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6 08:4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节
防 灾 减 灾
01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课程标准
02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会理解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结合某一种发生的自然灾害案例,认识和理解防灾减灾手段以及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家乡所在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03
不同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重点难点
教 学 分 析
新课导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
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遭遇自然灾害,你改怎么做?
6.3A 防灾减灾的手段
防灾减灾手段
1.基本概况:
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工作内容:
灾害预防
灾害监测
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后恢复
防灾减灾手段
2.灾害监测:
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
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防灾减灾手段
2.灾害监测:
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也称作“震时预警”。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
防灾减灾手段
2.灾害监测:
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气象站: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光照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气象信息。对于气象灾害的监测具有极大作用。
防灾减灾手段
2.灾害防御:
目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御手段: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减灾工程。
非工程性防御:规划、管理、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
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灾害演练,例如地震演练,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灾害危害的认识,提高人们在灾害中的应急与生存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防灾减灾手段
3.灾害救援与救助:
要求: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防灾减灾手段
3.灾害救援与救助: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防灾减灾手段
4.灾后恢复:
要求: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中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课堂活动--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我国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成立,在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救援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国外发生强震灾害时,这支救援队也会奔赴受灾现场,与其他国家的专业救援队一起,进行救灾援助。
课堂活动--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课堂活动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负责协调、技术和保障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从事搜索、营救和保障工作的官兵以及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等。
【课堂活动2】计算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
60%
【课堂活动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国际救援可以降低救援成本,给发生强震国家提供大量的救援技术人员、富有经验的优秀人员,好先进的救援设备及紧缺物质等。
拓展延伸
(1)工程性防御措施
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员、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建立护坡、挡墙等遮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对点落实
(2023·甘肃兰州月考)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距震中5.1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 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  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发生地震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
3.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
程序示意图,该救灾工作程序还可
能适用于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对点落实
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某年1月以来,青海省多地连续发生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造成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严重雪灾。根据灾情发展,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向青海省雪灾区派出工作组,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救灾工作。据青海省应急厅报告,截至2月19日17时,玉树州直接经济损失6 548万元。省、州、县各级累计安排救灾资金6 500余万元,通往各受灾乡村的道路已基本打通,灾区草饲料储备相对充足,农牧民基本生活均有保障。
(1)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的行动属于防灾减灾的哪一个环节?(2分)
(2)减轻雪灾对玉树的危害,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3)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大幅提高,为什么?(6分)
(4)从地理角度,你对青海玉树灾后恢复有什么建议?(6分)
 灾害救援与救助。
 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快速实施灾中救援与救助;积极稳妥地安置灾民;通过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积极防御自然灾害;加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高当地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助能力等。
 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实施各种防御措施;经济水平提高,救灾物资充足;技术水平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等。
 加强灾害成因调查,为灾后重建进行科学规划;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对灾害造成的环境变化,寻求新的利用方式;对灾后环境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新的保护方案和灾害防御措施等
6.3B 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
1.重要性: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
自救与互救
1.灾前准备:
及时关注灾害预警信息
对较难预测的突发灾害,做好灾前准备可减少伤亡和损失
提前准备相应的应急物品、急救技能、灾害预演等。
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防汛应急救援包),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自救与互救
1.灾前准备:
及时关注灾害预警信息
对较难预测的突发灾害,做好灾前准备可减少伤亡和损失
提前准备相应的应急物品、急救技能、灾害预演等。
地震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自救与互救
2.灾中救助: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在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与灾害情况时,应该选择当前情况下最科学合理的救助方式
自救与互救
2.灾中救助: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在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与灾害情况时,应该选择当前情况下最科学合理的救助方式
自救与互救
2.灾中救助: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在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与灾害情况时,应该选择当前情况下最科学合理的救助方式
自救与互救
3.灾后自我保护:
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地震后: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实践互动--不同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小组1】探讨针对洪涝灾害,不同人员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
活动组织: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负责一个任务分工,成员1政府领导,成员2政府部门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部门,成员3社会力量,成员4个人,成员5学校,成员6国家力量
【小组2】探讨针对干旱灾害,不同人员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
【小组3】探讨针对台风灾害,不同人员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
【小组4】探讨针对寒潮灾害,不同人员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
拓展延伸
1.地震中的避震方法
2.洪水应急方法
拓展延伸
核心探究
据水利部介绍,2021年6月14日以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中部和西部、吉林西部、辽宁北部出现持续降雨天气。此外,西南东部、江淮西部和南部、江南北部及湖北、广西西北部等地普降中到大雨,其中贵州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受降雨影响,黑龙江、内蒙古、江苏、浙江、重庆、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1.[地理实践力]当得知周末可能有暴雨时,应提前做好哪些防范措施?
2.[综合思维]城市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出现洪涝时,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地理实践力]洪水中救人可采取哪些措施?
4.[地理实践力]山区居民发现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时,需要防范哪种自然灾害?
准备好雨具、生活必需品等,尽量避免雨中外出。必须外出时,提前关闭门窗,选择安全出行方式和线路。
可因地制宜采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将家中电器移至高处,房屋进水时,及时切断电源。
抛救生圈、救生衣;划船、游泳去救人(要用绳子系到固定物上,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泥石流。
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此回答1~3题。
1.灾前提高防灾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有助于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下列关于防震准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定防震避震对策 B.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C.随身携带急救卡片 D.蹲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2.当地震来临时,下列避震措施中,正确的是
对点落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此回答1~3题。
3.下列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5.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对点落实



课堂小结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很多地方均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据此完成1~2题。
1.为应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①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
③围海造陆增高海岸堤防 ④将人们全部迁至内陆居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A.城镇的住宅区内
B.乡村的空旷地带
C.城镇的商业街中
D.城镇的空旷地带
基础过关


基础过关
每年国庆后,云南省曲靖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变高,进入森林防火期,到次年5月1日结束。据此完成3~4题。
3.曲靖市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空气湿度小 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A.紧急撤离全部居民 B.加强监测与预报
C.大规模砍伐森林 D.加固木质建筑物


基础过关
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如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少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大
6.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
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
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
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
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


基础过关
2022年中国3 385.3万人因洪涝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 289亿元。下图为“我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我国洪水频度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中下游频度低
B.北方较南方频度高
C.东部较西部频度高
D.平原较山区频度低
8.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
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植树种草
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


能力提升
14.(2023·陕西宝鸡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1年2月,美国遭遇致命寒潮,极寒天气袭来,局地气温降至-51 ℃,创下近年来最低纪录。据美媒报道,截至2021年2月16日,美国约有2亿人处于冬季寒潮天气的威胁之下。
(1)指出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6分)
(2)面对致命寒潮,作为居民应如何应对?(4分)
(3)寒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灾减灾。(4分)
大风影响出行;低温造成冻害(危害身体健康);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信与电力设施(电网瘫痪);停水停电等。
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伤,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广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伤;不要在危房或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
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当自然灾害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