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10:4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少年闰土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能运用抓住具体场景、借助资料对比阅读等方法,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感悟“我”的内心世界。(重点)
3.能仿照第1自然段写法,描写一个照片上的场景,呈现生活瞬间。(难点)
二、拓展资源
丛书:《故乡(节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为弘扬鲁迅精神,班级组织开展以“致敬鲁迅”为主题的专题集制作活动。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走进鲁迅所写及介绍鲁迅的作品,体悟鲁迅精神,撷取精彩片段,表达对鲁迅的崇高敬意,最终完成个人的《致敬鲁迅》专题集编辑。亲爱的小伙伴,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致敬鲁迅,学习鲁迅精神。我们首先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感受鲁迅先生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走进课文,感悟画面,初识闰土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闰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用几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勇敢 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
过渡:这样一个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作者是怎样对他进行描写的?
2.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画出其中的描写。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十一二岁的少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幅画面,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宁静美好)
3.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就是闰土,他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面对偷吃西瓜的狡猾的猹,闰土“捏一柄钢叉”“尽力的刺”,并不畏惧,看出他很勇敢。
4.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夜色的宁静美好,读出闰土的勇敢。
5.出示课文插图,借助插图,尝试背诵。
6.给这幅美好的图画取一个名字吧。
——看瓜刺猹。
7.文章中类似画面感极强的小场景还有几处,请你找出来,借助共学单,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小场景 如何描写闰土 闰土的特点 “我”的内心
看瓜刺猹 闰土的动作:捏、刺 猹的动作:扭、逃 勇敢 佩服
雪地捕鸟 动作:扫、支、撒、看、拉 动作敏捷 佩服
海边拾贝 语言:五色的贝壳、鬼见怕、观音手 见多识广 佩服
看跳鱼儿 语言:跳鱼儿只是跳、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生活有趣 羡慕
8.全班交流。
预设1: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想象画面:这幅场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如何概括这幅画面?
———地点+事件:雪地捕鸟图。
作者是如何描写捕鸟过程的?
——一连串动作:扫、支、撒、看、拉。
预设2: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用同样的方法概括以上两个场景。
——海边拾贝图、看跳鱼儿图。
任务二:品味语言,读懂内心
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内心,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对比闰土的生活,借助这几个“不知道”,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个“不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新鲜事,闰土知道,反复强调“我”的“不知道”,其实是为了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
——“新鲜的事”“希奇的事”体现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四角的天空”体现了“我”的孤陋寡闻,表达了“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2.满怀着憧憬和希望,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我”每每想起童年时光和故乡,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幅美好的画面——引读第1自然段。
任务三:对比阅读,深化理解
过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
1.对比阅读丛书中《故乡(节选)》一文,勾画出令你难忘的场景,品味人物形象的变化。
自读文章,简单批注,汇报交流。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作者使用俏皮的语调,直接称杨二嫂为圆规,说她自以为名声大到可与拿破仑、华盛顿相比,令人会心一笑。“圆规很不平”或许是杨二嫂对于鲁迅不认识她感到失望不平,也可能指杨二嫂的轻佻、不屑、歪斜的站姿。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杨二嫂伶牙俐齿、尖酸刻薄、泼辣放任、爱贪小便宜。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闰土对“我”还有亲情,但封建等级观念最终破坏了两人和谐的关系。
2.中年闰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并出示表格。
人物描写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脸
着装
手掌
举止 对“我”的称呼
见面时的举动
对“我”的态度
生活状况
性格
——少年闰土: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中年闰土:麻木、愚昧木讷、迂腐守旧。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结合《故乡》写作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谈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闰土三十年后截然不同。
——揭示原因的关键句: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帝国主义、军阀官僚的迫害,使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封建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些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3.将人物前后的情形进行对比,我们对于人物的形象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也更容易感受出作者的用意。那么,通过描写闰土的变化,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任务四:学以致用,练习仿写
课文中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想到他,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正在月下看瓜刺猹的勇敢的少年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瞬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1.请你仿照第1自然段写法,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个生活瞬间,写一写。
2.学生交流。
出示评价标准,师生共同点评。
评价内容 师生评价
能写一件具体的事情 ☆☆☆
能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具体 ☆☆☆
3.小组交流,并修改完善。
总结:品读经典,就像穿越时光隧道,与大师进行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故乡》和鲁迅的其他小说,以及反映鲁迅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把对小说中有所感触的场景片段摘抄下来,编入《致敬鲁迅》专题集中的“凝固生活瞬间——鲁迅小说人物场景集”。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