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好的故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13: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好的故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秋夜》(片段)《雪》(片段)+课后阅读链接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联系资料或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好的故事”所表现出的“美丽,优雅,有趣”。
3.借助资料,对课文最后两段有自己的理解,体会鲁迅对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好的故事”所表现出的“美丽,优雅,有趣”。
【教学难点】
1.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2.借助资料,对课文最后两段有自己的理解,体会鲁迅对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含蓄的散文诗——《好的故事》。
2.破题、解题:如果给你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3.浏览课文,交流:好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4.总结:《好的故事》却没有讲故事,你怎么理解?让我们来研讨文本,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
二、初读:读解难懂词语
1.“好的故事”是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画下来,跳过去。开始吧。
2.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的故事”指的是——鲁迅的一个梦境。是的。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有所不同。通过刚才朗读课文,哪些词语你有疑惑?
生相互交流,答疑。师重点指导以下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
膝髁: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骨或大腿骨。
伽蓝:泛指寺庙。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奔迸:bēn bèng 奔涌。
皱蹙:蹙:收缩。皱缩。
3.词语的意思弄明白了,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再读课文,相信这一次你会有新的体会。
三、再读:梳理行文脉络,品味“故事”意境
1.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是昏沉的夜。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2.如果按照起承转合的节奏,应该怎么划分?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完成练习题1。(连线)
起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是昏沉的夜。
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承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合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3.继续思考,哪些写的是现实?哪些写的是梦境?
起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是昏沉的夜。(现实)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承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梦境)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现实)
合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现实)
小结:起于现实,终于——现实。整篇文章就是按照“现实——梦境——现实”这样一个结构来写的。(板书:现实——梦境——现实)
4.这样一篇文章,起承转合,富于节奏。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图景。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好的故事”这一部分。初读课文我们知道,“好的故事”其实指的是作者的一个——梦境。细读4——8自然段,思考:“好的故事”是个怎样的故事?具体体现在哪里?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具体来说,“好的故事”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回忆”——回忆里遥远的故乡,于“山阴道上”所见的情景;二是“朦胧中幻想的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水中的青天的底子,河边的枯柳和红花,茅屋,狗,塔,村女,云等。对比两者我们发现,想象中的故事正像记忆中的故乡那样实在。
品读“朦胧中幻想的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想象新颖。《野草》24篇文章中大多描写梦境,带有奇异的超现实想象和奇幻的意境。比如,在他的另一篇散文诗《雪》中,他写到: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又如,《秋夜》这一篇: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5.这些景物和事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普通、平凡的事物)鲁迅却执意说——一起读:“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为什么呢?我们需要关注一个词语:山阴道上。这是鲁迅故乡一带。因而,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即是故乡的景物。所以,对景物的喜爱源自对故乡的美好记忆。
四、联系背景,体悟作者追求
1.虽是这样“昏沉的夜”,可作者依然说:“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学习单上有这样几份资料,拿出来。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结合两份资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段话的理解。
材料一:冯雪峰《论<野草>》
材料二: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
(2)交流: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对故乡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的描写同时也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而强烈。
由此,我们便能了解鲁迅先生用如此暖色的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遥远的故乡,不仅是一种精神慰籍,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坚执的人生追求,因为,这里仍然有着鲁迅的另一种韧性:“好的故事”就在明天,美好的生活,也就在明天。因此,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一起读——“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五、回归文本语境,感受作者心境
鲁迅的一生都在追求的自由、美好的生活,化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好的故事”,烙在了鲁迅的心灵空间。
(生配乐朗读)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板书设计】
25.好的故事
现实
梦境 美丽 优雅 有趣 想画面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