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北京西城北师大附中期中)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呼吸、吞咽等)的神经中枢位于 ( )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脊髓
2.(2023北京通州期末)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
A.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会改变运动方向
B.同学们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C.白细胞吞噬引起伤口感染的病菌
D.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出氧气
3.(2023湖南株洲中考)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
D.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它是由胰岛分泌的,随血液循环运输
4.【识图分析题·模式图】(2023北京中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骨骼肌是感受器
C.①是传入神经纤维
D.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
5.【识图分析题·概念图】(2022北京通州运河中学东校区月考)对如图的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③的表层
B.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
C.④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
6.【识图分析题·概念图】(2023湖南永州中考)小红同学学习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后,尝试用如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合的是 ( )
选项 1 2 3
A 神经系统 神经元 细胞体
B 内分泌腺 垂体 甲状腺
C 大脑 小脑 脑干
D 耳 内耳 耳蜗
7.【新独家原创】2022年12月26日晚,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下列关于得知这一消息后,广大人民群众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王倩在互联网上见到了这一方案,方案的内容在视网膜上成像,并由视网膜直接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B.王倩将方案内容读给家人听,听觉是在其家人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C.见到或听到这一消息后,王倩及其家人都非常高兴,这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D.王倩的妹妹得知第二学期开学后就可以进入校园学习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8.(2022北京石景山期末)传统入耳式耳机是声音经外耳道进入,通过空气传导(气传导),而骨传导耳机是声音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骨传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传导是声波首先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B.骨传导是声波通过骨将振动传至耳蜗
C.两种传导方式都由听神经来传导兴奋
D.经两种方式形成听觉的神经中枢不同
9.【新中考·国防教育】2023年5月16日上午,一场模拟的7.6级地震突袭丽江,周边地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发生后,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第一时间完成集结,武警云南总队机动某支队等数百名官兵火速驰援,搜救犬、蛇眼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等多路救援力量汇聚现场,全力展开搜救。下列相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武警官兵接到命令,快速集结,这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B.搜救犬能发现废墟下面的生命迹象,这是犬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C.在搜救过程中,有的战士手指磨破出血,但他们没有缩手,而是继续清理砖瓦石块,其反射弧一定通过大脑皮层
D.从废墟下面搜救上来的“伤员”,心跳、呼吸正常,说明他的脑干没有受损
10.【识图分析题·结构图】(2023北京通州模拟)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近视,这种现象可能与如图中的哪种结构出现病变有关 ( )
A.[①]角膜变薄
B.[②]晶状体曲度增加
C.[③]玻璃体变得浑浊
D.[④]视网膜脱落
11.(2022北京八中期中)如图是人体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
B.胰腺内的胰岛还可以分泌胰岛素
C.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感受器是胰腺
D.这一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12.【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2北京十一学校期中)人体内神经元有多种类型。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是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
B.①型神经元能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②型神经元可将神经冲动传导至肌肉和腺体效应器
D.推测三种类型神经元的基本连接方式为①→②→③
13.【识图分析题·模式图】(2023湖南邵阳中考)某同学的手指不小心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把手缩回。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是手指肌肉,是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是形成痛觉的部位
C.该反射和望梅止渴都属于复杂反射
D.若d受损,人不会及时缩手,但会感觉到痛
14.【时事热点·拳击锦标赛】(2023北京昌平一模改编)在2023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中,中国队斩获三金。关于拳击手打拳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打拳时小脑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B.打拳过程中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C.躲避对方攻击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听到哨声后做出出拳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15.(2023湖南常德中考)小涵同学观看电影《夺冠》时全神贯注,激动不已。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当他走进昏暗的影厅时,瞳孔由小变大
B.小涵是近视眼,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主题曲在小涵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D.激动时,他的胸腺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识图分析题·模式图】(2023四川成都中考节选)(14分)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2023年3月是我国第6个近视防控宣传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是本次活动的宣传主题。图甲是视觉形成的示意图,图乙是正常眼和近视眼成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看物体时,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图甲中① 等的折射作用,在② 上成像。②上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把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递到位于 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视力监测是保护学生视力的重要手段。检测视力时,学生看到视力表后,用手势表示被测字母的开口方向,这一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
(3)某同学检测视力后,医生告知他患有近视眼。据图乙分析,患近视眼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的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的曲度增大。配戴
透镜能矫正近视眼。
17.【学科素养·态度责任】(2023北京东城一模)(13分)2023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11亿青年因长时间配戴耳机而存在噪声性听力损伤(听损)隐患。
(1)配戴耳机听音乐时,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图1中[⑤]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听神经传导,最终在 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为了解耳机噪声造成的听损情况,科研团队对某大学31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图2可以看出配戴 式耳机占比最多。图3是被调查学生在环境嘈杂时是否提高耳机音量与听损情况的统计,据此研究人员提出“在嘈杂环境中不建议提高耳机音量”的倡议,他们的依据是 。
(3)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起始听耳机年龄的人暴露在噪声下引起的听损风险情况,结果如图4。据图可知,起始听耳机年龄约为 岁时,听损风险开始降为可接受风险。
(4)综合上述结果,请写出一条生活中保护听力的措施:
。
18.【主题教育·健康生活】(2022北京大兴一模)(14分)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发现与干预可以避免失明风险。
(1)正常人血糖升高时,脑中特定部位的神经元感受到这一刺激并产生兴奋,神经纤维将兴奋传递至胰岛内的特定细胞,促使其分泌 ,从而降低血糖,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胰岛属于反射弧的 。由此可见,人体内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是在神经和 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2)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发生闭塞,影响其与组织细胞之间的 ,导致视网膜功能异常,同时也会引起视神经病变,从而影响兴奋传导至
形成视觉。
(3)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时应注意淀粉类物质的摄入量,原因是淀粉进入消化系统后,最终会被分解为 ,这种物质主要通过 这一器官吸收进入血液,如果淀粉摄入量过多,会使血糖快速上升。
1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北京西城北师大附中期中)(14分)为了研究乙醇(俗称“酒精”)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计算受试者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受试者未饮酒时血液中乙醇浓度的目的是 。
(2)在进行视觉保留测试时,测试内容在人眼球的 上形成物像,物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视觉,进而再作出判断。
(3)由图可知,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的神经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 ,说明 。由此可推测乙醇能 (填“缩短”或“延长”)受试者完成反射的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4)有神经系统疾患、视觉及手部运动障碍的人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A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呼吸、吞咽等)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2.B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同学们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属于反射;白细胞吞噬病菌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金鱼藻没有神经系统,“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出氧气”不属于反射。
3.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胰岛属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运输。
4.B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①是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②是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是骨骼肌及支配其运动的神经末梢。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
5.B 图中①是周围神经系统,②是脑,③是大脑,④是神经元,⑤是突起。周围神经系统主要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6.B 图中表示1包含2和3,2和3属于并列关系。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等。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
7.A 外界物体反射的一部分光线会进入人的眼中,这些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和调节,会在视网膜上成像,光刺激能够引起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8.D 经气传导或骨传导形成听觉的位置都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9.B 搜救犬能发现废墟下面的生命迹象,这是经过驯兽员(饲养员)反复训练形成的,这种条件反射其他动物也能建立,并不是犬类特有的。
10.B 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会形成近视。
11.C 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感受器是口腔黏膜。
12.D ①型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眼、耳和皮肤表面,能够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③型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脑和脊髓,主要构成神经中枢;②型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肌肉和腺体,可以接受神经冲动,作出相应反应。因此,三种类型神经元的基本连接方式为①→③→②。
13.D a是手指皮肤,属于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但形成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若d传出神经纤维受损,人不会及时缩手,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14.D 听到哨声后做出出拳动作,是人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15.D 人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量明显增加。
二、非选择题
16.(1)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皮层 (2)条件 反射弧 (3)凹
解析 (1)所看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②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光刺激能够引起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学生看到视力表后,用手势表示被测字母的开口方向,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过程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的曲度增大,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17.(1)耳蜗 大脑皮层 (2)耳塞 环境嘈杂时,提高耳机音量的人数中听损人数占比远高于未提高音量的人数中听损人数占比 (3)24
(4)尽量不在嘈杂环境中配戴耳机(或不在嘈杂环境中提高耳机音量或推迟起始听耳机的年龄)
解析 (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再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由图2可知,配戴耳塞式耳机占比最多。分析图3可知,环境嘈杂时,提高耳机音量的人数中听损人数占比远高于未提高音量的人数中听损人数占比,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在嘈杂环境中不建议提高耳机音量”的倡议。
(3)由图4可知,听损风险≤6.4%为可接受风险,再结合折线图可知,起始听耳机年龄约为24岁时,听损风险开始降为可接受风险。
(4)生活中保护听力的措施有:尽量不在嘈杂环境中配戴耳机;不在嘈杂环境中提高耳机音量;推迟起始听耳机的年龄。
18.(1)胰岛素 效应器 激素 (2)物质交换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葡萄糖 小肠
解析 (1)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分泌胰岛素的反射弧中,胰岛是由传出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腺体,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人体内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是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2)如果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发生闭塞,将影响其与感光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同时会引起视神经病变,不能将感光细胞产生的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不能形成视觉。
(3)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其他器官或组织细胞中。
19.(1)形成对照 (2)视网膜 视觉中枢 (3)降低 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有抑制作用,且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明显 延长 (4)反射弧
解析 (1)测定受试者未饮酒时血液中乙醇浓度的目的是与测定受试者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形成对照。
(2)在进行视觉保留测试时,测试内容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进而再作出判断。
(3)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的神经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下降,说明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有抑制作用,且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明显。
(4)受试者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反射才能产生,因此有神经系统疾患、视觉及手部运动障碍的人不能作为测试对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