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同步练习
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地大物博”说明我国自然资源
A.总量多,种类少 B.人均充足,用之不竭
C.总量大,种类多 D.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2.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B.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C.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四川省木里县“330“森林大火发生地(甲地)是我国仅存不多的成片原始林区。该林区主要分布于
A.横断山脉 B.武夷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长白山脉
4.一段时间以来,乙山脉北麓存在着违法占用大片林地和农田修建别墅的现象,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①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②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 ③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④植被遭破坏。干扰和侵占动物的栖息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读“长江黄河对话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5.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断流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地上河
6.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本国土地资源具有( )的特点
A.总量丰富 B.地区分布不均 C.耕地比重小 D.后备耕地充足
8.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坚决保护耕地 B.扩大城市规模 C.加快生态建设 D.限制城市发展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线路线短,工程难度较小 B.中线引长江水补给华北地区
C.东线调大运河水补给黄河 D.工程的目的是沟通五大水系
10.据统计,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座,其中京、津居前列,而成都、武汉、广州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缺水。以上大城市“水荒”的共同原因是
① 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 气候变化,使河流径流量减少 ④ 浪费、污染严重,水质变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沿海省区的耕地与水资源比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我国沿海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省区耕地资源分布均匀 B.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
C.山东省水多地少 D.广东省水少地多
12.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我们应( )
A.加大力度开采北方地区的地下水 B.在北方地区大力种植水稻
C.设想进行“北土南调” D.积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14.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15.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16.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代码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① ,② ,③ ,④ 。
(2)从干湿状况看,①类型主要分布在 区,④主要分布在 区,也就是年降水量在 mm以下的地区。
(3)从地形类型来看,②主要分布在 地区,③主要分布在 地区。
(4)从分布地区(方位)来看,③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和 地区。
(5)④利用类型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业。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B 6.A
7.C 8.A
9.B 10.D
11.B 12.D
13.D 14.C 15.C
16.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湿润 半干旱区 400 平原 山地 东北 西南 东南 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