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战 国 策兼语句“邹忌讽 纳谏”齐王解
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邹忌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接受别人的劝谏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又称《国策》、《国事》,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谤讥于市朝 读准字音
yì kuījiànjībàng jīzhāocháo掌握红色字读音cháo停顿 ☆邹忌/修/八尺有余☆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答: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
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理解性默写: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2、表现出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小结第一部分(1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邹忌在称赞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4分)①不盲目自信,保持清醒的判断,有自知之明.(2分)
②善于思考,能及时反思。(1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1分)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历史上的谏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心悦诚服地接受与勃然大怒地要人脑袋,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当然是因为我运用了讽谏技巧!邹忌用自己的家事设喻,委婉地规劝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诱使齐王懂得纳谏的重要,使他乐于接受。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现身说法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2)、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政治清明,强大了齐国
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三令 三赏是一代胸怀宽广,管理民主,勇于纳谏,治国有方,功绩卓著的开明君主。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利于自己的成长。第三部分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
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
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威王除蔽(3)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除蔽结果:(4)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收到可喜之效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邹忌讽谏威王除蔽三令面刺→上赏上书→中赏谤讥→下赏三变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收到可喜之效威王受蔽(2)邹忌比美(1)威王除蔽(3)除蔽结果(4)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结构
分析类比说理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客→求我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三比三赏三变三思三问、三答战胜于朝廷小大家事国事第一部分(1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二部分(2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
第三部分(3 、4段)进谏的结果: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 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进谏且善于劝谏的贤臣,二是齐威王管理民主,善于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而治国有方,使齐国内政修明。启示:(1)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敢于且善于提出自己的正确看法。
(2)要能够虚心地向师长、同学等征求意见,并能够认真听取和采纳其正确意见。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启示我们:
说话要注意对象,
要讲究方式方法。
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答:一是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是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 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答:使用排比句,
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进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
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劝诫别人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5、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A邹忌:
(1)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2)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
(3)用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说服对方。
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A、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B、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采纳, 提高建议效果。
D、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1、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_2、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门可罗雀门庭若市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婉言进谏;口头进谏,以理服人;
诸葛亮:直接提出建议,直言进谏;书面进谏,以情感人。比一比收获。二.一词多义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3.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早晨)(朝庭)(间或,偶然,)(参与)(以…….为美)(漂亮好看)
(偏爱)(私情)(朝见)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哪一个)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 仔细)6、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上等)(送上,进献)7、乃下令
受下赏(颁布,下达)(下等)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及,比得上)(像,如)9、邹忌修八尺有余
欲有求于我也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与“无”相对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5、私我也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听到)词类活用1、今齐地方千里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莫不有求于王
4、窥镜而自视
5、旦日土地方圆近侍、近臣古今异义没有照第二天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深谙君王心理。 邹忌: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
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齐威王:人物形象:2、你学了本文后有什么启发?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
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
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
人与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使人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