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张家港第一学期12月学科练习初二年级物理学科(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张家港第一学期12月学科练习初二年级物理学科(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6 00: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学科练习
初二年级 物理学科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初中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速度为3×108m/s
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D.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5.“吹制玻璃工艺”是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在室温下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下,使料泡不断胀大,仅使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在吹制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图象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B.C.D.
6.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筷子“弯折”
B.小孔成像
C.桥的倒影
D.海市蜃楼
7.如图所示为某一条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保持入射光线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   )
A.平面镜向右平移
B.调整后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该绕支点逆时针转动
D.平面镜应该绕支点顺时针转动
8.如图所示四个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透镜为凸透镜的是(  )
A.a  B.b C.c  D.d
9.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0.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65cm B.12.38cm C.12.37cm D.12.36cm
11.如图所示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20.0cm
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D.图丙,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12.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硅片相当于光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长江居世界河流长度第三位,全长约6300______.初二某学生的身高约1.72______.(填入合适的单位)
14.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将会______;
(2)假如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出,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推理得出______.
15.人们通过_______(选填“超”或“次”)声波能够预报自然灾害或检测核爆炸;在医院附近常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16.超声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超声波清洗器具有很好的去污效果,说明声音具有______.声呐可以通过声波反射来判断水下目标方位和距离,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右速度约为1500m/s,某次声呐发出该声波5s后收到其回声,则声呐距离目标_______m。
17.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液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放出/吸收)大量的热量,使人体受伤部位的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18.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时,白纸变为______色,字变为______色。物体在白光的照射下呈黑色是因为该物体能____(吸收/反射)所有色光.
19.由于室内空间不足,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检查视力,人与镜子中视力表的像的相距为_________m.
20.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太阳光白色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选填“A处外侧”“AB范围内”或“B处外侧”) 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的最快。如果在白色光屏与三棱镜之间坚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在光屏上会看到_______(选填“蓝光光带”“除蓝光外的其它色光”或“没有光带”)
21.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开设了“天宫课堂”,如图所示泡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可以看到一倒一正两个像,这两个像都是光______的形成的,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
22.学习热学知识后,小明觉得物态变化的实验很有趣,周末利用冰箱制作了冰粒进行实验。小明把冰粒取出后敲碎成小冰粒,分别装在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并插入温度计,在乙杯中加入小量食盐。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杯温度计示数为0℃,杯外壁有大量的水珠出现;乙杯温度计示数为-2℃,杯外壁附有层白色的霜。
(1)请简单解释杯外水珠和霜的形成原因:甲杯外壁有水珠,是因为玻璃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珠附在杯壁;乙杯外壁有白色霜,是因为加入食盐后冰的______降低了,玻璃杯四周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附在玻璃杯外壁;
(2)当甲杯中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擦去杯外的水,在杯的另一侧放一支铅笔,由很靠近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发现铅笔的像由原来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最后变成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23.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__;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__________(用f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 ,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46分)
24.(8分)按要求做题
(1)如图所示,小想要用一块面使时的阳光直射入中,请你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
(2)如下图所示,画出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
(3)完成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
(4)图S点是水中位置,S’点是人的眼P的置请完成人眼在 P处看到鱼的光路图,并画出该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的反射光线。
25.小明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决定的。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增大,这说明响度与_____有关。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听到的两次声音变化并不明显,说明响度还和______有关。
(3)明给同学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
(1)图田中组装器材的顺序是_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的水温为_________.
(2)如图所示,同学们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见,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汽化现象。
(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 min水温温度升高3℃,则图丙中水的沸点_________℃。 一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文要吸热。
27.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_______(选填:“茶色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将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如图所示位置,其像的位置最靠近_____(选填:“A”、“B”、“C”或D”) 处,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屏上选填:_____“有”或“没有”像;
(5)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玻璃板的左半部分,小明通过玻璃板的右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的像____(选填序号: 4.完整,大小不变、B.变为原来的一半):
(6)根据实验的经验可知,如果白天在较暗的室内照镜子,为了更清楚看到自己的面容,人应该让____(选填:“镜子”、“脸”或“镜子和脸都”)朝向窗户。
(7)小明想继续研究光的折射问题,如图所示,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中.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反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折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华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 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因此,要实现光的全反射,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8.媛媛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实验前,为了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应将如图乙所示的__________适当向下调节;
(3)调节好图乙的高度之后,她发现蜡烛恰好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在此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对调蜡烛和光屏,则光屏上烛焰的像相对烛焰是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此时她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则应将光屏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她若仅将图乙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5)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媛媛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丙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其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将“F”光源竖立在图丙中所示位置,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___;
(6)超超还用另一个凸透镜继续探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他将蜡烛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蜡烛放在B点时,像在C点,如图所示。当将蜡烛放在C点时,可以看到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可能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B.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C.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29.(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逐渐智能化。如图甲是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cadUpDisplay),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前挡风玻璃观察前方路况的同时,不必低头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分散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乘积为定值,其图像如图戊所示。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夜间行车时为了让司机更清楚地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度,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离。
(3)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如图丙所示),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于是厂方对前挡风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如图丁中___所示的玻璃。
(4)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少(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a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初中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答案:C
【解析】
A、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有关;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选D。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速度为3×108m/s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A不符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D符合题意.
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D.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答案:D
【解析】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的“白气”,通常都是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冰箱门口的“白气”,是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A错;
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收大量热量使舞台上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气态二氧化碳是看不见的,B错;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C错;
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内的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白气”,D对。
5.“吹制玻璃工艺”是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在室温下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下,使料泡不断胀大,仅使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在吹制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图象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符合题意。
6.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筷子“弯折”
B.小孔成像
C.桥的倒影
D.海市蜃楼
答案:B
【解析】
一天中不同时间,日晷晷面上的直杆会在晷面留下长短和位置不同的影子,据此来记录时间。这主要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工作的:
A、筷子“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7.如图所示为某一条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保持入射光线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   )
A.平面镜向右平移
B.调整后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该绕支点逆时针转动
D.平面镜应该绕支点顺时针转动
答案:D
【解析】
A.若平面镜向右平移,则反射光线也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调整平面镜后,反射角和入射角仍然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D.保持入射光不变,作的角平分线OM,作OM的垂线即为第二次平面镜的位置,如图
由图可知,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四个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透镜为凸透镜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从四组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光线通过a、b、d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a、b、d都是凹透镜;通过c的入射光线从透镜的焦点发出,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所以c是凸透镜,故选项C正确。
9.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答案:B
【解析】
A、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人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符合实际;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B不符合实际;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符合实际;
D、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符合实际。
10.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65cm B.12.38cm C.12.37cm D.12.36cm
答案:C
【解析】
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四次书本的宽度,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解:
书的宽度为L===12.365cm≈12.37cm.
11.如图所示小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20.0cm
B.图乙,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C.图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成实像时uD.图丙,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u=20.0cm-10.0cm =10.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此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时,当uf时,成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当u>2f时,物距的变化大于像距的变化,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故D正确。故选:D。
12.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硅片相当于光屏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缩图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BC、由图可知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则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的像应变小,所以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C错误;
D、图中的像成在硅片上,硅片相当于光屏,故D正确。故选:D。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 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长江居世界河流长度第三位,全长约6300______.初二某学生的身高约1.72______.(填入合适的单位)
答案:km m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常识及单位大小的概念答题。长江的长度为6300km,初中生的身高为1.72m。
14.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将会______;
(2)假如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出,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推理得出______.
解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逐渐变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解: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逐渐变小;(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15.人们通过_______(选填“超”或“次”)声波能够预报自然灾害或检测核爆炸;在医院附近常有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这种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答案:次 声源
【解析】次声波产生于自然灾害,该警示牌是指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次 声源。
16.超声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超声波清洗器具有很好的去污效果,说明声音具有______.声呐可以通过声波反射来判断水下目标方位和距离,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右速度约为1500m/s,某次声呐发出该声波5s后收到其回声,则声呐距离目标_______m。
答案:能量;340m/s;3750
【解析】超声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超声波清洗器具有很好的去污效果,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通过反射来判断目标方位和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某次蝙蝠发出该声波5s后收到其回声则蝙蝠距离障碍物为:
S=vt=1500m/s×5s=3750m
故答案为:能量;340m/s;3750。
17.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液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放出/吸收)大量的热量,使人体受伤部位的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汽化 吸收
【解析】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液态有机物,所以此物质在皮肤上迅速汽化吸热,直至制冷的作用,使人体受伤部位的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1)汽化(2)吸收
18.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时,白纸变为______色,字变为______色。物体在白光的照射下呈黑色是因为该物体能____(吸收/反射)所有色光.
答案:绿;黑色;吸收
解: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如果用红光照射它,字呈红色,而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也是绿色,二者对比不明显,所以不清晰.
故答案为:绿;黑色;吸收
19.由于室内空间不足,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检查视力,人与镜子中视力表的像的相距为_________m.
答案:4.6m
【解析】人距平面镜2.1m,则人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1m,人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2.1m+2.5m=4.6m
20.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太阳光白色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选填“A处外侧”“AB范围内”或“B处外侧”) 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的最快。如果在白色光屏与三棱镜之间坚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在光屏上会看到_______(选填“蓝光光带”“除蓝光外的其它色光”或“没有光带”)
答案:光的色散;A处外侧,蓝光光带
【解析】
(1)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处应该是红光;B处应该是紫光;
(2)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3)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因此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白屏上呈现蓝色。故答案为:光的色散;A处外侧,蓝光光带。
21.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开设了“天宫课堂”,如图所示泡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可以看到一倒一正两个像,这两个像都是光______的形成的,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凸透镜”或“凹透”)
答案:折射;凹透镜
【解析】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凸透镜成像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折射;凹透镜
22.学习热学知识后,小明觉得物态变化的实验很有趣,周末利用冰箱制作了冰粒进行实验。小明把冰粒取出后敲碎成小冰粒,分别装在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并插入温度计,在乙杯中加入小量食盐。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杯温度计示数为0℃,杯外壁有大量的水珠出现;乙杯温度计示数为-2℃,杯外壁附有层白色的霜。
(1)请简单解释杯外水珠和霜的形成原因:甲杯外壁有水珠,是因为玻璃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珠附在杯壁;乙杯外壁有白色霜,是因为加入食盐后冰的______降低了,玻璃杯四周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附在玻璃杯外壁;
(2)当甲杯中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擦去杯外的水,在杯的另一侧放一支铅笔,由很靠近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发现铅笔的像由原来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最后变成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液化;凝固点;凝华;正立;放大;倒立;缩小
【解析】(1)甲杯外壁有水珠,是因为甲杯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一些,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杯壁;乙杯加入少量食盐,温度计示数为-2℃,说明加入食盐后冰的凝固点降低了,杯外壁有白色霜是因为乙杯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很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杯壁。
(2)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很靠近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先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然后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随着铅笔逐渐移动,最终铅笔到水杯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后,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__;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__________(用f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 ,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__________.
答案:12cm;4f;2
【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登纸间距S=12cm时,登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
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登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
(2)根据凸透镜的成实像时满足u>f,由图丁可知,随着物距u的增大,物像间距L先减小后增大,当物距u=2f时,物像间距L最小为4f,
因此,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
(3)由图丁可知,当物距u=1.5f时,物像间距L=4.5f,
根据L=u+v可得,v=L﹣u=4.5f﹣1.5f=3f,
则放大率n====2.
故答案为:12cm;4f;2.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46分)
24.(8分)按要求做题
(1)如图所示,小想要用一块面使时的阳光直射入中,请你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
(2)如下图所示,画出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
(3)完成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
(4)图S点是水中位置,S’点是人的眼P的置请完成人眼在 P处看到鱼的光路图,并画出该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的反射光线。
答案:略
25.小明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决定的。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增大,这说明响度与_____有关。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听到的两次声音变化并不明显,说明响度还和______有关。
(3)明给同学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1) 高;频率,(2)振幅;距离 (3)音色
【解析】(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
(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
(3)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故答案为:(1) 高;频率,(2)振幅;距离 (3)音色
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
(1)图田中组装器材的顺序是_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的水温为_________.
(2)如图所示,同学们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见,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汽化现象。
(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 min水温温度升高3℃,则图丙中水的沸点_________℃。 一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文要吸热。
答案:(1) 从下至上;94℃,(2)水蒸气;剧烈(3)99℃;不能
【解析】(1) 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从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温度计进行读数时,看清楚量程、分度值,图中的从90°C到100°C间隔十个小格,说明分度值为1°C,对应示数即为94°C;
(2)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都是保持不变;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因为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3°C,所以加热6min水升高的温度: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
9℃+90℃=99℃:撤去酒精灯,由于陶土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1) 从下至上;94℃,(2)水蒸气;剧烈(3)99℃;不能
27.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_______(选填:“茶色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将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如图所示位置,其像的位置最靠近_____(选填:“A”、“B”、“C”或D”) 处,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屏上选填:_____“有”或“没有”像;
(5)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玻璃板的左半部分,小明通过玻璃板的右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的像____(选填序号: 4.完整,大小不变、B.变为原来的一半):
(6)根据实验的经验可知,如果白天在较暗的室内照镜子,为了更清楚看到自己的面容,人应该让____(选填:“镜子”、“脸”或“镜子和脸都”)朝向窗户。
(7)小明想继续研究光的折射问题,如图所示,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中.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反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折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华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 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因此,要实现光的全反射,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半透明的薄玻璃板,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玻璃板未垂直放置;(4)B;没有;(5)A,(6)脸;(7)①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解析】
(1)小明实验时用半透明玻璃板作为成像器材,玻璃板能够成像,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替代蜡烛像的B蜡烛,从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若像和物体完全重合,则说明像和物体等大,若不重合,也可以比较大小关系;
(3)玻璃板未垂直放置,会导致蜡烛的像呈现再上方或者下方。
(4)根据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像的位置最有可能在B处,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故光屏上承接不到物体的像;
(5)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玻璃板的左半部分,蜡烛全身的光线经过右边的玻璃反射成像,故仍然能够看到完整的光线,且大小不变,像的亮暗程度也不变,故选A;
(6)照镜子时,为了让成像更加清晰,光照亮脸部,使脸上能反射更多的光,才能够成像更加清晰;
(7))根据探究和已学知识可以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故答案为:(1)半透明的薄玻璃板,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玻璃板未垂直放置;(4)B;没有;(5)A,(6)脸;(7)①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28.媛媛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实验前,为了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应将如图乙所示的__________适当向下调节;
(3)调节好图乙的高度之后,她发现蜡烛恰好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在此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对调蜡烛和光屏,则光屏上烛焰的像相对烛焰是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此时她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则应将光屏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她若仅将图乙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5)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媛媛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丙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其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将“F”光源竖立在图丙中所示位置,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___;
(6)超超还用另一个凸透镜继续探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他将蜡烛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蜡烛放在B点时,像在C点,如图所示。当将蜡烛放在C点时,可以看到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可能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B.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C.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答案:凸;同一高度 ;光屏 ;投影仪; 缩小;远离变暗;D ;C
【解析】(1)由图可知,她透过透镜看见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由图可知,需要将光屏向下移动。
(3)由图乙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f2f,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互换蜡烛和光屏后,物距和像距互换,根据光的可逆性,依旧成清晰的像,但是像从放大变成缩小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此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成像会远离凸透镜,光屏也应远离凸透镜承接像。
(4)她若仅将图乙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因为焦距不变,成像性质也不变,但是直径变小,透过的光线变少,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会变暗。
(5)凸透镜成的倒立的像,应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故选择D。
(6)如果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4点时,成像在4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所以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不可能;当光源在A点时,像在透镜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在B点时也就会在相对于B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点,所以透镜不可能在AB和BC之间,故凸透镜只能放在4点的左侧。如果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4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故此时凸透镜只能放在4点的左侧,所以该情况下有如下几种可能:若C点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外,像应成在透镜左侧的1倍焦距以外,故AB不符合题意;若C点还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所成的虚像应在C点的右侧,故选项C符合题意。
29.(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逐渐智能化。如图甲是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cadUpDisplay),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前挡风玻璃观察前方路况的同时,不必低头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分散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乘积为定值,其图像如图戊所示。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夜间行车时为了让司机更清楚地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度,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离。
(3)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如图丙所示),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于是厂方对前挡风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如图丁中___所示的玻璃。
(4)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少(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a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__%。
答案:(1)D,(2)45;靠近;(3)一定厚度;C,(4)紫;15。
【解析】
(1)AB、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虚像,故A、B错误;
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夜间车内开灯会在玻璃上发生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查看车外路况,不应开灯,故D正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物体与像相互垂
直,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想要使成像向下运动,物体应面镜。
3)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
广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由光路图可知,应选用如图丁中C所示的玻璃效果更好;
(4)黑色能够减少光的反射,过量的紫外线会对身体皮肤造成伤害;由题意可知:“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根据图像,车外光照度与透明度乘积为一定值6000(不考虑单位),故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透明度约为15%;故答案为:(1)D,(2)45;靠近;(3)一定厚度;C, (4)紫;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