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1 15: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自古进谏知多少?自古以来,很多谋臣良将,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屈原:向楚怀王进谏,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被奸臣嫉恨,遭放逐,最后投汨罗江而死。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剖腹挖心。伍子胥: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屡遭拒绝,引剑自刎,临终前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亲眼看勾践东山再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 齐王纳谏 《战国策》出处:《战国策》《战国策》又叫《国策》, 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而成。关于《战国策》《战国策》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国策。
记载公元前453年—前209年共245年史实。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一词,即源于此。关于刘向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留下了多少部历史、文学名著?
《战国策》《说苑》《列女传》……“邹忌讽 纳谏”齐王解
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解题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邹 忌 讽 齐 王齐 王 纳 谏兼语兼语句正音 听范读正音,正确朗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yìzhāo正音,正确朗读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正音,正确朗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háobàngcháo全班齐读正音,正确朗读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jiànjīyāncháo注释 口头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长光艳穿戴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呀!”“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倒装邹忌问妻  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谁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我和徐公谁美?邹忌问妾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邹忌问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通“熟”。孰视,仔细地看。2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018/12/1226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有求于我。” 睡,但没睡着……的原因偏爱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答: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实在,确实齐威王婴齐,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个较有作为的国君。   如今的齐国,有方圆一千多里的国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后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很深了。”土地,方圆没有谁蒙蔽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过失,并传到我耳朵的,得下等奖赏。”议论当面
指责人们会集的地方入朝见威王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有时偶而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扬热闹有时间或,偶尔一整年门庭若市?6、“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7、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战胜了敌国。朝拜战胜于朝廷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9、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10、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A邹忌:(1)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
(2)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
(3)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 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酒色而被挖心;
屈原劝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吴子胥劝夫差不要轻信勾践而被杀;
白居易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
韩愈谏迎佛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讽


术设喻----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方式一: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方式二: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涵的道理邹忌 妻妾 客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齐王 畏私有求受蒙蔽受蒙蔽类比推理
委婉劝说讽


术赏析文章美点再读课文,鉴赏品味本文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找出本文的“三”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 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面刺 上赏;
书谏 中赏;
谤讥 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 若市;
数月 间进;
期年 无可进。 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来看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发展规律。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意思是“以……为美”续:朝服衣冠。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服:名词用作动词。
  “穿戴”
闻:使动用法,
  使……听到二.一词多义
1、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3.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早晨)(朝庭)(间或,偶然,)(参与)(以…….为美)(漂亮好看)
(偏爱)(私情)(朝见)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 仔细)6、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上等)(送上,进献)7、乃下令
受下赏(颁布,下达)(下等)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及,比的上)(像,如)9、邹忌修八尺有余
欲有求于我也(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与“无”相对)于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对比到在闻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使……听说听说比较下面几个“朝”字的意思朝服衣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zhāo 早晨
朝拜、拜见
朝廷比较下列“修”字的意思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建、整修 
治理
高、长比较下列“善”字的意思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善”善事
好(长处)
擅长
好,表示同意58比较下列“间”字的读音和意思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立有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jiàn 间或、偶尔
jiàn 参与
jiàn 夹杂
jiàn 一会儿

jiàn 暗中,暗暗地判断停顿的正误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
√找出本文的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古代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用“……者……也”。找出本文三个表示比较的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还可以是:我孰与徐公?
——总之,“孰与”表示比较。用原文回答问题。
(1)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
王之蔽甚矣
(4)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018/12/12我来证明给你看 小张和小黄是同桌,感情笃厚,而且都是班上的佼佼者。
有一天,小黄发现小张在帮班上的一名差生做作业,
小黄想当面制止小张的行为,可是又怕影响彼此的友谊。
现在请你来替小黄出主意怎么样让对方乐意接受你的意
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请你表演出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