千米,底部平坦
广西、贵州称为“坝子”
峰丛
峰林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进行溶蚀、侵蚀,在岩石表面形成溶沟
随着溶蚀作用发展,溶沟逐步加深加宽,
形成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
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
演化成峰林
溶沟
石芽石林
地表-侵蚀
④峰丛:基部完全相连,锥状耸立的山峰群。
④峰林:峰丛之间的基座被侵蚀掉后,即基座不相连,山与山之间独立,群峰
林立。
共同点都是呈锥状耸立的山峰群;
区别是看基部是否相连。
【问题】
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峰林和峰丛
峰丛示意图 峰林示意图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
长条形、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
可达数千米,底部平坦
广西、贵州称为“坝子”
峰丛
孤峰
峰林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进行溶蚀、侵蚀,在岩石表面形成溶沟
随着溶蚀作用发展,溶沟逐步加深加宽,
形成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
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
演化成峰林
地壳相对长期稳定条件下,峰林不
断被溶蚀孤立,进而形成孤峰
溶沟
石芽石林
地表-侵蚀
⑤孤峰:峰林进一步侵蚀,最后在山间平原上残留下来的孤立山峰。
孤峰
地表喀斯特地貌
洼地
长条形、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
可达数千米,底部平坦
广西、贵州称为“坝子”
峰丛
残丘
孤峰
峰林
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进行溶蚀、侵蚀,在岩石表面形成溶沟
随着溶蚀作用发展,溶沟逐步加深加宽,
形成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
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
演化成峰林
地壳相对长期稳定条件下,峰林不
断被溶蚀孤立,进而形成孤峰
孤峰进一步被
溶蚀形成残丘
溶沟
石芽石林
地表-侵蚀
孤峰
残丘
⑥残丘:孤峰进一步侵蚀
残丘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
3、地表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不断加剧的结果)
溶洞:
南方充沛的降水、地表水通过各种缝隙、孔洞进入地下,发生溶蚀形成溶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石笋
石柱
石钟乳
石帘(石幔)
流水淀积
地下-堆积
①石钟乳:当地表水从溶洞洞顶的裂隙渗出,遇到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时,水中的杂质就会转变为碳酸钙并在洞顶沉淀形成石钟乳
②石笋:若水滴从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水分蒸发,碳酸钙就会沉淀并形成石笋
③石柱:经过漫长的发展,一些石钟乳与石笋就会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溶斗、天坑
溶斗是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溶斗发生坍塌,形成天坑。
天坑的形成,是先有条地下河,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洞穴,洞穴顶部不断塌陷,形成地下大厅,再继续塌陷,直到连地面也塌陷了,就形成了天坑。其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世界最大--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溶斗
如果天坑四周岩壁溶蚀坍塌,还会形成天然的桥梁,“天生桥”
广西江洲天生桥
广西桂林象鼻山
课堂活动--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1、简述大窝函的气候和地形特点?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地貌:喀斯特地貌,中间为洼地,周围峰丛环绕。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3、分析大窝函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4、还有哪些优势?
喀斯特地貌,岩石多裂隙,透水性强,
有利于地表水向下渗透,且与地下河
相连,便于排水。
①地形起伏,避风屏障好;
②人口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大气透明度高。
05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对农业:
①地形崎岖,耕地少;
②岩石多裂隙,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③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土层薄,土壤贫瘠;
对交通:
①地表破碎,崎岖不平;
②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
③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对生态:
①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植被减少;
②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
不利影响:
05
①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如山间小盆地发展种植业(坝子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和牧业;
②地下水丰富;
③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
有利影响: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如图为示意某地貌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貌( )
①为喀斯特沉积地貌
②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
③为喀斯特溶蚀地貌
④可溶性岩石以玄武岩为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如图为示意某地貌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1~3题。
2.图中没有体现的地貌是( )
A.溶洞 B.洼地
C.峰丛 D.峰林
A
如图为示意某地貌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1~3题。
3.图示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c→b→e→f→a→d
B.c→e→b→f→a→d
C.c→e→b→f→d→a
D.c→b→a→d→e→f
B
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 600 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4~5题。
4.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水资源较为贫乏
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 600 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4~5题。
5.“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雨水冲刷
B.流水溶蚀
C.河流搬运
D.流水堆积
D
天坑是四周岩壁峭立,深度和宽度较大的地表陷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典型代表。下图为湖南省某位高中生在进行研学活动时绘制的天坑形成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作用5.能正确表示天坑形成先后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乙→丙→甲 D.丙→丁→乙→甲
A
C
下图为不同演变阶段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正确表示该地貌景观演变过程的是( )A.甲→丙→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2.图示地区( )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3.该地水土保持林中难以生长高大树木,其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冷湿 ②土层浅薄 ③人为破坏严重 ④地下水埋藏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A
D
河流地貌
定义:河流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速减慢导致被搬运的物质在某个地方堆积下来,形成的地貌叫做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1.1 河流的侵蚀方式
下蚀:向下侵蚀
向两侧侵蚀
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
向两侧侵蚀
加深
延长
拓宽
拓宽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作用力:河流地貌是河流“侵蚀+搬运+堆积”的作用下形成的。
河流发育的初期、中期以及晚期地势起伏不同,河流落差不同,导致水流速度不同。
水流速度的不同,不同河段作用力不同。
河段 地势起伏 河流落差 流速 主要作用力
上游 大 大 快 侵蚀
中游 较大 较大 较快 侵蚀+堆积
下游 小 小 变慢 堆积
常见的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
“V”型谷——河流的侵蚀(下蚀)
①形成原因:河流上游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型河谷。
②特征: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深而窄,谷壁陡峭
横剖面“V”形河谷
“V”形谷
河流中游——地势落差减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地貌特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U形谷
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U形谷
凸岸
凹岸
识别河流凹凸岸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形成: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保持惯性,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坡度 水深 流速
凹岸
凸岸
陡 深 快
缓 浅 慢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思考:凹岸与凸岸相比,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凹岸处以侵蚀为主,少泥沙淤积,河道较深,可以筑港。
淘金呢?
建聚落呢?
凸岸
凸岸
后期:中下游,河流落差变小,流速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泥沙大量堆积,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槽型谷
不同河段河谷的形态及成因
河谷侵蚀地貌
的发育过程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__________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 为什么
乙
下蚀
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E处。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①冲积扇
河流堆积地貌:
分布:
河流出山口
地貌特点: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颗粒由 到 。
扇顶
扇缘
粗
细
形成原因:当河流流出山口
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开阔,
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
沉积形成冲(洪)积扇。
粗
细
冲积扇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是农业耕作、聚落选择的良好场址。
河流堆积地貌:
分布: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
三角洲
地貌特点:
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湖)变细。
形成原因:入海口或入湖口处坡度平缓,再加上海水或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前方形成三角洲。
知识拓展:形态多样的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长江入海口
鸟嘴状
扇形
鸟趾状
河流的特殊地貌——河曲和牛轭湖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用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河曲与牛轭湖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①河流摆动形成“S”形弯曲,即河曲;
②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
③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完成裁弯取直,河水不再流经弯曲河道,从取直部位流走;
④被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对应 (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 ,对应 (图甲或图乙)。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 地貌。(2)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冲积扇
图甲
三角洲
图乙
堆积
C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4)在丙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b
B
03 风沙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地貌。
一般有风蚀柱、风蚀蘑菇与雅丹地貌等。
【问题探究】
问题1:讨论风蚀蘑菇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地貌景观特征:
岩石孤立突起,下部窄小,上部宽大,呈蘑菇状。
①风大且频繁;
②近地面风沙更大,对岩石的磨蚀更强烈,使岩石下部遭受强烈的风沙侵蚀;
③上层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下层软,易被侵蚀。
风蚀蘑菇“上大下小”特殊形态的成因
雅丹地貌/风蚀垄槽
(甘肃敦煌)
垄 脊
沟 槽
问题2 如何描述雅丹地貌的景观特征
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
沟槽内有沙子堆积
问题3 雅丹地貌的走向与风向有什么关系?
沟槽垄脊的走向与风向平行
雅丹地貌
垄脊
沟槽
主风向与沟槽垄脊走向一致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等地貌。
黄土高原景观
形如新月
一侧坡陡,一侧坡缓
背风坡陡
迎风坡缓
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沙丘是沙漠中由于风力减弱或遇到阻碍,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因状如新月而得名)较为常见。
缓坡为迎风坡
陡坡为背风坡
风向
沙丘链延伸方向
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
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有什么关系?
陡坡为背风坡
缓坡为迎风坡
沙丘链延伸方向
风向
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
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有什么关系?
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我国西北地区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沙丘链呈
东北--西南方向
延伸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常见沙丘类型
固定沙丘:有些沙漠水分状况较好,有些植被能够对沙丘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形成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在更为干旱的沙漠,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形成流动沙丘(比如新月形沙丘)。
问题1 读图说明流动沙丘的
危害有哪些?
破坏建筑物,掩埋房屋
掩埋道路
掩埋农田,降低土壤肥力
沙尘暴
采取草方格、高立式沙障、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带等固沙、阻沙措施。
①增大地面的粗糙度,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破坏作用;
②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拦沙网
三北防护林
西藏米林县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岸边)
河北秦皇岛昌黎海岸沙丘
【活动】沙丘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活动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问题:
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推测该沙丘的沙原地,并说明理由。
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江心洲
消失:
沙洲与泥沙堆积的河岸相连,沙洲消失。
洪水期流速快,流水携带的泥沙凸岸堆积,水下浅滩被淹没;枯水期流速慢,泥沙沉积,水下浅滩面积扩大,出露水面成江心洲。
(河漫滩与江心洲相似,但请注意其区别)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6分)
河谷平坦开阔,河谷两侧高山耸立;
河谷中轴线大致呈东西走向。
河道弯曲,分布有江心洲。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
丹娘沙丘景观
活动
凸岸
沉积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图4.14-图4.15)。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沙源地:河漫滩和沙洲
理由:①此处河道弯曲,泥沙沉积
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
泥沙裸露;
③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
④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4分)
偏东风(东南风);因为沙丘应该在沙源下风向
丹娘沙丘位置示意
丹娘沙丘景观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